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理论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现状。因此,不断研究优化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9-01
1.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历史机遇
德育工作受到了国家和我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将“立德树人”写入了工作报告。这一创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彰显了在国家人才培养中,学校德育工作所体现的重要意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下一代人执着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更需要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懈奋斗。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正迎来了历史变革的曙光,也面临着复杂形势下的新挑战,这要求我们德育人将德育工作融合到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
2.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达到使学生遵从学校的相关管理要求,或知悉国家有关规定的目的,多是依靠学校或教师自身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通过“教条式”命令来告诫学生,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看,似乎已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出对学校相关规定的彻底服从,学校明确要求不允许的行为,坚决不做,而且对学校公布的学生管理等相关条例也背的滚瓜烂熟。殊不知,学生做出如此完全“遵从”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出于学校现行管理规定的压力下,从内心上真正将这些规定内化成自身自觉行为的比例很少。以学校外“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最为突出。
2.2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性
当前,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阶段施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或是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非常困惑的感受,即自己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受过的德育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次,两次之间如果说有不同,也仅是教育形式的差异。德育教育内容的这种无系统性,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佳。与之同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工作方式的系统性也比较差。采用“教条式”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的比较多,且这种课程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偶尔会穿插一些展现实际案例的宣传片或活动,但这种活动开展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还未被完全提上教育议程。所以,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感到异常兴奋,完全没有将其视为是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德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3.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措施
3.1改变德育教育方式
首先需要小学教师积极地了解周边的动态,仔细地观察学校当中的各种典型案例,以恰当的方法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信息。举例来讲:如果是小事情,如上课不听讲、嬉戏打闹,在训诫不起作用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幽默或讲故事等方式解决;如果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如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不够自信,有痼癖动作等,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表演小话剧等方式,让他们发现学习之美、重塑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不当的行为方式会怎样地影响他人,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并且寓教于乐,使学生愉悦地接受品德教育。
3.2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增长他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应当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到一起,强化家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家长的特长,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3.3增强针对性
可以说,每个人自降生以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意义的德育教育。比如说某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有家暴家庭的孩子,有可能在感情认知和行为方式上会有问题,那就需要德育工作者细心地疏导,特殊的进行相关的培养,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面对外部社会。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些孩子,他们的资质不差,但天生好动不爱学习,使得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们初期会劝导,久劝无效后就任由其自己发展了。慢慢的,由于他的成绩持续下滑,其自信心也有了微秒的变化,说话办事不是那么自信。这个时候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自信,而在取得成功后更要戒骄戒躁,能够积极地追求成功而又平静地面对失败。
3.4利用网络文化优化德育实施的环境
网络文化的产生,促成了以第四次教育技术的变革为契机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它的典型媒体是多媒体电脑和计算机网络。因此,将网络技术融入学科和德育教学之中,实践表明融入网络技术的德育教学,其将有效创造教与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形象展示教学信息,增进学习者的理解力;发挥多媒体功用,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发现与建构知识,培养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交流与共享。从上述理论和实践均可说明,融入网络技术的德育教学具有吸引力,较之传统的德育过程和实施,信息网络多元的信息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更具有震撼力和辐射力,对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学生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规范置于同等重要层次加以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自觉网络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切实提高网络德育自我教育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根据相关的德育规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使他们在基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将现代社会德育目标作为改革方向,修订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式,巩固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德育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春梅.切实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刘策,丁志鹏.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79-82.
[4]周相寧.浅谈如何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9,36:2.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9-01
1.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历史机遇
德育工作受到了国家和我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将“立德树人”写入了工作报告。这一创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彰显了在国家人才培养中,学校德育工作所体现的重要意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下一代人执着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更需要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懈奋斗。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正迎来了历史变革的曙光,也面临着复杂形势下的新挑战,这要求我们德育人将德育工作融合到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
2.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学校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切实达到使学生遵从学校的相关管理要求,或知悉国家有关规定的目的,多是依靠学校或教师自身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通过“教条式”命令来告诫学生,哪些是自己不能够做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上看,似乎已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表现出对学校相关规定的彻底服从,学校明确要求不允许的行为,坚决不做,而且对学校公布的学生管理等相关条例也背的滚瓜烂熟。殊不知,学生做出如此完全“遵从”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出于学校现行管理规定的压力下,从内心上真正将这些规定内化成自身自觉行为的比例很少。以学校外“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最为突出。
2.2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系统性
当前,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乃至高中、大学阶段施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或是重复现象,导致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非常困惑的感受,即自己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受过的德育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次,两次之间如果说有不同,也仅是教育形式的差异。德育教育内容的这种无系统性,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佳。与之同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工作方式的系统性也比较差。采用“教条式”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的比较多,且这种课程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偶尔会穿插一些展现实际案例的宣传片或活动,但这种活动开展的连续性、系统性较差,还未被完全提上教育议程。所以,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学生经常会感到异常兴奋,完全没有将其视为是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德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3.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措施
3.1改变德育教育方式
首先需要小学教师积极地了解周边的动态,仔细地观察学校当中的各种典型案例,以恰当的方法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信息。举例来讲:如果是小事情,如上课不听讲、嬉戏打闹,在训诫不起作用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幽默或讲故事等方式解决;如果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如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不够自信,有痼癖动作等,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表演小话剧等方式,让他们发现学习之美、重塑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不当的行为方式会怎样地影响他人,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并且寓教于乐,使学生愉悦地接受品德教育。
3.2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增长他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应当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到一起,强化家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家长的特长,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3.3增强针对性
可以说,每个人自降生以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意义的德育教育。比如说某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有家暴家庭的孩子,有可能在感情认知和行为方式上会有问题,那就需要德育工作者细心地疏导,特殊的进行相关的培养,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面对外部社会。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些孩子,他们的资质不差,但天生好动不爱学习,使得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们初期会劝导,久劝无效后就任由其自己发展了。慢慢的,由于他的成绩持续下滑,其自信心也有了微秒的变化,说话办事不是那么自信。这个时候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自信,而在取得成功后更要戒骄戒躁,能够积极地追求成功而又平静地面对失败。
3.4利用网络文化优化德育实施的环境
网络文化的产生,促成了以第四次教育技术的变革为契机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它的典型媒体是多媒体电脑和计算机网络。因此,将网络技术融入学科和德育教学之中,实践表明融入网络技术的德育教学,其将有效创造教与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形象展示教学信息,增进学习者的理解力;发挥多媒体功用,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发现与建构知识,培养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交流与共享。从上述理论和实践均可说明,融入网络技术的德育教学具有吸引力,较之传统的德育过程和实施,信息网络多元的信息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更具有震撼力和辐射力,对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学生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规范置于同等重要层次加以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自觉网络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切实提高网络德育自我教育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根据相关的德育规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使他们在基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将现代社会德育目标作为改革方向,修订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式,巩固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德育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春梅.切实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刘策,丁志鹏.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79-82.
[4]周相寧.浅谈如何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