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怀热情地买回了一盒车蜡,还有毛巾和海绵,然后屁颠屁颠地回家。心想着以后自己可以好好DIY,呵护一下爱车了。谁知回过头来发现,那盒车蜡默默地待在车尾厢内,尘封已久;又或者,本来想着DIY的工作,最终却为汽车美容店代劳……在笔者身边,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有说场地不允许的,有说没时间的,也有说没自信的,又或者试过一两次后嫌麻烦的,之后热情没了,也就散了……总之,汽车护理DIY,想说爱你不容易!
老实说,在听到这些原因陈述的时候,笔者往往有“怒其不争”的想法。场地不允许?有心的话找个场地不至于那么难吧?至于没时间、没自信、嫌麻烦,那更是扯淡。不都说时间就像那个啥,挤一挤总该有的;自信不足?网络上大把视频、大把教程。亲,别自欺欺人了!
然而,放下“愤青”的心态,仔细想想,其实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极客”的潜力,生活中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极客”。朋友们的想法,实际上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甚至他们要比社会的主流DIY意识更强,至少他们有想过要为自己的车子做一做DIY护理。
DIY,Do It Yourself ,也就是“自己动手做”。对于DIY,可以说我们已经是见惯不惯,DIY礼品、DIY家具、DIY电脑……汽车护理DIY作为DIY中的一种,正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端。但大家都仔细扫描一下,扫一扫记忆,扫一扫自己生活的圈子,扫一扫自己身处的社区,DIY洗车、DIY打蜡的实例,你是否有印象?相信大部分的人得到的答案是“0”。
在美国,汽车用品几乎已经成为了日常用品。沃尔玛等普通超市提供有清洁用品、养护用品等供消费者选择,而消费者也乐于选购,之后自己动手完成车辆清洗护理工作。只有在需要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处理时,才会到专业的服务店里进行。而在日本,澳德巴斯、黄帽子等汽车服务连锁就是典型的汽车养护产品大卖场,提供有大量的汽车美容护理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反观中国,在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商超中,实际上也提供有一些汽车用品、汽车美容护理产品的销售,但销售情况往往令人失望。产品一放就是几个月,甚至由产品上架到下架,都无人问津。更多的人选择了汽车美容店,选择了4S店。他们宁可花更多的钱,也不会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么一些工作。原因何在?
对于DIY,其实一些车主也曾萌生过DIY洗一洗车之类的想法,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车主。然而,一想到DIY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大部分车主都打了退堂鼓。在笔者看来,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店家的“功劳”。
“这一项工作是多么多么的困难”、“那一项施工又是多么多么的复杂”……在美容店、在4S店,店家们、店员们不遗余力地给车主贯彻这样的思想,目的就为了忽悠车主,让车主觉得自己的服务价值是多么多么的高。潜移默化中,“DIY没那么简单”变成了车主们的普遍意识。但实际上,真正熟悉汽车美容养护的人都知道,洗车、打蜡等等并没有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换言之,国内汽车护理DIY“火”不起来,与车主群体的意识有关,要改变这么一种意识,需要车主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行业共同为车主的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与意识同在的还有车主群体的技能问题。有一个词叫“键盘车手”,他们谈起驾驶、谈起赛车一刻不停,似乎自己就是塞纳、就是舒马赫、就是维特尔。而实际上当真正下到赛到,他们甚至连怎么入档都不清楚。笔者举这么一个例子,想表达的是我们的车主群体们,对于DIY施工技能的掌握的确不咋地。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多年来飞速发展,并于2009年开始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相信也只是不久后的事。然而,与这不相称的是,在汽车知识、汽车文化的积累上,我们仍处于饥饿线以下。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让国人在这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涉猎,然而,很多还处于“键盘车手”的状态,他们缺乏经验、缺乏技能,只会纸上谈兵。
笔者认为,这一点与我们的教育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追求的都是纸面上的东西。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所采取的启发式教育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脑能力,而且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DIY实际上就反应了这么一种差距。
好吧,说着说着笔者又上纲上领,不自觉地把汽车护理的DIY与教育、与国情搭勾了,笔者也不知道这是否有“键盘车手”的嫌疑。但即使变成了“嫌疑人”,你总不能剥夺我辩解的权力吧?
说到国情,笔者想重点提一提劳动力成本问题,国内外汽车护理DIY存在巨大差异,逃不开这一方面的原因,而且这应该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点。
在国外,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他们一个技师的薪金要相当于国内技师的几倍甚至更多,相比之下,产品价格则相当便宜,套用一句话来讲,“人家卖的是技术”。反观国内,“以服务带动销售”才是市场的主流,外国人消费不起的“服务费用”,中国车主则可以轻松拥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国内车主“偷懒”的温床。
啰嗦了这么多,说的几乎都是负能量的东西,但你别介,笔者仅仅只是“怒其不争”而已。当然,也是时候给大家传播点正能量了!
首先要说说DIY的好处。省钱?没错,这一点很现实。但DIY的好处绝不仅仅只有这么一项,实际上,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只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了一项技能,自己的思维也将得到一定的锻炼。另外还有现代人特别注重的一点:舒缓压力!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车主,车主群体在汽车知识、汽车文化积累,包括汽车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实际上正逐步发生变化。过去有一些车主会将DIY看成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行为,而当前更多的人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活乐趣、生活享受。另外一方面,80后、90后车主们对于汽车知识的探索、积累也要较“老”车主更为积极,店家“忽悠”车主的行为,生存空间正越来越小。
第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强大,国内劳动力成本日益提升,而各种产品的价格,则越来越透明,“以服务带动销售”的形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君不见,汽车后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强调由产品品牌向服务品牌的转变。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将倒逼车主们寻求更多的途径去解决汽车护理问题,而DIY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理性消费正成为一种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车主加入到DIY中来,但这还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不单单只是厂商,店家也将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当然,如何处理DIY与店家盈利之家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老实说,在听到这些原因陈述的时候,笔者往往有“怒其不争”的想法。场地不允许?有心的话找个场地不至于那么难吧?至于没时间、没自信、嫌麻烦,那更是扯淡。不都说时间就像那个啥,挤一挤总该有的;自信不足?网络上大把视频、大把教程。亲,别自欺欺人了!
然而,放下“愤青”的心态,仔细想想,其实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极客”的潜力,生活中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极客”。朋友们的想法,实际上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甚至他们要比社会的主流DIY意识更强,至少他们有想过要为自己的车子做一做DIY护理。
DIY,Do It Yourself ,也就是“自己动手做”。对于DIY,可以说我们已经是见惯不惯,DIY礼品、DIY家具、DIY电脑……汽车护理DIY作为DIY中的一种,正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端。但大家都仔细扫描一下,扫一扫记忆,扫一扫自己生活的圈子,扫一扫自己身处的社区,DIY洗车、DIY打蜡的实例,你是否有印象?相信大部分的人得到的答案是“0”。
在美国,汽车用品几乎已经成为了日常用品。沃尔玛等普通超市提供有清洁用品、养护用品等供消费者选择,而消费者也乐于选购,之后自己动手完成车辆清洗护理工作。只有在需要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处理时,才会到专业的服务店里进行。而在日本,澳德巴斯、黄帽子等汽车服务连锁就是典型的汽车养护产品大卖场,提供有大量的汽车美容护理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反观中国,在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商超中,实际上也提供有一些汽车用品、汽车美容护理产品的销售,但销售情况往往令人失望。产品一放就是几个月,甚至由产品上架到下架,都无人问津。更多的人选择了汽车美容店,选择了4S店。他们宁可花更多的钱,也不会自己动手去完成这么一些工作。原因何在?
对于DIY,其实一些车主也曾萌生过DIY洗一洗车之类的想法,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车主。然而,一想到DIY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大部分车主都打了退堂鼓。在笔者看来,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店家的“功劳”。
“这一项工作是多么多么的困难”、“那一项施工又是多么多么的复杂”……在美容店、在4S店,店家们、店员们不遗余力地给车主贯彻这样的思想,目的就为了忽悠车主,让车主觉得自己的服务价值是多么多么的高。潜移默化中,“DIY没那么简单”变成了车主们的普遍意识。但实际上,真正熟悉汽车美容养护的人都知道,洗车、打蜡等等并没有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换言之,国内汽车护理DIY“火”不起来,与车主群体的意识有关,要改变这么一种意识,需要车主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行业共同为车主的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与意识同在的还有车主群体的技能问题。有一个词叫“键盘车手”,他们谈起驾驶、谈起赛车一刻不停,似乎自己就是塞纳、就是舒马赫、就是维特尔。而实际上当真正下到赛到,他们甚至连怎么入档都不清楚。笔者举这么一个例子,想表达的是我们的车主群体们,对于DIY施工技能的掌握的确不咋地。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多年来飞速发展,并于2009年开始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相信也只是不久后的事。然而,与这不相称的是,在汽车知识、汽车文化的积累上,我们仍处于饥饿线以下。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让国人在这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涉猎,然而,很多还处于“键盘车手”的状态,他们缺乏经验、缺乏技能,只会纸上谈兵。
笔者认为,这一点与我们的教育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追求的都是纸面上的东西。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所采取的启发式教育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脑能力,而且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DIY实际上就反应了这么一种差距。
好吧,说着说着笔者又上纲上领,不自觉地把汽车护理的DIY与教育、与国情搭勾了,笔者也不知道这是否有“键盘车手”的嫌疑。但即使变成了“嫌疑人”,你总不能剥夺我辩解的权力吧?
说到国情,笔者想重点提一提劳动力成本问题,国内外汽车护理DIY存在巨大差异,逃不开这一方面的原因,而且这应该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点。
在国外,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他们一个技师的薪金要相当于国内技师的几倍甚至更多,相比之下,产品价格则相当便宜,套用一句话来讲,“人家卖的是技术”。反观国内,“以服务带动销售”才是市场的主流,外国人消费不起的“服务费用”,中国车主则可以轻松拥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国内车主“偷懒”的温床。
啰嗦了这么多,说的几乎都是负能量的东西,但你别介,笔者仅仅只是“怒其不争”而已。当然,也是时候给大家传播点正能量了!
首先要说说DIY的好处。省钱?没错,这一点很现实。但DIY的好处绝不仅仅只有这么一项,实际上,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只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了一项技能,自己的思维也将得到一定的锻炼。另外还有现代人特别注重的一点:舒缓压力!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车主,车主群体在汽车知识、汽车文化积累,包括汽车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实际上正逐步发生变化。过去有一些车主会将DIY看成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行为,而当前更多的人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活乐趣、生活享受。另外一方面,80后、90后车主们对于汽车知识的探索、积累也要较“老”车主更为积极,店家“忽悠”车主的行为,生存空间正越来越小。
第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强大,国内劳动力成本日益提升,而各种产品的价格,则越来越透明,“以服务带动销售”的形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君不见,汽车后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强调由产品品牌向服务品牌的转变。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将倒逼车主们寻求更多的途径去解决汽车护理问题,而DIY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理性消费正成为一种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车主加入到DIY中来,但这还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不单单只是厂商,店家也将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当然,如何处理DIY与店家盈利之家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