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零食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零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孩子的口袋中你能触摸整个时代,幸福的感动就是孩子口袋里的零食。当你看到商店里五花八门、多得你叫不上名字的零食时,除了感慨早年零食稀少,恨不得将眼前的零食搬到那个时代。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零食如一块磁铁,聚结人类的智慧。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对口中之物有着过分追求的人。在我的儿童时光中,我像所有的小孩一样,久处饥饿状态的味蕾,发达异常,如火山下的岩浆,喷涌现出,因此与零食结下了不少缘份。
  爆米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口袋瘪得只剩下小石子、小玻璃弹珠等小玩意。我最大的愿望是盼着父母去吃酒,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大人在酒席上,舍不得吃而带回来的诸如花蛤、桂花丸、炸虾等冷盘干货。可惜这样的事不常有,也许大家都很穷,有时亲戚结婚时也不兴办酒席,只邀上双方亲朋好友,喝几杯算是婚宴。
  但只要家中来客,尤其是小表弟来时,母亲会变戏法似的拿出冬米糖、爆米花之类的零食来招待,大人们才会顺便分给我一些。这类极度刺激我神经的零食,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成鲜丽的印象,以致于我留心起母亲举动,终于发现她是从家中一个大得出奇的水缸中变出的。那时,我还不够这个大缸半个高呢。
  一天,瞅准一家人都出去的机会,我搬来凳子,吃力地掀起大缸的木盖,探头望去,视线就被紧紧地凝结成一道光柱,落在缸底那个放零食的布袋。要想拿到布袋可有一定的难度,伸手下去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于是也就急中生智,从门后寻来一支称钩,用它小心翼翼地钩起袋子。拿到袋子,坐在冰冰的地上,我抖抖擞擞地解开袋子,就如进入一千零一夜中大盗的财库。一堆爆米花如顽皮的小孩跳出来。我抑制住激动,怕被母亲发现,先抓了一小把爆米花,放进口袋里,然后再用称钩把袋子放回原处。之后,一个人躲在小阁楼上,一粒一粒细细地嚼着,我感觉像一只饿了三天的小鼠,突然找到一块饼干,享受着世间最美的食物。
  几天来,母亲也没说爆米花的事,我用這方法屡试不爽,不过终有一天露出破绽,母亲在中饭时自言自语:“这大缸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我记得也没有拿呢?”听到这话,我浑身一激灵,心想坏了,前几天只顾偷吃,没注意布袋已瘦成皮包骨了,幸好母亲提起。
  葵花子
  即使一粒小小的瓜子,也会在你的齿舌间余香几天,直接拉短了跟零食的距离。大缸里的零食不能再偷了,我爱上了嗑瓜子,我喜欢听瓜子裂开的声音,“啪”地一声,在你的嘴里开了花,壳与肉剥开了,生脆清香。巷口有个老头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卖些糖果、饼干、瓜子之类的东西,我们小孩很少买糖果、饼干这些零食。一是一块糖果就要两分钱。二是糖果一放在嘴里,就被舌头卷得无影无踪。解馋的最好办法是用两分钱买葵花瓜子,杂货店老头嫌两分钱太少,不够用称来称,用手抓就成了买卖的标准。每次我把两分钱递到他手上时,他总不屑地说“两分钱的不卖。”我只得用哀求的眼光看着他。“两分钱的是不能卖的。”他很不情愿地说,“好吧!”他将手伸入盛有葵花子的玻璃糖缸,这时,我会尽量踮起脚尖,以便监督他抓瓜子的情景。我的眼光随着他那布满皱纹的手从空中伸入缸内,我幻想着他的手如果有八个手指该多好呀。听大人们说,手大有福气,能控制住钱财,虽然他有福气与我无关,但他的手大些,就会给我抓起更多的葵花子。
  但杂货店老头每次抓起的瓜子的份量越来越少,我总见他从糖缸中抓起一大把,正满心欢喜时,他却故意松开指缝,瓜子从指间哗哗地流下去了。我连忙大叫:“掉了。”老头很诧异地问我:“嚷什么,没有掉下来的!”“那不是刚刚掉下来的。”见我如些坚决,他没好气地说:“再给你三粒吧!”我在心里骂着:“小气,以后再也不到你的店里来买了。”虽然我在心中说了一万遍不到老头的店里买瓜子,但我下次还是到他的店里去,因为只有他的小店才会买两分钱的瓜子。
  我接过瓜子,十分谨慎地放入在口袋,靠着墙根,晒着冬日暖暖的太阳,惬意与满足布满全身,时光在一粒瓜子中渐成美好。
  柿子和瓜
  不知为什么,水果是一种最诱人且最令人有无限遐想的东西,颜色鲜艳长相可爱的水果,尤其令人馋诞欲滴。搜索三十年前水果给我留下的印象,唯有柿子和西瓜。那时我们一家七口住在25平方米既旧又漏雨的房子里,没有空地方让祖母铺床,只得将她的床安在谷仓上,她的床似一个空中吊床。在我记忆中,年迈的祖母天天躺在床上,好像很喜欢吃柿子。父母剥好皮后,她用那口无牙的嘴抿着,恍惚中,我周围的空中也弥漫着柿子的香气,软软地触动着我的舌根。有一天,父母差使我到街上买柿子给祖母,我拿着5分钱一个、红红的椭圆形的柿子,努力克制住自己的馋虫,走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背转身,轻轻地掀开柿子蒂,舔完柿子上熟透的果肉,一股又涩又甜的味道渗入口中,竟不知是何滋味。
  当我站在祖母的床下,伸长脖子把柿子递给祖母时,柿蒂突然掉在地上,我大吃一惊,心想:“坏了,刚才舔得太重了。”
  稻熟时节,麻雀很贪吃,需人看管晒在谷场的稻谷,以防稻谷被糟蹋。我总是被父母派去干这类活,一整天我就孤独地坐在树荫下,呆呆地凝视着金黄的稻谷在阳光发出“劈啪”的声响。那时常有小贩挑着担子,大声嚷着:“猪娘瓜有买哟。”由于大人们没有余钱,稻谷成了兑换“猪娘瓜”的临时货币,我曾见看管稻谷的几个小伙伴,瞒着父母,顺手用没晒干的稻谷换瓜。我的父母很舍不得用稻谷换这些“花口货”,我也不敢瞒着父母用稻谷换瓜,那时,我所吃的“猪娘瓜”都是邻居们分给我。
  夏夜的晚上很闷热,到小镇街上逛逛是一种不错的消遣方式。那时不像现在水果琳琅满目,种类不多,攫取我的眼球是百果之王——西瓜。摊主用一把像日本武士长短的刀子先切开西瓜,再切成一艘艘帆船形状,每块卖5分钱,那红红的瓜瓤,黑黑的瓜子,在明亮的灯光下熠熠发亮。买得起整个西瓜的人微乎其微,我见过最奢侈的一个胖子,掏钱买了两角钱的西瓜,他大声嚷嚷地要摊主切完,只留拿手的一点瓜皮,我的眼睛被胖子手中西瓜激发出来的光芒,经久凝注。胖子吃得瓜汁飞溅,有几颗溅到了我的脸上,那似有一股甜味,冰凉冰凉的。
  晚上,我的思绪被瓜汁撩乱,梦也稀奇古怪,自己竟像孙悟空一样,变成一只苍蝇,钻进街角供销社的门缝里,将商店里的钱都塞进口袋,随后飞出去,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吃得满嘴都是瓜瓤,比胖子还狠。
  变成苍蝇的事好像不能实现,我最大的幻想是成为种西瓜的农民。一次,随父亲到自留地里锄草,我偶然发现一株西瓜藤夹在甘薯藤中热火朝天地生长着,小花们开得正闹,一朵小花下孕育着一个米粒大的小西瓜,我欣喜若狂,仔细扒开藤叶,摘来几朵雄花,就如哥哥给丝瓜授粉那样给西瓜花儿进行人工授粉。接下来几天,只要父亲叫我锄草,我会很爽快地答应,连父亲也很纳闷。一月后,西瓜藤上竟然结出一个小西瓜。我告诉了父亲,他轻轻地将瓜托起,仔细瞧了瞧说:“熟了,就这么大了。”我将瓜蒂掐掉,兴高采烈地抱着瓜回家,切开一看,瓜瓤红红的,母亲切了半个给我,这一次,我终于知道西瓜的全部内容。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也有了儿子,成了父亲。有时从街上买来整个西瓜,我与儿子吃了几口,就感觉味道大不如前。每次经过街道,见到一排排摆在篮子里红艳艳的柿子,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爆米花、瓜子等炒货,是从小吃得太多,还是吃了爱上火,现在都味同嚼蜡。好几次,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总算得出一种解释:套用一句俗语,我们已与零食产生“审美疲劳“了。而产生这样“审美疲劳”的根源,却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跳动着蓬勃奋发的脉搏。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莲花山,是我家乡的一座名山。莲花山和其他名山比较,看上去算不上高大雄伟,却也奇异伟岸。我出生的地方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八家村,莲花山就在村子西部约两三里处。由于从小读书在外,加上家境贫穷,从来没有什么雅兴去攀登,更没有看见过莲花山附近生长过莲花。为此,我也曾追问过一些长老,他们对这个问题也一无所知,只听说,这是一座奇异的山峰,这座山曾显过灵。我也曾听父辈们讲述过一段段关于“康熙爷微服私访
期刊
没到过“西部之西”的人,怎能体会到她的雄浑与苍茫;没到过“西部之西”的人,怎能体会到她的博大与辉煌;没到过“西部之西”的人,又怎能体会到她的悲壮与神奇……  著名作家、记者、高级编辑、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甘建华老师不但到过“西部之西”,还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十多年。“西部之西”这个名词,这个地域上的概念,最早就是甘建华老师所提出的。曾有著名作家、
期刊
许多年后,当我猫着腰钻进不足一米高的、幽深的洋芋窖,在沙土里刨挖洋芋或苹果时,我好像挖到的不只是洋芋,还挖到了遥远的童年,挖到了母辈们代代相传的生活底蕴。  记忆中,山谷老家有两个洋芋窖,最古老的那个是姥姥的洋芋窖,其次是母亲的洋芋窖。  姥姥的洋芋窖美其名曰“窖”,其实更像个“井”,那是个像井一样的洋芋窖,或许称之为“井窖”更为妥当。  井窖有多深?两三米,四五米,还是更深?若是在山谷底部,那个
期刊
琵琶一曲声声怨  昭君此去征程远  嫁得单于不得归  谁解心中寒与暖?  一尊占地236平米,高18.5米,宽11.8米的昭君出塞的雕像兀自矗立在红碱淖的岸边。她怀抱琵琶,深情凝望,风姿卓越,与蓝天白云,浩渺烟波,黄沙碧水,水草丰茂,百鸟翔集的塞外风光浑然一体。  目光交汇的刹那,我的心有一丝丝的痛,更有无限的敬意油然而生。凝脂冰雪肤,明眸皓齿,丹唇未启声幽咽。天生丽质,沉鱼落雁,倾国倾城貌。盈盈
期刊
清晨的阳光,透过路边树丛之间的缝隙,温文尔雅地挥洒下来。地上就相继出现了斑斑驳驳的光圈,点缀着春天那诱人、嬉人的无穷魅力!  此刻,牵牛镇的三个粗大的金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地摄人魂魄。牵引着过客们纷纷驻足瞩目,走过去老远还频频回首仰望。嘴里还不忘啧啧称赞着:这个牵牛镇,不管是风景还是经济。确确实实为华阳县“扬眉吐气”!  姐姐,那边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小野菊花。你跑快一点!  随后,两
期刊
我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多,瘦的皮包骨头,往那一躺前胸贴着后背,琵琶一般的肋骨清晰可见、根根可数,高考体检体重不够,负责体检的老师好心“送”了我4斤,体重才勉强凑足一百斤。以致于二十年后的郑闯一想起体检的那天心头还酸酸的,感慨于体检老师的好心,感慨于日子的艰难。  我老家当别人家生了孩子,添了人口,亲友以及同村人都要去庆贺一番,俗称“吃喜面”。临别时三五个红鸡蛋是少不了的,似乎也只有红鸡蛋。一次,妈妈
期刊
这一山山望见了  那一山山高  啊么得儿伊儿呦呦呦呦  这山上那个酸枣  得儿酸枣  长呀么长得好哎  啊么得伊儿呦  ……  一茬茬的酸枣树见证了一代代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和土生土长响彻云霄的信天游。  每当听到有人唱《打酸枣》这首陕北民歌时,我就想起了黄土高坡上的酸枣树。想起童年在那艳阳高照的深秋,在那崖畔上悄悄地走过去,踮起脚尖,两只小手伸过去摘几颗酸枣,放入嘴里,那酸不溜溜甜、甜格丝丝酸的感觉
期刊
三月,花开的季节,万物争着光辉。沐着春光,我又想起了那座后山,那座一直蓊郁在我心中的后山。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每到周末,我们就一起爬上后山。山上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像一团团火焰点燃了我们的热情。低矮的野枣树冷不丁地扯住了衣角,低头一看,瘦小单薄的枝头上,竟开了许多嫩绿的花朵。野玫瑰的刺藤无拘无束地到处攀爬,一簇簇瘦小的粉色花朵,虽没有压低枝头,却也引来蜂蝶纷飞……远处的山坡上,有大片大片的桔林,松林,
期刊
一  那时我还在上高中。朋友写了一篇名为《忆老实人》的文章,追念本班一位辍学的同学。约略记得其中一段:同桌两个星期,他一直很少说话。有一天早上,老师听写单词,他一边写,一边口里默默念着,竟然一个都没有错。我相信,当时能够做到的,全班就只有他一人。几天后的一个早晨,老师把他叫出去。过一会儿他进来,脸色沉沉的,丢给我一张请假条,然后拎了书包匆匆离去。我没有想到,他这一去竟然不再回来。再过了几天,数学课
期刊
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墼,随处可见,盖屋、垒墙、搭炕等都离不开它,真的是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  那个时候,辽阔的胶东地区,土地承包责任制方兴未艾,农村人家的生活水平依旧比较低。砖瓦厂寥寥无几,且尚未走出大锅饭思想的禁锢。烧出来的砖瓦,价格卖得很贵。普通百姓盖房垒墙,根本用不起烧砖。除了墙基、门窗沿、屋檐等地方少用点烧砖,垒墙、搭炕等都用墼。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能住进这样的房子里,已经心满意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