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体系逐渐完善,人地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课题。随之而来,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三大行业之间的交叉互融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结合已有的专业建设条件,我校进行了三个专业大平台、交叉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本文结合调研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梳理我校三大专业的定位,并提供了交叉培养平台建设的思路及成果,总结人居环境类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讨论其可行性。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学习路线图 平台建设
一、引言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由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并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成为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三大学科的融合,要求从业者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自然”的关系,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二、研究背景
2017年5月,清华大学公布了开办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消息,并于建筑学、城乡规划正式确立了大平台招生的方案,在其卓越工程师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强调了三个专业紧密互补的关系。针对行业内的从业者,常常有在不同阶段修的不同专业学位的教育历程。而目前城市设计、历史街区规划与修缮、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目前极为热点的项目中,对多专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大类招生的趋势下,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定位,我校教师针对含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三大专业的人居环境类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走访调研
人居环境类专业建设之初,我校进行了大量的宏观政策、学术背景调研,并走访一线企业人员,梳理出人居环境类专业在国家政策层面所需要承担的重要角色,以及企业对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而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及目标。
原住建部合并到国土资源部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司,势必推动城乡规划与林业、测绘、水利等多专业的融合,多规合一,加强管理。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领域,专家们建议了城市设计模块,难度适中,更适合四年制学生;建议城乡规划3S应用以及城乡规划管理作为该专业的两个训练模块。而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缺口非常明显,除方案设计这一核心就业领域之外,施工图设计及生态环境规划,在本次调研结果中社会需求非常突出。这对该专业后续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和模块的设定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中,人才需求也将会呈现两极分化,因此在专业培养中,应当注重因材施教,要么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将来到咨询公司、地产公司做准备;或者突出培养其某一个方面的专项,适应未来小而精的工作室模式。
四、调研总结
1.课程建设
城乡规划专业,根据调研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目前规划课程中的规划逻辑,较多的引入真实的课程案例来进行讲授,增加历史人文、经济地理、社会调查、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的设置,增加文献查询的环节,增设建筑学相关、城市遗产保护以及数据处理等课程。
风景园林专业,根据调研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基础素质,并激发一两个特长素质的延展;降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增加团队学习、工坊合作、共同建造等互动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到多向沟通、反馈、修订。
建筑学专业,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应当增加人文知识,提升美术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置除了满足建筑本身的课程需要外,还应增加城市规划、景观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要加强建筑技术的学习,以及建筑技术与各个热点问题的关联(如装配式、绿色建筑等),增强建筑设计的时代性。
2.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方案设计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高年级方向的拓展应该是在较扎实的方案设计能力之上的。对三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为代表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情商培养甚至重于智商。
五、专业培养方向
当下行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综合,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求其具有较为广阔的学科视野。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加深专业内的专业学习,又要加宽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实现“T”形人才培养。
基于前期企事业设计单位问卷调研及各领域专家访谈,明确三个专业的岗位定位及培养方式以“方案设计 + ”模式实施。其中:城乡规划专业,应以“城市设计”为核心能力,增强“3S技术应用”课程系列内容以及“规划管理”课程系列内容;风景园林专业,应以“方案设计”为核心能力,指导学生在“方案深化设计”及“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两个模块中二选一,实施方向培养;建筑学专业,应以“方案设计”为核心能力,增强 “方案深化设计”课程系列及“绿色建筑设计”课程系列。
六、学习路线图平台搭建
我校学习路线图,是以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而设计的综合学习方案,是对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成长过程的科学规划。因此,学习路线图的建设,需在满足专业对能力、素质、知识点等等层面的要求的基础上,既要增强学生专业培养的目的性,又要丰富学生的选择范围,从而实现“T”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校学习路线图基于前期调研及座谈,给予了综合性较强、自由度较高、选择面较宽的平台搭建。
平臺搭建需要“一以贯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搭建不同层级的平台,才能实现真正自主、综合的培养。因此,在本轮三大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实现基本能力实现无差异化培养,弱化专业概念,强化专业知识;提供足够丰富的专业课程库,扩大学科边界,并提供足够的自由度;解决多专业协同作业,实现团队合作。
基于以上的三大问题,本次课程体系中的平台搭建,实现了跨年级、跨专业的三层平台搭建,具体如下: 1.专业基础类课程平台
该类型课程属于必修课程,不存在专业差异性。包含《美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空间形体表达基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纲要》等课程。共计405个学时,30学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各专业的引导,因此增设了《建筑 城市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
2.专业拓展任选课平台
该课程库为任选课,不限制专业背景,只为增强本专业学生对另外两个专业的理解和认知。为了满足跨专业跨学科的要求,充分拓展外延,在本轮的专业建设中,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拓展课程增加了大量另外两个专业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的内容,打造了一个丰富的拓展类课程库。如设计表达、地理信息、文化鉴赏、历史建筑、区域规划等专题,并为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了考研提升模块的相关课程。
3.专业拓展限选课平台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搭建了专业拓展限选课平台,其中搭建了城市设计模块(含住区规划设计等相关课程)、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模块(含历史遗产保护与设计等相关课程)、以及3S技术应用模块(空间数据获取与建模等相关课程)三大模块。该平台要求学生在高年级进行选择,完成多专业协同的项目合作,增强不同专业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其他专业工作方法及流程的了解及认知。
七、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均在处理“人-建筑-城市-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人居环境科学能够成立的基础。而由于尺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三个专业具有着一定的倾向性,进而成为了三个一级学科。学生在相通性能力的培养下,依据其潜在专业能力偏向性,为其进行专业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支撑,同时在其高年级专业方向分化阶段,根据专业社会需求,为其方向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参考。
通过人居环境类专业学习路线图的建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全面认识,积极探索其所学学科,拓宽其专业视野,提升其学习热情。对于各任教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将专业培养体系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梳理,便于教学的开展与管理,对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06)
[2] 李玉兰. 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N].光明日报.2003(06)
[3] 朱晓农,包文霞.“超快激光光学”学习路线图.中国光学学會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 2011.09
[4] 韦佳,倪杰,吴远征.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学习路线图 平台建设
一、引言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由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并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成为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三大学科的融合,要求从业者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自然”的关系,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二、研究背景
2017年5月,清华大学公布了开办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消息,并于建筑学、城乡规划正式确立了大平台招生的方案,在其卓越工程师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强调了三个专业紧密互补的关系。针对行业内的从业者,常常有在不同阶段修的不同专业学位的教育历程。而目前城市设计、历史街区规划与修缮、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目前极为热点的项目中,对多专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大类招生的趋势下,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定位,我校教师针对含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三大专业的人居环境类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走访调研
人居环境类专业建设之初,我校进行了大量的宏观政策、学术背景调研,并走访一线企业人员,梳理出人居环境类专业在国家政策层面所需要承担的重要角色,以及企业对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而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及目标。
原住建部合并到国土资源部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司,势必推动城乡规划与林业、测绘、水利等多专业的融合,多规合一,加强管理。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领域,专家们建议了城市设计模块,难度适中,更适合四年制学生;建议城乡规划3S应用以及城乡规划管理作为该专业的两个训练模块。而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缺口非常明显,除方案设计这一核心就业领域之外,施工图设计及生态环境规划,在本次调研结果中社会需求非常突出。这对该专业后续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和模块的设定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中,人才需求也将会呈现两极分化,因此在专业培养中,应当注重因材施教,要么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将来到咨询公司、地产公司做准备;或者突出培养其某一个方面的专项,适应未来小而精的工作室模式。
四、调研总结
1.课程建设
城乡规划专业,根据调研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目前规划课程中的规划逻辑,较多的引入真实的课程案例来进行讲授,增加历史人文、经济地理、社会调查、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的设置,增加文献查询的环节,增设建筑学相关、城市遗产保护以及数据处理等课程。
风景园林专业,根据调研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基础素质,并激发一两个特长素质的延展;降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增加团队学习、工坊合作、共同建造等互动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到多向沟通、反馈、修订。
建筑学专业,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应当增加人文知识,提升美术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置除了满足建筑本身的课程需要外,还应增加城市规划、景观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要加强建筑技术的学习,以及建筑技术与各个热点问题的关联(如装配式、绿色建筑等),增强建筑设计的时代性。
2.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方案设计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高年级方向的拓展应该是在较扎实的方案设计能力之上的。对三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为代表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情商培养甚至重于智商。
五、专业培养方向
当下行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综合,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求其具有较为广阔的学科视野。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加深专业内的专业学习,又要加宽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实现“T”形人才培养。
基于前期企事业设计单位问卷调研及各领域专家访谈,明确三个专业的岗位定位及培养方式以“方案设计 + ”模式实施。其中:城乡规划专业,应以“城市设计”为核心能力,增强“3S技术应用”课程系列内容以及“规划管理”课程系列内容;风景园林专业,应以“方案设计”为核心能力,指导学生在“方案深化设计”及“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两个模块中二选一,实施方向培养;建筑学专业,应以“方案设计”为核心能力,增强 “方案深化设计”课程系列及“绿色建筑设计”课程系列。
六、学习路线图平台搭建
我校学习路线图,是以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而设计的综合学习方案,是对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成长过程的科学规划。因此,学习路线图的建设,需在满足专业对能力、素质、知识点等等层面的要求的基础上,既要增强学生专业培养的目的性,又要丰富学生的选择范围,从而实现“T”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校学习路线图基于前期调研及座谈,给予了综合性较强、自由度较高、选择面较宽的平台搭建。
平臺搭建需要“一以贯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搭建不同层级的平台,才能实现真正自主、综合的培养。因此,在本轮三大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实现基本能力实现无差异化培养,弱化专业概念,强化专业知识;提供足够丰富的专业课程库,扩大学科边界,并提供足够的自由度;解决多专业协同作业,实现团队合作。
基于以上的三大问题,本次课程体系中的平台搭建,实现了跨年级、跨专业的三层平台搭建,具体如下: 1.专业基础类课程平台
该类型课程属于必修课程,不存在专业差异性。包含《美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空间形体表达基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纲要》等课程。共计405个学时,30学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各专业的引导,因此增设了《建筑 城市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
2.专业拓展任选课平台
该课程库为任选课,不限制专业背景,只为增强本专业学生对另外两个专业的理解和认知。为了满足跨专业跨学科的要求,充分拓展外延,在本轮的专业建设中,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拓展课程增加了大量另外两个专业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的内容,打造了一个丰富的拓展类课程库。如设计表达、地理信息、文化鉴赏、历史建筑、区域规划等专题,并为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了考研提升模块的相关课程。
3.专业拓展限选课平台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搭建了专业拓展限选课平台,其中搭建了城市设计模块(含住区规划设计等相关课程)、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模块(含历史遗产保护与设计等相关课程)、以及3S技术应用模块(空间数据获取与建模等相关课程)三大模块。该平台要求学生在高年级进行选择,完成多专业协同的项目合作,增强不同专业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其他专业工作方法及流程的了解及认知。
七、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均在处理“人-建筑-城市-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人居环境科学能够成立的基础。而由于尺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三个专业具有着一定的倾向性,进而成为了三个一级学科。学生在相通性能力的培养下,依据其潜在专业能力偏向性,为其进行专业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支撑,同时在其高年级专业方向分化阶段,根据专业社会需求,为其方向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参考。
通过人居环境类专业学习路线图的建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全面认识,积极探索其所学学科,拓宽其专业视野,提升其学习热情。对于各任教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将专业培养体系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梳理,便于教学的开展与管理,对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06)
[2] 李玉兰. 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N].光明日报.2003(06)
[3] 朱晓农,包文霞.“超快激光光学”学习路线图.中国光学学會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 2011.09
[4] 韦佳,倪杰,吴远征.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