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教育处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信息和经济一体化的社会中,其未来发展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服务国际化的要求。对此,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20多年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育;探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5 . 050
[中图分类号]F23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5 - 0121 - 03
自1981年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以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会计电算化本身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在会计电算理化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和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会计电算化教育作为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重要部分,为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正确评价会计电算化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规划会计电算化教育未来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中的成就
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20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无论在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会计电算化教育体系。
(一)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初,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熟悉财务软件操作的很少,而精通某一种计算机基础语言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批会计电算化基础好、能力较强的人才。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培养层次主要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中专生等多种形式。同时,各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学习课程,培养实务型、开发型和综合型不同需求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 融入创新教育的理念
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起相对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同时,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强调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不是学生的最后环节,注重学生在学习电算会计期间掌握工具性的知识能力和掌握继续学习技能的培养。
(三) 引入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目前多种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学生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决策和制定方案,体验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树立学生共赢理念和诚信思想。角色扮演法,在课程中设计了“角色扮演”项目,让学生从角色中去“悟”会计的原理,去体验不同会计角色,寓教于“练”,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 逼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教育手段已经彻底走出了“黑板 讲授”的传统环境,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训教学等现代化的先进手段纷纷被引入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不仅建立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还建立了基于ERP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室,建立起局域网,配置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机器设备,安装像Oracle, SQL 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以及主流财务软件,形成了逼真的会计模拟场景,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除了实训室硬件建设之外,还进行一系列软件建设:教学案例库、模拟业务票证、教材与参考资料、实训操作规程、学习网站等自主学习环境建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育是促进会计电算化不断成熟的重要途径,尽管随着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的启动,会计电算化教学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缺乏共享、缺乏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明确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对策。
(一)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几乎所有高校的会计学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由于现有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导致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条件、师资培训、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目前仍有一些高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学生没有专用的实训机房,学生实训时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然高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件、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件、硬件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的效果差异很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严重障碍。
(二) 教学资源缺乏共享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教学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财经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大相径庭,致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教学资源缺乏共享和教师缺乏交流,教学目标,甚至连课程名称与研究对象都无法统一,各行其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若没有教学资源交流的机会,会造成教师的知识面窄,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陈旧和落后,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三) 缺乏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在学生的选拔机制上仍然没有摆脱旧的科举制度。学校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基本特点是片面考核知识掌握程度,忽视知识的整合与意义构建;片面按一般的考试设置考核方式设置要考核的知识点,忽视了财务软件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考核方式;是一种“重理论、轻操作”,“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能力”的考评方法。这样的评价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教育未来的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牵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对未来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提出几点对策。
(一) 融通教学资源投入的渠道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资源主要靠政府资金投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扩招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困境。对此,一方面高校本身应该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予以重点扶持;另一方面,融通社会资源投入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关注。其实,依据高教[2006]14号文件提出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培训来增加教育学资源投入,实现双赢的局面。例如,高校把企业引进来,让企业建立生产车间,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生产经营管理,学校提供场地、师资与教学管理。
(二) 创建教学资源信息交流平台
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如何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方理论和技能等方面,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交流与探讨。
1. 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展示优秀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培养计划、教学课件、实训资料,考核方法,供老师们借鉴与学习;教学经验交流平台,老师及同行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心得,并发表各自的看法,共同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此平台获取学习资料进行在线学习,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看法,促进师生的互动。
2. 构建师生-企业交流平台。会计电算化教育开展师生-企业交流平台实质上使达到“三方共赢”,所谓“三方共赢”即高校、企事业单位、财务软件公司的共赢。高校的师生走进企事业单位,对教师来,可以把课堂传授的学校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应用能力为主的社会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从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对于学生,参观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流程、切实了解企业所有的各种账、证和表,从感官上加深印象。这样,高校培养出企业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而企事业单位能够找到合适的员工。高校师生进入财务软件公司可以了解会计软件设计基本原理、过程和思路,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有利于高校师生的教与学。财务软件的商品化,竞争也日趋激烈,财务软件公司与高校的交流,其实是在培养潜在的客户。 如图1所示。
(三) 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1989年,美国八大会计事务所发表了关于会计教育的“白皮书”,明确提出:通过注册会计考试不是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教育应强调用分析性和概念性思维来对付需要快速记忆日益扩展的会计行业标准。我们会计电算化教学考核评价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构建多样化的会计电算化考核体系。这种考核体系是一种全面性、动态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实现对学生真实的评价,具体见表1。
主要参考文献
[1] 董文秀,李春友,鲁芳,等.电算会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7.
[2] 褚文凤.会电专业实行“阶梯式、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8):28-29.
[3] 苏术锋.论会计电算化学科建设[J].华东经济管理,1998(2):40-42.
[4] 瞿晓龙. 浅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界定和培养[J].财经研究,2006(12).
[5] 孔荣华. 基于ERP视角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18-37.
[6] 赵馨燕,何美武. 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7):51-53.
[7] 黄正瑞,黄微平. 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50-52.
[8] 李长智. 高职会计类专业电算化技能考核方法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70-71.
[9] 刘广民.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2):99-100.
[10] 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11-17.
[11] 罗辑,梁水源.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的改革方向[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497-498.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育;探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5 . 050
[中图分类号]F23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5 - 0121 - 03
自1981年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以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会计电算化本身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在会计电算理化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和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会计电算化教育作为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重要部分,为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正确评价会计电算化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规划会计电算化教育未来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中的成就
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20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无论在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会计电算化教育体系。
(一)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初,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熟悉财务软件操作的很少,而精通某一种计算机基础语言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批会计电算化基础好、能力较强的人才。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培养层次主要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中专生等多种形式。同时,各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学习课程,培养实务型、开发型和综合型不同需求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 融入创新教育的理念
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起相对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同时,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强调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不是学生的最后环节,注重学生在学习电算会计期间掌握工具性的知识能力和掌握继续学习技能的培养。
(三) 引入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目前多种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学生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决策和制定方案,体验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树立学生共赢理念和诚信思想。角色扮演法,在课程中设计了“角色扮演”项目,让学生从角色中去“悟”会计的原理,去体验不同会计角色,寓教于“练”,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 逼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教育手段已经彻底走出了“黑板 讲授”的传统环境,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训教学等现代化的先进手段纷纷被引入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不仅建立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还建立了基于ERP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室,建立起局域网,配置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机器设备,安装像Oracle, SQL 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以及主流财务软件,形成了逼真的会计模拟场景,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除了实训室硬件建设之外,还进行一系列软件建设:教学案例库、模拟业务票证、教材与参考资料、实训操作规程、学习网站等自主学习环境建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育是促进会计电算化不断成熟的重要途径,尽管随着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的启动,会计电算化教学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缺乏共享、缺乏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明确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对策。
(一)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几乎所有高校的会计学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是由于现有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导致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条件、师资培训、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目前仍有一些高校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学生没有专用的实训机房,学生实训时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虽然高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件、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件、硬件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的效果差异很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严重障碍。
(二) 教学资源缺乏共享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教学体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财经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大相径庭,致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教学资源缺乏共享和教师缺乏交流,教学目标,甚至连课程名称与研究对象都无法统一,各行其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若没有教学资源交流的机会,会造成教师的知识面窄,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陈旧和落后,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三) 缺乏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在学生的选拔机制上仍然没有摆脱旧的科举制度。学校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基本特点是片面考核知识掌握程度,忽视知识的整合与意义构建;片面按一般的考试设置考核方式设置要考核的知识点,忽视了财务软件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考核方式;是一种“重理论、轻操作”,“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能力”的考评方法。这样的评价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教育未来的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牵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对未来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提出几点对策。
(一) 融通教学资源投入的渠道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资源主要靠政府资金投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扩招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困境。对此,一方面高校本身应该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予以重点扶持;另一方面,融通社会资源投入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关注。其实,依据高教[2006]14号文件提出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培训来增加教育学资源投入,实现双赢的局面。例如,高校把企业引进来,让企业建立生产车间,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生产经营管理,学校提供场地、师资与教学管理。
(二) 创建教学资源信息交流平台
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如何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方理论和技能等方面,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交流与探讨。
1. 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展示优秀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培养计划、教学课件、实训资料,考核方法,供老师们借鉴与学习;教学经验交流平台,老师及同行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心得,并发表各自的看法,共同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此平台获取学习资料进行在线学习,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看法,促进师生的互动。
2. 构建师生-企业交流平台。会计电算化教育开展师生-企业交流平台实质上使达到“三方共赢”,所谓“三方共赢”即高校、企事业单位、财务软件公司的共赢。高校的师生走进企事业单位,对教师来,可以把课堂传授的学校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应用能力为主的社会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从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对于学生,参观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流程、切实了解企业所有的各种账、证和表,从感官上加深印象。这样,高校培养出企业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而企事业单位能够找到合适的员工。高校师生进入财务软件公司可以了解会计软件设计基本原理、过程和思路,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有利于高校师生的教与学。财务软件的商品化,竞争也日趋激烈,财务软件公司与高校的交流,其实是在培养潜在的客户。 如图1所示。
(三) 构建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1989年,美国八大会计事务所发表了关于会计教育的“白皮书”,明确提出:通过注册会计考试不是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教育应强调用分析性和概念性思维来对付需要快速记忆日益扩展的会计行业标准。我们会计电算化教学考核评价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构建多样化的会计电算化考核体系。这种考核体系是一种全面性、动态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实现对学生真实的评价,具体见表1。
主要参考文献
[1] 董文秀,李春友,鲁芳,等.电算会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7.
[2] 褚文凤.会电专业实行“阶梯式、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8):28-29.
[3] 苏术锋.论会计电算化学科建设[J].华东经济管理,1998(2):40-42.
[4] 瞿晓龙. 浅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界定和培养[J].财经研究,2006(12).
[5] 孔荣华. 基于ERP视角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18-37.
[6] 赵馨燕,何美武. 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7):51-53.
[7] 黄正瑞,黄微平. 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50-52.
[8] 李长智. 高职会计类专业电算化技能考核方法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70-71.
[9] 刘广民.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2):99-100.
[10] 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11-17.
[11] 罗辑,梁水源.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的改革方向[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49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