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说的就是野生植物不可随意入口,否则就会给你带来很大麻烦,甚至生命危险……
同名异物的断肠草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自古就有在阴历三月初三采摘乌饭树叶,做乌饭食用的习俗?(乌饭树是杜鹃花科常绿灌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南方某地发生了一桩命案,开始时以为是他人投毒,后经植物分类学家鉴定查明,“元凶”其实是_种有毒植物——雷公藤,食用者自己误食了混有雷公藤叶片的乌饭。
雷公藤是久负盛名的剧毒植物。在雷公藤的产地——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民间常用这种植物当做土农药杀虫,效果极佳,但因误食其嫩叶或芽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由于人食雷公藤中毒后常有较强烈的胃肠反应,因此当地民间又称其为“断肠草”。
不过,在我国南北各地,与“断肠草”同名异物的剧毒植物还 有很多:如夹竹桃科的羊角拗、卫矛科的昆明山海棠、罂粟科的白屈菜和刻叶紫堇、马钱科的钩吻等,其中名气最大、毒性最强的当属马钱科植物钩吻。
钩吻又称胡蔓藤、大茶药、毒根,是一种仅分布在江南一些地区的藤本植物,看上去比雷公藤柔弱一些,但其毒性却更胜一筹。据传,当年神农氏为了寻找治病的良药,在山野中历尽艰辛遍尝百草,最后因“品尝”钩吻中毒,断肠而死。可见钩吻之毒确实令人恐惧。
戴头盔的毒草世家
在四川省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
一个村民突患暴病,开始时是胃剧烈疼痛,继而四肢麻木、头晕目眩、心慌、恶心、口角流涎、大汗淋漓,直至全身抽搐,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办丧事时,死者家属请来一些乡亲帮忙,结果其中又有10人出现了胃痛、肢体麻木、头晕、恶心等相同症状,幸亏及时送到医院,经救治才得以脱险。
一时间这个小山村被笼罩在神秘而恐怖的气氛之中。迷信的人说,这些人得罪了山神,因此受到惩罚。后经公安部门侦查,真相大白,原来死者吃了妻子做的混有草乌粉的荞麦面饼,系中毒而亡,而那些帮忙的人则是食用了混有草乌粉的辣椒面而导致中毒。草乌为何有这么大的毒性?其实,它原本就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剧毒“圣药”——乌头的来源植物之一。作为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的名药,乌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而作为剧毒植物,从民间到中医药界,乌头的影响远大于前面提到的各种“断肠草”。原因就在于,乌头出自一个成员繁多、分布遍及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的著名植物家族——毛茛科乌头属。
每年7~9月份,众多北温带的山花已是花残果散,而这时却是乌头最风光的季节,形形色色的乌头纷纷“抛头露面”,争相展示自己另类的花朵。
乌头多为高大的草本植物,叶片像多指的手掌。呈不整齐分裂状,在茎的上部,蓝紫色或黄、绿、白色的花朵由下而上开放。
乌头属植物花朵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是花冠,而是花萼—一每一朵花上都罩有一枚形如兜帽或古代武士头盔的大萼片,有的种类在“头盔”前还有一个形如鸟嘴或帽檐的突尖,而花瓣此时却躲在“头盔”的下面,好像有些羞于见人。
这些花朵虽然奇特醒目,但作为剧毒“圣药”,乌头植物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它们隐身地下的纺缍形块根。古人根据其块根常形如乌鸦头,且往往一大一小两个连生,便给它起了两个形象的名字——“乌头”和“附子”。乌头多指其中较大的块根,附子则特指“如子附母”的小块根。
现代科学已证明:不论是乌头还是附子,以至整个植株,都含有多种剧毒的乌头类生物碱。纯乌头碱的中毒量仅为0.2毫克,致死量为3—5毫克。
19世纪,化学家从许多剧毒植物中分离出了有毒成分——生物碱。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生物碱是植物王国中最主要的化学防御武器。这些生物碱广泛分布在高等的陆生植物类群中,尤其是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中。
含有剧毒生物碱的有毒植物,不仅对人类,对一些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也同样具有致命的杀伤作用,比如羊及其他动物。
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丘陵地带的羊踯躅,就是一种令羊畏惧的有毒灌木。
羊踯躅属杜鹃花科,其花为金黄色,在以红、粉、紫、白色居多的各种杜鹃花中,显得十分突出。羊踯躅的身材不高,只有1米左右,其叶的位置正好适宜羊啃食。不过,成年羊见了这种开黄花的灌木,不但不去食用,反而绕道而行。只有一些不知深浅的小羊,或饥不择食的成年羊,它们会啃食羊踯躅的嫩枝叶,结果很快出现流涎、呕吐、步态蹒跚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后肢瘫痪、全身痉挛致死。
在美国西北部,也有一种“克羊植物”,这就是牧场上分布的一种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加州藜芦。这种藜芦具有宽大而多纵褶的叶片,夏秋时节开花,众多白色的小花组成大型的圆锥花序,高高跃出于众草之上,是草场上的一大景观。然而,在其出众的外表之下,藜芦体内的多种有毒生物碱却在等待食草动物的光顾。
吃过这种植物的羊会繁殖出一种畸形羊羔,这种羊羔具有似猴子的面孔,被称为“猴面羊羔”。经研究证实,导致“猴面羊羔”的罪魁祸首,就是加州藜芦。
原来,藜芦属也是北半球温带地区赫赫有名的“毒草世家”,共有25种剧毒植物。我国分布有15种藜芦,它们每种都受到有毒生物碱的保护,如果你在山野中与它们不期而遇,可要千万小心。
同名异物的断肠草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自古就有在阴历三月初三采摘乌饭树叶,做乌饭食用的习俗?(乌饭树是杜鹃花科常绿灌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南方某地发生了一桩命案,开始时以为是他人投毒,后经植物分类学家鉴定查明,“元凶”其实是_种有毒植物——雷公藤,食用者自己误食了混有雷公藤叶片的乌饭。
雷公藤是久负盛名的剧毒植物。在雷公藤的产地——我国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民间常用这种植物当做土农药杀虫,效果极佳,但因误食其嫩叶或芽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由于人食雷公藤中毒后常有较强烈的胃肠反应,因此当地民间又称其为“断肠草”。
不过,在我国南北各地,与“断肠草”同名异物的剧毒植物还 有很多:如夹竹桃科的羊角拗、卫矛科的昆明山海棠、罂粟科的白屈菜和刻叶紫堇、马钱科的钩吻等,其中名气最大、毒性最强的当属马钱科植物钩吻。
钩吻又称胡蔓藤、大茶药、毒根,是一种仅分布在江南一些地区的藤本植物,看上去比雷公藤柔弱一些,但其毒性却更胜一筹。据传,当年神农氏为了寻找治病的良药,在山野中历尽艰辛遍尝百草,最后因“品尝”钩吻中毒,断肠而死。可见钩吻之毒确实令人恐惧。
戴头盔的毒草世家
在四川省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
一个村民突患暴病,开始时是胃剧烈疼痛,继而四肢麻木、头晕目眩、心慌、恶心、口角流涎、大汗淋漓,直至全身抽搐,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办丧事时,死者家属请来一些乡亲帮忙,结果其中又有10人出现了胃痛、肢体麻木、头晕、恶心等相同症状,幸亏及时送到医院,经救治才得以脱险。
一时间这个小山村被笼罩在神秘而恐怖的气氛之中。迷信的人说,这些人得罪了山神,因此受到惩罚。后经公安部门侦查,真相大白,原来死者吃了妻子做的混有草乌粉的荞麦面饼,系中毒而亡,而那些帮忙的人则是食用了混有草乌粉的辣椒面而导致中毒。草乌为何有这么大的毒性?其实,它原本就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剧毒“圣药”——乌头的来源植物之一。作为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的名药,乌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而作为剧毒植物,从民间到中医药界,乌头的影响远大于前面提到的各种“断肠草”。原因就在于,乌头出自一个成员繁多、分布遍及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的著名植物家族——毛茛科乌头属。
每年7~9月份,众多北温带的山花已是花残果散,而这时却是乌头最风光的季节,形形色色的乌头纷纷“抛头露面”,争相展示自己另类的花朵。
乌头多为高大的草本植物,叶片像多指的手掌。呈不整齐分裂状,在茎的上部,蓝紫色或黄、绿、白色的花朵由下而上开放。
乌头属植物花朵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是花冠,而是花萼—一每一朵花上都罩有一枚形如兜帽或古代武士头盔的大萼片,有的种类在“头盔”前还有一个形如鸟嘴或帽檐的突尖,而花瓣此时却躲在“头盔”的下面,好像有些羞于见人。
这些花朵虽然奇特醒目,但作为剧毒“圣药”,乌头植物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它们隐身地下的纺缍形块根。古人根据其块根常形如乌鸦头,且往往一大一小两个连生,便给它起了两个形象的名字——“乌头”和“附子”。乌头多指其中较大的块根,附子则特指“如子附母”的小块根。
现代科学已证明:不论是乌头还是附子,以至整个植株,都含有多种剧毒的乌头类生物碱。纯乌头碱的中毒量仅为0.2毫克,致死量为3—5毫克。
19世纪,化学家从许多剧毒植物中分离出了有毒成分——生物碱。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生物碱是植物王国中最主要的化学防御武器。这些生物碱广泛分布在高等的陆生植物类群中,尤其是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中。
含有剧毒生物碱的有毒植物,不仅对人类,对一些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也同样具有致命的杀伤作用,比如羊及其他动物。
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丘陵地带的羊踯躅,就是一种令羊畏惧的有毒灌木。
羊踯躅属杜鹃花科,其花为金黄色,在以红、粉、紫、白色居多的各种杜鹃花中,显得十分突出。羊踯躅的身材不高,只有1米左右,其叶的位置正好适宜羊啃食。不过,成年羊见了这种开黄花的灌木,不但不去食用,反而绕道而行。只有一些不知深浅的小羊,或饥不择食的成年羊,它们会啃食羊踯躅的嫩枝叶,结果很快出现流涎、呕吐、步态蹒跚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后肢瘫痪、全身痉挛致死。
在美国西北部,也有一种“克羊植物”,这就是牧场上分布的一种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加州藜芦。这种藜芦具有宽大而多纵褶的叶片,夏秋时节开花,众多白色的小花组成大型的圆锥花序,高高跃出于众草之上,是草场上的一大景观。然而,在其出众的外表之下,藜芦体内的多种有毒生物碱却在等待食草动物的光顾。
吃过这种植物的羊会繁殖出一种畸形羊羔,这种羊羔具有似猴子的面孔,被称为“猴面羊羔”。经研究证实,导致“猴面羊羔”的罪魁祸首,就是加州藜芦。
原来,藜芦属也是北半球温带地区赫赫有名的“毒草世家”,共有25种剧毒植物。我国分布有15种藜芦,它们每种都受到有毒生物碱的保护,如果你在山野中与它们不期而遇,可要千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