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从学校、学生、校园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突破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现状 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177-0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企业生产一线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同时,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也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高职教育新的发展机遇的到来,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是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仅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及突破途径进行探讨。
1 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它所体现的是主体对世界的关系,是对人自身价值和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1]。所谓人文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2]。
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成因
(1)学校方面重视不足,对人文素质教育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适应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必然紧紧围绕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设立。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更多地突出职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比重大,理论教学由三年压缩至两年完成,人文教育课程的课时相应减少,对学生不能形成科学统一的教育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普遍存在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于“两课”教育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没有充分认识。
(2)学生基础教育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多样化,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职校、技校、五年制学生也占相当比例,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对文史哲艺术知识知之甚少。由于就业压力和社会重理轻文大背景的影响,有的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对人文课程及相关活动却提不起学习参与的热情。
(3)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较少,校园人文文化缺失。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历史文化积淀单薄,文化氛围较弱,图书馆藏书不足,具有职业特色的学术研讨会、人文知识讲座、科普知识讲座、社团活动等开展较少,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缺少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3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突破途径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性人才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重任。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培训与技巧训练。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人为地把人文素质教育剥离出去。从我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来看,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观念,较强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了解与吸纳各种先进文化成果,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企业文化的引领者,成为现代科技的实践者、创新者,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2)合理设置人文学科,改革教学方法。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将职业能力培养同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融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的方式,开设文史哲、艺术修养、社交礼仪、写作应用、心理健康等相关课程。构建起把学生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3]。另一方面,要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专业发展对于历史、社会、自然、经济、伦理等方面的影响,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求知欲,从而取代“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说教更深远。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培训,不仅要加强人文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且要重视非人文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专业精通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
(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是知识内化、养成的过程,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整体建设要提升文化品位、突出人文特色。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抓教风、学风、校风建设,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力行,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聘请专家学者或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
(5)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是检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矫正偏差。但是客观上,人文素质教育是否有成效,主要通过学生主观心理活动反映,具有复杂性、隐匿性和不定性,难以用短时间的外在考察进行全面把握,所以在实际中,考核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往往需要心理测量、教育统计和教学测验等多种手段同时使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情况的评价标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学时有保证;专业课教学计划中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明确;人文专业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图书馆人文类图书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浓厚、参加学生人数多;发放问卷调查,教师及学生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王振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N].安徽日报电子版,2004-8-30(C1).
[2] 季慧.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5):98~100.
[3] 卢成咏.建设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討[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220.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现状 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177-0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企业生产一线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同时,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也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高职教育新的发展机遇的到来,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是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仅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及突破途径进行探讨。
1 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它所体现的是主体对世界的关系,是对人自身价值和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1]。所谓人文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2]。
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成因
(1)学校方面重视不足,对人文素质教育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高等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适应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必然紧紧围绕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设立。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更多地突出职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比重大,理论教学由三年压缩至两年完成,人文教育课程的课时相应减少,对学生不能形成科学统一的教育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普遍存在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于“两课”教育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没有充分认识。
(2)学生基础教育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多样化,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职校、技校、五年制学生也占相当比例,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对文史哲艺术知识知之甚少。由于就业压力和社会重理轻文大背景的影响,有的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对人文课程及相关活动却提不起学习参与的热情。
(3)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较少,校园人文文化缺失。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历史文化积淀单薄,文化氛围较弱,图书馆藏书不足,具有职业特色的学术研讨会、人文知识讲座、科普知识讲座、社团活动等开展较少,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缺少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3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突破途径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性人才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重任。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培训与技巧训练。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人为地把人文素质教育剥离出去。从我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来看,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观念,较强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了解与吸纳各种先进文化成果,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企业文化的引领者,成为现代科技的实践者、创新者,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2)合理设置人文学科,改革教学方法。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将职业能力培养同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融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的方式,开设文史哲、艺术修养、社交礼仪、写作应用、心理健康等相关课程。构建起把学生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3]。另一方面,要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专业发展对于历史、社会、自然、经济、伦理等方面的影响,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求知欲,从而取代“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说教更深远。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培训,不仅要加强人文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且要重视非人文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专业精通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
(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是知识内化、养成的过程,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整体建设要提升文化品位、突出人文特色。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抓教风、学风、校风建设,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力行,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聘请专家学者或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
(5)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是检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矫正偏差。但是客观上,人文素质教育是否有成效,主要通过学生主观心理活动反映,具有复杂性、隐匿性和不定性,难以用短时间的外在考察进行全面把握,所以在实际中,考核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往往需要心理测量、教育统计和教学测验等多种手段同时使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情况的评价标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学时有保证;专业课教学计划中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明确;人文专业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图书馆人文类图书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浓厚、参加学生人数多;发放问卷调查,教师及学生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王振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N].安徽日报电子版,2004-8-30(C1).
[2] 季慧.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5):98~100.
[3] 卢成咏.建设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討[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