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回顾分析布地奈德混悬液盐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药物早期联合用治疗小儿哮喘病4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治疗组患儿住院过程中止咳、平喘天数、哮鸣音消失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表明吸入药物早期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吸入药物吸收快,药物剂量少,长期可以吸入,很少发生不良反应等特点。对哮喘病患儿尽早应用吸入药物联合用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长期应用安全,防止哮喘发作,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吸入
資料与方法
2005~2010年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14岁,哈族38例(47.5%),汉族11例(13.75%),维族15例(18.75%),蒙古族6例(7.5%),回族10例(12.5%)。两组患儿均有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三凹症、双肺满布哮鸣音。本文将8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止咳,静脉用抗生素吸氧激素扩张气道药物治疗。治疗组:口服止咳,静脉用抗生素吸氧,早期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l盐酸沙丁胺醇溶液0.5ml再加0.9%氯化钠2ml,轻者12小时1次,重者8小时1次。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构比较,见表1。
讨 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炎机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合成和炎症细胞向气管黏膜迁移,诱导嗜酸性细胞凋亡,阻止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和内皮素等因子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黏膜水肿,保护细胞生物膜,稳定溶酶体,减轻细胞损伤。盐酸沙丁胺醇溶液是β2受体激动剂,可使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增强气道纤毛运动,早期联合用吸入药物,扩张支气管,有效控制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高反应性。吸入给药的优越性:①药物与病变组织直接接触,接触的面积大,并且气道黏膜下有丰富的β2受体,当药物以众多的微粒方式被吸入时,广泛与受体接触即迅速发挥药物作用。②药物应用剂量较其他给药途径要少。因此一般吸入治疗的剂量,不但减轻了机体代谢的负担,也很少产生不良反应。③吸入药物治疗较口服治疗疗效快,可长期应用,用药安全疗效可靠。
本文从临床效果看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表明早期联合吸入药物疗效优于对照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患儿应尽早采用吸入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减少,可长期应用,用药安全,防止发作,确实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袁壮,等.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1.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6):623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哮喘防止常规.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0-106.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构比较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吸入
資料与方法
2005~2010年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14岁,哈族38例(47.5%),汉族11例(13.75%),维族15例(18.75%),蒙古族6例(7.5%),回族10例(12.5%)。两组患儿均有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三凹症、双肺满布哮鸣音。本文将8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止咳,静脉用抗生素吸氧激素扩张气道药物治疗。治疗组:口服止咳,静脉用抗生素吸氧,早期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l盐酸沙丁胺醇溶液0.5ml再加0.9%氯化钠2ml,轻者12小时1次,重者8小时1次。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构比较,见表1。
讨 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炎机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合成和炎症细胞向气管黏膜迁移,诱导嗜酸性细胞凋亡,阻止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和内皮素等因子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黏膜水肿,保护细胞生物膜,稳定溶酶体,减轻细胞损伤。盐酸沙丁胺醇溶液是β2受体激动剂,可使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增强气道纤毛运动,早期联合用吸入药物,扩张支气管,有效控制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高反应性。吸入给药的优越性:①药物与病变组织直接接触,接触的面积大,并且气道黏膜下有丰富的β2受体,当药物以众多的微粒方式被吸入时,广泛与受体接触即迅速发挥药物作用。②药物应用剂量较其他给药途径要少。因此一般吸入治疗的剂量,不但减轻了机体代谢的负担,也很少产生不良反应。③吸入药物治疗较口服治疗疗效快,可长期应用,用药安全疗效可靠。
本文从临床效果看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表明早期联合吸入药物疗效优于对照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患儿应尽早采用吸入药物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减少,可长期应用,用药安全,防止发作,确实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袁壮,等.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1.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6):623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哮喘防止常规.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0-106.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