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8月28日,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排歌剧《江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顺利演出。值得一提是,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次演出歌剧《江姐》全剧,而这一天也必将写入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历史中……
1964年大型民族歌剧《江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搬上歌剧舞台。将小说《红岩》中人物“江姐”,以鲜活的艺术形象搬上舞台,成为流传后世的红色经典。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歌剧《江姐》首演至今即将步入甲子之年。至今培养了五代“江姐”,从万馥香、蒋祖缋、郑惠荣、孙少兰、杨维忠、金曼、铁金,一直到2007年为迎接十七大,空政文工团复排《江姐》在国家大剧院公演,第五代“江姐”应运而生。在这一版公开选角中,刚刚入伍不久的青年歌唱演员伊泓远脱颖而出。开启了她民族歌剧艺术事业的红幕。
建党百年之际再演“江姐”
可以说每一位民族歌剧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江姐”梦。在伊泓远大学表演课时,她也曾经排演过“江姐”这个角色,初尝了民族歌剧艺术的魅力,让她久久不能忘怀。掐指算来,伊泓远扮演“江姐”已经有十几年了,伊泓远对“江姐”人物的理解和情感,随着岁月的累积,也是越来越加深厚。
“我是那种笨鸟先飞型的演员。我自己要在下面做到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敢跟别人一起搭戏。只要教给我的东西,一旦掌握就不会忘。当年入选《江姐》时,我才20多岁,能接受到这样的任务,既幸运也是挑战。”
“2019年军队文工团改革,我脱下军装正式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我之所以选择这里,首先中国歌剧舞剧院是中央直属院团中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艺术剧院,上演过《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伤逝》《原野》等优秀民族歌剧。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我一直喜欢民族歌剧,希望继续从事这个专业。今年很幸运地接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任务。很幸运,我再次获得了饰演‘江姐’的机会!”
《江姐》重排焕发新时代光彩
如今,伊泓远已脱下军装,成为了一位国家艺术院团的青年歌唱家。从接到任务,到最后演出,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给她和整个院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著名导演王晓鹰在国内疫情常态化的严峻环境下,让这部歌剧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也让十分熟悉这部剧的伊泓远,对此也充满无限感慨。
她说道:“通过这部剧的排演,我首先对单位和所有参与的同事肃然起敬。之前制定的计划去外地剧场合成彩排。但后面不允许出京。只能改在北京顺义的演艺小镇进行合成。由于场地刚刚刷新,油漆味道大,再加上疫情原因,所有演员都坚持戴口罩排练,各个部门的同志都很艰苦。在开演前3、4天,所有部门进驻天桥剧场进行剧场彩排。这几天我们从早唱到晚,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正式演出时候,我的嗓子全是肿的,大家都在各自克服困难,就为了这部戏能如期上演。”
“本次复排是由著名导演王晓鹰担任导演。在如此短时间内找到创新点,特别不容易,在创新方面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尽管唱腔没有变化,但这一版在舞台表现形式跟原来完全不一样。舞台多媒体运用,使得这部歌剧更具时代化,也让这部剧有了更多的新的看点。”
“在这一版中,把之前幕后的合唱、伴唱,搬上了舞台,成为推动剧情的元素;在艺术处理方式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江姐在‘哭人头’回忆老彭那段唱腔,有一段男声演唱的《红梅赞》,之前的版本是男生在幕后演唱,但这次直接让老彭出场在舞台的远景演唱;江姐绣红旗那场戏,原版本是江姐从被子里拿出来一面红旗,撒开后和狱里的难友们一起绣红旗,但这次导演设计的是从高空中铺天盖地抛下来一大片红布,当开口演唱时,我满眼都是泪水,十分感人。演出后,也有很多观众反馈整个剧太震撼了。”
杂揉并蓄似戏似歌
《江姐》是典型的中国化歌剧,是将中国的戏曲板腔体充实到西洋歌剧中的典范之作。全剧以四川民歌为音乐元素,广泛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特别是将中国戏曲的程式植入到西洋歌劇中,比如川剧的“帮腔”,京剧中的“背躬”等。
《红梅赞》为七声徵调式,歌曲中多处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在唱词中使用了民歌中常见的“衬句”,比如“红梅开”的“开”字、“脚下踩”的“踩”字、“向阳开”的“开”字上都有衬句。当年创作团队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音乐采风,特别对江姐原型生活的重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采风。整部歌剧的音乐素材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
演“江姐”感悟对党“忠诚”
伊泓远加入共产党快20年了。她表示,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演出《江姐》有着特别的意义。
“饰演‘江姐’除了让伊泓远收获艺术经历,更让她懂得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2007年为了塑造人物,伊泓远随团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当看到老虎凳、竹签子这些酷刑,被这些不会说话的恐怖刑具所震慑。伊泓远问馆长:是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支撑着他们,以死来书写人格二字。馆长十分坚决地说,是‘忠诚’二字。“这两个字对我塑造角色,犹如醍醐灌顶。我再读《红岩》小说时,看电影《烈火中永生》能在这些革命先烈的言行中看到他们信仰背后高贵的灵魂,正如入党誓词‘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参观学习后,伊泓远带着对“江姐”深深的敬意和感同身受的真情实感,让她在扮演“江姐”角色时不流于表面,艺术处理愈加成熟和走心。
向中国音乐文化汲取营养
建党百年之际,展演红色经典。细细想来,正是这些经典的民族作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青春常在,熠熠生辉,成就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凯歌。在采访中,记者无数次听到我们的音乐家呼呼,希望中国的艺术家和创作者能多从中国的戏曲和民歌中汲取营养,不要盲目的崇洋。中国音乐有太多经典的东西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的戏曲就是集合了中国音乐的大成,应该好好研究。作为一位民族声乐歌唱家,对于中国音乐的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的,伊泓远对这点毋庸置疑,同时也呼吁更多的艺术工作者要在建党百年经典艺术展演的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可以说《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的一个典范之作,也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实力的彰显。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江姐》这部剧还会在国内各大城市进行巡演,届时会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近距离欣赏《江姐》,让红色精神源远流长,让红色的旋律飘荡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