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知识生长结构立意考查核心素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压轴题的命题通常以知识生长结构为导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打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道路,通过知识关系链的逻辑环环相扣,建立一条思维链,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命题设计起点低,立意高,又遵循学生思维从最近发展区走向未知发展区,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能检验和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是对深度学习效果的体现和延伸.
  【关键词】命题立意;知识生长结构;核心素养;指导教学
  一、题目来源
  (2020杭州第23题)如图1,已知AC,BD为⊙O的两条直径,连接AB,BC,OE⊥AB于点E,点F是半径OC的中点,连接EF.
  (1)设⊙O的半径为1 ,若∠BAC=30°,求线段EF的长.
  (2)连接BF,DF,设OB与EF交于点P.
  ① 求证:PE=PF.
  ② 若DF=EF,求∠BAC的度数.
  本题文字不多,但信息量较大,条件比较丰富,有圆,有中点,有垂直,有特殊角,还侧重考查几何的图形本质属性;以教材基本图形为知识生长点,架设知识生长结构.问题(1)主要就是特殊角条件下的解三角形问题,而且包括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比较容易找到思路.
  本题中蕴含了丰富的基本图形,不仅有中位线模型,还可以提炼出三角形比例线段基本图形,正方形模型等.
  二、问题内涵
  (一)从特殊到一般
  特殊性1:在问题(1)中,条件是“⊙O的半径为1,∠BAC=30°”.实际上考查两个基本知识点:(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问题(1)的设计不仅能让更多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为学生继续解决问题搭建了信心,是后续问题解决的知识生长点,以此为基础架构知识生长结构.
  问题(2)是以“OE⊥AB”联想垂径定理,以“点F是半径OC的中点”联想中点作用,为知识生长点逐渐展开自己的知识结构.
  特殊性2:圆是数学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和直径是圆这一图形的核心要素, 充分利用这一特性编制问题,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认识.以图形的特性为生长点架构知识生长结构,寻找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一条思维主线.
  在问题(2)的解决中,利用对称性就能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路.问题(2)是一个动态图形,但题目条件“已知AC,BD为⊙O的两条直径,连接AB,BC,OE⊥AB于点E,点F是半径OC的中点,连接EF.”决定了PE与PF的关系不变.学生要在动态图形中发现并证明这一事实,必须能分析出“动态图形中不变的量或关系”,容易联想“中点”,从中点的作用入手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从静态到动态
  在分析一个几何问题时,我们往往先着手观察和分析图形是“静态”还是“动态”.对于“静态图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各位置的量是不变的,通常直接计算或证明,利用勾股定理或图形基本性质就能完成;对于“动态图形”需要分析点动、线动或形动,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变换.
  问题(1)中,形状大小是静态的,即圆的大小不变,△ABC是含30°且斜边为2的直角三角形不变,但是可以绕圆心旋转,整体是动态的.不影响计算,因为三角形与圆的相对位置是静态的.
  问题(2)显然是动态图形,关注∠BAC的变化给图形带来的变化,问题显然复杂起来,但是线段上中点位置是不变的,即点E相对于AB,点F相对于OC,点O相对于直径AC与BD的位置都是不变的,这便是思考入手点,也是知识结构的生长点.
  (三)从虚拟情境到实际情境
  圆的情境往往是“虚拟”的,也就是说问题的本质落实在三角形问題上,只要把握这一认识,我们就可以在处理“圆”情境问题中做“减法”.比如可以将例题改编如下:
  如图2,已知线段AC,BD互相平分交于O点,且AC=BD.连接AB,BC,OE⊥AB于点E,点F是OC的中点,连接EF.
  (1)设OC=1 ,若∠BAC=30°,求线段EF的长.
  (2)连接BF,DF,设OB与EF交于点P.
  ① 求证:PE=PF.
  ② 若DF=EF,求∠BAC的度数.
  这样改编之后,思考进程丝毫不受影响,问题情境简化,学生从“虚拟”圆情境回到真实的三角形问题情境中,反而有利于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法.
  三、知识生长点
  教师要深层次地寻觅思维活动轨迹,高标准地架设知识生长结构,才能教给学生具有生长力的数学,数学教学才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量.
  在解决问题(2)时,学生遇到很大的障碍,究其原因,是学生习惯把握方法,而忽视“知识生长点”寻源.问题(2)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在一条线上且共端点,显然不能用熟悉的三角形知识去证明相等,学生的思路或方法容易受阻,这时就应该回忆平时见到这类问题的场景,搜索其他“结构”,探寻知识生长点,把握知识生长脉络,找到平行四边形或相似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知识生长结构图如下:
  (一)生长点示例
  生长点1:能否证明PE与PF两条线段所在三角形△OEF或△BEF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三线合一证明.(没有条件)
  生长点2:能否证明PE与PF两条线段所在两个三角形全等?(没有发现)
  生长点3:能否证明PE与PF两条线段为两个共斜边直角三角形的斜中线?(没有发现)
  生长点4:PE与PF两条线段能否通过第三条线段等量代换?(无法搭建第三条线段)
  生长点5:能否证明PE与PF两条线段所在两个三角形等高且面积相等?(有想法,有待分析)
  生长点6:能否证明PE与PF两条线段为三角形相似的比例线段?(通过等量代换)   生长点7:能否证明PE与PF两条线段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生长点8:PE与PF两条线段能否通过平行线等分线段来证相等?(构造一组平行线)
  生长点9:能否通过中位线证明?(构造模型图形)
  (二)几种典型做法
  方法1 利用生长点6
  如图4,过O作OG∥PE,交AB于G点,由OF∶OA=1∶2,得AG∶GE∶EB=2∶1∶3,再得OG∶FE=2∶3,PE∶OG=3∶4,得PE=PF.
  问题(2)第②小题设计意图更是强化核心素养的考查,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重新甄别图形的变化;(2)构造正确图形,提高画图能力;(3)由线相等带来角度的变化(问题逆向设计);(4)由“平行线等分线段”产生“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的知识结构.
  分析:
  由已知条件得到一个不变的关系量“FE=F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图8,过点F作FG⊥AB交AB于G点,可得OE∥FG∥CB.
  因为OF=CF,所以EG=BG,则FE=FB.
  又因为FD=FE,所以FB=FD.
  因为OD=OB,所以FO⊥BD.
  所以△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AC=45°.
  其实,由此题条件“FD=FE”就把图形从动态又转化为静态,此时两条直径互相垂直.这又可以回到基本模型上分析问题,充分把握FD=FB这一推想,问题迎刃而解.
  在上述问题解答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以便找到自己曾经解决过得类似问题,沿着“知识生长线”这条路径,思路慢慢打开,就能顺利进行下一步.
  四、问题立意 指导教学
  (一)以概念为本 铺设知识生长点
  数学作为一种概念性语言,天然就适合开展概念为本的教学.平时我们只是在做数学,而没有理解“做”的东西,这种传统教学将数学当作一种程序和技能来教,并直接假定学生已经获得概念性理解,而不是朝着概念性理解去教.概念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更应将教学延伸至引导学生理解那些支持技能的概念性关系.
  例如,在初三复习课中学习“中位线”时,要理解支持这个概念的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图形旋转变换”“相似三角形”等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建立起了知识网络,在观察图形和分析图形时,就有了视角,也有了发展和迁移的能力.
  例如,如图9,已知在△AEF中,E是AB的中点,O是AF上一点,且OF∶OA=1∶2,求证:PE=PF.
  初三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比较熟悉的,但做好上述工作,学生有了前置概念的学习,容易产生以下解决问题的视角.
  学生视角1:作平行线,构造中位线.
  学生视角2:作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学生视角3:作平行线,用相似知识.
  学生视角4:作平行线,利用面积关系.
  (二)通过变式教学,架设知识生长结构
  “单一的知识”发展到“复杂的问题”正是深度学习的要求, 我们有必要拓展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深入探寻学习和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推动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来发展个体与复杂情境互动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把握并实现核心素养.
  教学变式举例
  变式1:如图10,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BC交AB于点E,AD=AC,EC交AD于点F.
  (1)求证:AF=FD;
  (2)求证:FC=3EF.
  变式2:如图11,在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E,DE.F为BC上一点,且∠EFC ∠EDC=180°.
  (1)求證:EB=EF;
  (2)求证:AE∶EC=1∶3.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单元整体学习模式,形成一条知识链,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思维不容易断.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知识产生于发展过程,架设了知识结构,形成思维链,在结构的路线上或末端总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1]卜以楼.“生长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愿景[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7(2).
  [2][3]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肖思汉,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表明:高中数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独立思考、自主學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以此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发现李宏贞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增长与能力提高,还应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浸润.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材料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合理创编、精心梳理、积极融合与适度拓展来达到数学素养与传统文化并蒂花开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材阅读;教学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
【摘要】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问题的良好解决方案之一.随着当前教学环境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更好地建模和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针对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建模教学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理念;高中数学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立项课题《基于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高中“函数及其导
【摘要】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作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能更好地设计数学作业,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喜欢,就成了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情况设计有效的作业,可以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作业;数学学习;小学教育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作业的功能,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还乐于接受
【摘要】当前,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师,想要通过课堂提升学生的素养,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的能动学习.本文提出了数学课堂中设置恰当的问题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起源,同时也要注重问题的分配.通过使用这些策略,促进学生的能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能动学习;数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目前职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几何直观”作为新增的四个核心概念之一.学生正确理解几何直观的意义与价值,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有利于学生从几何直观角度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几何直观运用在“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策略有:以形释数,抽象概念直观表征策略;以形探理,理解算理直观再现策略;以形辅数,解决问题直观促思策略; 润数于形,梳理知识直观构建策略.  【关键词】几何直
【摘要】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进入课堂时的他们,可谓“五彩斑斓”,带着自身特有的经验,作为教者,我们要善于挖掘并合理运用,使得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如同种子一样,蓬勃生长.本文是在笔者听了别人的公开课,反思、评价及自己为上这节课而进行的各种思考、实践反思基础上所撰写.  【关键词】探究互动;经历过程;经验思维  去某校参加研讨活动,听A老师执教“平移与旋转”,课上,A老师完全忽视学生
【摘要】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能够促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发挥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境、确保分组合理性等方式,  促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这样数学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在此背景下,怎样
【摘 要】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颁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严格依照课标教学。”落实课标要求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必须是在课标统领下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依照课标,用好教材则尤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目标制定  本文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为例,谈谈如何通过五步解读教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让课标要求
【摘要】中考复习是要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与归纳,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知识体系,渗透多维度、多方法的思想方法,以便大范围地解决综合问题.笔者以“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的中考专题复习课为例,搭建不等式与方程、函数的关系,呈现不等式的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不等式在初中代数学习中的角色,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思想方法,构建有效的中考代数复习策略.  【关键词】不等式;函数;中考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