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导学”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自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走向深度學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文章从巧设问题导入新课、促进探索、实现活用等方面,对注重问题导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数学综合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6-004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涌进数学课堂,问题导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新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课堂优质高效的目的。巧设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新课的起始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让学生以饱满、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导入环节,而问题导入就是有效方式之一。运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领学生投入新知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从谈话引入,问学生有没有骑过自行车。大多数学生回答骑过。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形式多样的自行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管自行车的款式怎么变化,但车轮永远不变,一直都是圆形的。接着,教师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将自行车车轮制作成圆形,有什么好处?(2)如果自行车车轮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可以吗?若人们骑着这样的自行车,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自行车车轮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呢?这几个问题,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新知的探索之中。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问题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这给学生的新知学习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发挥问题的导学引领作用,让学生拾级而上,降低学习难度,掌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借助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经验,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对梯形上底、下底、高以及所拼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数据进行整理。为了让学生后续的探究更有目的性,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所拼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大小有着怎样的关系?(2)所拼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梯形的上底、下底及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和所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关系?(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这几个问题,紧紧扣住学习难点,能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指向性,少走弯路,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
上述案例,面对深奥的数学知识,教师没有告知、也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逐步触及知识的本质,完成新知的内化,享受学习的乐趣。
生活与数学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生活也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带有生活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和她的妈妈去花店,看到以下几种花的价格:百合花每枝7元,玫瑰花每枝10元,菊花每枝3元,康乃馨每枝8元。如果要买其中任意不同的两枝,妈妈付20元钱,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找回多少元?”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有购物经验,这道题目解答起来难度不大。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找回的钱要最多,说明用去的钱怎样?(3)找回的钱要最少,说明用去的钱又怎样?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上述案例,教师教学新知之后,为学生设计了具有生活性的问题。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有助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问题导学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优质、高效的问题,通过巧设问题导入新课、促进探索、实现活用,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谌敏飞.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18).
[2]王莹莹.问题导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7(29).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数学综合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6-004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涌进数学课堂,问题导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新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课堂优质高效的目的。巧设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一、巧设问题,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新课的起始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让学生以饱满、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优化导入环节,而问题导入就是有效方式之一。运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领学生投入新知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从谈话引入,问学生有没有骑过自行车。大多数学生回答骑过。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形式多样的自行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管自行车的款式怎么变化,但车轮永远不变,一直都是圆形的。接着,教师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将自行车车轮制作成圆形,有什么好处?(2)如果自行车车轮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可以吗?若人们骑着这样的自行车,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自行车车轮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呢?这几个问题,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新知的探索之中。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问题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二、巧设问题,促进探索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这给学生的新知学习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发挥问题的导学引领作用,让学生拾级而上,降低学习难度,掌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借助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经验,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对梯形上底、下底、高以及所拼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数据进行整理。为了让学生后续的探究更有目的性,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所拼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大小有着怎样的关系?(2)所拼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梯形的上底、下底及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和所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关系?(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这几个问题,紧紧扣住学习难点,能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指向性,少走弯路,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
上述案例,面对深奥的数学知识,教师没有告知、也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逐步触及知识的本质,完成新知的内化,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巧设问题,实现活用
生活与数学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生活也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带有生活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和她的妈妈去花店,看到以下几种花的价格:百合花每枝7元,玫瑰花每枝10元,菊花每枝3元,康乃馨每枝8元。如果要买其中任意不同的两枝,妈妈付20元钱,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找回多少元?”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有购物经验,这道题目解答起来难度不大。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找回的钱要最多,说明用去的钱怎样?(3)找回的钱要最少,说明用去的钱又怎样?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上述案例,教师教学新知之后,为学生设计了具有生活性的问题。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有助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问题导学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优质、高效的问题,通过巧设问题导入新课、促进探索、实现活用,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谌敏飞.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18).
[2]王莹莹.问题导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