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37例(50只眼)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前3 d、术后1周、1和3个月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情况、角膜和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T Ⅰ)、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使用眼表疾病指数调查表评价干眼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25项改良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了解患者眼部情况
【机 构】
: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北京第二医院眼科,北京英智眼科医院,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37例(50只眼)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前3 d、术后1周、1和3个月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情况、角膜和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T Ⅰ)、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使用眼表疾病指数调查表评价干眼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25项改良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了解患者眼部情况、日常生活和视功能的总体情况.结果 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视功能,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干眼症状.白内障术后患者可出现泪河线变窄,BUT变短、ST Ⅰ减少,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加重.此现象可在术后1周即可出现,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明显的状态,术后3个月时部分患者的症状可有一定程度恢复.IC检查显示:术后结膜杯状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干眼症状和体征,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76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5 d,于2005年5月25日来我院就诊.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药物控制血压平稳.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0.06;眼压正常;双眼晶状体周边皮质轻度混浊;双眼底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左眼黄斑区偏下方可见约6 PD大小近圆形视网膜前出血(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前大片出血遮蔽荧光(精粹图片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透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鼠龄为7 d的C57BL/6J幼鼠置于75%体积浓度的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 d,建立高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给氧对照组及治疗组(幼鼠玻璃体腔内注射FK228250 ng,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作为对照).采用ADP酶组织化学法行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用组织切片观察
患者男性,92岁.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6年,于2005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0.1,晶状体密度高,眼底后极部可见大量直径>125 μm的密集黄白色玻璃膜疣(精粹图片1),并形成一巨大的液性玻璃膜疣,直径>500 μm.左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像示玻璃膜疣显示为高荧光,但无明显荧光素渗漏(精粹图片2).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像中玻璃膜疣均显示为低荧光(精粹图片3).根据美国年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采用光动力疗法(PDT)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43例(45只眼)接受PDT治疗的特发性CNV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5例(27只眼)CNV膜大小接近的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治疗后4周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判断病灶周围色素上皮的透见荧光情况,探讨治疗后8~12周CNV患者的复发原因.结果 特发性CNV患者经初次治
患者男,52岁.因右眼疼痛伴同侧头痛难忍,于2005年9月28日来本院眼科就诊.患者曾于2005年7月15日中暑晕倒在地,当时头部着地,约2 h后清醒,无全身不适和头部表面外伤情况等.17日右眼出现明显红痛,次日到外院眼科就诊,当时病历记载:眼压(眼压计类型不详):右眼28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 mm Hg;头颅CT检查报告"海绵窦扩大,血管瘘",仅给予局部降
为了促进国内外眼科学最新进展的交流,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将于2007年6月22至24日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眼科名家论坛,届时将邀请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小儿眼科、眼部成型与美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玻璃体一视网膜外科及玻璃体-视网膜内科等学科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演讲并共同研讨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