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时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无锡瑞慈妇产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剖宫产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应用全方位保温措施与手术室护理结合)各25例,就两组间护理干预后产妇手术情况、寒战分级、新生儿情况、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产妇手术情况比较中,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寒战分级比较中,观察组产妇寒战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动脉氧分压、脐带血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体温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远超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结合全方位保温措施,能降低产妇寒战发生,并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使新生儿各项指标基于正常,改善护理满意度,该项措施应用性较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方位保温措施;剖宫产;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寒战分级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123-02
  前言
  剖宫产作为产科常见的分娩方式,是挽救产妇及围生儿生命的重要举措[1]。目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几率不断上升,对于手术质量的提升,获得满意妊娠结局是目前产科关注的重点[2]。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妇应体腔处于持续开放状态,并且在麻醉药物的应用下,导致体温程度下降,轻者出现寒战,重度情况下将导致产妇抵抗力下降,使内环境紊乱,继而引发出血及感染几率[3-4]。目前,对于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方位保温措施,可维持母婴正常体温,对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显著意义[5-6]。对此,本研究将探讨全方位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无锡瑞慈妇产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剖宫产常规手术室护理),该组产妇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3±5.37)岁;观察组(应用全方位保温措施与手术室护理结合)各25例,该组产妇年龄在24~38岁之间,平均年龄(27.58±6.42)岁。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期间,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为产妇进行环境介绍,健康指导,对裸露区域进行保温毯覆盖等。观察组则开展全方位保温措施,如下:(1)室内温度控制,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需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25~28℃,并对应调节湿度,增加产妇舒适感,改善体温降低风险;(2)保持产妇体表干燥,在手术前需利用吸水垫,在产妇臀下放置,保障臀部干燥,对于羊水及出血可进行有效吸引,降低布料类被浸湿情况;对于手术中的冲洗液、羊水、血液等可应用一次性无菌粘贴手术膜,使产妇躯体保持干燥;(3)保暖措施,产妇受羊水流失及胎儿娩出的作用影响下,导致机体大量散热,期间可利用专用剖宫产产妇裤腿对其下肢进行保温,并为之展开肩部及上肢保温护理,利用保温毯进行包盖,同时结合红外线取暖器,对产妇腹部进行照射,期间以产妇自觉舒适为主,保温毯在使用过程中需采用主动加温功能,可使其体表温度提高的同时,对散热进行阻滞,还可对产妇术中体温进行主动调节,降低低体温现象;(4)液体加温,对产妇术中所应用的静脉输液体,以及体腔冲洗液进行加温,保持在37度为宜,便于手术中的应用;(5)基础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寒战征兆,与麻醉师充分配合,为产妇应用抗寒战药物,在麻醉药使用前为之持续供氧,并做以心理辅导,过程中降低裸露面积,保持产妇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饱和度等。1.3观察指标
  (1)产妇手术情况: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期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2)寒战分级:依据Wrench分级法予以寒战进行评估,“0级”表示产妇剖宫产期间未出现寒症现象;“I级”表示产妇剖宫产期间颈部及面部肌肉出现轻微震颤;“II级”表示产妇剖宫产期间胸部及上肢明显出现肌肉颤动;“III级”表示产妇剖宫产期间腹部肌肉出现剧烈颤动,严重情况下全身躯体抖动。
  (3)新生儿情况: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血动脉氧分压、脐带血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体温情况,并展开比较。
  (4)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介于85~100分之间,一般满意:介于65~85分之间;不满意:<65分,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计为满意,统计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应用()予以表述,经t检验获取结果;计数资料应用(%)予以表述,经x?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情况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寒战分级
  观察组产妇寒战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动脉氧分压、脐带血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体温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远超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上剖宫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体温波动至34~36.4℃期间时,会出现轻度低体温现象,将加重低体温的发生[7-8]。一旦产妇出现低体温现象,将诱导寒颤的发生,使肌肉收缩,增加产妇不适,使疼痛敏感度上升[8-9]。并且,寒战作用下还会导致产妇二氧化碳含量及氧耗量增加,出现眼压增高,使乳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风险不断提升[10]。导致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因素较多,如麻醉、心理、手术过程等[11-12]。加之剖宫产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不足,出现严重负性心理,造成周围血管不断收缩,使血液循环形成障碍,导致体温下降[13]。而术中对产妇进行麻醉,可导致其血管扩张,加重机体散热[14]。剖宫产手术期间,羊水的流出及胎儿的娩出,会导致产妇产妇散热加快[15]。并且,手术过程中皮肤的暴露以及凉性液体的输注,均会导致产妇体温下降[16]。
  因此,为改善剖宫产产妇手术分娩期间寒战的发生,将采用全方位保温措施介入其中,以此对产妇分娩质量及妊娠结局带来改善[17]。在护理措施实施期间,需对手术室温度进行调节,尤其在秋冬温度较低季节时,手术室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产妇进入手术室后体温骤然下降,诱发寒战出现[18]。在手术过程中保障其躯干、肢体、皮肤表面保持干燥,降低热量流失,提升产妇舒适感[19]。注重对四肢、肩部以及裸露部位的保温防范,使用保温毯、保温垫以及棉裤等方式,对产妇裸露肢体及部位进行保护。在输注液体过程中,對液体温度进行加温,可降低低体温对产妇的影响。
  就上述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在全方位保温护理干预实施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提高恢复效果;观察组寒战发生情况较为低,使新生儿脐带血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体温现象较为合理;提升护理满意度。充分表明在剖宫产产妇分娩期间,应用全方位保温措施,可降低其术中出血量,保持体温恒定,对新生儿分娩质量带来优化,降低新生儿缺氧现象,使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室分娩期间,将全方位保温措施应用其中,可改善产妇分娩质量,降低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使寒症发生率得以改善,提升护理满意度,该项措施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敏.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寒战的效果观察及发生率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18(09):141.
  [2]余莉敏,康梅凤.全方位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2):86-89.
  [3]陈广芝,江少容,官秀丽.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作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19.
  [4]蔡淑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减少剖宫产术后患者寒颤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8):194-197.
  [5]李凤颖,邱青,高文汇,等.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管理对术后泌乳影响的研究分析和对策[J].心理月刊,2019,14(10):138-139.
  [6]刘敏祺.术中主动保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寒战预防效果研究[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8,7(04):120-123.
  [7]周亮.围手术期低温干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100-101.
  [8]代海英,包凤.综合保温措施对剖宫产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9):116-117+121.
  [9]林伟.整体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108.
  [10]杨伟,姜雪,胡永娜,等.集束化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术中低体温预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9):197-198.
  [11]张小凤,汤笑妃.全方位保温措施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15):142.
  [12]宋伟玲.术中保温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9):86-87.
  [13]周英.手术室保温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低体温效果及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67+3972.
  [14]劳小梨,廖少玲.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65-266.
  [15]何碧珍,李尉兰.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4):781-783.
  [16]杨敏毅.围手术期综合保温干预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护理,2021,21(02):42-44.
  [17]郭华娟.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4):184+191.
  [18]简霞.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3):159.
  [19]朱京红.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1):142-143.
  作者简介:黄海娟、女、1978.11、本科、主管护师、手术室护理、无锡梁溪区羊腰湾长绛路52号、[email protected]
  无锡瑞慈妇产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比较高强度间歇训练(H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对健康成人眼压(IOP)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选取30名实习的健康学生,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完成30分钟HIT和MCE。测量运动前,运动后即刻,5分钟和10分钟IOP及眼灌注压(MOPP)。结果 两组健康学生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5分钟IOP均降低,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t = 0.34,P = 0.49; t = 1.94,P =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加味滋水清肝饮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脑病科患者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 的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滋水清肝饮,比较治疗前的年龄、病程及库伯曼评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高于对照组的 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病例导入式教学(缩略词CBS)用于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间,共计普外科实习生88名,2018届实习生45名为A组,进行传统教学;2019届实习生43名为B组,进行CBS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A组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均较B组降低,A组的课前准备时间短于B组,实习生发言次数少于B组,A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分数低于B组,A组的教学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脏骤停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治疗效果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76例入组对象为心脏骤停患者,其中38例为家属或者目击者护送患者到院(对照组),另外38例由护理人员接诊,开展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院前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人群肥胖与牙周炎相关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河南省口腔医院就诊的各年龄段患者共60例(青年组:44岁以下;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及以上)。测量每位受调查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CAL),分析BMI与GI、CAL的关系。结果 青年女性BMI与GI、CAL呈正相关(r=0.770,0.874,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并开展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救治率。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70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院内急救模式,观察组则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下的院前院内急救,分析抢救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从具体情况上看,在院前院内急救下,观察组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卫生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四定控制法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本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实施常规控制法;于2019年11月起至研究结束开始实施四定控制法;观察和分析不同控制方法实施时临床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实施前后医疗费用指标、合理用药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网球肘治疗期间应用小针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网球肘患者,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将实施小针刀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小针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0%,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我院中医科中选取113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患有不同类型病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采取中医特色护理,以此来探析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实际应用分析来看,113例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96.46%。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围产期合并乙肝患者中使用认知导向式母婴阻断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46例围产期合并乙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认知导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认知导向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导向式母婴阻断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依从性、焦虑情绪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认知导向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