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单簧管国际性比赛中的失利凸显了高校单簧管教学中培养目标不明确、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缺少教学内容整合、欠缺艺术实践等弊端。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单簧管人才,推动我国单簧管艺术走向真正的繁荣与发展,高校这一人才培养主阵地急需进行单簧管教学改革,以明确教学改革基础性工作为前提,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意义的单簧管教学改革活动。
【关键词】单簧管比赛高校单簧管教学教学改革
2006年,我国开始举办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并决定每四年举办一次单簧管比赛。单簧管比赛已在2009年与201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自2010年起,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其中,单簧管比赛已与慕尼黑、日内瓦、布拉格等三大比赛齐名,引起了世界古典乐坛的高度关注。在该项国际比赛中,评委由世界级专家组成,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高手踊跃参赛,这是我国单簧管艺术走向繁荣发展的良好体现。然而,在2009年的比赛中,我国选手无缘入围决赛,就连中国作品演奏奖也被评委授予俄罗斯选手。在2013年的比赛中虽然我国有一名选手闯入了决赛,取得了第六名的可喜成绩,但新作品演奏奖再度被俄罗斯选手夺取。连续两届比赛的成绩不佳绝非偶然现象,理应引起高校——我国单簧管优异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深刻反思。
高校单簧管教学困境——来自单簧管比赛失利的思考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分析比赛的实际情况可知,单簧管比赛比拼的主要内容是参赛者的演奏水平,这要求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演奏水准。演奏水准映射的是我国高校单簧管教学中的培养目标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就会缺乏特色,很难在某一领域中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详细而言,当前我国专业音乐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等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单簧管专业的设置,这本是值得宣扬的好事,有利于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然而,这些高校中的绝大多数都未从自身特色出发,将某一方向的培养工作视作重点,反之,却是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模式进行照搬,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门门通”的优势,但真正做到“一門精”的专业化人才却少之又少。如此一来,我国在进行顶尖单簧管演奏人才的培养上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目标的模糊定位阻碍了我国单簧管艺术创作、教学、演奏、普及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2009年与2013年两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进行中国作品的单簧管演奏时,我国参赛者原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依然败阵,必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仔细考虑,我国演奏人员缺少的并非是演奏技术,真正薄弱的环节在于综合素质的体现。与普通学生相比,从小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学生在支配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单簧管学习之后,必然会对其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步入大学阶段以后,学生综合修养提升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多数高校与教师的有效关注,他们看重的往往是技术教学,学校、教师、学生统统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因此,学生在进行一些作品的处理时,即使有意识对作品进行主动了解与探究,也会受缚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很难做到深入挖掘。根据两届比赛中对中国作品的演奏可知,我国单簧管演奏者欠缺对作品的独特认知与感悟,个人演奏特色亦不鲜明,这是需要单簧管教学工作者给予高度关注的。
3.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国外高校单簧管教学对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的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要求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学生在四个学年内依次完成音阶、音准、练习曲目、独奏以及室内乐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俄罗斯音乐学院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关作品的演奏时首先以本民族作品的演奏为侧重点,待掌握本民族作品的演奏重点难点与技巧之后再科学选择外国的优秀作品。综上,很多国家均对单簧管的教学工作与教学内容提出了严格而又详细的要求,反观我国各高校的单簧管教学,多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之中。大部分高校都是自行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多以教师的经验为支撑,对于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少学时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及让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等都未有清晰的规定,如此,学生的学习便会欠缺系统性,知识体系在整体层面也会有欠缺。
4.学生艺术实践有所欠缺
相较于国外演奏者,我国单簧管演奏人员在艺术实践上的差距非常大。观察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基本上都对“上课——练习——回课”的教学模式,这看似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吸收与掌握知识的规律,却欠缺了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一年之中,很多学生只有两次走上舞台表演的机会,这两次机会来自于期中与期末考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大都掌握了相对熟练的演奏技巧,但是一到公共场合进行公开演奏,就紧张、怯场,会极大地拉低演奏水平,有的甚至无法保证正常演奏。这既与单簧管演奏艺术的属性不相符,又不能满足社会及时代发展对单簧管人才提出的要求,对我国单簧管艺术的整体发展形成制约。
高校单簧管教学改革的实施
1.明确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政策环境。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大力鼓励单簧管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消除部分教职人员抵制改革的情绪与态度;在制订大学章程时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遵循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广泛吸收各方意见,深入分析与论证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删除与要求不符的内容,对不够规范之处进行修订,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领导应提高对单簧管教学工作的重视,将其列为学校经常性中心工作之一,把单簧管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改革工作的一个核心。
第二,制订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为单簧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奠定基础,以理论依据指导教学改革,也是单簧管教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得以形成的前提。各高校应完善教学改革规划、教学改革多方协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等多种教改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单簧管教学改革真正切实可行。 第三,建立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激励制度。激励机制的引入有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激发,可推动单簧管教学改革工作与目标的全面实现。基于当前高校单簧管教学管理中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教学岗位退出机制运用不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急需创设并完善激励机制。应建立教学奖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重构教师考评机制,采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科研评价以及同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真正提高單簧管教师考核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构建教学退出机制,在单簧管教师群体中开展教学岗位竞争,树立全体教师危机意识,迫使其更加侧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实践。
2.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意义的教学改革活动
第一,进一步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不同类型的院校应各负其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构建立体化的单簧管人才体系。在单簧管教学改革中,师范类院校肩负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的重任,应突出师范类特色,培养学生单簧管教学能力、借助单簧管举办特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综合类院校的学生有相对广泛的就业面,应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视作重点,或者以学生的意愿为依据对其施以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专业音乐院校是我国单簧管演奏与教学的领头羊,应重点培养高、精、尖的单簧管理论研究与演奏人才。
第二,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今后的单簧管教学中,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对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在演奏中的重要性有一个真正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各方面知识主动涉猎。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朝夕之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点滴的收获都会从本质上提升演奏者的综合音乐素养以及演奏效果。
第三,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要基于现有条件的支持,以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整体层面规划单簧管教学内容。在进行具体课程的设置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现有水平、已有的课程设计、学时安排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因素,尽最大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地与因时制宜。
第四,丰富学生艺术实践。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单簧管实践场所与设施的建设。对专人管理进行委派,保证设施设备能够长时间正常使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同时,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等渠道进行全程报道,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邸晓嫣:《我们的单簧管教学到底缺什么?》,《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第221-223页。
[2]张海生、张晶、储常连:《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政策措施》,《煤炭高等教育》2015年第3期,第20-25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单簧管比赛高校单簧管教学教学改革
2006年,我国开始举办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并决定每四年举办一次单簧管比赛。单簧管比赛已在2009年与201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自2010年起,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其中,单簧管比赛已与慕尼黑、日内瓦、布拉格等三大比赛齐名,引起了世界古典乐坛的高度关注。在该项国际比赛中,评委由世界级专家组成,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高手踊跃参赛,这是我国单簧管艺术走向繁荣发展的良好体现。然而,在2009年的比赛中,我国选手无缘入围决赛,就连中国作品演奏奖也被评委授予俄罗斯选手。在2013年的比赛中虽然我国有一名选手闯入了决赛,取得了第六名的可喜成绩,但新作品演奏奖再度被俄罗斯选手夺取。连续两届比赛的成绩不佳绝非偶然现象,理应引起高校——我国单簧管优异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深刻反思。
高校单簧管教学困境——来自单簧管比赛失利的思考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分析比赛的实际情况可知,单簧管比赛比拼的主要内容是参赛者的演奏水平,这要求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演奏水准。演奏水准映射的是我国高校单簧管教学中的培养目标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就会缺乏特色,很难在某一领域中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详细而言,当前我国专业音乐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等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单簧管专业的设置,这本是值得宣扬的好事,有利于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然而,这些高校中的绝大多数都未从自身特色出发,将某一方向的培养工作视作重点,反之,却是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模式进行照搬,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门门通”的优势,但真正做到“一門精”的专业化人才却少之又少。如此一来,我国在进行顶尖单簧管演奏人才的培养上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目标的模糊定位阻碍了我国单簧管艺术创作、教学、演奏、普及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2009年与2013年两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进行中国作品的单簧管演奏时,我国参赛者原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依然败阵,必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仔细考虑,我国演奏人员缺少的并非是演奏技术,真正薄弱的环节在于综合素质的体现。与普通学生相比,从小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学生在支配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单簧管学习之后,必然会对其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步入大学阶段以后,学生综合修养提升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多数高校与教师的有效关注,他们看重的往往是技术教学,学校、教师、学生统统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因此,学生在进行一些作品的处理时,即使有意识对作品进行主动了解与探究,也会受缚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很难做到深入挖掘。根据两届比赛中对中国作品的演奏可知,我国单簧管演奏者欠缺对作品的独特认知与感悟,个人演奏特色亦不鲜明,这是需要单簧管教学工作者给予高度关注的。
3.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国外高校单簧管教学对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的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要求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学生在四个学年内依次完成音阶、音准、练习曲目、独奏以及室内乐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俄罗斯音乐学院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关作品的演奏时首先以本民族作品的演奏为侧重点,待掌握本民族作品的演奏重点难点与技巧之后再科学选择外国的优秀作品。综上,很多国家均对单簧管的教学工作与教学内容提出了严格而又详细的要求,反观我国各高校的单簧管教学,多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之中。大部分高校都是自行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多以教师的经验为支撑,对于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少学时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及让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等都未有清晰的规定,如此,学生的学习便会欠缺系统性,知识体系在整体层面也会有欠缺。
4.学生艺术实践有所欠缺
相较于国外演奏者,我国单簧管演奏人员在艺术实践上的差距非常大。观察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基本上都对“上课——练习——回课”的教学模式,这看似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吸收与掌握知识的规律,却欠缺了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一年之中,很多学生只有两次走上舞台表演的机会,这两次机会来自于期中与期末考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大都掌握了相对熟练的演奏技巧,但是一到公共场合进行公开演奏,就紧张、怯场,会极大地拉低演奏水平,有的甚至无法保证正常演奏。这既与单簧管演奏艺术的属性不相符,又不能满足社会及时代发展对单簧管人才提出的要求,对我国单簧管艺术的整体发展形成制约。
高校单簧管教学改革的实施
1.明确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政策环境。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大力鼓励单簧管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消除部分教职人员抵制改革的情绪与态度;在制订大学章程时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遵循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广泛吸收各方意见,深入分析与论证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删除与要求不符的内容,对不够规范之处进行修订,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领导应提高对单簧管教学工作的重视,将其列为学校经常性中心工作之一,把单簧管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改革工作的一个核心。
第二,制订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为单簧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奠定基础,以理论依据指导教学改革,也是单簧管教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得以形成的前提。各高校应完善教学改革规划、教学改革多方协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等多种教改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单簧管教学改革真正切实可行。 第三,建立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激励制度。激励机制的引入有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激发,可推动单簧管教学改革工作与目标的全面实现。基于当前高校单簧管教学管理中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教学岗位退出机制运用不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急需创设并完善激励机制。应建立教学奖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重构教师考评机制,采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科研评价以及同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真正提高單簧管教师考核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构建教学退出机制,在单簧管教师群体中开展教学岗位竞争,树立全体教师危机意识,迫使其更加侧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实践。
2.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意义的教学改革活动
第一,进一步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不同类型的院校应各负其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构建立体化的单簧管人才体系。在单簧管教学改革中,师范类院校肩负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的重任,应突出师范类特色,培养学生单簧管教学能力、借助单簧管举办特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综合类院校的学生有相对广泛的就业面,应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视作重点,或者以学生的意愿为依据对其施以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专业音乐院校是我国单簧管演奏与教学的领头羊,应重点培养高、精、尖的单簧管理论研究与演奏人才。
第二,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今后的单簧管教学中,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对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在演奏中的重要性有一个真正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各方面知识主动涉猎。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朝夕之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点滴的收获都会从本质上提升演奏者的综合音乐素养以及演奏效果。
第三,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要基于现有条件的支持,以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整体层面规划单簧管教学内容。在进行具体课程的设置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现有水平、已有的课程设计、学时安排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因素,尽最大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地与因时制宜。
第四,丰富学生艺术实践。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单簧管实践场所与设施的建设。对专人管理进行委派,保证设施设备能够长时间正常使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同时,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等渠道进行全程报道,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邸晓嫣:《我们的单簧管教学到底缺什么?》,《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第221-223页。
[2]张海生、张晶、储常连:《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政策措施》,《煤炭高等教育》2015年第3期,第20-25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