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新品种试验提升种子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品种试验作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了如何进行品种试验,并提出了管理种子的策略,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品种试验;种子管理;策略
  品种试验为种子审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确保审定工作的科学性,保证农业用种的安全性。品种试验是种子选育和示范的主要环节,是衔接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的桥梁,是管理种子的前提和重要依据。重点分析了如何开展品种试验、提升种子管理水平的问题,保障選取高质量的种子,提升种子管理工作的效率。
  1   强化新品种试验
  1.1   预备性试验
  预备性试验主要是为区域性试验提供保障,区域试验中容量有限,会受到多种条件限制,致使大部分品种不能归纳至区域试验中,因此可以利用预备性试验鉴定品种性状,如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由于预备性试验阶段试验品种比较多,可不进行重复试验,但是需要将10个品种作为一个对照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面积和种植条件,其根本目的是淘汰品质较差的种子,留下适合的品种。
  1.2   区域性试验
  区域性试验是品种试验的核心,是推广品种和利用品种的基础。在区域性试验中,要求对各项管理措施提出较高的标准,对区域设计和排列提出更为严格的规定,并且对小区面积提出明确要求,即高秆作物小区面积不应超过35 m2,矮秆作物应超过12 m2、小于15 m2。在审定农作物的过程中,应保证每个品种试验在同生态类型中有5个点,重复试验次数超过3次,保证试验时间不少于2个周期。在开展区域性试验阶段,主要通过品种丰产性和抗逆性明确品种安全性、使用价值,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品种抗病性,这是核心指标,其次需要观察品种产量是否具有稳定性。在分析品种性状后,选择适宜的品种进入生产试验阶段。
  1.3   生产性试验
  生产试验对象是从预备性试验和区域性试验中筛选出的种子,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区域试验中要组织到大田中生产,通过观察种子综合表现,准确判断种子的利用价值。针对生产试验审定提出的具体规定,同种生态类型中生产试验点必须超过5个,最大面积为300 m2,用于生产试验选定的生产田其肥力应大于其他生产田,但是需要将田间管理放在重要地位。积极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保证在推广品种的同时提供合理的栽培方法。
  1.4   田间鉴评
  田间鉴评主要是检测品种的质量和抗病性,品种检测和抗病性是单项鉴定,需要由研究机构与专业人员共同鉴定。这种鉴定方法是一种“补充性”鉴定,可以有效弥补田间生产和区域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为快速推广新品种,应针对确定的品种大范围开展试点,其根本目的是加大宣传和提升品种推广的力度,确保农民可以深入了解和认识新品种。在开展推广试验的过程中,试验面积和试验品种、试验数量等都可以灵活变化,展示的种子一般是通过试验等待审核或者通过审定等待推广的品种。展示并推广新品种体现出试验的延伸性,将试验过程与品种推广衔接起来。
  2   提升种子管理水平的策略
  2.1   明确审定和示范的关系
  新品种审定和示范是有机结合的,不应该将两者分开。自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之后,在划定品种示范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将品种示范划分至试验阶段或是推广范畴,目的是展示成熟的技术和成果,让人们了解新的成果和技术。但在具体工作中,示范主要是指由品种试验到品种推广过程中开展的工作。在正式审定之前,示范作用利大于弊,主要原因是在审定前示范被划分至试验范畴,在某种程度上是结合试验结果审定品种。对新品种来讲,无论是审定、试验还是推广,品种的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防止发生生产风险,利用试验还可以提升生产田代表性。出现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开展审定,可有效降低风险。
  2.2   加大调查研究力度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品种试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应转变工作方向和工作作风,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改革工作机制,保证试验管理和试验方案可以和国家标准接轨。按照相对集中和稳定的原则开展品种试验工作,提升品种试验工作水平,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2.3   提升专业素质,落实工作责任
  试验新品种是一种政策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各个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承担试验的单位在品种试验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试验条件和发展思路较好的基础上,如果缺少试验操作中的认真和努力,则会导致试验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承担试验的单位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责任,严格落实新品种试验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加大管理力度。同时,试验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能够做到刻苦耐劳,并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扎实的工作作风,保证试验的公正性,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和专业文化。
  综上所述,开展品种试验的根本目的是选择优质品种,为品种审定和品种示范奠定基础。品种试验主要分成3个阶段,包括预备性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3个阶段的试验选择适宜的品种,同时在推广品种的过程中确定最佳的栽培方法。另外,在种子管理中,应该明确审定和示范的关系、加大研究调查力度、提升试验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品质试验加大种子管理力度,选择高品质种子,为推广高品质种子提供保障。
  (收稿日期:2019-09-17)
其他文献
摘 要:登海618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4002)。介绍了登海618品种的特性,并从适时晚播、早浇苗后第一水、合理增加密度等几个关键方面提出了当地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耐密;玉米;品种;登海618;高产;栽培技术  增加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的趋势和要求,是我国乃至世界玉米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措施。因此,选择应用适宜的
目的:观察特异性清除羟自由基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将培养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化和理论的视角进行解析,研究应对的策略,对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www.wanfa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应的诊断分型,并进行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功能障碍的分析.方法选择2001-10/2004-04武警总医院骨科诊治的急、慢性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患者1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44-0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只有采取最优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除此之外,水稻种植受病虫害的影响会出现减产等情况,给种植户带来利益上的影响。基于此,水稻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储备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对玉米种植过程进行研究,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对我国农业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种子;产量;栽培技术  玉米在我国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也总结了较多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得更多的先进种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得到应用。现代的种植技术对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062-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农单998”是遵义市种子站揭良波用“GH35”作母本、“JX7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组合。该组合参加2017年贵州省区试,平均单产644.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04%,居试验第6位;2018年贵州省区试平均单产605.4 kg/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