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像爱迪生那样“错过”电影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最年轻的艺术形式,它的发明只有100多年的时间。
  摄影术的发明是发明电影的前提,1837年,法国画家达盖尔把镀银铜板曝光后,用水银蒸汽固定住影象,称为“银版法”。1839年8月19日,法国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从此,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半个多世纪之后的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则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当然也有人说电影是爱迪生发明的,这个著名的发明家一生有许多旷世的发明,至今我们还在享受着他的恩惠,但是爱迪生在电影的发明上有些“小气”,他发明出的连续影像申请专利后制作成了“西洋镜”,只能单人观看。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连续影像却是投放在银幕上的公众艺术,所以官方都认可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虽然电影是法国人发明的,但是真正的商业影院的出现却在美国。最早的电影题材基本是纪录片和风光片,观众是抱着猎奇的心态观看的,看电影也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905年在美国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如果单从光影变幻的角度定义电影,那咱们中国应该是第一个出现电影的国家,汉代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皮影戏,一直延续到现在,针对皮影的形式,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里有很好的表现,这里就不多说了。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之所以是部分场面的京剧,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电影还出在无声电影状态,没有办法表演京剧有板有眼的唱腔,只能表现武打的动作场面。
其他文献
刘峰已经在北京担任制片10年了,他从未经过传统培训却极具天赋,他拥有无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音乐的良好嗅觉,以及很强的叙事能力。  在拍摄中刘峰应用了不同的视觉表现形式以及包括高对比度、色相、红外、饱和色度与黑白噪点肌理与色调在内的各种拍摄技巧。他捕捉了乐队在首次公路巡演途中自然流露与未经渲染的时刻、狂热的现场与不带掩饰的细节,展现了巡演征程中乐队鲜活的自然肖像,传递着在这些乐队所经历的世界中,摇滚
期刊
和影像一起摇滚    由于影像的存在,杨海崧的音乐生活里面常常会出现摄像机。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一直有朋友跟着P.K.14拍摄很多影像。从早先Hi8拍摄的大量在南京演出的素材,到同为音乐人后来做了导演的戴维·哈里斯(David Harris)为他们拍摄的巡演纪录片——《公共王国的旅行》,再到刘峰拍摄《爱噪音》,摄像机就像一个时时刻刻在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戴维拍的时间较长、较集中,而刘峰拍摄的时候更是
期刊
很多朋友都喜欢使用《会声会影》这款软件。
期刊
高瑜,我    我一直追求一种偏向私人化的感觉。在个人状态的表现中,身体是最直接的感受者,而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用自己的本体去表现可能会更有力度,有时候会更直接地给观者强烈的感受。  我的作品中没有大道理,没有很沉重的主题,只是淡淡地,平静地进行,但却有一种感觉在萦绕,这就是我想要传达的,不需要太多言语,单纯而强烈。也许这种感触是我个人的,但我更希望当人们看到后会引起共鸣,哪怕是一点点,因为看似迷幻
期刊
SONY xDCAM EX1已经推出一年多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它迅速地普及,而且在各个层面都得到了良好的评价,为了得到更加细致的回馈,我们特别采访了著名导演杜家毅和摄像师杨涛先生。还带着读者们关注的问题采访了索尼高清学院的负责人国以钧先生和技术负责人孟建军先生。以下是针对SONY XDCAM EX1使用情况的访谈内容。    高清:从1开始,才会有2    《大众DV》:你现在正在做后期的影片是什
期刊
初设主题时,便担心大家会将“乐”按“传统的意识形态”惯性思维,将乐理解为“搞笑、逗乐、甚至胡闹”,可喜的是这次的来稿中,不乏生活中的“和谐之乐、平凡之乐”。参加秀场的作品中有一大部分呈现出“卡通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倾向,从目前来看,好坏利弊均有,是否能形成风格尚不明朗,却无疑是近几年网络发展对导演们在视觉上的更新。大部分作品都能做到相对完整,并且“关照自我”。这种情形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甚
期刊
Pana-sonic AG-HMC153MC给后期剪辑带来的方便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无需采集,直接用AVCHD转换软件转换成P2D-VCPROHD或AVIDV格式后,直接拖到EDluS或VEGAS等非编软件中,随意剪切,随心所欲!  Panasonic AG-HMC-153Mc更多、更详尽的特点不是我能在此简言之的。需要您亲身去深入体会。    缘起    2003年上半年,我到中国神州卫视节目中心
期刊
笔者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年,剪辑软件的版本和后期编辑工作站的配置也是逐年增高,例如此行业深入人心的剪辑巨匠Adobe Premiere从早期的3.0到如今的Premiere Pro CS4,而我们的电脑也从赛扬迈进多核心的酷睿4核时代。变化大的是软件的版本。提升的是电脑的性能,而始终如一的是拍摄、采集、编辑、下载的硬性过程。在拍摄到编辑及输出的过程中唯一不能节约时间的就是带子采集到电脑时的1比1的时
期刊
示波器这类产品仿佛离普通的制作者太远,甚至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用示波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回答:要专业!当很多的摄像师总是不知不觉地深陷复杂的素材海洋的时候,当很多后期制作者总是想利用调色的功底去激发影片活力,假装专业的时候,也许你们连示波器都不一定能看懂,所以我说,要专业!而且要理由地专业起来。    展示六度空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强氧示波器的配置,它配备了BNC和光纤SDI接口,
期刊
书接上回,上回书小郝不靠谱地说了说DV兼容功能的问题,有些冲动,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作为一个爱DV的人,这些担忧都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操作机器的主体是人,人就有爱恨和喜恶。  话说到头里,这2009年的DV新品发布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真正的亮点小郝却没有找到,不是泼凉水,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对应的却是少数的主流厂家自娱自乐的升级,和玩笑式的品牌包装,在这个金融危机装点地有点恐怖的时代,D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