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朋友们:
大家好!
前段时间,我母亲要去医院复查。本来说好了我带她去的,她怕影响我工作,就不声不响自己去了医院。湘雅医院还是那么多人,人山人海,母亲排了很久的队,可是轮到她的时候,突然才知道要健康码,不然无法进去。她像个无助的孩子,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最后只好打电话给我。我放下工作马上跑到医院。她还好,有一个在长沙本地的儿子,有什么事情打电话给我就行,可是还有一些外地来的老人,他们来看病可谓是困难重重。
记得我去接母亲的时候,还有一对老夫妇同样被拦在外面,他们老两口头发都白了,其中老大爷还拄着拐杖。外面入口的台子放着一个喇叭,重复播放着需要健康码。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健康码是什么。那个时候太阳很大,老大爷晒得满头是汗,他着急地拿着自己的手机不断鼓捣,可是他的手机是一个老年机,连微信都没有。他央求工作人员说是外地来的,能不能通融一下,可是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通融,甚至因为人员太多,只回复了他们一句就去忙别的事情,剩下他们在一旁不知所措。看到这一幕,我很心酸,不知道他们为了来一趟医院到底准备了多久,也不知道他们能够看完病,还要走多少弯路。
这个时代发展很快,我们都觉得要健康码很正常,可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就真的举步维艰了。
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老人和地铁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地铁站规定,乘车时需要出示健康码或疫情通行证。但这位老人显然并不明白他需要出示什么东西,问了几次“健康码是什么”,工作人员再次询问疫情通行证时,大爷情绪有些激动地说:“没有这个东西,你们没有给我。”其实现在遇到这样困境的,并不仅仅是老人。在百度上搜索“老人不会二维码”的关键字,得到的相关结果有5130000个。几乎都是在反馈老人不会二维码、不会上网,生活遇到困难。
很多老人,辛苦一生,在社会的浪潮里站稳脚跟,时代的洪流没有让他们倒下,可当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事物,却一筹莫展。有一个网友说得很好:“当初故宫全面推行网上售票,却忘了考虑当那些偏远地区的爷爷奶奶们,终于来到他们心心念念的北京故宫,却发现,那堵红墙怎么也进不去。”
信息时代,绝大多数年轻人拿着手机,就能轻松搞定很多事情,但是对老人来说,手机里错综复杂的应用,繁复的指令,都让他们不知所云。在这个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世界里,他们突然变得像天外来客一样格格不入。信息化的发展,对年轻人来说如鱼得水,可对老年人来说,却在无形之中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他们越走越难。他们就像被隔绝在文明之外,墙的那头,是他们用毕生心血换来的全新世界;墙的这头,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迫留在后面的他们。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这个数据让人很意外,中国有14亿人口,也就是说,还有5亿人是不上网的。而且,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2%,相当于每100个人中,只有46个人接触过互联网。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4的人从未接触过网络。没有智能手机,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扫码,遇到情况他们只能茫然无措地站在一旁,这就是他们的现状。
这个世界是割裂的,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最时尚最新潮的手机,可你不知道,有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使用的是老年机,而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实在隔得太远。有人说,不会使用智能机扫码的老年人,就不要出来购物了。有人说,老人去医院看病,为什么不要子女陪同着去?还有人说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要被淘汰。说这话的人,我只能说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凭什么老人就不能出来买东西?谁又能够保证自己每一次去医院都有子女陪?说淘汰言论的人,这完全是只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你见过老年机吗?那个手机的字都非常大,小的字体他们根本看不清。而且老年人的视力、思维和反应能力,都随着他们的年纪加大而变得很困难,和年轻人完全比不得。窦文涛曾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做道德评判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心虚,你知道吗,因为人的处境真的很不一样。”深以为然。
谁都年轻过,但是谁又不会老呢?我们终有一天也会变老,也会面对新的变化手足无措,面对无比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生出愤怒而无力的感觉?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就看社会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我们当然需要文明,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照顾到所有群体,而不是冷冰冰地一刀切。文明,应该有温度。在大众觉得所有人都该学会新的技术时,也要允许一些特殊的存在,允许他们像初生的孩子一样懵懂,允许他们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慢。
社会的进步,是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关怀,而不是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外。我們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年轻,给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更多关爱和理解,给他们留下更多生存空间,也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智能时代,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才是真正的文明,不是吗?
谢谢大家!
(荐自“腾讯新闻”,本文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朋友们:
大家好!
前段时间,我母亲要去医院复查。本来说好了我带她去的,她怕影响我工作,就不声不响自己去了医院。湘雅医院还是那么多人,人山人海,母亲排了很久的队,可是轮到她的时候,突然才知道要健康码,不然无法进去。她像个无助的孩子,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最后只好打电话给我。我放下工作马上跑到医院。她还好,有一个在长沙本地的儿子,有什么事情打电话给我就行,可是还有一些外地来的老人,他们来看病可谓是困难重重。
记得我去接母亲的时候,还有一对老夫妇同样被拦在外面,他们老两口头发都白了,其中老大爷还拄着拐杖。外面入口的台子放着一个喇叭,重复播放着需要健康码。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健康码是什么。那个时候太阳很大,老大爷晒得满头是汗,他着急地拿着自己的手机不断鼓捣,可是他的手机是一个老年机,连微信都没有。他央求工作人员说是外地来的,能不能通融一下,可是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通融,甚至因为人员太多,只回复了他们一句就去忙别的事情,剩下他们在一旁不知所措。看到这一幕,我很心酸,不知道他们为了来一趟医院到底准备了多久,也不知道他们能够看完病,还要走多少弯路。
这个时代发展很快,我们都觉得要健康码很正常,可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就真的举步维艰了。
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老人和地铁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地铁站规定,乘车时需要出示健康码或疫情通行证。但这位老人显然并不明白他需要出示什么东西,问了几次“健康码是什么”,工作人员再次询问疫情通行证时,大爷情绪有些激动地说:“没有这个东西,你们没有给我。”其实现在遇到这样困境的,并不仅仅是老人。在百度上搜索“老人不会二维码”的关键字,得到的相关结果有5130000个。几乎都是在反馈老人不会二维码、不会上网,生活遇到困难。
很多老人,辛苦一生,在社会的浪潮里站稳脚跟,时代的洪流没有让他们倒下,可当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事物,却一筹莫展。有一个网友说得很好:“当初故宫全面推行网上售票,却忘了考虑当那些偏远地区的爷爷奶奶们,终于来到他们心心念念的北京故宫,却发现,那堵红墙怎么也进不去。”
信息时代,绝大多数年轻人拿着手机,就能轻松搞定很多事情,但是对老人来说,手机里错综复杂的应用,繁复的指令,都让他们不知所云。在这个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世界里,他们突然变得像天外来客一样格格不入。信息化的发展,对年轻人来说如鱼得水,可对老年人来说,却在无形之中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他们越走越难。他们就像被隔绝在文明之外,墙的那头,是他们用毕生心血换来的全新世界;墙的这头,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迫留在后面的他们。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这个数据让人很意外,中国有14亿人口,也就是说,还有5亿人是不上网的。而且,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2%,相当于每100个人中,只有46个人接触过互联网。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4的人从未接触过网络。没有智能手机,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扫码,遇到情况他们只能茫然无措地站在一旁,这就是他们的现状。
这个世界是割裂的,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最时尚最新潮的手机,可你不知道,有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使用的是老年机,而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实在隔得太远。有人说,不会使用智能机扫码的老年人,就不要出来购物了。有人说,老人去医院看病,为什么不要子女陪同着去?还有人说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要被淘汰。说这话的人,我只能说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凭什么老人就不能出来买东西?谁又能够保证自己每一次去医院都有子女陪?说淘汰言论的人,这完全是只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你见过老年机吗?那个手机的字都非常大,小的字体他们根本看不清。而且老年人的视力、思维和反应能力,都随着他们的年纪加大而变得很困难,和年轻人完全比不得。窦文涛曾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做道德评判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心虚,你知道吗,因为人的处境真的很不一样。”深以为然。
谁都年轻过,但是谁又不会老呢?我们终有一天也会变老,也会面对新的变化手足无措,面对无比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生出愤怒而无力的感觉?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就看社会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我们当然需要文明,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照顾到所有群体,而不是冷冰冰地一刀切。文明,应该有温度。在大众觉得所有人都该学会新的技术时,也要允许一些特殊的存在,允许他们像初生的孩子一样懵懂,允许他们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慢。
社会的进步,是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关怀,而不是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外。我們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年轻,给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更多关爱和理解,给他们留下更多生存空间,也是为了我们的将来。智能时代,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才是真正的文明,不是吗?
谢谢大家!
(荐自“腾讯新闻”,本文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