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秘方的垂钓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甘茶水库已全面“开放”,谁都可以去钓,钓再多也是你的,只要你有本事。此水库约有一百亩,弯道多,水深处有四十多米,捕捞鱼难度相当大,无法抓光。此处鲢、鳙、鲩为多,鲮、鲫、鲤亦不乏,是钓鱼爱好者的好去处,因而钓者蜂拥,所获多寡大小不一,就是不会钓鱼的人,看到每日有人钓起大鱼来,都眼馋得跃跃欲试购置家伙上阵。
  此水库水质清澈,无污染。那鱼味道特别清纯鲜美。原是我的一位初中时代的李姓同学承包,已有十多年,十多斤的大物还不少。去年承包期到,村委会不再续包给他,选择开放供人们垂钓,不收任何费用,这确实是钓鱼爱好者的福音。
  此前我那位同学来我家坐,我问:“村领导为何不再续包给你?”他說:“这些干部难说得很,根本就不肯再给我承包!”我问:“每年抓鱼时你有无给村干部送条把鱼?”他说:“没有。”我说:“症结就在于此!每年丰收时,不但村干部要送,就连水库附近上了岁数的老人也要送!”我又问他:“听说村长一年一次性给你八千元,有时间他就到你那钓鱼消遣消遣,但你不肯?”他说:“是的。”我给他出主意:“这样未尝不可。你边养鱼,边开放供人垂钓,或按期交费,或以时计费,或论斤收费,那水库面积大,那鱼大致每次只有一、两个人能钓到,其他多钓不到或歉收,无论哪种算法你都不会亏。”可他就是不听。我问:“我去钓钓怎样?”他说:“同学之间,其他人都去钓,难道你就不能钓?”等我真的要去钓知会他时,他却说:“虽然我没有再继续承包,水库是村上的,可那鱼是我的!”因为他这句话,我便没有去钓。又大半年过去了,那水库边上的一位亲戚对我说,甘茶水库天天都有二十多个人在钓,谁都可以钓,你那么会钓鱼怎么不去?我这才一早带上家伙骑着摩托车来到甘茶水库。
  我先来到库头,已有十多个人,布满了竿,已无钓位。我又骑车向左翼库中腰纵深处走,但这些地方能站人的都有人了,无位置。我向更深处走,一直来到库尾,上有一条清湛小溪自高处奔流而下,如瀑布,飞珠溅玉,水声哗哗。有活水进入,上边多冲下有食物,鱼爱于这种地方觅食,这是较为理想的钓点。可是岸边仅有二十几米的空地,已有六人,下了共二十余支竿,几乎布满了钓位,都是浮钓鲢鳙,只有一人用手竿和另一人以海竿钓底。对面虽有钓位,可山势陡峭,水又深,无路可去。我只好来到一个勉强能置一支竿的空隙放下钓箱和渔具包。我友好地笑着问旁边一人:“兄弟,钓到没有?”
  此人不睬我。是呀,非亲非故,还互不相识,谁跟你“兄弟”?我又问:“同志,钓到没有?”
  此人头也不抬,不理我。以前,大领导平民百姓都以“同志”相称,大领导还很和蔼、亲切。如今不同以往了,人有高下贫富之分,那差距还相当悬殊,有云泥之别,谁和你“同志”?
  我刚到时,曾见此人从车上取了一盒烟下来,他开的是靓车,有钱者“贵”,自然不能冠“平常”之称了。我恭敬地问:“先生,钓到没有?”
  此人依然不睬我。我想大概称谓还是不对,又问:“老板,钓到没有?”
  此人仍然不理我。我不禁加大了嗓门:“领导!钓到没有?”
  这回称呼大概搞对了,他开腔了:“这么大声,鱼都吓跑了!”
  我笑着对他说:“这点空隙,挤挤?”我见他没答应,赶紧说:“我就下一支竿!”
  他不吭一声,迅速收起摆置较密的一支竿,朝那“空隙”砰一声投下饵,竿就插在我面前,连一点空隙也不给我。我“插”竿无门,遥望远处,或无空位或陡不可往,只得徒手观战,望“水”兴叹。
  半晌,竟无一人上鱼。看来,今天来的没有高手,多为“钓盲”。其中有一人感叹“没有鱼”。
  我望了望水面,断然说:“有鱼!”
  有几人同时向我翻白眼。在下属下岗工人,当年无论在单位还是在顺德谋生,因是布衣,多遭白眼。对此我早已习以为常,不以为意。这时,我见用手竿的那位的浮漂陡然顶起两目,急忙对他说:“快提竿!”他望了望漂,没见动静,说:“哪有动静?”我说:“刚才很可能是草鱼咬钩,只托起两目,而且很快,时机稍纵即逝,你没有认真观察,错过了提竿时机!”他又朝我翻了翻白眼:“我已有六十多岁了,这一生钓过的鱼加起来,就是两个大后生也挑不起!难道还不如你?”
  论“资历”,我六岁开始用简陋钓具钓鱼,现在我已有五十六岁了,年轻时随某地质队由粤至滇,再到江浙,所经历的成败得失无数,也算是钓场老手了。我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一山还比一山高!有的人只要看准时机,用对饵料,选准钓点,一天下来的渔获也够两个大后生挑的!”他似没有听懂我话里有话,钓了好大一阵,不见动静,只得说:“是没有鱼。不钓了。回家!”
  我见那水面有指头大的鱼星一个接一个相间冒起,说:“有鱼!而且是草鱼,不信我钓给你看!”他揶揄道:“你有本事就试试!”
  “试试就试试!”我没带手竿,向他要过手竿,以事先调好兼钓鲤、草、鲫的饵料挂钩。没到两分钟,只见浮漂动了一下,随即斜沉。我手一扬,竿顿成大弯弓。我像庖丁掌勺,边遛鱼边从容地说:“是草鱼。大致近四斤。”
  他说:“还没出水就知道是草鱼?还能判断出鱼的重量,瞎猜吧!”
  我将不肯就范的鱼呈“0”形遛了四圈,把它转晕了浮出水面再抄上岸。他一时瞠目结舌,呆了好一会儿才说出一句:“佩服!”他带了弹簧秤,钩住鱼嘴称了称,说:“你说的真准,三斤九两半,真是草鱼!”
  “哇——!”顿时引起轰动。
  他把鱼递给我,意思是我钓的,归我。我将鱼放入他鱼护中,说:“鱼给你。我要吃鱼还不容易!”
  那用海竿钓底的人说:“你有秘方。不然大家的饵鱼都不吃,为何偏吃你的饵呢?”
  我说:“没有!”
  用海竿钓底的人说:“有秘方谁肯告诉谁呀!”
  我闻了闻用海竿钓底的人的饵,过酸,可能是隔了几日的旧饵加上调配失当致嘴刁之鱼不吃。我信心十足地说:“我用的是常用饵,并没什么‘秘方’。不信我就用你的鱼料调配,索性也用你的竿,一样可上鱼!”   用海竿钓底的人一听,立马将他的鱼料多种呼啦啦全摆在我面前。我刚才已观察到,他的钓点有簇簇鱼星成团泛起,下边来的无疑是鲤鱼。我便以他的花生麸为基料50%+鲤鱼料25%+香型鲫鱼料10%+虾粉15%,面粉黏合,软硬适度。饵侧重加了“腥”,正合癖于腥香的鲤鱼的口味。仅此而已。饵投下约过了十分钟,“铃铃铃”,铃声骤响,竿已被拽成大弯。我轻扬一下竿,立即收线,感觉很坠手,鱼力道挺大,拼命往水底深处钻。我掂量了一下,说:“是鲤鱼,大约有五斤多。”
  又是几个回合,我拉近威势已失的鱼,抄起,果真是鲤鱼,过秤,有五斤六两。
  这下众人齐呼:“哇——!真神!”有人还向库头、库腰的钓友报捷,于是库头、库腰、库尾的钓者多放下竿跑来看我钓。此位“少言寡语”的“领导”也凑了上来,前倨后恭,一反“初”态,对我绽放出比鲜花还要好看的笑容,还递上来一根烟:“师傅,您抽烟!”
  “我不抽烟。”我指着我刚才欲下钩的那个“空隙”,对此位“领导”说:“这个地方我就用一支竿,可否?”
  此位“领导”讨好地对我笑,笑容比刚才还灿烂:“哎,可以可以!”连忙将那支插在我面前占位置的竿收起。
  今天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1℃,适合钓鲢鳙。我就攻鲢鳙,以事先调好的鳙鲢料上钩投入钓点。约莫二十五分钟过去,我的浮漂沉稳地点动了很多下,然后忽地沉下。我扬竿收线遛乏鱼,抄起,是大头鱼,大约六斤多。
  此位“领导”嘀咕:“还是有秘方!”
  我说:“没有!等一下我可以把我所用的配方全告诉大家,很普通,很平常。”
  “哈哈!有秘方了!”众人把配方认作“秘方”,一阵欢呼。
  我开始对此位“领导”解说他不上鱼的原因:“你之所以不上鱼,不是无鱼,而是漂调浅了,才50公分。你看此水库水清,能见度在80公分上下,你那水中的饵站在高处都隐约可见,那鱼是不会跑上人声嘈杂且能看见人的水面来摄食的。你观察不仔细,仍按照鱼塘浮钓鲢鳙漂与饵距(50公分)的方法,没有变通!”我指着大漂对他说:“你看,刚才上饵时我就已将漂与饵距调在了1.60米左右。”
  此位“领导”以手加额,恍然大悟,急忙把竿一一收起,将漂都调至距饵1.60米上下,找到了鱼的泳层,果然不久就上鱼!他这下乐坏了,主动腾出一大半空地让我钓。我下了三支海竿浮钓鲢鳙。但那漂要点动一阵鱼才能中钩沉下。放眼望去,鱼星多在钓点外侧,没有聚拢在钓点内。我对围观的众人说:“我要公布‘秘方’了。”
  “哇——!好!”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叫好声!
  我对围观者们说:“现在鱼群在钓点外侧,只要鱼闻到饵香,很快就会来。我在家和的饵是针对鱼稀时一个半多钟散化的,眼下鱼多,饵至自然引起争夺,这种饵难散化,鱼要费一番周折才能碰到钩(鱼精的话会一走了之),显然太‘黏’了,鱼多时不适合用,该换上鱼即啃(吸)即散型饵。”为证明我没有“秘方”,我对此位“领导”说,把你的鱼料拿来。他迭声应着拎来渔具包把十余种鱼料瞬间摆在我面前。
  我选鳙鲢料50%+酸甜大头料50%+莲蓉适量+一小包白粉(以“白”为度)倒入盆中,说:“还少一样虾粉。”其中一人立刻递过来一包虾粉,我拆开加入适量,不加黏粉(鱼料本身已含有一定黏合剂),按说明1:1加水和料。我说:“通常要先打窝:以诱来鱼或留住鱼。我示范给你们看。”
  众人尽皆睁大眼睛认真看。
  我将饵捏爆炸食型,略攥紧,不埋入钩,投入钓点,饵着水立即猛一拽线收钩,如此投十个。这样饵散在窝中,呈乳白色悬浮在水上层,逐步下移,久久不散,诱鱼快且佳。稍候,果见那鳙鱼星(细小成堆冒起,间杂两个大星)逐渐向窝点靠拢,愈来愈密,显然群鱼已闻到饵香聚拢窝中了!
  我说:“还有上饵:饵捏蛋形或爆炸食形,钩均匀埋入饵里,再将饵置掌心双掌合十用些劲挤紧压实。”众人全用心看,有几人还用手机录像。
  我将三支竿全换上此饵。此位“领导”亦照做。此饵入水即开始散化(一般大约近一个钟化尽),呈絮状,附着力尚可,雾化效果十分理想。鱼上前一下就可把钩饵吸入,无须费劲左咬右啃折腾许久还碰不到钩。我还特别提示:这种饵不十分黏,散化快,不适合风天尤其是3级以上的风天钓,否则风吹漂摇饵晃荡,会很快把饵“抖”落,钩上无饵,哪能钓到鱼?故此用饵要灵活掌握。我又郑重地说:“这就是我所谓的‘秘方’,也就是‘密诀’。”
  话犹未了,我其中一支竿中鱼。我迅速将鱼顺势牵出窝区再引遛,这时另一支竿漂又忽沉,我只得以另一只手一扬竿,交给此位“领导”帮忙收线,待收起了俩渔获,复投下饵,我对围观者们说:“你们看那鱼星纷呈,多似繁星,可见鱼群尚在,饵要准确投到窝区,不可偏离,或偏离过远,否则上鱼就慢甚至不上鱼!”说完,我第三支竿漂又突然沉下!我连忙提竿将鱼牵开远离窝点再遛……紧接着居然还接二连三连战连捷!待到下午鸣金时,我钓获7——8斤多的鳙鱼十一条,6——8斤的鲢鱼三条。此位“领导”亦斩获五条鳙鱼,高兴得要登门拜访我。我把自己的渔获分给附近几个没有钓到的人各一条。皆大欢喜。
  见我打包要回家,众人连忙问:“师傅您几时再来?到时我们也来,向您学习钓鱼技术!”
  “我说不定几时来。”我对他们说:“钓鱼也要有悟性。要不断总结经验,細心观察,认真去实践,碰到新问题,传统钓法不行就开动脑筋想出新的方法来去对付它!边学习边实践,日久你们的垂钓技术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选自《长乐文艺》2018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我和妻子趁退休,体健,今年乘济南西开往杭州东G61次高铁抵达杭州东站,开启了我们“江南游”之旅。  下午三点我们由全国各地来杭州旅游,临时拼凑30人一起的一个旅游团队,在姜导游的带领下,坐上8B515大巴车,前往杭州“乌镇”。五点二十六分到达乌镇。我们下榻在“两府客栈”。“乌镇”位于浙北桐乡市杭嘉湖平原上,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古镇中佼佼者。十字形
期刊
节日欢欣的气氛笼罩着四野,就像随之而来的雾霾,遮天蔽日。  因为雾霾过大,高速封路,我们从北京回来只能走辅路,全程233公里的路程走了一天一夜。24小时里我开车前后将近15个小时。一种“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淡淡愁容在我脸庞萦绕。  2017年1月1日,我们吃过午饭,从北京回老家,来来回回很多次了,跑北京对于我来说就是轻车熟路,根本不叫个事。两个半小时,听着歌儿一会就到了。  东四环的车流量很大
期刊
寒冬未尽,初春未临,北方仍然一片冰天雪地。而在南疆的紅河谷,那一棵棵粗壮挺拔、昂首云端的攀枝花树,迫不及待地醒了,摇曳着如千手观音般臂膀的枝干上,挂满了欲破冬寒禁锢而怒放的火之花。  在这料峭初春,攀枝花一簇簇、一片片烧红了河谷湿湿的空气、山林、寨子和姑娘的眉梢。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祖国南疆边境的那场战争让这火红的攀枝花又有了更为深远的内涵:“你看那山岭上一片红霞,那不是红霞,是火红的攀枝花,攀
期刊
回来已多日了,这枚产自大觉山的新鲜粽叶仍然散发着浓香,我把它从悠悠大觉的路边采摘,并赋予两支鲜花,且载入我的史册,在那里,狭长的叶片中间,焕然地花朵,伸展着头颅,仿佛对我大为褒奖,只有赏识它的人才配拥它入怀,我亦暗自惊喜,对着他们微笑。  既然称呼他们,便有了生命,这是粽叶和花朵的统称,我常常被自然迷惑,该说是深度诱惑,你看,当我快要登上抚州大觉寺的顶峰时,竟有一丝惶惑,在一块巨石下面,毫无雨丝,
期刊
蹦床是柔软的,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找到快乐;蹦床是欢乐的,它让孩子们热血沸腾,感受到快乐的气息;蹦床是可以锻炼的,它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健康。  国庆假期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好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新开的商场——万达。只见金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四个大字—“万达广场”扑入眼帘。进入商场是一片富丽堂皇的景象。我们上了3楼,来到了蹦床室,在长龙般的队列后,我们开始了按部就班的排队……  过了一会儿,
期刊
自有了汽车,很少步行,或者骑行,“行”应该是体力加脑力劳动才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现如今,“行”常以车代步,确也省了体力、似乎跑赢了时间;至于“读”,人人低头刷屏,足不出户便可闻知天下,只是机械式地认同。  那天下班后,第一次骑电动车回家,回家的路不算远,平常开车也就十几分钟。七月流火,天气渐次变凉,夕阳西下,阳光依旧灼热,洒在脸上有一丝滚烫。所在的小城,被誉为“湖城”,清凉的湖
期刊
三老舅姓郭,是母亲的亲三舅,我的老毑家家,因为他排行老三,社会上人称“三老汉”。  人常说,老舅舅寡溜溜,可我和母亲的四个舅舅,也就是我的老舅舅们,关系都还不赖,尽管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但我们的忘年交也实属感情比较好,特别是三老舅和四老舅。四老舅是家族有名的孝子,为人坦荡,仗义疏财,在我困难时伸手帮助过我,这几年因自己思想上的原因,而好几年失去了联系。  三老舅勤劳手巧,年轻时常年在家乡耕作,犁
期刊
春暖花開的日子,应朋友之约来到康庄。  饭罢,外面景色正浓,突然想去看看在那里居住了近十年,已经十八载没有踏进一脚的棉油厂家属院。那里有我曾经的家,不知道成啥模样了。  沿镇府街西行,自社区西侧路口右拐直行,约五分钟行程,我们到达这个熟悉而又伤感的地方。  小石桥仍在,颓废地横躺在臭气熏天的护围河上,残垣断壁,瓦砾肆意;沟底不知道何时一丁点儿水也没有,欢了各种野草。桥栏上爆满厚厚的尘土,应该是好久
期刊
回忆一年级时的快乐时光时,我想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的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景。  我们一家人怀着期待的心情,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动物园。  一进大门,我便听见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抬头一看,发现树上站着许许多多的鸟儿,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小鸟儿,真是看得让人眼花缭乱呀!这群不计其数的鸟儿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合唱团,他们用自己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着游客们赞许的目光,就连我也被深深吸引了。  再往前走,我忽然听见了
期刊
听听,秋的声音,正从大地上蔓延,一片片枫叶红红的、像手掌一樣飘向大地,洒下阵阵欢声笑语。  听听,秋的声音,正从天边浮游而来,南归的大雁扇动翅膀的噗噗声,是和大地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从林子里涌来,山楂红透了脸,亲吻着大地,“咚咚”,是和大地告别的话音。  在每一条河流里,在每一片绿油油的草原里,在每一块暗红的高粱地里,在每一棵金灿灿的大树里,只要仔细的去找,你一定能发现秋天独特的声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