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像切入法就是借助影像(录像、电影片段)通过声、像、图、文来构架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笔者在进行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时,通过反映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影像切入新课,首先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通过非常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威力和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同时也使学生对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产生由衷的敬意。
学生通过观看此影片,心里不由地产生一系列的疑问:长江流域为何会产生如此大规模的洪灾?其他流域也会这样吗?长江流域的洪水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流域特点有何关系?洪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好防洪工作?又如何把洪灾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所有这些疑问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们学习本节内容的主线,又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学习本节内容,就会感到脉络清晰,整个学习过程也会有“水到渠成”之感。这样的课堂切入带来了不凡的教学效果。
影像切入法一般适用于比较难于用语言描述、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影像的切入方式容易让学生接受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对于影像中所提及的内容也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课上再附以讨论,这样展开知识点将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老师在讲述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时,如果不通过影像来反映,学生就难以对洪涝灾害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
影像切入法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做到让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运用影像切入法会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感觉不到新知识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的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的全过程都能自发进行,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笔者在讲述“全球定位系统”内容时,学生对这部分新内容没有什么概念,缺乏兴趣,笔者采用《军情连连看》里的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影像资料,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
2.优化教学过程。将载有知识点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能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
3.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利用影像切入教学还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完善教学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影像资料可以和老师讲解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利用影像切入法教学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先讲后看影像。放映前由教师介绍影片内容,说明目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看影像。
2.一边放影像一边讲。放映时由教师口头伴讲,必要时还可以暂停放映,有倒退功能的也可以倒过来再看一次,让学生看清楚重点内容。教师伴讲,要按照教学要求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看和积极地思考。
3.放映后再讲。放映后组织学生讨论影片内容与课程的关系,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4.单纯放映影像。教师只是说明影像与课程的关系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准备,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教师只要先审阅一遍影片内容,稍加准备就可应用。
影像切入法教学有以下注意点:
1.紧扣主题。课堂切入法的设计,不能很随意,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解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笔者采用1998年洪灾的影像来切入课题,正是其用意所在。
2.要有计划性。没有计划的影像切入教学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影像切入教学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的计划,如上课时先复习旧课5分钟,再进行新课10分钟,放映影像10分钟,放映后归纳总结20分钟。
3.要有实效性。为避免学生在看影片时只觉得新鲜、有趣,把影像作为一种娱乐却未在其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在播放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看影片,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地理情境。这样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思考,使学生从影片演示中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对问题的讨论及交换看法、心得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刘宇帆)
笔者在进行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时,通过反映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影像切入新课,首先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通过非常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威力和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同时也使学生对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产生由衷的敬意。
学生通过观看此影片,心里不由地产生一系列的疑问:长江流域为何会产生如此大规模的洪灾?其他流域也会这样吗?长江流域的洪水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流域特点有何关系?洪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做好防洪工作?又如何把洪灾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所有这些疑问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们学习本节内容的主线,又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学习本节内容,就会感到脉络清晰,整个学习过程也会有“水到渠成”之感。这样的课堂切入带来了不凡的教学效果。
影像切入法一般适用于比较难于用语言描述、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影像的切入方式容易让学生接受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对于影像中所提及的内容也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课上再附以讨论,这样展开知识点将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老师在讲述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时,如果不通过影像来反映,学生就难以对洪涝灾害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
影像切入法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做到让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运用影像切入法会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感觉不到新知识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的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的全过程都能自发进行,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笔者在讲述“全球定位系统”内容时,学生对这部分新内容没有什么概念,缺乏兴趣,笔者采用《军情连连看》里的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影像资料,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
2.优化教学过程。将载有知识点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能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
3.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利用影像切入教学还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完善教学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影像资料可以和老师讲解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利用影像切入法教学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先讲后看影像。放映前由教师介绍影片内容,说明目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看影像。
2.一边放影像一边讲。放映时由教师口头伴讲,必要时还可以暂停放映,有倒退功能的也可以倒过来再看一次,让学生看清楚重点内容。教师伴讲,要按照教学要求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看和积极地思考。
3.放映后再讲。放映后组织学生讨论影片内容与课程的关系,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4.单纯放映影像。教师只是说明影像与课程的关系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准备,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教师只要先审阅一遍影片内容,稍加准备就可应用。
影像切入法教学有以下注意点:
1.紧扣主题。课堂切入法的设计,不能很随意,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解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笔者采用1998年洪灾的影像来切入课题,正是其用意所在。
2.要有计划性。没有计划的影像切入教学是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影像切入教学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的计划,如上课时先复习旧课5分钟,再进行新课10分钟,放映影像10分钟,放映后归纳总结20分钟。
3.要有实效性。为避免学生在看影片时只觉得新鲜、有趣,把影像作为一种娱乐却未在其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在播放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看影片,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地理情境。这样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思考,使学生从影片演示中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对问题的讨论及交换看法、心得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