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飞边学习我国智能化运载火箭在路上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会学习运载火箭的发展,攻关团队制定了“两步走”计划:在2020年具备强适应能力,意思是让火箭在一些故障情况下具有更强适应能力,还可以继续飞行;力争到2025年具备会学习能力,即让我国在役的主要运载火箭初步具备学习能力。
  在人类航天史上,航天发射任务具有高风险性。提高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对此,火箭飞行控制系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1990年至2000年间,欧、美、日、俄运载火箭发射失败案例中,约有40%的失利有可能利用先进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补救挽回,从而继续完成任务或者降级完成任务。近几年,猎鹰9号、德尔塔4运载火箭均出现过飞行中发动机推力下降的故障,但通过实施不同程度的补救措施,最终没有影响主要任务。
  笔者从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了解到,我国正在研制会学习的运载火箭。该所副所长禹春梅介绍,该技术是将智能技术引入导航、制导及控制等各个任务环节,使运载火箭变得更加聪明、自主,对复杂环境和突发状况具备更强的主动适应能力,从而能在更大程度上確保完成任务。

1、边飞边学与终身学习感知周边的环境,积累数据自我改进


  对于火箭而言,飞行控制系统相当于它的大脑。按照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这部“大脑”学习起来具备两大特征。
  禹春梅介绍,传统火箭的飞行策略及轨道是提前设计好的,如果在飞行过程中遭遇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复杂空间环境,火箭飞行轨迹无法在线调整。另外,如果火箭上出现如动力系统故障等突发情况,又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导致任务失败。
  但会学习运载火箭则具有边飞边学特征。其控制系统能充分利用箭载多源信息,使火箭实现飞行状态与环境在线辨识、运载及控制能力在线评估、轨迹在线规划、控制在线重构、目标在线变更等功能。简单来说,它可以实时感知自己周边的环境,如果有威胁就自主改变轨迹。同时,火箭会边飞边开展自我健康诊断,如果发现问题,它会评估自己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或是对任务计划进行调整。“例如火箭检测到二级发动机出现故障了,它可以提前实施二三级分离,启动三级发动机继续飞行。即使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任务,也可以在重新构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规划新的轨迹,飞向安全轨道或降级轨道,尽可能减少损失。”禹春梅说。
  会学习运载火箭的另一特征是终身学习。其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数据,以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等为基础,实现模型智能修正、模型智能建立、方案与参数智能优化等功能,持续进行自我学习和改进。
  现役运载火箭中,绝大部分都是一次性使用,每一发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内容”传回地面,供后来者借鉴,实现火箭之间的传递性学习,让后续火箭越来越“聪明”,“经验”越来越丰富。
  笔者了解到,上述两大学习特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边飞边学积累的经验和数据,支撑着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训练与优化、算法自进化,又能促进边飞边学更智能。

2、火箭学习有门槛控制系统要一次设计,终身适用


  会学习运载火箭的前景美好,但要实现会学习,火箭得先具备足够的能力。
  “首先是对控制系统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其具备分布式异构跨核高速信息交换以及多元异构内存共享调度管理的能力。”禹春梅说。简言之,就是火箭得拥有足够聪明的大脑。
  运载火箭结构安装难免存在误差,弹性振动、液体晃动、未知环境扰动等因素都会对控制系统产生影响,因而要求火箭对自身健康状况及飞行状态具有实时感知能力。例如火箭动力系统典型非致命故障时有发生,需要针对上升段主发动机推力下降,高空飞行段姿控喷管常开、常闭、极性等问题,具备快速准确辨识能力。
  基于在线辨识、感知和自我评估结果,火箭要实现目标在线变更、轨迹在线规划,控制在线重构等功能,就要具备对环境突变、箭体自身结构参数不确定、典型动力系统故障、任务变更等需求的强适应能力,确保复杂飞行条件和故障情况下飞行稳定,并能够进入半长轴最大椭圆轨道或者安全停泊轨道。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施349次飞行任务,历次任务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统筹和规范管理后,就成为火箭的知识库。会学习运载火箭从中提取信息、获取经验知识,并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成长”。
  此外,火箭要做到终身学习,对控制系统还提出了“一次设计,终身适用”要求,需要其具备一次设计便能覆盖整个型号生命周期的能力。
  对于会学习运载火箭而言,智能控制系统架构是基础,基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智能控制算法是核心,基于智能算法的强计算能力是载体。

3、我国已取得一定进展力争2025年具备会学习能力


  在会学习运载火箭相关技术探索和应用方面,我国已取得一定进展。笔者了解到,目前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团队已开始着手对我国在役运载火箭进行改进,向它们普及学习能力。
  2020年7月9日和10月12日,我国先后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这2次任务除了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攻关团队还在箭上搭载了典型动力故障辨识与制导控制重构技术,圆满完成了飞行试验验证。
  “可以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特征。”禹春梅表示。目前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改进,仅对算法进行了修改,而种种感知仍是通过原有器件。今后如果要改进得更彻底,还需在箭上增加探测手段。
  对于会学习运载火箭的发展,攻关团队制定了“两步走”计划:在2020年具备强适应能力,意思是让火箭在一些故障情况下具有更强适应能力,还可以继续飞行;力争到2025年具备会学习能力,即让我国在役的主要运载火箭初步具备学习能力。此外,会学习的理念,也将融入到我国在研运载火箭的研制中。
其他文献
老师讲的案例需要巨大的算力,计算机跑不动怎么办?AI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传输速度慢怎么破?下载的软件相互不兼容,实验进行不下去怎么办?……AI时代教学科研出现了很多新烦恼。对此,天津大学着手建设AI云平台,对课堂进行智能改造,为教育科研装上数字大脑。  依照国家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总体部署而成立的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集结了天津大学在认知计算、数据科学、智能技术与应用等高精尖专业领域的优势资
期刊
当前我国临海省份的海洋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建立健全,产业集群效应也没有显现出来。产业集群不仅仅是海洋相关产业的简单聚集,而是需要产学研一体作为依托,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我国海洋产业亟须提升自主创新和研發能力,这其中包括技术、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尽管我国在海洋产业各领域目前已有能力实现八九成比例的自主研发,但是一些核心技术、部件仍然难以比肩国际一流标准。这也是我国海洋产业迫切需要提升和补短板的地方。相关
期刊
近年来,我國一直在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比如,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政策咨询服务缺位等。对此,可从三方面着手解决。首先,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产业链、价值链,重视人才培养与人才激励,以更加专业的科研团队来面对愈发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其次,建立政企连接。一方面,政府负责相关政策的
期刊
“我叫Yanan Li,是萨塞克斯大学控制工程专业老师,我将教授你们機器人力学课程……”10月28日,在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教师们为新生送上开学“宝典”。   今年6月5日成立的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迎来了首批新生。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表示,希望大家把握当下、放眼未来,将人工智能学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摇篮。
期刊
新华社电 记者董瑞丰 胡喆 温竞华 这是创新驱动不断向纵深延展的5年,这是科技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5年。   高铁、5G加速推广应用,智能设备涌入千家万户,创新药越来越多“中国造”……回眸“十三五”,我国创新质量连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澎湃的新动力,正在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复兴彼岸。发展引擎持续向创新切换   9月,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台驭势科技无人物
期刊
在近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推进原始创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
期刊
张杰明在办公室调整无人机机臂  和时下的“00后”一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张杰明酷爱用一款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软件。“00后”看中的是其操作便捷、一键式服务,而他更多的是因为喜欢马云。  接触下来,笔者发现张杰明喜欢的可能不只是马云,还有爱迪生。那些将发明创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人,都被他视为“志同道合”者。  不久前,他所在的团队带着自制的“多旋翼救援无人机”参加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山西省
期刊
打通科技创新能力供给方面的堵点,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具体来说,一是要长期坚持和重点加强基础研究。戒除评价体系中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倾向,同时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社会多渠道参与的投入机制。二是要改善和优化创新人才培育的生态氛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创新人才的培育。三是以市场为基础,完善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绝大多数有关经济、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都要以市场为基础,选
期刊
5500多名青少年報名,3600多名选手杀入决赛现场,经过两天比拼,最终决出200多支一等奖队伍。近日,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超燃”开赛,今年新增无人机等多项赛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创新作品纷纷亮相。  参赛选手分为4个组别: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八大赛道包括:AI未来之星创意搭建、AI竞技大擂台、AI乐享无人机、AI智能物流、AI智能生活、AI创意设计、AI智能健康、A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马骏 10月16日下午,山西智创城NO.3项目投融资对接会在山西智创城NO.3举行。本场活动是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创新需求与创新供给的精准衔接,打通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为双创型企业进一步扩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省内外金融机构和本地项目的合作打造先行范本。   会上,通创激光机器人、中科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