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起步作文,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让学生在习作与分享中获得快乐。下面,笔者就以三年级习作《文具》为例,谈谈起步作文的教学。
一、激趣,开启学生乐写的心智
1、猜谜语,调动愉快的情绪。老师一开始就给学生猜了两个谜语:“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这是橡皮。“上学背肩上,上课放一旁,整天不吭声,学问满肚装。”这是书包。你看,这两则谜语多有趣呀,从语感上来说,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从内容上来看,特征明显,易懂易猜。课始,就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2、推介会,创设乐写的情境。心中有情,方能言之有物。创设一个文具推介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活泼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多种情感:对文具的喜爱之情、急于推销的迫切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就促使学生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文具介绍好,这样就有了倾吐的欲望。强调“我手写我口”,有话可说了,当然也就有话可写。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腾出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并按一定的顺序口述习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师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说出情趣,说出新意。
二、导法。磨砺学生会写的“利器”
1、观察方法的引导,无痕渗透。写文具,属于状物类文章,写这样的文章,尤其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一些过渡的语言、评价的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渗透观察的方法。如:出示了铅笔刨刀图片,跟学生聊:“你喜欢它吗?觉得它怎么样?”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刨刀像什么?从哪里发现它的漂亮?由哪几部分构成?就是在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按从上往下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细致地观察。观察有了顺序,写作也就有了顺序,这不仅仅是观察方法的指导,更是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提升,还是写作顺序的引领。
2、写清特点的引导,方法多样。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将文具的特点及用法写清楚,是这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贯穿在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学会将特点和用途写清楚、写明白、写具体。
(1)猜谜法。在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说因为谜语里说“有圆有方、帮你改错字”,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谜语里写清了这个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如果学生应用得灵活的话,还能将这些谜语或者自己编一则谜语作为文章的开头,使文章更有情趣。
(2)演示法。为了让学生写清铅笔刨刀的用法,老师演示了铅笔刨刀卷笔的方法,演示的时候,老师将动作做得很夸张:将铅笔插进孔中,用力地顶,费力地卷,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写用法,是要将这些动作写具体的。学生在介绍自己文具的时候,就像老师一样,比较夸张地向同学演示了这种文具的用法,做清楚了每一个动作,介绍的时候也就自然用上了比较丰富的动作词。
(3)赏析法。习作怎么写,教师不能简单地讲授技法,尤其是起步阶段,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精彩的例文是学生学习借鉴的典范。真正的模仿应当是一个感悟、创造的过程,举三而反一,从众多的例文中悟得习作的规律。老师很巧妙地、有创意地用好了例文。创意之一是:修改了课本上的例文。课本上的例文对铅笔刨刀形状的描写是这样的:‘(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红色的烟囱,绿色的门窗,多漂亮啊!”看了图片,我们发现这样的描写没有按照观察顺序写,按顺序应该是“蓝色的屋顶,红色的烟囱,白色的墙壁,绿色的门窗”。因为课本上的例文是学生的习作,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老师就将它改了一下,这样一改,就更有顺序了。创意之二是:出示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写法的例文,让学生知道介绍文具可以以“自我介绍”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向别人介绍。
三、评改,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
1、创新评价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文具推介会上,采用了星级评价的方式,老师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对于全班交流的同学,请学生给予星级评价;对于没有交流的同学,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评价标准自己给自己进行星级评价。同学有的评定自己是三星,有的是四星,有的是五星。老师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在这里,学生评定的等级是否符合标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了星,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修改注重实效,关注每个学生的提升。老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交流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也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互改等,进一步强化本次习作的要求,为学生课后的自改提供了方向。
一、激趣,开启学生乐写的心智
1、猜谜语,调动愉快的情绪。老师一开始就给学生猜了两个谜语:“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这是橡皮。“上学背肩上,上课放一旁,整天不吭声,学问满肚装。”这是书包。你看,这两则谜语多有趣呀,从语感上来说,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从内容上来看,特征明显,易懂易猜。课始,就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2、推介会,创设乐写的情境。心中有情,方能言之有物。创设一个文具推介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活泼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多种情感:对文具的喜爱之情、急于推销的迫切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就促使学生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文具介绍好,这样就有了倾吐的欲望。强调“我手写我口”,有话可说了,当然也就有话可写。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腾出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并按一定的顺序口述习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师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说出情趣,说出新意。
二、导法。磨砺学生会写的“利器”
1、观察方法的引导,无痕渗透。写文具,属于状物类文章,写这样的文章,尤其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一些过渡的语言、评价的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渗透观察的方法。如:出示了铅笔刨刀图片,跟学生聊:“你喜欢它吗?觉得它怎么样?”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刨刀像什么?从哪里发现它的漂亮?由哪几部分构成?就是在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按从上往下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细致地观察。观察有了顺序,写作也就有了顺序,这不仅仅是观察方法的指导,更是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提升,还是写作顺序的引领。
2、写清特点的引导,方法多样。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将文具的特点及用法写清楚,是这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贯穿在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学会将特点和用途写清楚、写明白、写具体。
(1)猜谜法。在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说因为谜语里说“有圆有方、帮你改错字”,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谜语里写清了这个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如果学生应用得灵活的话,还能将这些谜语或者自己编一则谜语作为文章的开头,使文章更有情趣。
(2)演示法。为了让学生写清铅笔刨刀的用法,老师演示了铅笔刨刀卷笔的方法,演示的时候,老师将动作做得很夸张:将铅笔插进孔中,用力地顶,费力地卷,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写用法,是要将这些动作写具体的。学生在介绍自己文具的时候,就像老师一样,比较夸张地向同学演示了这种文具的用法,做清楚了每一个动作,介绍的时候也就自然用上了比较丰富的动作词。
(3)赏析法。习作怎么写,教师不能简单地讲授技法,尤其是起步阶段,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精彩的例文是学生学习借鉴的典范。真正的模仿应当是一个感悟、创造的过程,举三而反一,从众多的例文中悟得习作的规律。老师很巧妙地、有创意地用好了例文。创意之一是:修改了课本上的例文。课本上的例文对铅笔刨刀形状的描写是这样的:‘(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红色的烟囱,绿色的门窗,多漂亮啊!”看了图片,我们发现这样的描写没有按照观察顺序写,按顺序应该是“蓝色的屋顶,红色的烟囱,白色的墙壁,绿色的门窗”。因为课本上的例文是学生的习作,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老师就将它改了一下,这样一改,就更有顺序了。创意之二是:出示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写法的例文,让学生知道介绍文具可以以“自我介绍”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向别人介绍。
三、评改,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
1、创新评价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文具推介会上,采用了星级评价的方式,老师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对于全班交流的同学,请学生给予星级评价;对于没有交流的同学,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评价标准自己给自己进行星级评价。同学有的评定自己是三星,有的是四星,有的是五星。老师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在这里,学生评定的等级是否符合标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了星,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修改注重实效,关注每个学生的提升。老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交流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也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互改等,进一步强化本次习作的要求,为学生课后的自改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