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低照度环境下的拍摄,还是说用高速快门定格运动瞬间,你都少不了ISO的支持。
ISO代表的是什么?
你会很惊讶地发现,lS0并不代表某个复杂的技术,就目前来看,它其实是相机感光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最早的时候,ISO其实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也正是这个组织对相机的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那它有什么作用呢?
在数码时代,你可以把感光度简单地理解成相机传感器的敏感程度。ISO越高、感光度就越高,相同光照、时间与光圈下,你所能获得的画面曝光就越亮。
在教科书上,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在感光时的速度。
传统胶片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ISO感光度的低速、中速或高速胶片进行拍摄。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
感光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数码时代,成像是通过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实现的。而负责这一过程的就是相机的传感器(CMOS或者CCD),而数码时代感光度的意义其实就相当于传感器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传感器越敏感,相同画面亮度需要的光线就越少。
这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拍摄同样的场景跟画面,为了获取同样的曝光亮度,你在提高感光度后就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或者是更小的光圈来实现。在弱光环境下,为了保证快门速度经常会这么干。
为什么我不能时刻使用最高感光度拍摄呢?
虽然你手里相机的最高感光度可以达到数万,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时刻使用最高感光度进行拍摄。
基本上当感光度超过一定的数值以后,传感器所捕获的画面的细节、色彩层次都会变差。最大的问题是噪点,使用最大感光度拍摄必然会使得画面出现非常严重的噪点,图像质量远远不如低感光度拍摄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最高感光度就不能使用,在极端的光线条件下,又没有三脚架,提高ISO保证手持快门速度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能拍到总比拍不到或者是拍虚掉好吧?噪点归噪点,还是先拍下来再说!
所以我应该时刻坚持使用最低的ISO拍摄?
也不完全是这样的,感光度的使用还是要根据你的拍摄题材跟当时的环境来决定的。
ISO100-400下,画面往往干净、纯洁、细节丰富、色彩艳丽。但是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即便是光圈全开到最大,在这样的ISO下你可能还是只能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手持拍摄的话很容易把画面拍糊了。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画面不虚掉,只能通过提高ISO来实现了。
所以你会发现,ISO的使用更多时候是基于正常曝光这个前提下,与光圈、快门的一个权衡。
当然,现在相机传感器跟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非常之大,对于2011年以后出的大多数新机型,只要ISO不超过1600,基本都看不出明显的噪点的。诸如EOS 5D MARK Ⅲ或者是EOS 6D这样的全画幅相机,你甚至可以用到6400乃至更高。
能具体说说ISO的使用吗?
首先要说的是,ISO是成倍增长的,比如ISO100提升一挡以后就是ISO200,ISO200提升一挡后是ISO400。如果ISO提高一挡,那么相同场景下获取相同的曝光量,你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或者是光圈大小都可以与之对应的减少一挡。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正在拍摄一场篮球运动,你使用了f/2.8的光圈跟ISO100的设置,相机自动测光后告诉你需要的快门速度是1/250秒。这个快门速度拍摄高速运动的篮球手显然是会虚掉的,而光圈已经是最大了,没法再调整了。所以你可以把ISO从100提高到200,保持光圈不变,那么你就可以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了,当然,你也可以继续提高ISO到400乃至800,以便于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来凝固篮球手运动的瞬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光圈的调整上。好比你正在用1/250秒、ISO100、f/8的组合拍摄一张风光照,你发现景深有点儿浅了,画面很多地方还是虚的,不在景深范围内。但是你又没有携带三脚架,降低快门速度进而缩小光圈的话容易手抖,把画面拍虚掉。所以你可以提高ISO到200,这样你就可以使用f/11的光圈而不用降低快门速度。
ISO、光圈、快门这三者具体如何使用其实是很有学问的,满足曝光需求是最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这更多的是基于创作目的的各种权衡。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在很多时候可以决定你的拍摄手法——摇拍、慢门、高速定格等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较低的ISO以获取更佳的画质。
ISO代表的是什么?
你会很惊讶地发现,lS0并不代表某个复杂的技术,就目前来看,它其实是相机感光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最早的时候,ISO其实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也正是这个组织对相机的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那它有什么作用呢?
在数码时代,你可以把感光度简单地理解成相机传感器的敏感程度。ISO越高、感光度就越高,相同光照、时间与光圈下,你所能获得的画面曝光就越亮。
在教科书上,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在感光时的速度。
传统胶片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ISO感光度的低速、中速或高速胶片进行拍摄。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
感光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数码时代,成像是通过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实现的。而负责这一过程的就是相机的传感器(CMOS或者CCD),而数码时代感光度的意义其实就相当于传感器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传感器越敏感,相同画面亮度需要的光线就越少。
这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拍摄同样的场景跟画面,为了获取同样的曝光亮度,你在提高感光度后就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或者是更小的光圈来实现。在弱光环境下,为了保证快门速度经常会这么干。
为什么我不能时刻使用最高感光度拍摄呢?
虽然你手里相机的最高感光度可以达到数万,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时刻使用最高感光度进行拍摄。
基本上当感光度超过一定的数值以后,传感器所捕获的画面的细节、色彩层次都会变差。最大的问题是噪点,使用最大感光度拍摄必然会使得画面出现非常严重的噪点,图像质量远远不如低感光度拍摄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最高感光度就不能使用,在极端的光线条件下,又没有三脚架,提高ISO保证手持快门速度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能拍到总比拍不到或者是拍虚掉好吧?噪点归噪点,还是先拍下来再说!
所以我应该时刻坚持使用最低的ISO拍摄?
也不完全是这样的,感光度的使用还是要根据你的拍摄题材跟当时的环境来决定的。
ISO100-400下,画面往往干净、纯洁、细节丰富、色彩艳丽。但是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即便是光圈全开到最大,在这样的ISO下你可能还是只能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手持拍摄的话很容易把画面拍糊了。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画面不虚掉,只能通过提高ISO来实现了。
所以你会发现,ISO的使用更多时候是基于正常曝光这个前提下,与光圈、快门的一个权衡。
当然,现在相机传感器跟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非常之大,对于2011年以后出的大多数新机型,只要ISO不超过1600,基本都看不出明显的噪点的。诸如EOS 5D MARK Ⅲ或者是EOS 6D这样的全画幅相机,你甚至可以用到6400乃至更高。
能具体说说ISO的使用吗?
首先要说的是,ISO是成倍增长的,比如ISO100提升一挡以后就是ISO200,ISO200提升一挡后是ISO400。如果ISO提高一挡,那么相同场景下获取相同的曝光量,你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或者是光圈大小都可以与之对应的减少一挡。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正在拍摄一场篮球运动,你使用了f/2.8的光圈跟ISO100的设置,相机自动测光后告诉你需要的快门速度是1/250秒。这个快门速度拍摄高速运动的篮球手显然是会虚掉的,而光圈已经是最大了,没法再调整了。所以你可以把ISO从100提高到200,保持光圈不变,那么你就可以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了,当然,你也可以继续提高ISO到400乃至800,以便于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来凝固篮球手运动的瞬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光圈的调整上。好比你正在用1/250秒、ISO100、f/8的组合拍摄一张风光照,你发现景深有点儿浅了,画面很多地方还是虚的,不在景深范围内。但是你又没有携带三脚架,降低快门速度进而缩小光圈的话容易手抖,把画面拍虚掉。所以你可以提高ISO到200,这样你就可以使用f/11的光圈而不用降低快门速度。
ISO、光圈、快门这三者具体如何使用其实是很有学问的,满足曝光需求是最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这更多的是基于创作目的的各种权衡。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在很多时候可以决定你的拍摄手法——摇拍、慢门、高速定格等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较低的ISO以获取更佳的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