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有一间乡下房子,使他了解了农村生活;他有一张小记者证,使他了解了城市百态;他有一架二手钢琴,使他了解了艺术魅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深爱他的爸爸,带他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指导他写作文,希望他实现文学梦。他,就是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五(3)班的赵允亮同学。目前,在爸爸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他建立了写作的信心,提升了写作的能力,并且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十多篇作文。本期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这位爸爸教孩子写作文的经历吧!
起初,我对孩子的写作,抱着顺其自然的想法。直到三年级,我看到孩子写的作文时,一下子感觉胸闷气短、血压飙升。错字、用词不当、标点符号错误、结构松散……我记得作家肖复兴说过,孩子在初学写作阶段,必须“拉他一把,扶他一把”。我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帮他补上写作这堂课,是我们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初学写作者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是谁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谁又最能够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孩子?唯有父母。
我教孩子写作文,纯是作为父亲的焦虑和责任使然。因此,教孩子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边自学、边摸索、边总结的过程。起初,孩子只信任他的老师,对我的说辞是不屑一顾的,这让我非常恼火。看来,要教孩子写作文,必须学商鞅变法,先来一个“徙木立信”。我教他写的第一篇作文《一张凳子》,就好比程咬金的“三板斧”,简单实用,一下子就在他心目中确立了威信。这篇作文在孩子一生中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在全班朗读,第一次在全校朗诵,第一次在期刊上发表(刊载在《意林·图解作文》2018年第8期)。这是我开始指导孩子写作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孩子愿意让我教他写作文,慢慢地对写作文有了兴趣,也有了信心。一年多来,孩子已经在多家权威杂志发表了作文。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语文老师,只是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父母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指导孩子还谈不上有多么成功。但是,俗话说得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平时自己喜欢阅读,又主动思考写作的方法,就像霍元甲一样,虽然从来没有拜过师,也自创一套“迷踪拳”。对作文的好坏评判,有了自己的一套基本标准,对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基本做法。这次,就把自己教孩子写作文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选题
每次写单元作文时,孩子往往都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写什么。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两个问题: “你回想一下,遇到过哪些符合条件的人或事?” “你觉得哪一个最有意思或者最让你印象深刻?”
一次,老师让他们写一篇与动物行为有关的启示类作文。我让他好好想一下,每次去乡下度假,都会和哪些动物朝夕相处呢?他罗列一连串的动物:鸡、鸭、狗、猪、鱼、虾,还有很多昆虫。我让他一个一个地想,哪个动物让他印象最深刻,或是最有意思?这样,很多动物就从名单中剔除了,最后他选了稻田里的鲫鱼。那些鲫鱼是鱼塘抽干后留下的,它们中的几条居然逆着流水往上游,然后跃过一道高高的塘堤,游到上游的稻田里去。经我一提点,孩子写出了作文《稻田里的那条鱼》 (已刊载)。
写游记、写人都是这样来选题的。我带孩子游玩国内景区,回来之后,我就让他写一写。开始他觉得好玩的地方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但是,按照我的方法,他先寻找罗列,然后逐个排除,最后只留下“最有意思”部分。题目选得好,可以让孩子有话可说,也有兴趣去写,不用再抓破头皮了。
二、选材
如果说选题是确立写作的方向,那么,选材就是实现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我经常和孩子提到的“立意”。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一定要有“立意”意识。一般情况下,确定写什么后,我就要孩子围绕题目,将与题目有关的素材都搜集起来。收集完,就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挑选哪些素材用到作文里?我的方法是,挑选素材,要和你的立意有紧密联系,符合立意的内容,你就留下来,反之,就大胆去掉。孩子在筛选素材过程中,有些和立意无关的,他往往舍不得丢掉。
有一次单元作文要求写一个人。按照第一步方法,孩子选择写与他朝夕相处的语文老师。他写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写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我指出他的结构太散,就是缺少“立意”,也就是你要明白你到底想写出老师什么方面的品质和特性。在我的提醒下,他开始着重写老师对他的关爱,选取的素材都是发生在老师和他之间的故事,有这样的写法就中心突出,特色鲜明。后来作文还刊载在作文杂志上。
立意的作用有助于筛选素材,而且避免产生小学生写作文的通病: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缺乏个性,没有新意。所以,立意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作意识。有了创作意识,孩子将来才可以登堂入室,才有迈入文学殿堂的可能。
还有一种情形,确立写作方向后,发现素材缺乏。那么,我就会带领孩子去实地观察,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主动丰富写作的素材。本文附录佳作《城市的野猫》,就属于这种情况。为了写好野猫这种动物,无论白天黑夜,我都带着孩子去大街小巷寻找野猫的踪影。一旦发现野猫,我就让孩子认真观察它的每个动作表情,还一起讨论分析。这篇作文,孩子老师给予了好评,让他在全班朗读。
三、布局
第三步是根据选材的内容,进行谋篇布局,我们通常也叫“列提纲”。我常给孩子打比方,把写作文比作盖房子,造房子,先要有基本设计,还要画个图纸出来。当然,写作文没有造房子那么复杂,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从另一角度讲,就是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以开头为例,我教孩子开头最常用三招:一是开门见山,二是情节展现,三是中心倒叙。
开门见山就是直接点明主旨。
“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我们选择用不耐烦的态度处理时,事情只会越来越糟;反之,事情就可能会变好。”(已刊载)
情节展现是先简要描写一段有趣的经历,起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引起读者追问结果。
中心倒叙就是先简要描写当前的事件,接下来追溯往事,逐步将事情真相揭示出来。当然,还有很多的开头写法,有待在指导孩子写作实践中逐步探索试用。
四、修改
前面主要讲的是写作技法,但是,切记,写作文归根到底,还是在拼“内功”。一篇好的作文,不是靠技巧拼凑出来的,而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练出来的,这就是写作基本功。如何练好基本功?一是多阅读,二是多练笔。本节提到的“修改”,屬于多练笔范围。一篇好的作文,最直观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语言的表现力。要提高语言表现力,除了要求孩子多练笔外,还要多修改。一般来说,孩子天性喜欢偷懒,写完后就会搁笔跑路。所以,他每写完一篇作文,我都会监督他修改。首先要他反复默读作文,从字、词、句、段角度去细查细品,自主地去发现不妥,自主地做出更正。让孩子修改作文,这也是我在指导孩子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头痛的难题。孩子其实挺害怕我要他修改作文。有时候,他写完作文后,怕我找他麻烦,就自己藏起来,偷偷交给老师。虽然老师也会给予好评,但是,这样的作文,离发表差距还是很远。就像一座毛坯房,没有经过必要的装修,地产商就不好卖出去让人住。让孩子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是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关键,也是父母和孩子展开斗争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克服困难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起初,我对孩子的写作,抱着顺其自然的想法。直到三年级,我看到孩子写的作文时,一下子感觉胸闷气短、血压飙升。错字、用词不当、标点符号错误、结构松散……我记得作家肖复兴说过,孩子在初学写作阶段,必须“拉他一把,扶他一把”。我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帮他补上写作这堂课,是我们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初学写作者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是谁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情况?是谁又最能够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孩子?唯有父母。
我教孩子写作文,纯是作为父亲的焦虑和责任使然。因此,教孩子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边自学、边摸索、边总结的过程。起初,孩子只信任他的老师,对我的说辞是不屑一顾的,这让我非常恼火。看来,要教孩子写作文,必须学商鞅变法,先来一个“徙木立信”。我教他写的第一篇作文《一张凳子》,就好比程咬金的“三板斧”,简单实用,一下子就在他心目中确立了威信。这篇作文在孩子一生中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在全班朗读,第一次在全校朗诵,第一次在期刊上发表(刊载在《意林·图解作文》2018年第8期)。这是我开始指导孩子写作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孩子愿意让我教他写作文,慢慢地对写作文有了兴趣,也有了信心。一年多来,孩子已经在多家权威杂志发表了作文。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语文老师,只是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父母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指导孩子还谈不上有多么成功。但是,俗话说得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平时自己喜欢阅读,又主动思考写作的方法,就像霍元甲一样,虽然从来没有拜过师,也自创一套“迷踪拳”。对作文的好坏评判,有了自己的一套基本标准,对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基本做法。这次,就把自己教孩子写作文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选题
每次写单元作文时,孩子往往都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写什么。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他两个问题: “你回想一下,遇到过哪些符合条件的人或事?” “你觉得哪一个最有意思或者最让你印象深刻?”
一次,老师让他们写一篇与动物行为有关的启示类作文。我让他好好想一下,每次去乡下度假,都会和哪些动物朝夕相处呢?他罗列一连串的动物:鸡、鸭、狗、猪、鱼、虾,还有很多昆虫。我让他一个一个地想,哪个动物让他印象最深刻,或是最有意思?这样,很多动物就从名单中剔除了,最后他选了稻田里的鲫鱼。那些鲫鱼是鱼塘抽干后留下的,它们中的几条居然逆着流水往上游,然后跃过一道高高的塘堤,游到上游的稻田里去。经我一提点,孩子写出了作文《稻田里的那条鱼》 (已刊载)。
写游记、写人都是这样来选题的。我带孩子游玩国内景区,回来之后,我就让他写一写。开始他觉得好玩的地方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但是,按照我的方法,他先寻找罗列,然后逐个排除,最后只留下“最有意思”部分。题目选得好,可以让孩子有话可说,也有兴趣去写,不用再抓破头皮了。
二、选材
如果说选题是确立写作的方向,那么,选材就是实现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我经常和孩子提到的“立意”。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一定要有“立意”意识。一般情况下,确定写什么后,我就要孩子围绕题目,将与题目有关的素材都搜集起来。收集完,就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挑选哪些素材用到作文里?我的方法是,挑选素材,要和你的立意有紧密联系,符合立意的内容,你就留下来,反之,就大胆去掉。孩子在筛选素材过程中,有些和立意无关的,他往往舍不得丢掉。
有一次单元作文要求写一个人。按照第一步方法,孩子选择写与他朝夕相处的语文老师。他写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写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我指出他的结构太散,就是缺少“立意”,也就是你要明白你到底想写出老师什么方面的品质和特性。在我的提醒下,他开始着重写老师对他的关爱,选取的素材都是发生在老师和他之间的故事,有这样的写法就中心突出,特色鲜明。后来作文还刊载在作文杂志上。
立意的作用有助于筛选素材,而且避免产生小学生写作文的通病: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缺乏个性,没有新意。所以,立意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作意识。有了创作意识,孩子将来才可以登堂入室,才有迈入文学殿堂的可能。
还有一种情形,确立写作方向后,发现素材缺乏。那么,我就会带领孩子去实地观察,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主动丰富写作的素材。本文附录佳作《城市的野猫》,就属于这种情况。为了写好野猫这种动物,无论白天黑夜,我都带着孩子去大街小巷寻找野猫的踪影。一旦发现野猫,我就让孩子认真观察它的每个动作表情,还一起讨论分析。这篇作文,孩子老师给予了好评,让他在全班朗读。
三、布局
第三步是根据选材的内容,进行谋篇布局,我们通常也叫“列提纲”。我常给孩子打比方,把写作文比作盖房子,造房子,先要有基本设计,还要画个图纸出来。当然,写作文没有造房子那么复杂,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从另一角度讲,就是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以开头为例,我教孩子开头最常用三招:一是开门见山,二是情节展现,三是中心倒叙。
开门见山就是直接点明主旨。
“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我们选择用不耐烦的态度处理时,事情只会越来越糟;反之,事情就可能会变好。”(已刊载)
情节展现是先简要描写一段有趣的经历,起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引起读者追问结果。
中心倒叙就是先简要描写当前的事件,接下来追溯往事,逐步将事情真相揭示出来。当然,还有很多的开头写法,有待在指导孩子写作实践中逐步探索试用。
四、修改
前面主要讲的是写作技法,但是,切记,写作文归根到底,还是在拼“内功”。一篇好的作文,不是靠技巧拼凑出来的,而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练出来的,这就是写作基本功。如何练好基本功?一是多阅读,二是多练笔。本节提到的“修改”,屬于多练笔范围。一篇好的作文,最直观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语言的表现力。要提高语言表现力,除了要求孩子多练笔外,还要多修改。一般来说,孩子天性喜欢偷懒,写完后就会搁笔跑路。所以,他每写完一篇作文,我都会监督他修改。首先要他反复默读作文,从字、词、句、段角度去细查细品,自主地去发现不妥,自主地做出更正。让孩子修改作文,这也是我在指导孩子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头痛的难题。孩子其实挺害怕我要他修改作文。有时候,他写完作文后,怕我找他麻烦,就自己藏起来,偷偷交给老师。虽然老师也会给予好评,但是,这样的作文,离发表差距还是很远。就像一座毛坯房,没有经过必要的装修,地产商就不好卖出去让人住。让孩子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是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关键,也是父母和孩子展开斗争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克服困难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