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小古文教学,有利于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精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古文;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次培训,听朱文君老师关于小古文课程的讲座,我产生了浓厚兴趣。回来立马买了一套《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没想到,带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别样精彩。
一、初次见面,趣味盎然
“小古文”较之白话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刚开始接触就对它产生兴趣,至关重要。
学完第10课《风筝》,学生对放风筝兴趣很大。正巧小古文第一课是《放风筝》,课毕,我说:“有一篇古文也是写《放风筝》的,想不想读一下?”“什么?古文!那怎么会读?”一听古文,学生就发怵。我打开课件,“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这就是古文?”他们将信将疑。“这么简单?”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朗读声。“青草地,放风筝。”“老师,什么前行呀?”吴冰清指着“汝”问。王东燕麻利地拿出词典。“念rǔ,是‘你’的意思。”马上又有人快乐地喊起来:“老师我知道‘吾’是我的意思。”大家兴致勃勃地读着,都为自己能读懂古文而兴奋。连基础最弱的思成,也抢着要来说意思。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小古文,你们喜欢吗?”“喜欢!”“读它难吗?”“一点也不难!”异口同声地回答。这节课,我们不仅快乐地诵读了《放风筝》,还根据它进行了仿写。《学跳舞》《踢足球》《抓蛐蛐》《读课文》……一篇篇精彩的小古文诞生了。原来小古文可以这样玩,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兴致勃勃。
二、快乐诵读,其乐融融
自《放风筝》后,学生对小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开启了愉快的小古文诵读之旅。我带着孩子们在小古文的世界里穿梭、漫游。我们时而拍手朗读《芦花》《乡村》这些朗朗上口的自然风光;时而用快读法一口气诵完《春》《夏》《秋》《冬》四季;时而用慢读法聆听诸子的声音《上善若水》《仁者爱人》;用表演的方式朗读《猫捕鱼》《性刚》《性缓》……用解说法读《龟兔竞走》,用穿越法读《称象》,用说书法读《道边李苦》,用天气预报播报《雨》《雪》……在充满乐趣的多形式的诵读中,引导学生用联系前后文想意思,拆词、组词法理解、借助注释和译文、文白对照等方法来理解意思。有时候也会用画一画,唱一唱的方式来理解。语文课前五分钟,是雷打不动的古文诵读时间,领读的学生根据电脑里事先整理好的小古文课件,带着大家一起诵读。放学路队的时候,在领读员的带领下,学生诵着小古文出校门。接送的家长冲孩子们竖起的大拇指,更增加了他们背诵古文的信心。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已背完50篇小古文。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中,他们表演的《爱莲说》诵读获得了一等奖。
三、说文解字,见解独特
学习《荷花》第二段,结合诵读小古文《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一出示,学生就摇头晃脑地开始朗读。读着读着,金轩琦举手说:“老师,我发现现代文第二段只写了荷叶和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而小古文虽然只有38个字,却把花的颜色,梗的姿态、叶的形状、茎的样子都写出来了。而且生动形象,好像把荷给写活了一样。”“哦,古文哪里把荷给写活了?”我反问到。“老师,你看,小古文里说‘荷梗直立’。‘直立’,好像这个‘梗’就是荷的腰似的,荷把腰挺得直直的,就像爱美的小姑娘在舞台上表演。”小家伙有理有据,让我不禁暗暗佩服。没想到,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金佳敏抢着说:“老师,平时我们都是说‘荷叶圆形’,但是小古文里却说‘荷叶形圆’,把‘圆’字放在后面,更觉得这荷叶圆圆的,大大的。这和书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呼应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了一阵掌声,那是对发言者的肯定与赞赏。张释文听了也不甘示弱:“我发现这篇小古文前面几句都是四个字的,可是最后一句,却变成了三个字,句式变了,读的时候,节奏就变了。但是读起来却更好听了,就像唱歌一样,时快时慢。”……听听,这哪像是三年级学生的见解啊!他们对《荷》的分析,从内容到语句,从表达到节奏,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因为小古文,引得课堂如此精彩!
四、仿写改编,创意无限
从《放风筝》的改编开始,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学生对小古文的仿写和改编一发不可收拾。读完《乡村》,他们写下了自己的家乡。来自温州海边的林温涵写了《渔村》“海边渔村,低矮石屋,临海成村。沙滩椰树数棵,中夹岛屿,海鸥一群,忽高忽低,来去甚捷。”家住城里的祝文雅写了《城市》“城市社区,临街而建。路边香樟成排,中夹路灯。鸽子一群,翱翔蓝天,来去自如。”王东燕去绣湖公园游玩写下了“绣湖公园,亭台楼阁,临街成园。园中树木参天,中夹碧波,红鲤一群,忽左忽右,来去甚捷。”秋游太平寺,金佳敏笔下的太平寺是这样的。“太平寺院,红瓦黄墙,依山而建。寺前树木参天,中夹大殿。罗汉两排,或坐或站,各有姿态。”
班里有一对同桌,性格反差较大。一个姓陈,性格刚烈,脾气火爆;一个姓王,性格温顺,不善言辞。有同学靓婕为二人写文“有陈王二人,同班共学。此二人性迥异,陈柔吴刚,朝夕相见。一日,吴讥诮陈曰:‘看尔性温,如小溪流水,每每随人而做,人向东,尔则向东,毫无阳刚之气。’王曰:‘温刚各有所长,吾虽温和,究可免打,汝虽刚强,犹恐祸事不断也。’果不其然,一日,陈与人争执,脾气火爆,拳脚相向,鼻青脸肿,方悔也。”你看,小古文读多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学生也能用古文的方式来描写,读起这样的文章来,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上个学期,选取几篇学生的小古文作品参加全国小学生小古文仿写、改编大赛,收获意外惊喜。发出的二十篇稿子全都获奖,七人获全国二等奖,十三人获三等奖。因为获奖率高,我们还赢得了“金园奖”团体称号。对学生来说获奖是最好的激励,现在班里学生对小古文写作热情高涨,他们用稚嫩的笔仿写改编了一篇篇精彩的小古文。因为小古文的拓展,才有了如许的精彩。
小古文里有一个精彩大世界。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古文;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次培训,听朱文君老师关于小古文课程的讲座,我产生了浓厚兴趣。回来立马买了一套《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没想到,带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别样精彩。
一、初次见面,趣味盎然
“小古文”较之白话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刚开始接触就对它产生兴趣,至关重要。
学完第10课《风筝》,学生对放风筝兴趣很大。正巧小古文第一课是《放风筝》,课毕,我说:“有一篇古文也是写《放风筝》的,想不想读一下?”“什么?古文!那怎么会读?”一听古文,学生就发怵。我打开课件,“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这就是古文?”他们将信将疑。“这么简单?”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朗读声。“青草地,放风筝。”“老师,什么前行呀?”吴冰清指着“汝”问。王东燕麻利地拿出词典。“念rǔ,是‘你’的意思。”马上又有人快乐地喊起来:“老师我知道‘吾’是我的意思。”大家兴致勃勃地读着,都为自己能读懂古文而兴奋。连基础最弱的思成,也抢着要来说意思。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小古文,你们喜欢吗?”“喜欢!”“读它难吗?”“一点也不难!”异口同声地回答。这节课,我们不仅快乐地诵读了《放风筝》,还根据它进行了仿写。《学跳舞》《踢足球》《抓蛐蛐》《读课文》……一篇篇精彩的小古文诞生了。原来小古文可以这样玩,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兴致勃勃。
二、快乐诵读,其乐融融
自《放风筝》后,学生对小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开启了愉快的小古文诵读之旅。我带着孩子们在小古文的世界里穿梭、漫游。我们时而拍手朗读《芦花》《乡村》这些朗朗上口的自然风光;时而用快读法一口气诵完《春》《夏》《秋》《冬》四季;时而用慢读法聆听诸子的声音《上善若水》《仁者爱人》;用表演的方式朗读《猫捕鱼》《性刚》《性缓》……用解说法读《龟兔竞走》,用穿越法读《称象》,用说书法读《道边李苦》,用天气预报播报《雨》《雪》……在充满乐趣的多形式的诵读中,引导学生用联系前后文想意思,拆词、组词法理解、借助注释和译文、文白对照等方法来理解意思。有时候也会用画一画,唱一唱的方式来理解。语文课前五分钟,是雷打不动的古文诵读时间,领读的学生根据电脑里事先整理好的小古文课件,带着大家一起诵读。放学路队的时候,在领读员的带领下,学生诵着小古文出校门。接送的家长冲孩子们竖起的大拇指,更增加了他们背诵古文的信心。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已背完50篇小古文。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中,他们表演的《爱莲说》诵读获得了一等奖。
三、说文解字,见解独特
学习《荷花》第二段,结合诵读小古文《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一出示,学生就摇头晃脑地开始朗读。读着读着,金轩琦举手说:“老师,我发现现代文第二段只写了荷叶和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而小古文虽然只有38个字,却把花的颜色,梗的姿态、叶的形状、茎的样子都写出来了。而且生动形象,好像把荷给写活了一样。”“哦,古文哪里把荷给写活了?”我反问到。“老师,你看,小古文里说‘荷梗直立’。‘直立’,好像这个‘梗’就是荷的腰似的,荷把腰挺得直直的,就像爱美的小姑娘在舞台上表演。”小家伙有理有据,让我不禁暗暗佩服。没想到,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金佳敏抢着说:“老师,平时我们都是说‘荷叶圆形’,但是小古文里却说‘荷叶形圆’,把‘圆’字放在后面,更觉得这荷叶圆圆的,大大的。这和书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呼应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了一阵掌声,那是对发言者的肯定与赞赏。张释文听了也不甘示弱:“我发现这篇小古文前面几句都是四个字的,可是最后一句,却变成了三个字,句式变了,读的时候,节奏就变了。但是读起来却更好听了,就像唱歌一样,时快时慢。”……听听,这哪像是三年级学生的见解啊!他们对《荷》的分析,从内容到语句,从表达到节奏,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因为小古文,引得课堂如此精彩!
四、仿写改编,创意无限
从《放风筝》的改编开始,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学生对小古文的仿写和改编一发不可收拾。读完《乡村》,他们写下了自己的家乡。来自温州海边的林温涵写了《渔村》“海边渔村,低矮石屋,临海成村。沙滩椰树数棵,中夹岛屿,海鸥一群,忽高忽低,来去甚捷。”家住城里的祝文雅写了《城市》“城市社区,临街而建。路边香樟成排,中夹路灯。鸽子一群,翱翔蓝天,来去自如。”王东燕去绣湖公园游玩写下了“绣湖公园,亭台楼阁,临街成园。园中树木参天,中夹碧波,红鲤一群,忽左忽右,来去甚捷。”秋游太平寺,金佳敏笔下的太平寺是这样的。“太平寺院,红瓦黄墙,依山而建。寺前树木参天,中夹大殿。罗汉两排,或坐或站,各有姿态。”
班里有一对同桌,性格反差较大。一个姓陈,性格刚烈,脾气火爆;一个姓王,性格温顺,不善言辞。有同学靓婕为二人写文“有陈王二人,同班共学。此二人性迥异,陈柔吴刚,朝夕相见。一日,吴讥诮陈曰:‘看尔性温,如小溪流水,每每随人而做,人向东,尔则向东,毫无阳刚之气。’王曰:‘温刚各有所长,吾虽温和,究可免打,汝虽刚强,犹恐祸事不断也。’果不其然,一日,陈与人争执,脾气火爆,拳脚相向,鼻青脸肿,方悔也。”你看,小古文读多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学生也能用古文的方式来描写,读起这样的文章来,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上个学期,选取几篇学生的小古文作品参加全国小学生小古文仿写、改编大赛,收获意外惊喜。发出的二十篇稿子全都获奖,七人获全国二等奖,十三人获三等奖。因为获奖率高,我们还赢得了“金园奖”团体称号。对学生来说获奖是最好的激励,现在班里学生对小古文写作热情高涨,他们用稚嫩的笔仿写改编了一篇篇精彩的小古文。因为小古文的拓展,才有了如许的精彩。
小古文里有一个精彩大世界。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