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识魅力传播知识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a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思——心灵故乡,奋进之基,腾飞之本
  静思可以激发个人内在坚强的能力,生活愈复杂,就更需要平静和深思,我们心中有一个可以接近的宁静地带,静思的目的就是接近这个宁静和坚强的核心,使思潮降低,达到明晰的状态,激起个人内在坚强的能力,逐渐面对及控制以往不敢面对的创伤、失眠及无助。广泛交流可以拓展个人视野。同时,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也很重要,在27年的教学和管理生涯中,我找到了思考的最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常见问题逆向思考,疑难问题超常思考,重大问题反复思考,综合问题多维思考,动态问题跟踪思考,新生问题超前思考,对方问题换位思考,自己问题退后思考”“尚严求谨,才能术业专攻;谦逊求实,才能豁达为人”。
  博学——博学慎思,明辨疑释,自律笃行
  当今的社会瞬息万变,知识不断地更替。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既然“学为人师”,那就要求教师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养成亲近书籍、崇尚学问的习惯。要以学问为职志,甘于寂寞。求知若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惜时如金”潜心钻研自己的业务,不断完善充实自我。教师应该在业余保持对新知的盛大热情,重视自身知识体系的重构,深入学习,消化新知。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而好学,不知老之将至。教师只有皓首穷经,手不释卷,方能成为学生好学的表率。要知道新生事物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当如此,也即不能满足于传授一点或许已为陈迹的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方法论层面上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路径,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师”。学贯中外是一个极为高远的目标,或许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但是其中的“贯”字则是我们为师者应该时时讲求的,融会贯通才能有创新。这才是为师者的“为学”之道。
  尚德——选贤以德,授贤有德,德化天下
  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的泉水。当我们在七尺讲台,或严谨、或风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广博、或专精、或敦厚,或潇洒,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炼成引领学生坚持不懈黾勉前行的精神之烛,用温馨而动人的光芒指引和鼓励学子,踩着人梯坚定地不断攀登。所以,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所学教学生,更要用自己的“灵魂”去传授品格。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为人处事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老师应该是学生为人的榜样。这样榜样应该行正、学高。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要恪守做到言足为人师,行足为人范。要多与学生有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要以自身的为人处事的言行去教育、感染、熏陶学生。今天我们更是深知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的道理。
  启智——晶莹慧根,适之灵动,偏颇俱损
  素质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它的现代内涵首先是地域和时代适应性。它带有战略性,是高屋建瓴的教育航标。其次是它的可持续性。高分低能、高分低智不是可持续性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三是教育必须讲成本,要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素质教育就是这样融合古今中外先进治学理念,注重学生整体和谐发展,吸收国际上最新教研成果,把课堂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课堂上教与学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自由、平等氛围。启智重新诠释着校园,校园也赋予启智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乐教——经天之才,纬地之略,教之益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该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要有强烈的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教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钟爱自己所选择的教育事业。坚守着人民教师对国家、社会的重要职责。我们的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将对祖国、对教育、对学生的浓浓爱意融合在一起。
  思辨——深掘哲理,凝储意蕴,鸿展情怀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青年文摘上有一篇文章《中国时间城的揭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宇宙飞船的位置是在地面各个监测站通过测量发向飞船的无线电波信号返回地面的时间计算的,如果监测站的时钟之间哪怕相差只有亿万分之一秒,就可能造成飞船偏离正确轨道,无法返回预定地点。”当时我惊异于我们要用如此毫厘不差的时间来衡量一件事。后来,看的书多了,听的教诲多了,就懂得了人世间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如此精确和严谨的事情。高耸云端的大厦,方便快捷的电脑,它们的设计和制造都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而对于医生,精密仪器制造者来说,那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是不言而喻。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未来人才的培养。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是根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爱好等;了解学生的各种习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然后“对症下药”,使学生树立完善健全的
期刊
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课堂环境单一,不能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来灵活安排学习场景,一方面使教学资源产生不良使用的现象,另一方面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理想的信息化课堂学习环境是应用信息科技构建起来的,能够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调节,进而完成自主学习。这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要能从学生需要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气
期刊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新课改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这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既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也是一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在新课标、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政治课教学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应如何面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安排以及学生学法的指导,这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的。  一、贯彻新理念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
期刊
一阵爆竹突然炸响了临川金溪,循声而望,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凑近问故,“方家出了神童”。“世隶耕”的方家,“未尝识书具”的仲永,年仅五岁,尽“指物作诗立就”,神童!七年后,又至金溪关注仲永,其才能“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三年,仲永“泯然众人矣”。  笔者不禁潸然泪下,一个神童,昙花一现。本着以人为本、育人教书的责任,流泪之余,去追寻仲永悲剧的原因。  方父是刽子手  仲永天资过人,实属神童。但“世隶耕
期刊
理想和道德是人的灵魂,德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的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办一所学校同办一家工厂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合格只危害一批人,而学校的产品(人才)不合规格,则将危害几代人。一个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
期刊
阅读是学生打开心灵,领悟文章主旨和精神内涵的一把钥匙,是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思想境界,积累文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那么,如何教会学生阅读?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要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学生能否对语
期刊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让教师得到学生真诚友好的配合,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积极有效地进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树立新型教师观,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觉得老师好伟大,对老师有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教师要想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
期刊
经教学尝试,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取得幸福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  方面着手。  一、结合所学内容,设计开课话题  我常用的开课话题有以下几点:一是猜谜语导入,  纠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况没有  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根据书中插图讲乐乐小朋友是如  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面及时
期刊
一、爱是用责任心塑造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深。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从当班主任开始,我把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当做一门必修课,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责任意识影响教育学生。冬天来了,偌大的教室要生炉子取暖,学生们只好轮流着负责生炉子,但有些学生距离学校远,遇到天阴雨雪,常常是快要上课了,教室里还是乌烟瘴气
期刊
孝是一种纯粹的,朴实的感恩之爱。学校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感恩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而建立长效机制是感恩教育切实有效的重要保证。  孝,在造字上富有创意,具有简明而深刻的会意。其上为“老”,下为“子”。形如儿子背着老子,从这里不难看出,只有上下两代融为一体,才有“孝”,所以做子女的要时刻想着孝顺老人,时刻要把“孝”字放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