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教师的传统神圣地位也受到了新的改革浪潮的冲击。传统的教师观发生了动摇,我们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旅途中的设计者、顾问、伙伴和反思者。
[关键词] 教师角色;探究式学习;设计者;顾问;伙伴和反思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有学校以来,自有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一直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让学生怎么学,学生就怎么学,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多少年来,历来如此。
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教师的传统神圣地位也受到了新的改革浪潮的冲击。传统的教师观发生了动摇,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它告诉教师,我们的职能,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作为浪潮中的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旅途中的设计者、顾问、伙伴和反思者。
一、设计者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设计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必须注意几个问题: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目标?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吸取其精华,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更多地考虑学习因素,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探究教学方式,选定测试方法等,使学生与教师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上课原则,发挥激励机制,特别是如何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学习,最后教师还要设计出一定的测试手段,来检测和调查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这些都表明新课程使教师作为设计者的角色更加突出。如一位思品课老师对《可敬的劳动者》(教科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设计。
场景1:知识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懂得怎样做才是尊重劳动者。过程与方法一通过阅读、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可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思想。愿意用实际行动表现对劳动者的尊敬。
场景2: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采用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设计导学案(首先为使思品课走进学生生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了一个小调查“来自生活的体验”、(1)我的父亲(或母亲)所从事的工作是他(她)劳动的价值体现在
(2)、我将来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我认为这种工作的价值在于
(3)、我知道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有
教师小结:平凡的人,普通的工作,劳动者创造了这个美丽丰富的世界。其次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问题①“劳动者为什么该得到我们的尊敬(1)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理解;(2)为了讲明白这个道理,课本中举的例子是我觉得生活中能说明相同道理的例子有:问题②“尊重劳动者,我们具体该怎么做?”
(1)课本中提倡的做法是:(2)课本中举的尊重劳动者的例子是
生活中我们尊重劳动者的事例还有)
场景3: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设计了“小组合作”①、组内交流,把你们组最值得向全班介绍的知识点整理出来。②、选出主讲人。主讲人做好准备代表本组发言,其他组员准备补充。在全班展示交流时,学生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有关劳动的图片)放出来,把组内交流整理的材料投影出来。教师与学生根据展示交流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及时进行评价。
场景4:为深化认识,体现思品课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师设计“情景体验”(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并让其他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结束时,老师设计现场给班里的劳动者颁发劳动模范奖状(让学生小组内自己写奖状,写好后,请劳动模范到台前,颁奖时还要说清楚为什么颁给这位同学?而且不忘给本节表现最优秀的小组颁奖),请全班同学起立向优秀劳动者致敬!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从以上教学场景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它采用了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导学案的采用);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既关注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这一“结果性目标”,更关注能反映学生感悟力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灵活运用教材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效组织互动对话,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享收获、情景体验等互动对话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互动中协作,在对话中分享,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使课堂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积极践行多元教学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有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践证明,成功的设计者绝不会是一个平凡的教师。
二、顾问
现代教育最大的改革就在于教师除了作为一名设计者以外,还应该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他将会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为学生作必要的引导,适时地提醒是永远不可缺少的。他的顾问角色至少有以下几点:
指点迷津。学生在学习中有时对一定问题进行探讨时,可能感到信息缺乏,这时他们会向作为问题的设计者,信息源的提供者一教师寻求帮助,这时学生是主动者,教师是咨询员。这时可采用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讨论式教学法”,在这种课堂里,教师的顾问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当学生的话题、观点肤浅没有价值时,教师就应该指出其迷津,适时出点子,三言两语地作出引导或整体评价,引导学生作出富有成效而不失深度与宽度的讨论。一位历史老师在讲授<武则天的统治)一课时,有的学生因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政治野心家、权谋者;有的则认为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治清明、任人唯贤、国家昌盛,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于是她从“学情”出发,即时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赛,让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争辩,在争辩中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最后学生们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要看他是否推进了历史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营造氛围。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必须及时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学生踊跃展开讨论,更要提醒学生学会仔细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倾听的习惯,调整课堂朝着更 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只有能自制,才能走向探究式学习的最高层。
审时度势。探究式学习的课堂像攀登高山一样,旅途曲折回环,具有挑战性。在途中将会遇到怎样的情况无法确定,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变通性。教学过程是个变数,它要求教师具有相当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育机智尤为重要。它包括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的放矢,掌握好教育时机与分寸等,此时作为顾问的角色更应偏向于旁观者,注意课堂的情势、态势、趋势,时移则势移,这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导人新课后,他让学生探讨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接着让学生画三角形:“: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画个简单一点的三角形,假设它的边是2em、3em、4em。”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嚷了一声:“画个Iem、2era、3em的不更简单吗?”显然这不是老师预料中的事,但此时只见这位老师不动声色,接过那位同学的话说:“那同学们就画一个边长分别为1era、2em3em的三角形吧。”开始时学生都自己画,可是过了一会儿,学生们都自觉地分成小组热烈讨论开了一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微妙关系了。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画法没错,都异口同声道:“不能组成三角形。”“有这么回事?”授课老师故作惊讶,“我很想知道它的奥妙所在,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三条边为什么不能组成三角形吗?”“能!”大家很自信。各小组的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学具开始演示,很快就有人举手回答:“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刚对这个结论予以肯定,有的学生就提出:“1 2并不小于3呀!”“可不是吗?”好几个人都有了意见,“他的总结不完整。”教师见火候已到,赶紧趁热打铁:“快思考一下,怎样就完整了?”小组又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后来发现: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是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于是大家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了这样的总结:“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组成三角形。”一堂课在热烈的讨论中接近了尾声。由上述案例中看出,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教师很好地应用了课堂调控技能,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在突发问题上,及时进行了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伙伴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伙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置身于学生当中才能更好地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体味学生的学习甘苦。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共同进行知识建构。课堂上,学生发言,教师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及时点拨。新课程改革的另一种涵义就是要给予学生高度的尊重,教师应不再是以我为中心,而更应是一位机敏的倾听者,学生的好伙伴。
四、反思者
课程改革呼唤大智,亦要大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成为研究型和反思型的人。教师应对自己实验的课堂作出反思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改进,反思是使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良好机遇,更重要的是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新问题。我们只有更进一步地学习探索,才能顺利地进入课改旅途。课改旅途中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懈努力,才能走出迷茫,走过阵痛,走向希望的顶点。
[关键词] 教师角色;探究式学习;设计者;顾问;伙伴和反思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有学校以来,自有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一直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让学生怎么学,学生就怎么学,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多少年来,历来如此。
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教师的传统神圣地位也受到了新的改革浪潮的冲击。传统的教师观发生了动摇,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它告诉教师,我们的职能,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作为浪潮中的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旅途中的设计者、顾问、伙伴和反思者。
一、设计者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设计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必须注意几个问题: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目标?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吸取其精华,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更多地考虑学习因素,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探究教学方式,选定测试方法等,使学生与教师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上课原则,发挥激励机制,特别是如何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学习,最后教师还要设计出一定的测试手段,来检测和调查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这些都表明新课程使教师作为设计者的角色更加突出。如一位思品课老师对《可敬的劳动者》(教科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设计。
场景1:知识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懂得怎样做才是尊重劳动者。过程与方法一通过阅读、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可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思想。愿意用实际行动表现对劳动者的尊敬。
场景2: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采用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设计导学案(首先为使思品课走进学生生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了一个小调查“来自生活的体验”、(1)我的父亲(或母亲)所从事的工作是他(她)劳动的价值体现在
(2)、我将来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我认为这种工作的价值在于
(3)、我知道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有
教师小结:平凡的人,普通的工作,劳动者创造了这个美丽丰富的世界。其次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问题①“劳动者为什么该得到我们的尊敬(1)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理解;(2)为了讲明白这个道理,课本中举的例子是我觉得生活中能说明相同道理的例子有:问题②“尊重劳动者,我们具体该怎么做?”
(1)课本中提倡的做法是:(2)课本中举的尊重劳动者的例子是
生活中我们尊重劳动者的事例还有)
场景3: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设计了“小组合作”①、组内交流,把你们组最值得向全班介绍的知识点整理出来。②、选出主讲人。主讲人做好准备代表本组发言,其他组员准备补充。在全班展示交流时,学生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有关劳动的图片)放出来,把组内交流整理的材料投影出来。教师与学生根据展示交流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及时进行评价。
场景4:为深化认识,体现思品课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师设计“情景体验”(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并让其他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结束时,老师设计现场给班里的劳动者颁发劳动模范奖状(让学生小组内自己写奖状,写好后,请劳动模范到台前,颁奖时还要说清楚为什么颁给这位同学?而且不忘给本节表现最优秀的小组颁奖),请全班同学起立向优秀劳动者致敬!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从以上教学场景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它采用了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导学案的采用);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既关注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这一“结果性目标”,更关注能反映学生感悟力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灵活运用教材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效组织互动对话,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享收获、情景体验等互动对话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互动中协作,在对话中分享,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使课堂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积极践行多元教学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有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践证明,成功的设计者绝不会是一个平凡的教师。
二、顾问
现代教育最大的改革就在于教师除了作为一名设计者以外,还应该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他将会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为学生作必要的引导,适时地提醒是永远不可缺少的。他的顾问角色至少有以下几点:
指点迷津。学生在学习中有时对一定问题进行探讨时,可能感到信息缺乏,这时他们会向作为问题的设计者,信息源的提供者一教师寻求帮助,这时学生是主动者,教师是咨询员。这时可采用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讨论式教学法”,在这种课堂里,教师的顾问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当学生的话题、观点肤浅没有价值时,教师就应该指出其迷津,适时出点子,三言两语地作出引导或整体评价,引导学生作出富有成效而不失深度与宽度的讨论。一位历史老师在讲授<武则天的统治)一课时,有的学生因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政治野心家、权谋者;有的则认为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治清明、任人唯贤、国家昌盛,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于是她从“学情”出发,即时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赛,让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争辩,在争辩中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最后学生们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要看他是否推进了历史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营造氛围。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必须及时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学生踊跃展开讨论,更要提醒学生学会仔细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倾听的习惯,调整课堂朝着更 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只有能自制,才能走向探究式学习的最高层。
审时度势。探究式学习的课堂像攀登高山一样,旅途曲折回环,具有挑战性。在途中将会遇到怎样的情况无法确定,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变通性。教学过程是个变数,它要求教师具有相当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育机智尤为重要。它包括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的放矢,掌握好教育时机与分寸等,此时作为顾问的角色更应偏向于旁观者,注意课堂的情势、态势、趋势,时移则势移,这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导人新课后,他让学生探讨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接着让学生画三角形:“: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画个简单一点的三角形,假设它的边是2em、3em、4em。”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嚷了一声:“画个Iem、2era、3em的不更简单吗?”显然这不是老师预料中的事,但此时只见这位老师不动声色,接过那位同学的话说:“那同学们就画一个边长分别为1era、2em3em的三角形吧。”开始时学生都自己画,可是过了一会儿,学生们都自觉地分成小组热烈讨论开了一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微妙关系了。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画法没错,都异口同声道:“不能组成三角形。”“有这么回事?”授课老师故作惊讶,“我很想知道它的奥妙所在,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三条边为什么不能组成三角形吗?”“能!”大家很自信。各小组的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学具开始演示,很快就有人举手回答:“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刚对这个结论予以肯定,有的学生就提出:“1 2并不小于3呀!”“可不是吗?”好几个人都有了意见,“他的总结不完整。”教师见火候已到,赶紧趁热打铁:“快思考一下,怎样就完整了?”小组又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后来发现: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是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于是大家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了这样的总结:“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组成三角形。”一堂课在热烈的讨论中接近了尾声。由上述案例中看出,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教师很好地应用了课堂调控技能,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在突发问题上,及时进行了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伙伴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是学生学习旅途中的伙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置身于学生当中才能更好地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体味学生的学习甘苦。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共同进行知识建构。课堂上,学生发言,教师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及时点拨。新课程改革的另一种涵义就是要给予学生高度的尊重,教师应不再是以我为中心,而更应是一位机敏的倾听者,学生的好伙伴。
四、反思者
课程改革呼唤大智,亦要大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成为研究型和反思型的人。教师应对自己实验的课堂作出反思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改进,反思是使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良好机遇,更重要的是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新问题。我们只有更进一步地学习探索,才能顺利地进入课改旅途。课改旅途中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懈努力,才能走出迷茫,走过阵痛,走向希望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