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正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数学课程改革更是走在课改前列,这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翻开数学新教材,马上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全新的数学理念,数学与学生的经验、现实生活及游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数学走近了生活,也走近了学生,从课本内容上已经形成了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氛围,但却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新教材、新方法、新课堂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了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方法
下面就高中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1、一般数学课型
数学课通常可按教学内容而分为概念课、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习题课与复习课。根据知识分类特点,各数学课型可有重点学习不同类型知识,数学概念课主要侧重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与复习课主要侧重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习题课主要侧重狭义程序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转化的学习。
2、数学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与复习课教学方法选择
(1)数学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主要是以狭义的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它是以陈述性知识获得为基础,不论用何种方式教授概念或规则,学生理解了概念和规则并能用语言陈述其内容,仅表明程序性知识完成了它的陈述性知识阶段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能在不同于原先的学习情景中应用,而促进应用的关键在变式练习。
在我国有很多种教学办法适用于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教学,如讨论法、引导发现法、“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为了使学生学习过程凸现学生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我对这些方法进行提炼、重组,然后对组合的新方法在我所教班级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和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①喜欢教师先说出定理(包括性质、公式、法则)的内容,分析、讲解证明定理,然后再用例子应用巩固定理的学生占8%;②喜欢教师先举几个例子,教师再分析例子,抽象出定理,然后证明定理,再用例子巩固定理的学生占20%;③喜欢教师先写出几个例子,指导学生从何处入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例子,总结规律,猜想规律(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然后证明,教师最后再举例巩固,用变式练习促进应用的学生占70%;④以上方法都不适合自己特点,想用另外其它方法的学生占2%。
(2)复习课是以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为主要目标的课,也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为主要目标的课,此类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复习课是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过的公式、法则、定义、定理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的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如果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也是复习课比较适应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具体的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就是说,教学方法需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异。诚然,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正如“包医百病”的药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一样,绝不存在有一种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优教法”。“教有定律,教无定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3、广义知识的分类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人类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以下两大类:
(1)程序性知识,指个体没有有意识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回答有关“怎么办”的问题。程序性的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由概念和规则构成。
(2)陈述性知识,指个体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有关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得。
通过以上结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的教学,它主要把学生认知全过程,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动因,内容,方法,結果”。动因是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内容是指“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方法是指“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结果是指“及时获取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来进行学习,同时又注重学习结果(信息)的回授,以强化所进行尝试学习所获得到知识、技能。
同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有效的,也可以是无效的。这决定于应用它的时间和地点,决定于各种不同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相互配合的特点。要有效地达到某一教学目的,不能只应用某一(传统的或现代的)教学方法、手段,而应把他们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发展的各种不同的具体目的。
笔者在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探讨出概念课适合用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与复习课适合用“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习题课适用于引导发现法,但是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形和时间、地点,寻求与其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这样才能最好得达到预先提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方法
下面就高中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1、一般数学课型
数学课通常可按教学内容而分为概念课、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习题课与复习课。根据知识分类特点,各数学课型可有重点学习不同类型知识,数学概念课主要侧重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与复习课主要侧重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习题课主要侧重狭义程序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转化的学习。
2、数学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与复习课教学方法选择
(1)数学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主要是以狭义的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它是以陈述性知识获得为基础,不论用何种方式教授概念或规则,学生理解了概念和规则并能用语言陈述其内容,仅表明程序性知识完成了它的陈述性知识阶段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能在不同于原先的学习情景中应用,而促进应用的关键在变式练习。
在我国有很多种教学办法适用于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教学,如讨论法、引导发现法、“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为了使学生学习过程凸现学生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我对这些方法进行提炼、重组,然后对组合的新方法在我所教班级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和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①喜欢教师先说出定理(包括性质、公式、法则)的内容,分析、讲解证明定理,然后再用例子应用巩固定理的学生占8%;②喜欢教师先举几个例子,教师再分析例子,抽象出定理,然后证明定理,再用例子巩固定理的学生占20%;③喜欢教师先写出几个例子,指导学生从何处入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例子,总结规律,猜想规律(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然后证明,教师最后再举例巩固,用变式练习促进应用的学生占70%;④以上方法都不适合自己特点,想用另外其它方法的学生占2%。
(2)复习课是以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为主要目标的课,也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为主要目标的课,此类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复习课是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过的公式、法则、定义、定理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的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如果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也是复习课比较适应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具体的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就是说,教学方法需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异。诚然,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正如“包医百病”的药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一样,绝不存在有一种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优教法”。“教有定律,教无定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3、广义知识的分类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人类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以下两大类:
(1)程序性知识,指个体没有有意识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回答有关“怎么办”的问题。程序性的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由概念和规则构成。
(2)陈述性知识,指个体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有关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得。
通过以上结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的教学,它主要把学生认知全过程,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动因,内容,方法,結果”。动因是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内容是指“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方法是指“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结果是指“及时获取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来进行学习,同时又注重学习结果(信息)的回授,以强化所进行尝试学习所获得到知识、技能。
同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有效的,也可以是无效的。这决定于应用它的时间和地点,决定于各种不同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相互配合的特点。要有效地达到某一教学目的,不能只应用某一(传统的或现代的)教学方法、手段,而应把他们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发展的各种不同的具体目的。
笔者在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探讨出概念课适合用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定理(包括公式、法则)及其应用课与复习课适合用“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习题课适用于引导发现法,但是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形和时间、地点,寻求与其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这样才能最好得达到预先提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