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预算是加强财务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财力配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财务部门普遍存在预算执行难,随意性大,与编制脱节的严重问题,影响预算作用的发挥。
一、财务预算执行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财务部门根据需要随时支出表现为随意性较大预算执行较难,预算内容难落实,预算无权威性。
(一)编制体制不合理
一是预算与财务部门建设计划脱节。财务部门上年11月要编制下年度预算,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要到年底甚至下年初才能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保障安排难以有效衔接,使预算安排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预算执行起来难度也相对加深。二是编制力量薄弱。由于事业部门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多是从本单位内部临时抽调一名人员编制预算,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培训,财务知识缺乏,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多是根据今年的财力状况对去年的预算进行加加减减,而不可能结合本部门的事业计划采用零基预算发编制预算。三是预算评估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预算编制体制下,预算编制机构的权、责、利没有得到很好的划分,编制机构只需负责编制预算,不需对预算编制的质量负责,预算编制的好与坏没有相应奖惩措施,没有专门的预算评估机构对预算质量进行评估。
(二)预算的执行意识较差
一方面,执行意识不到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执行人员缺乏执行预算的主动性,没有把预算当作法规来执行,不是根据预算来控制支出。当预算与实际发生差异时,往往以调整预算作为主要解决途径,并且预算调整没有严格的制衡机制,使预算形同虚设,预算对实际行为的控制作用受损。另一方面,配套设施不健全。预算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明晰,缺乏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预算执行的好与坏,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也造成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任意改变预算用途,超范围开支、超标准开支、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监督方面
一是预算的公开性,透明性较差。在财务监督方面,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财务部门也只能更多地对预算执行的数量进行监督,对于预算执行的质量却不能进行很好的监督。二是审计监督不到位。在审计监督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更多的是注重事后监督,而忽视事前监督及预算执行中的跟踪问效。预算监督成了“监”而不“督”,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三是监督规章不健全。目前,虽然国家颁发的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预算监督的内容,但从总体而言还比较零散,不够具体、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不便于执行。
二、解决预算执行难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预算法规意识,增强预算的法制观念
一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直接隶属于各级党委的规划、综合计划、预算机构作为各级党委制定规划、计划与预算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为本级党委确定规划,计划与预算目标提供信息和建议。二是建立预算编制评估机制。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评估机构,由单位主管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官牵头,各部门一把手参与组成,重点审查预算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经费规模是否适当、项目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可行、资金预算是否准确以及预算是否能有效执行等。三是科学划分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按照预算管理权限相互制衡的机制性要求,调整好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的内部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理顺工作关系。在预算控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对整个经费运行实施动态监督,通过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预算的执行实行事前控制。
(二)完善责任制管理,强化对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
一方面,实行责任制管理。根据预算目标,结合各单位和部门领导岗位的责、权、利,运用价值分解的原理和目标管理办法,自上而下,把预算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部门或个人,明确责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另一方面,奖优罚劣,强化执法激励功效。根据考核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单位和責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
(三)建立预算公开制度
一是树立公开化、透明化的思想。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把群众也吸收到工作组中,将预算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全程监督、及时反馈、献计献策、认真考评,保证预算的有效性、公开性。二是公开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各部门、各单位的公开事项,应在公开前报所在单位预算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布,预算公开后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做出答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三是建立配套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预算公开投诉处理制度,对违反预算公开各项规定和办法的人和事的投诉,要认真受理并及时处理,自觉接受上级审核和监督,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以及群众的民主监督。
参考文献:
[1]刘凯峰.经费软预算约束成因分析及模型解析[J].经济研究,2014(12):13-15.
[2]孙志强.中国财政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127-136.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昌物资采购办事处)
一、财务预算执行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财务部门根据需要随时支出表现为随意性较大预算执行较难,预算内容难落实,预算无权威性。
(一)编制体制不合理
一是预算与财务部门建设计划脱节。财务部门上年11月要编制下年度预算,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要到年底甚至下年初才能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保障安排难以有效衔接,使预算安排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预算执行起来难度也相对加深。二是编制力量薄弱。由于事业部门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多是从本单位内部临时抽调一名人员编制预算,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培训,财务知识缺乏,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多是根据今年的财力状况对去年的预算进行加加减减,而不可能结合本部门的事业计划采用零基预算发编制预算。三是预算评估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预算编制体制下,预算编制机构的权、责、利没有得到很好的划分,编制机构只需负责编制预算,不需对预算编制的质量负责,预算编制的好与坏没有相应奖惩措施,没有专门的预算评估机构对预算质量进行评估。
(二)预算的执行意识较差
一方面,执行意识不到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执行人员缺乏执行预算的主动性,没有把预算当作法规来执行,不是根据预算来控制支出。当预算与实际发生差异时,往往以调整预算作为主要解决途径,并且预算调整没有严格的制衡机制,使预算形同虚设,预算对实际行为的控制作用受损。另一方面,配套设施不健全。预算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明晰,缺乏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预算执行的好与坏,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也造成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任意改变预算用途,超范围开支、超标准开支、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监督方面
一是预算的公开性,透明性较差。在财务监督方面,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财务部门也只能更多地对预算执行的数量进行监督,对于预算执行的质量却不能进行很好的监督。二是审计监督不到位。在审计监督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更多的是注重事后监督,而忽视事前监督及预算执行中的跟踪问效。预算监督成了“监”而不“督”,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三是监督规章不健全。目前,虽然国家颁发的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预算监督的内容,但从总体而言还比较零散,不够具体、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不便于执行。
二、解决预算执行难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预算法规意识,增强预算的法制观念
一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直接隶属于各级党委的规划、综合计划、预算机构作为各级党委制定规划、计划与预算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为本级党委确定规划,计划与预算目标提供信息和建议。二是建立预算编制评估机制。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评估机构,由单位主管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官牵头,各部门一把手参与组成,重点审查预算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经费规模是否适当、项目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可行、资金预算是否准确以及预算是否能有效执行等。三是科学划分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按照预算管理权限相互制衡的机制性要求,调整好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的内部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理顺工作关系。在预算控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对整个经费运行实施动态监督,通过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预算的执行实行事前控制。
(二)完善责任制管理,强化对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与约束
一方面,实行责任制管理。根据预算目标,结合各单位和部门领导岗位的责、权、利,运用价值分解的原理和目标管理办法,自上而下,把预算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部门或个人,明确责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另一方面,奖优罚劣,强化执法激励功效。根据考核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的结果与各单位和責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合理奖惩。
(三)建立预算公开制度
一是树立公开化、透明化的思想。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把群众也吸收到工作组中,将预算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全程监督、及时反馈、献计献策、认真考评,保证预算的有效性、公开性。二是公开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各部门、各单位的公开事项,应在公开前报所在单位预算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布,预算公开后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做出答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三是建立配套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预算公开投诉处理制度,对违反预算公开各项规定和办法的人和事的投诉,要认真受理并及时处理,自觉接受上级审核和监督,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以及群众的民主监督。
参考文献:
[1]刘凯峰.经费软预算约束成因分析及模型解析[J].经济研究,2014(12):13-15.
[2]孙志强.中国财政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127-136.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昌物资采购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