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硬件维护是操作人员的常规工作。维护计算机要判断计算机故障及原因,确定维护的合理步骤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能对从事计算机维护的工作者或于计算机维护不熟悉的企业职工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故障判断 维护步骤 方法
0 引言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又称为硬设备,是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日常清洁如何保养和维护好一台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这是我们非常关心和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介绍最基本的的计算机维护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让你的计算机常常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1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的步骤
1.1 第一步观察
维护计算机的第一步先不要忙着打开机箱,首先得观察,观察主要包括:
(1)计算机周围的环境情况——计算机位置、电源、连接线、计算机外设、温度与湿度等。
(2)计算机表现出的故障现象、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及其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3)计算机内外的物理情况——灰尘是否过多、线路板和元器件的颜色状况、部件的形状有无变形、指示灯的显示状态等。
(4)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哪些硬件,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的版本等。
1.2 判断故障产生原因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故障产生原因。判断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先想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即:故障是什么故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故障和应该如何处理。
(2)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网上类似故障处理方案,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3)在分析故障时,尽量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但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应当先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或在硬件论坛发帖提问。
1.3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即在整个维护判断的过程中,本着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在能正常开机的情况下可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当确认软件环境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1.4 确保维护环境无问题
维护环境很重要要保证你的维护环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即电源接地是否正常,工作电压是否稳定,工作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5 分清主次排除故障
对计算机故障要“先主后次”逐一排除在观察分析故障时,有时可能会遇到一台故障机不止一个故障,(比如:系统启动时会自动重启,重启后能进系统,进入系统后会有死机现象,显示屏又出现无规则波纹),此时应该先从主要的故障开始维护,当修复主要故障后再维护次要故障,很多情况下可能在主要故障问题解决后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护了。
2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方法
2.1 观察法
观察是维护判断过程中第一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维护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的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软件环境;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
2.2 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护判断的角度能使计算机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只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环境 (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比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2.3 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2.4 隔离法
是将可能妨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2.5 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护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机连线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应先考查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2.6 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计算机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计算机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2.7 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护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计算机的通风能力,靠计算机自身的发热来升温。
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使计算机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3 结束语
计算机作作为日常使用的重要用设备,一旦发现出现一些故障,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维护的不好,预期的工作也无法完成,更重要的是将会大大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判断方法、以及计算机日常维护,希望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珊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分析 《电脑学习》 2009 第2期
作者简介:区奕,女,1974年4月出生,工程师,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
关键词:故障判断 维护步骤 方法
0 引言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又称为硬设备,是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日常清洁如何保养和维护好一台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这是我们非常关心和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介绍最基本的的计算机维护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让你的计算机常常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1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的步骤
1.1 第一步观察
维护计算机的第一步先不要忙着打开机箱,首先得观察,观察主要包括:
(1)计算机周围的环境情况——计算机位置、电源、连接线、计算机外设、温度与湿度等。
(2)计算机表现出的故障现象、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及其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3)计算机内外的物理情况——灰尘是否过多、线路板和元器件的颜色状况、部件的形状有无变形、指示灯的显示状态等。
(4)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哪些硬件,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的版本等。
1.2 判断故障产生原因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故障产生原因。判断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先想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即:故障是什么故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故障和应该如何处理。
(2)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网上类似故障处理方案,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3)在分析故障时,尽量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但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应当先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或在硬件论坛发帖提问。
1.3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即在整个维护判断的过程中,本着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在能正常开机的情况下可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当确认软件环境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1.4 确保维护环境无问题
维护环境很重要要保证你的维护环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即电源接地是否正常,工作电压是否稳定,工作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5 分清主次排除故障
对计算机故障要“先主后次”逐一排除在观察分析故障时,有时可能会遇到一台故障机不止一个故障,(比如:系统启动时会自动重启,重启后能进系统,进入系统后会有死机现象,显示屏又出现无规则波纹),此时应该先从主要的故障开始维护,当修复主要故障后再维护次要故障,很多情况下可能在主要故障问题解决后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护了。
2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方法
2.1 观察法
观察是维护判断过程中第一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维护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的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软件环境;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
2.2 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护判断的角度能使计算机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只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环境 (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比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2.3 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2.4 隔离法
是将可能妨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2.5 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护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机连线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应先考查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2.6 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计算机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计算机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2.7 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护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计算机的通风能力,靠计算机自身的发热来升温。
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使计算机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3 结束语
计算机作作为日常使用的重要用设备,一旦发现出现一些故障,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维护的不好,预期的工作也无法完成,更重要的是将会大大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判断方法、以及计算机日常维护,希望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珊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分析 《电脑学习》 2009 第2期
作者简介:区奕,女,1974年4月出生,工程师,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