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跨界与交融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重要的精神载体,在以其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感动世人的同时也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宝贵的历史财富。文章以黑龙江流域内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本省的少数民族为窗口,一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更好地创新与传承这些民族音乐文化,寻求传承途径的探寻与拓展空间,将其发扬光大,以至流芳百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统音乐 少数民族 创新与传承
   “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魄”,文化能够跨越历史与时空,是一个民族的精魄,文化的多样性源于民族的多样性。在黑龙江这片极具魅力特色的沃土上,生活着53个少数民族的人群,经过历时推演和变迁,形成了时代口口相传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本文试图通过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保护思索与研究,探寻更多元化的传承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服务于保护该流域及地区的传统特色音乐文化。
   一、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守护与拓展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之间发生碰撞,或造成文化休克(即culture shock)等交流障碍,或产生文明冲突,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倾向愈发严重,民间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遭受“无妄之灾”,其中,音乐这种在民间多数以口头方式代代流传的文化首当其冲。纵览黑龙江全境流域,拥有着质朴粗犷、旋律平稳、铿锵有力,多采用八角鼓伴奏的信奉萨满教的满族音乐,汇聚了不同音乐类型、不同实际用途的雅乐、民俗音乐和宗教音乐的朝鲜族音乐,以口语化的说唱艺术“胡仁乌力格尔”为名称的蒙古族传统民间音乐,以及众所周知的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的曲艺音乐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传承保护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
   同时因为地缘关系在民族不断地迁移、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将蒙古、俄罗斯、朝鲜、日本的音乐文化熔铸一体,以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为例,就深受邻国友邦俄罗斯的影响,建筑、饮食、语言、音乐均打上了极其强烈的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烙印,音乐文化呈现着多样性的艺术风格。尽管当前众多专家、学者、音乐人积极主动深入开展田野采风、挖掘抢救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料,但就现代社会平台接纳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程度十分有限,其艺术审美价值也很难满足大众需求。
   而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否要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理解、看法与分歧。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欣昕副教授新发表《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现代传承途径的探寻与拓展》的文章,提出“转变与创新、社会性适应的活态传承已然成为流动延续的主体”?譹?訛,“在保留固态移植的基础上寻求路径,既不偏离传承的宗旨,又能吸引真正予此兴趣之人继续发扬传承之责,不无裨益”?譺?訛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创新发展提出其态度,这也是笔者更为倾向的观点。
   二、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
   1.传承人才匮乏导致文化载体流失。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文化的發展与传承同样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撑,这一点对于黑龙江流域倚靠口口相传,耳濡目染的少数民族音乐尤为重要。黑龙江流域世居的这十个少数民族大多从日常的农耕或游牧生活取材进行音乐创作,一旦脱离了这种文化环境,音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就会陷入活力缺失、朝气不再的低迷局势。但是由于时代的急剧转型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遭受了巨大的变化,原始的文化环境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楼大厦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文明,少数民族的社会组成、婚恋交际、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结构秩序、心理认知都受到极大地冲击与颠覆,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渐渗透,原生态的民族音乐难以保持最初的本真模样,且受到城市经济的巨大吸引,年轻一辈的少数民族都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这种思想的“洗礼”,或选择外出打工或选择出国务工,本民族的常驻人口数量锐减,流动性人口增多,且年轻一辈多数认为本族音乐缺乏新鲜感与陌生化,不再愿意学习与传承本族音乐,这就导致老一辈的少数民族音乐家空有一身手艺却后继无人的凄惨局面的出现。与之而来的是,少数民族音乐力量的削弱,其生存空间和发展基础均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2.面临外来音乐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双重夹击。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的交流难以掩盖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震荡与冲突,这一代人所接受的文化信息和知识密度早已超越前人,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往往会更容易接受新颖的、时尚的文化因子,比如现代化的流行音乐,简洁直白的歌词更容易抒发情感,也更容易走近年轻人的内心。在享受并追随现代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便极大地忽略了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内在价值,进而可能会在新的音乐文化里找寻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缺乏对传统音乐正确的意识认知,容易在心理和情感上逐渐抛弃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这样一来对传统音乐又是一记重拳打击。由于音乐文化传承没有形成全面长效的保护机制,如今,黑龙江流域内的以口头流传为主要形式的各少数民族音乐多数处于消失的边缘地带。以乌钦、伊玛堪、摩苏昆三种曲艺音乐为例,他们是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这世居黑龙江省境内流域的三个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这三个民族人口基数小,因为其渔业或狩猎采集的经济形态经常四处迁徙,所以他们的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他们的传统音乐也就脱离了原生态的音乐创作环境,无论是旋律说唱、还是故事演绎都难以为继,严谨的唱词格律也不再贯穿整个故事的结构,甚至是平实古朴的口语特色都遭遇了“断层”,内部的美感自然无法体现,长期如此,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这三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就会在尚未形成体系化之前走向衰竭、死亡。
   三、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策略及解决之道    1.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整理并记录音乐资料。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状态,有些民族音乐仍保留着最原生态的面貌,在现代化的音乐冲击下尤为显得格格不入,音乐内核摇摇欲坠,而有些民族音乐无论是艺术技巧还是表现形式均已臻于醇熟,留存的资料也比较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调查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率先调研,采集,抢救,挖掘,该区域的音乐文化类型、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曲调样式、旋律风格、唱腔手法、常用器乐等基础数据资料尤为重要。其次在当地已有的保护机制基础上,结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扶持,相关高校和文化研究机构,联合建立相关资源保管库或将原生态的民族音乐存储中心,将有利于更加科学、准确地对该少数民族音乐制定完善合理的保护规划。
   2.健全保护机制,充分发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力度,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并完善法律法规,还需要针对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类别或属性建立保护监督机制,一方面督促各地区重视并采取实际行动去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对保护力度不够或者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并肆意破坏的人或机构或团体予以充分的警告与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努力践行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人或机构或团体也应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使得保护与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成为每个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意识或者观念。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以达斡尔族的乌钦、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赫哲族的伊玛堪这三种曲艺音乐为例,我们可以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地区从事或爱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人或机构或团体手中采集整理的录音、影像、视频、文字、光盘等形式的相关资料进行国际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转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掌握这三种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色,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建立免费开放的文本和音像数据库,让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涌流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承良效,但要坚决避免以保护与传承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类型的掠夺式开发及破坏性建设等现象。
   3.提供资金扶持,保护师徒传承模式,拓宽宣传与传播平台渠道。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五言杂诗》一语道破人才的重要性。与此如出一辙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关键也在于对人才的重视。政府应该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提供更多专项经费保障,保护好各少数民族音乐的从艺者,以传承人为核心,一方面形成师徒传承的良性循环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少数民族音乐的新晋艺人通过各种途径自行摸索、自学成才,这有利于拓展师徒传承的单一维度,让保护与传承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并鼓励新晋艺人自由学习国内其他地区或国际的领先音乐理论或知识,以全新的视野挖掘更广阔的价值空间。并充分利用政府资金搭建好传承平台,搭乘好音乐文化创业发展列车,重点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的唱腔曲调、传统器乐制作技能等,定期举办类似于国内的草莓音乐节的相关音乐文化活动,让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蔓延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影响力扩大的同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如此,保护方式更加具像化,实操性加强,人才队伍也必然会得到及时的壮大。
   结语
   筚路蓝缕,其行维艰。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创新与传承仍有很长路要走,尚未形成体系化的理论思考,新兴研究方法也未臻成熟,仍留有广阔的开拓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份子,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旗帜鲜明的风格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形成一股强大且不可撼动的崭新力量。通过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能够不断揭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新问题与新方法,拓展理论想象空间,寻觅通向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的新路径。
  注释:
  ① ②王欣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现代传承途径的探寻与拓展[J].音乐创作,2018(5).
  
  参考文献:
  [1]王欣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现代传承途径的探寻与拓展[J].音乐创作,2018(5).
  [2]韩冰. 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
  [3]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M].浙江大学出版社.
  [4]王晔.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黑龙江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以达斡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注:本文系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现代传承途径及应用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7YSB07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武强木版年画图像入手,分析武强木版年画在历史传承中的造型体系变革,探索各个时期技术推动下的武强木版年画工艺变迁,挖掘武强木版年画的内在可塑性及兼容形式,从技术对图像的塑造规律中证实武强木版年画与当代新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趋势,以期能够引导人们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将当代新技术应用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再造中去,扩充平面设计新形式。  关键词:图像 武强木版年画 工艺变迁   作为
期刊
摘 要:宋代古人爱花,以花为题作诗作画,插花亦是宋人喜爱雅事之一,花器逐渐成为插花必不可少的载器,宋代制瓷工艺发达,为花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以宋代社会审美为背景,着手讨论宋人插花的原因,结合宋代出现功能性花器,通过对宋代青瓷花器实用特征的例证,分别阐述南北宋插花花器的特征,得出结论:宋人热爱插花,因为对插花赋予了插花者当下心境的情意。宋代不同时期审美变化影响到花器的造型装饰,但花器的功能性一直
期刊
摘 要:品牌视觉识别设计是将品牌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和专有化的视觉表现。它以易识别、简洁、显著的形象直观地表达品牌的价值观,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底反转作为一种图形创意的造型法,利用视错觉产生魔术般的視觉效果,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文章从图底反转造型法理论、与其它常用标志造型法的比较以及图底反转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中的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并以“艾尼熊手作坊
期刊
摘 要:海报作品中每种形态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将给人们带来深度观赏的乐趣和愉悦,强烈的空间表达也会给人类的心灵带来震撼,加强形态之间的主次对比。文章以空间为切入点,阐述了空间的表现形式、矛盾空间表现的优势和手法。通过分析大师的杰出作品,对空间的表现加以理解。探讨了空间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新形式,并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以此来展现空间表现在海报设计中的魔力。  关键词:海报设计 空间 矛盾空间   整个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朗读者》播出后迅速成为现象级节目,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研究。本文从主持人与嘉宾对话互动、鲜活的主题词与主持人的品牌力量、技术革新与视觉呈现几个方面,来探寻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 《朗读者》 创新之处  在当今社会中,电视文化正彰显着勃勃生气与顽强的生命力。严谨而开放的文化环境使得各类文化节目呈现在大众荧屏上,丰富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我国部分学校巧妙运用柯达伊教学体系与音乐课堂相结合,不断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视唱练耳这一门课程是学习音乐中的基础课程,笔者结合柯达伊教学法中的移动do谱号视唱在学习过程中开发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并利用移动do谱号视唱和乐理知识即兴作出尝试,更好地发展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继而延伸到针对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视唱
期刊
摘 要:唐代安西大都护府设立,龟兹佛教艺术出现“回流”现象。本文以阿艾石窟和敦煌西千佛洞第5窟“药师佛”图像为例,探讨敦煌壁画粉本对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同时兼谈两者所依据的佛教典籍,从美术粉本画稿、艺术表现手法和译本流传等方面印证敦煌与古龟兹地区在文化艺术上的频繁交流。  关键词:粉本 敦煌西千佛洞 阿艾石窟 “药师佛”图像   一、引言  药师信仰图像作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主要表现题材之一,形成有
期刊
摘 要:中国从古至今文房用具众多,在明代文人屠隆的《文具雅编》中记载了43种文房用具,其中既有主流的“文房四宝”也有在书案之上起着辅助作用的文房清玩。文房清玩是指那些在书案之上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物件,现在也简称“文玩”。本文以文房清玩中的陶瓷水盂为重心,探究水盂从列入文房用具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陶瓷水盂自汉代发展到现在都与整个瓷器的发展历史和它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并且水盂在长时间
期刊
摘 要:好的电视连续剧不论时代过去多么久远,总能挖掘出现实的意义、启示和作用。比如:87版《红楼梦》、《宰相刘罗锅》、《天龍八部》等。本文主要立足于主要人物分析、演员的表演艺术和导演的独特表现手法三方面来深入分析31集大陆电视连续剧《真情年代》,以此来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这部经久不衰的剧目的艺术性。  关键词:真情年代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最近在看一档大陆综艺娱乐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二季中侯勇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留白”的目的和价值来研究留白艺术在中西方版式设计的不同内涵,分析中西方艺术中留白的精髓所在,阐述留白在中西方艺术设计版面安排中重要地位和价值,并以茶仙卢仝形象在济源市思礼镇VI设计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巧妙地排版实现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问题,提出将留白更好地应用于版式设计应该注重“留白”艺术的精髓,应该在汲取西方现代版式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