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引导主动探究 ,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
  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暴露思维过程 ,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與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仿写意义以及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它分四方面来论述:优美句子的仿写训练;有特色的片段仿写训练;有范文训练;仿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仿写句子 仿写片段 仿写篇章 仿写注意的问题  一位哲人说过,伟大的创造来源于学习和模仿,文学创作也如此。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多种技能时最初阶段都是借助模仿作为“阶梯”的。也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阶段如何
期刊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
期刊
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加深和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 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務。所谓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诗歌的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至关重要。很多初中学生学习诗歌,主要是停留于背诵阶段,并没有达到理解的地步,可以说,初中诗歌的教学目的还远不止这些,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学习好诗歌,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基于此,除了要让学生对诗歌内容烂熟于心外,语文老师还要发挥好引导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诗歌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来达到提高学生文
期刊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定向、维持、调节、激励  等多种功能意义,且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学者布朗研究发现,凡是具有合理学习目标的学生,其成绩皆优良,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反之,没有适当学习目标作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都不甚佳,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等表现。  一、要设置逼近目标的适当阶梯  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
期刊
高考语文试题历来是以考查能力为主,即取材在课外,知识在课内。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考试卷越来越多地和语文教材相联系。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注重回归课本、回归教材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研究历年的高考试卷,就会清楚地看到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一、教材与高考的关联  近几年高考试题与人教版教材链接示例:  (一)古诗鉴赏部分  例:(2011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些话,无不隐含着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一、境导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在儿童时期。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与
期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工作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
期刊
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考,问题才得以解决。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呢?我认为:  一、争做智慧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