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宏观审计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注意吸收国外审计的先进成果,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的道路。因此,我国的国家审计发展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一、国家审计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过渡
今后我国国家审计的定位,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财政审计,包括收入和支出。发展趋势是实现审计重点的转移,向收入与支出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以支出审计为主,对支出审计由合法性为主向合法和效益性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以效益审计为主。
第二部分为金融审计。金融审计从大的方面来讲也是企业审计,今后主要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开展金融绩效审计。
第三部分为企业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转变。当前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是基础,是前提,应放在首位,今后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也要与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样,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
因此,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今后的效益审计要从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入手,国家审计将充分体现与社会审计组织的不同。审计目标不仅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还必须对其质量和营运效率加以监督,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审计拓展。
二、国家审计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过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审计结果客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加快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我国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处于滞后状态。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国家审计部门在这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网络系统审计技术手段有所创新表现在:
首先我国审计证据取证技术的创新。对审计人员来说,现在并不是没有可以提供使用的取证技术,而是如何针对具体的审计目标和系统指标,适当地选择或组织取证技术,诸如利用审计软件,即通过通用或专用的审计软件来检查系统的控制,或者采用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等,利用计算机把测试数据送进被审计系统,建立审计模拟系统,运用用户的数据,把它的结果与系统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取得审计证据。
其次就是采用了网上的实时审计。数据处理的联机时代,使很多经济业务发生时不再留下手工凭证,使得审计线索大量减少,使传统手工审计方法难以发现问题所在,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因此只有实施网上实时审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网上实时审计要求会计师有限责任事务所的网络与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互相连通,直接调用被审单位系统或数据进行审查,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达到审计目的。
最后还有建立了自动化的审计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模仿专家思维活动,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像专家那样求解专门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它把某一领域里被公认的权威专家的经验精选出来,归纳成一定的形式规则。计算机将根据这些知识和形式规则模仿专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求得问题的解答。审计专家系统的建立将给审计工作开辟广阔的前景。计算机审计专家系统能够学习、掌握和传授专业知识,它所聚集的是众多的审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它来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会获得非常好的高质量、高效率。为此现代科技手段(即计算机技术)作为国家审计的必要手段,提供准确的数量充分的信息,要逐步加强创新与更新以达到决策科学合理,来促进我国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三、审计服务向多维审计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实现宏观服务层次上的突破,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趋势。在审计立项上,由“微观—宏观—微观”的思维方式向“宏观—微观—宏观”的方式转变。在行业审计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部分专题的联合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便于发现区域性的问题。由单纯的微观审计向微观审计与宏观监控相结合转变,在微观审计过程中,注意将微观审计对象纳入宏观监控目标的坐标系中考察,揭示其发生的偏差。同时,在微观审计的基础上,做好后勤总体会成工作,充分利用审计接触面大、信息多、资料实的优势,对审计资料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得出某一时期该地区经济状态的宏观的结论。在审查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向管理体制与内控制度、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审查延伸,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体现监督深度和广度上的突破。从审计形式来看,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并举转变,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对经济建设的保护和建设性作用。
四、国家审计提倡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各种新兴市场的形成,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都应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是要活化“存量”,提高业务素质。即抓好现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更新知识,使之适应审计现代化这个发展趋势的需要,引导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的经济知识,培养宏观思维意识和立体思维方法,从全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各个层次观察分析问题,使国家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宏观性和引导性,掌握计算机审计等现代技术,及时了解各项改革精神,使之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是要提高执法水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成熟伴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强化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执法。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审计人员素质的这一发展趋势,既是审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审计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局)
一、国家审计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过渡
今后我国国家审计的定位,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财政审计,包括收入和支出。发展趋势是实现审计重点的转移,向收入与支出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以支出审计为主,对支出审计由合法性为主向合法和效益性审计并重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以效益审计为主。
第二部分为金融审计。金融审计从大的方面来讲也是企业审计,今后主要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开展金融绩效审计。
第三部分为企业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转变。当前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是基础,是前提,应放在首位,今后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也要与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样,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
因此,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今后的效益审计要从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入手,国家审计将充分体现与社会审计组织的不同。审计目标不仅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还必须对其质量和营运效率加以监督,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向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审计拓展。
二、国家审计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过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审计结果客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加快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我国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处于滞后状态。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国家审计部门在这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网络系统审计技术手段有所创新表现在:
首先我国审计证据取证技术的创新。对审计人员来说,现在并不是没有可以提供使用的取证技术,而是如何针对具体的审计目标和系统指标,适当地选择或组织取证技术,诸如利用审计软件,即通过通用或专用的审计软件来检查系统的控制,或者采用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等,利用计算机把测试数据送进被审计系统,建立审计模拟系统,运用用户的数据,把它的结果与系统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取得审计证据。
其次就是采用了网上的实时审计。数据处理的联机时代,使很多经济业务发生时不再留下手工凭证,使得审计线索大量减少,使传统手工审计方法难以发现问题所在,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因此只有实施网上实时审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网上实时审计要求会计师有限责任事务所的网络与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互相连通,直接调用被审单位系统或数据进行审查,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达到审计目的。
最后还有建立了自动化的审计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模仿专家思维活动,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像专家那样求解专门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它把某一领域里被公认的权威专家的经验精选出来,归纳成一定的形式规则。计算机将根据这些知识和形式规则模仿专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求得问题的解答。审计专家系统的建立将给审计工作开辟广阔的前景。计算机审计专家系统能够学习、掌握和传授专业知识,它所聚集的是众多的审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它来对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会获得非常好的高质量、高效率。为此现代科技手段(即计算机技术)作为国家审计的必要手段,提供准确的数量充分的信息,要逐步加强创新与更新以达到决策科学合理,来促进我国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三、审计服务向多维审计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实现宏观服务层次上的突破,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趋势。在审计立项上,由“微观—宏观—微观”的思维方式向“宏观—微观—宏观”的方式转变。在行业审计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部分专题的联合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便于发现区域性的问题。由单纯的微观审计向微观审计与宏观监控相结合转变,在微观审计过程中,注意将微观审计对象纳入宏观监控目标的坐标系中考察,揭示其发生的偏差。同时,在微观审计的基础上,做好后勤总体会成工作,充分利用审计接触面大、信息多、资料实的优势,对审计资料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得出某一时期该地区经济状态的宏观的结论。在审查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向管理体制与内控制度、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审查延伸,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体现监督深度和广度上的突破。从审计形式来看,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并举转变,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对经济建设的保护和建设性作用。
四、国家审计提倡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各种新兴市场的形成,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都应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是要活化“存量”,提高业务素质。即抓好现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更新知识,使之适应审计现代化这个发展趋势的需要,引导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的经济知识,培养宏观思维意识和立体思维方法,从全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各个层次观察分析问题,使国家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宏观性和引导性,掌握计算机审计等现代技术,及时了解各项改革精神,使之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是要提高执法水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成熟伴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强化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执法。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审计人员素质的这一发展趋势,既是审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审计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智力保证。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