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6月8日,一走出莫斯科的谢诺梅杰沃机场,就感觉到一丝凉意。
凉,首先是天气凉。此前采访过3届世界杯,天气都热得让人冒油,阳光灿烂、蓝天白云是对世界杯的固有印象,降温与水雾喷射装置是赛场的必备设施,但是俄罗斯世界杯的开始是个冷启动。开幕前一周,莫斯科的天气冷得像北京的深秋,中午只有3个多小时能感受一点太阳的关怀,然后马上就是瘆人的寒冷。穿着长袖衬衫和西装,风吹得直打哆嗦。下午去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领取媒体证件时,凛冽的风从西装前襟吹进来,几乎要把人一劈两半。当时不禁想,晚上9点的比赛不得把人冻毙在看台上,遂赶紧去找商场买衣服。
俄罗斯的物价比2006年时便宜了不少,卢布大约贬值了40%。俄罗斯的物价和中国差不多,衣服的价格也大同小异。食物相对来说便宜一些,自助餐时拿点烤肉串和酸奶沙拉,包括饮料总共66元人民币。相比巴西世界杯赛场内约80元人民币一份的媒体餐 可乐,卢日尼基球场大约32元一份的汉堡 橘汁要良心得多。
二
莫斯科有很多新的建筑物,尤其是大型商超,虽然城市的整体风格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也有了一个不算大的CBD写字楼办公区。
下诺夫哥罗德这样的中部城市完全没法和莫斯科的发展相比,简直像走遍了俄罗斯发展史的节奏。城中村里能看到50年代甚至更早的木质房屋,低矮破旧,摇摇欲坠。一场急雨后,市中心老城区的路面积水便淹没了脚面,简直没法动弹。老城区的道路坑坑洼洼,和球场附近新建设的开发区没法相比。
在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交界处西南角的下诺夫哥罗德球场设计得恢弘漂亮,极为现代化。相比之下,中国的体育中心不少,但是有特点并且外观漂亮的不多。
俄罗斯为世界杯新建的这些专业体育场,如下诺夫哥罗德球场、莫斯科斯巴达克体育中心等都设计良好,位于新的开发中心附近。下诺夫哥罗德球场旁边的大型一体式商超占地比球场还要大一圈,里面不但有超市与各种品牌店,甚至还有建材店、电影院。停车场和球场是共用的,与地铁站相距500米,整体设计安排非常有特点。
大型商超后的小区里是蓝白塔楼,没有围墙,有些凌乱,停车混乱,草坪修剪得很差。塔楼下面的一层有小超市,可以买到面包、饮料以及奶酪、香肠等小食品,很是方便。住处距离球场很近,但是距离市中心很远,里面只有两张伸不开腿的沙发床,一台老式的显像管电视,打开全是雪花,住两晚的价格是4000元人民币,相当贵。想想莫斯科普通人月收入约合3000-5000元人民币,房东利用世界杯大赚了一笔。
俄罗斯似乎一点也没有正在办世界杯的意思,路边也没有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给人的感觉是世界杯只限定在球场周边。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在汉诺威等德国城市的火车站、球迷通道乃至大街小巷,浓郁的足球氛围令人感同身受。至于巴西世界杯,因为足球是巴西人生命的一部分,其狂热氛围更是可想而知。一走出里约机场,去取行李之前,先要从一个曲曲折折大约数百平米的球迷商店走过,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受到世界杯氛围,便不由自主地掏钱了。
整个莫斯科据说只有5家球迷商店,在大型商超里虽然也看到了世界杯产品,却没有什么世界杯的宣传画与大型海报,一切似乎与平时没什么不同。莫斯科的世界杯氛围甚至没有下诺夫哥罗德强。然而,下诺夫哥罗德的球迷广场小得和北京社区的中心花园一样。想想德国世界杯期间汉堡的球迷广场里有吃有喝有玩,巴西世界杯时科帕卡巴纳海滩人山人海,俄罗斯世界杯堪称克制和冷静。
但是,俄罗斯赢得了小组赛开门红,第二场连入三球击败埃及,这个庞大的国家开始逐渐被足球的胜利焐热了。
小组赛第一轮结束后,天气暖了起来。一周后,白天已不用穿长袖。虽然早晚温差还是较大,晚上也不像刚来时那样后悔没有带秋裤和羽绒服了。
莫斯科的街道上,逐渐看到世界杯的彩旗和海报,尽管因为对市容市貌有管理规定,这些新增加的世界杯元素还是遮遮掩掩,并不那么明显,但可以感受到城市热情增加。此外,必须表扬的是赛场志愿者,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素质都令人感到满意,几乎是有问必答,而且急人所急,井井有条。
开赛前几个小时,就有打扮成小丑模样的志愿者来到赛场,为观众引路,与儿童合影。踩着高跷的艺人在球场烘托气氛。阿迪达斯专门请来的女足选手和观众一起踢球,这些细节安排比起巴西世界杯时的如临大敌,轻松愉快得多。
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的媒体工作间,只有讲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下诺夫哥罗德只有中国的志愿者和翻译,没有日本和韩国的志愿者,这大概也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