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如何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真正提高每节课的实效,已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本人有意识地探索性地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发现要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切莫忽视了注重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关键环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性、潜能和价值的自我表现与实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自主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逐渐形成自主发现、自主创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以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同时又强调教师的引导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这就更需要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着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能力、教师又该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着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要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和谐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大胆地表现自我,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以及目光表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除此之外,教师应放下架子,平视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坦诚交流。课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亲切友好、理解融洽的良好状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自觉地、热情很高地投入愉快的学习之中。
二、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有一定距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参与、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展示、矫正、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有学习的压力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没有学习的快乐。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找准自身的定位,把自己当成“一位顾问式的指导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组织者”,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热情地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地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探究、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绝不是搞“一言堂”、“满堂灌”。
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中的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时,做了两次活动:
第一个是“想法”决定情绪。阐明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要想积极地对待生活,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请让我来帮助你”活动。结合本班实际,请同学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情境产生过不良情绪或者同学的所见所闻、所知道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产生不良情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总结的不良情绪产生的情境举例结果写在纸上,再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针对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身体带来许多不利情况,请学生帮情境中的“当事人”出点子、出主意,调节好情绪,让其变得快乐起来。这节内容所采取的是自主探究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很好。
而我在此节教学流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激情导入(激趣)→共同探讨(探知)→感悟新知(强化)→学以致用(扩展)”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整体互动,个体活动,分组讨论,举一反三,这些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驱力。
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益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开发。新课程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不以静态的结果来看待学生,要多把尺子丈量学生,让学生在不断地被肯定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完美的过程发展获得完美的结果。教师的评价方法是要有利于保护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出了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课堂上的热情、与他人合作、课内练习、课外实践、作业完成等,目的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分层教学,有效上课,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空间与动力。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学生自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自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主学习的策略,进一步增强信心、明确目的,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
四、培养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然而学生对思品知识特别抽象、模糊,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有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具体培养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即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与相互渗透。思想政治课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利用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信息技术,将时政信息、资料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神八”飞天、美伊战争、世博会吉祥物的诞生、利比亚战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新闻,教师向学生明确指出收集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搜索、查阅,获得最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班里开展讨论、交流,正确认识这些重大时事新闻。同时,教师及时借助网络“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直观地进行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产生与提高。
教无定法,博采众长。如何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还有较长一段探索的路要走。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培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到“会学”实现转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学习的主人。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以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同时又强调教师的引导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这就更需要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着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能力、教师又该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着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要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和谐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大胆地表现自我,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以及目光表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除此之外,教师应放下架子,平视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坦诚交流。课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亲切友好、理解融洽的良好状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自觉地、热情很高地投入愉快的学习之中。
二、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有一定距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参与、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展示、矫正、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有学习的压力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没有学习的快乐。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找准自身的定位,把自己当成“一位顾问式的指导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组织者”,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热情地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地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探究、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绝不是搞“一言堂”、“满堂灌”。
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中的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时,做了两次活动:
第一个是“想法”决定情绪。阐明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要想积极地对待生活,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请让我来帮助你”活动。结合本班实际,请同学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情境产生过不良情绪或者同学的所见所闻、所知道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产生不良情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总结的不良情绪产生的情境举例结果写在纸上,再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针对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身体带来许多不利情况,请学生帮情境中的“当事人”出点子、出主意,调节好情绪,让其变得快乐起来。这节内容所采取的是自主探究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很好。
而我在此节教学流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激情导入(激趣)→共同探讨(探知)→感悟新知(强化)→学以致用(扩展)”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整体互动,个体活动,分组讨论,举一反三,这些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驱力。
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益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开发。新课程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不以静态的结果来看待学生,要多把尺子丈量学生,让学生在不断地被肯定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完美的过程发展获得完美的结果。教师的评价方法是要有利于保护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出了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课堂上的热情、与他人合作、课内练习、课外实践、作业完成等,目的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分层教学,有效上课,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空间与动力。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学生自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自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主学习的策略,进一步增强信心、明确目的,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
四、培养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然而学生对思品知识特别抽象、模糊,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有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做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具体培养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即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与相互渗透。思想政治课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利用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信息技术,将时政信息、资料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神八”飞天、美伊战争、世博会吉祥物的诞生、利比亚战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新闻,教师向学生明确指出收集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搜索、查阅,获得最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班里开展讨论、交流,正确认识这些重大时事新闻。同时,教师及时借助网络“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直观地进行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产生与提高。
教无定法,博采众长。如何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还有较长一段探索的路要走。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培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到“会学”实现转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