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机制的优化与构建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机制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研究生指导机制内涵的研究与界定,从提升导师的人格力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导师组织的效率,构建合作式的指导方式;加强考核的科学性,构建全过程的指导形式3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生指导机制的优化与构建。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机制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导师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导师指导,是保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而,本研究所优化和构建的研究生指导机制是一个多维的结构,是导师层面落实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的具体行为,包括:师生关系、指导方式、指导形式等,不仅关系到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其能力、品质和风格。还关系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养成的相关问题。是全方位、广视角、多层面地优化研究生导师机制,这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导师的人格力量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友好合作的关系。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求新、求异、求发现、求突破,因此创新最大的妨碍是求趋同、守旧和知识重复。创新成果是一个人个性潜力。想象力和思维交叉互动过程敏感度、敏锐度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实践层面上,创新最大的敌人是习惯和模仿,走老路。创新最大的困难是在于摆脱思维方式的惯性和惰性,破除陈旧知识以及单纯感觉、经验的束缚。
  因此,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导师与研究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且是学习、科研中的合作者,“协作”更好地反映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特征。从这一角度出发,建立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适合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师生观。
  (二)导师的人格力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
  1,导师的优秀人格是培养学生学术道德的最好示范。导师人格魅力能激发研究生道德的升华,导师所表现出来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作风、为人处世准则、行为及点滴的言谈举止等,都对研究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导师的思想和行为去做,将导师的人格和优良作风化作自己的思想和作风。
  如今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学术失范、师德缺失现象,这对培养创新人才极其不利。要改善这种情况,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除个人品行端正和治学严谨外,还应该是遵守道德规范的楷模,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化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导师的优秀人格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必备条件。作为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重任,必须从心灵、学识到情感全面塑造自己的人格形象,努力增强自我的人格魅力,不仅在做人而且在治学成为研究生学习的榜样。研究生导师如果能在思想上深刻反思,在行为上严格自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来引领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崇高的境界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教学与指导气氛,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3,导师的优秀人格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强大力量。研究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既能够自主学习知识又能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创造。他们在思维方式上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上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但研究生限于学识、能力和条件的种种制约,并不可能自发地完成如此复杂的学习任务,必须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学业。
  导师人格魅力所给予学生的精神的支持,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创造力源泉。优秀人格的导师能加强自身修养,对学生报以接纳和宽容的心态,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权利,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独立、合理的见解,给学生的错误留有改正的机会,并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这样,通过“移情”、“角色换位”等给予师生交流、讨论的空间,从而让学生通过学术活动引起思考,进而产生灵感,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构建合作式的指导方式。提高导师组制的组织效率
  
  (一)合作式指导方式中导师的主要作用。
  首先,导师的任务更多地是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科研或学习目标,指导研究生确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方向,掌握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学生的任务主要是确立科研或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科学研究的方向,主动搜集学习中需要的资料,发展自身的能力。
  其次,导师和研究生要实现角色的不断转换。导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要求研究生接受他的“权威”,研究生也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双方都是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共同学习和参与探究。
  再次,导师应该了解自己所带研究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所以即使面临着相同的学习和科研任务,每个学生能达到的认知程度也不会相同,这就要求导师在与研究生对话时要因人而异。
  (二)导师组制发展方向是合作创新团队。
  导师与研究生建立一个团队,以导师为学术带头人,参与科研项目或学术课题,把重心放在研究生培养上,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陪伴、相互尊重与保护,使研究生时刻感觉到导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在团队学习过程中,有时是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教师从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常常能够得到一些启发,有时是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学生从教师的提问和表述中能体验到一些灵感和创意。这种合作模式强调在这一特殊关系中以语言、氛围所产生的无形的力量把教师和学生导入一种思考状态,最终强调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势互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整个团队向创新组织发展。
  
  三、构建全过程的指导形式,加强考核的的科学性
  
  (一)全过程指导是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过程。
  1,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过程分析。
  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在培养研究生过程分析,完善的知识结构主要在课程学习环节获得;创新实践主要在科研训练中获得;创新意义和创新思维主要来自于课程学习和科研训诫,但最终的成果形式要论文写作中发挥。这其中還有更为复杂的联系和依存,因而使得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有阶段性,又浑然一体。
  鉴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特性,对于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对立全过程的创新指导理念,构建全过过程的指导形式。要实施全过程的指导形式,必然是在导师组制的基础上,让学生与导师从一入学开始就建立有效的指导机制、建立指导档案,然后根据创新能力的素质要求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的修习特点,创造情境,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
  (二)考核的科学性是全过程指导的有效手段。
  1,工作量的考核。
  全过程培养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培养环节的教学、科研、实践、各种创新活动的特点,及学术道德与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与相应活动的组织工作。作到科学用人、合理用人,使导师团队组织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因此,针对导师的个人考核就要具体到每月指导学生的指导频率与时间、每月指导学生的数量。
  2,过程考核。
  从学生入学后的理想道德教育、选择专业课与选修课、专业课程学习、选定研究课题、参与科研实践、专业阅读文献、直至学位论文的答辩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组内部都要根据建立的学生指导档案,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整体上,导师组的工作要起到引导、指导和督促的作用。但每一个培养环节,学生都要有指定的责任导师,明确导师的责任,让学生有所依靠。导师还要积极参加、鼓励和为学生创造进行研讨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3,目标考核。
  对导师的团队考核则可采用目标考核,按年度指标,从学生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生均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加强对导师团队的考核。考核后要进行严格的奖惩,对按质按量完成指导任务的导师团队,通过表彰及增加团队岗位津贴等手段给予鼓励;对没有完成的导师团队扣除津贴乃整改团队组织等手段。
其他文献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作为农民收入的来源之一,在新阶段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获得日益突出的地位。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居民有更多机会把自己拥有的财产进行再投资,以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而农民却鲜有财富积累和投资渠道来获得更多的财产收入,尤其是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没有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浪潮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增值收益。这也是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的考试(包括学校内考试和社会类型考试)中,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考试作弊的具体行为进行分类描述,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效降低作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作弊行为;考试;考试作弊    一、考试作弊行为概述    针对当前考试作弊行为五花八门,笔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分类。笔者认为,无论何种作弊行为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个人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我们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
期刊
一、知情权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    1,价值取向的对立。  这两种权利均属于基本人权,在私法领域又都体现为重要的民事权利,说明这两种权利本身就具有一种对抗的隐性因素,因为只有平等才有对抗,才有相持,才会有冲突的表现。隐私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隐”,二是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些不想讓别人知道的个人事情或行为,非常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隐私。知情权的意义在于维持对自己之外世界的知晓,时刻
期刊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知识、长才干和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授课方式看,高校理论课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是因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正确系统的理论灌输;二是坚持教师讲授为主,原因在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描写离别之景、抒发惜别之情的送别诗词很多,也写得很好。其中有一些常见的固定意象,本文重点分析了5种常见意象,探讨其文化内涵。并简要阐释了其发展脉络和成因,希望这对古代送别诗词常见意象是一次有益的梳理和探析。  关键词:送别诗词;意象;文化内涵;烟柳组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友道、重视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基因工程技术知识产权将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信息对称化背景下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在国际农业产业竞争已达白热化的现实状况下,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遗传资源;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    一、基因工程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基因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其密码一旦被破译,便可被广泛应
期刊
摘要:本文试论在和谐社会下当代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提出青年志愿者团体建设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闡述。  关键词:和谐社会;青年志愿者团体;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有关价值和价值关系的一种观念系统,是实践主体以自身需要的尺度对客体重要性的认识。简言之,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可以说,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人们不同的人生方向和不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其中尤其是中俄联合办学由于它所独具的优势和特点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我国开展对俄联合办学的优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揭示这些客观现实,使我们更清晰认识到中俄联合办学模式中所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对俄联合办学,培养更加优秀的“外语精、专业通”的复合型人才,为中
期刊
为落实2010年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规划,俄罗斯教育科技部在普通中等教育领域所采取的重大改革步骤,就是推行高中阶段的专长教育。  在高中阶段推行专长教育的设想始于2002年。从这一年起,俄罗斯教育部就改革的设想做了大量可行性调研工作。其中,对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高中生认为,应该在掌握基础课的同时深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大多数15~16岁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了初步设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