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9月,瓜果飘香。2009年9月21-24日,由国际园艺学会主办,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瓜类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湖南省外国专家局等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美丽的星城长沙隆重召开。开幕式上,湖南省徐明华副省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方智远院士、邓秀新院士、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马淑萍副司长、国家外国专家局王营副司长、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和书记、国际园艺学会葫芦学科阿巴克主席等嘉宾与会并致辞。
  本次学术大会荟萃了全球瓜类作物领域的高端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292位,他们来自美国、土耳其、伊朗、印度、法国、捷克、中国等28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在4天的会议期间,共交流主旨报告3个,口头科学报告46个,科学研究墙报169篇。科学研究报告充分体现了这次报告的主题“瓜类作物与人类健康”。学术报告围绕瓜类作物的健康成分,比如就“如何利用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基因组学技术、倍性操作(四倍体)、诱导突变、遗传转化来创造具有更高遗传潜力的品种”。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还就如何降低瓜类作物生产的生物胁迫(病毒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如何减低非生物胁迫的手段和方法(施肥、灌水、温度、光照、盐害胁迫、栽培模式、保护地栽培、地表覆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而嫁接技术作为一种提供遗传潜能和增强对非生物和生物的一种手段,引起了瓜类学家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本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学术讨论会,是历届国际瓜类学术讨论会中参会人数和代表最多、最全、最广的一次盛会。本次大会为参会代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高密度的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同时也为全世界瓜类科学家和从业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与会代表欢聚一堂,通过多媒体和电子网络等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直观而形象地对各自在瓜果类作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进行了探讨,相互交流了瓜类作物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共谋瓜类发展大计,提交了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17篇、墙报169篇。
  会议倡议所有与会人员利用本次学术讨论会提供的瓜类营业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使政府充分认识到瓜类作物的确给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提高了人类健康,因此政府对瓜类作物科研的投入是一种高回报的投入:倡议将更多有关瓜类作物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让他们认识到瓜类作物对人类健康与营养的作用,从而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理念:还倡议科技工作者应该把种植者和销售者作为整个瓜类产业链的组成部分,为消费者供应高产、优质、新鲜的瓜类产品、技术和信息,从而使得瓜类作物产品在众多水果、蔬菜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本次学术会议,共评选出4个“最佳口头报告”、16篇“最佳科学墙报”。获奖者覆盖了不同学科和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科学家。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相继参观了湖南省瓜类研究所长沙县干杉乡基地和湖南农业大学品种试验基地,与会的外国专家对湖南地区特殊的栽培模式、保护地设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这2个基地研发的品种赞不绝口。
  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是国际瓜类产业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对湖南瓜类产业的一次检阅和鞭策,为我国瓜类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瓜类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国际瓜类事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得到了国际园艺学会瓜类工作委员会主席Abark教授的极口称赞,他称赞本次学术讨论会如同北京奥运会一样成功和圆满,为第五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讨论会举办者和未来类似会议创造了新的高起点。国际园艺学会对这次会议的组织者、承办者、赞助者,特别是这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孙小武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次学术大会非常感谢众多志愿者,是他们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感谢长沙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湖南雪峰种业公司、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武威金苹果公司、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瓜类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其他文献
2011年8月15—16日,在奈曼旗第3届西瓜节开幕之际,由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组织全国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考察、看汇报宣传片、查阅资料、质疑答辩等程序,对内蒙古奈曼旗申报的全国沙地优质无籽西瓜基地进行评审。专家组由廖新福研究员、徐永阳研究员、刘文革研究员、李荣富研究员、梁莉研究员、田丽美研究员、何楠副研究员等7人组成。奈曼旗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凤有、副主任杨德鹏等同志全程陪同参加了基地考察,奈
甜瓜可分为二倍体和多倍体两大类型。目前的栽培品种都是二倍体甜瓜。近年本区甜瓜产业发展迅速,且以薄皮甜瓜为主,年栽培面积超过6667hm2,是当前本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然而,薄皮甜瓜虽然栽培粗放,易于推广,但其种腔大、果肉薄、果皮脆、不耐贮运。在甜瓜育种上,如果能利用多倍体效应,就能提高薄皮甜瓜抗性和增加果皮、果肉厚度,提高其耐贮运性。近年,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
荆灵1号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利用2032作母本、2105作父本选育的杂交一代礼品小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0-95d,果实发育期约28d。果实椭圆形,果皮墨绿覆暗绿齿花纹,红瓤,中心可溶
罗伏青,男,1969年7月出生,湖南省隆回县人,1992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其间1994年11月至1996年1月在日本研修。现任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副所长、推广研究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湖南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园艺学会理事。曾任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第l、2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和湖南雪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介绍了全球已经栽培利用和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葫芦科经济植物55种,其中食用植物35种,药用植物14种,观赏植物4种,纤维植物和砧木植物各1种,并按英国植物专家杰弗里现代分类予
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2011年年会于7月2-3日在北国美丽的冰雪之城哈尔滨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主办,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承办。  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副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秦智伟教授主持2日上午的开幕式。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梅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理事长、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所长杜胜利研究员做了重要讲话。他简要介绍了分会的公益、学术和非赢利属性,成立分会促进
大连市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朱家村拥有蔬菜塑料大棚面积133,33hm2全国,过去栽培大棚茄子,因受连作障碍影响,一直发展不起来。形成不了规模生产、规模效益。从2004年开始,该村采用野生茄子作砧木嫁接新技术进行再生栽培,有效克服了连作障碍,大棚茄子面积不断扩大,到2009年已发展到33.33hm2全国,占塑料大棚面积的2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头茬嫁接茄子每667 m2产量1.25万k
神农9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0184为母本、210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晚熟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约100d,果实发育期30d左右,具有易坐果、抗病性强、品质优和高产稳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