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群体道德教育与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因子。在当下新课改的影响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地位被不断提高。中学德育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状态会低下、出现效率差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道德教育知识在认识上的倾向和道德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缺失。道德教育的最終作用对象是人的个体本身。怎样正确地激起人的主观思考,扶正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重中之重。事实上,在初中德育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淡化,造成了德育教育成果微弱。基于这一视角,本文探讨了德育教育的众多途径,力图列出中学德育教育行为与实践德育的教学模式,揭示了将德育教育带进实践教学行为的裨益之处。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教育;实践教学
一、德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校是否对学生德育教育足够看重,将产生教师德育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的不同影响,并且在更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素质综合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构建。将德育教学从学校课程中逐步延展到实际学生生活中,可以增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真实感受,帮助学生寻求更加优秀健康的生活状态。实践德育教学中也应当全面激发学生的自我优化水平,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运用知识并对其加以创造,在一步步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这将有利于初中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高中与社会生活中。
在初中阶段这一特殊的学习时期,大部分学生正处于较为不听劝服的状态,他们都向往自由生活,想要摆脱学习和学校的控制。因此此时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得初中生寻找更加正确的生活方式。道德教育和实践教学是无法分割的,其关键因素就是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离不开教师来创造出合适的教育环境。在这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灵价值,旨在推动他们内心走向融合统一的境界。个体的心理与意识水平的增强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亦步亦趋的,因此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教育观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养成和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增进,让他们可以循序渐进地接近与感受自己身上的人际实践场景与内容,从而走向思想与心灵相辅相成发展的最佳状态。
二、学校德育研究方向与路径
1.加强对德育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使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德育观
在学校内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到未来国家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此时一代的学生的总体教育理念,在大的方面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小的方面也顺应学校教育的总体方向。德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不同方面加以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身体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活动,令他们在多样化的方面体会到在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期间渐渐领悟到其重要性。宏观的上层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与政治的总体现状、经济和科学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外社会转型时期,是如何维系的。学校层面的德育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在新课改以及国内与国外发展大趋势的共同作用下,探寻当代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育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内外的德育教育是国家长久运作的重要精神基础,是更快走向繁荣的助推力。在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社会转型期间,实时应对这些复杂多变的特点,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重点建立灵活新颖的教育构架,使学生也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德育观,在学校的宣传和教育的引导下。道德教育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道德教育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系统,不是孤立的、狭窄的部分。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个性和独立自主、能有效参与竞争的个体。道德教育将根据个体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层次,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德育理念是德育宣传教育的直接结果,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2.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
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学生个体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道德教育本身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德育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德育强调培养各级各类的红色人才和专业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教育出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与多方面综合技能,同时又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觉悟,再加上适应性强的健康身体素质的发展与综合性人才。第二项,即培养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觉悟的人才,就是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理念。但与此同时,其形式层面在逐步发生改变。如今,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勤奋精神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扩大努力工作的范围,运用勤俭节约等方法来开展教育。内涵是相同的,但形式是创新的。不同的心就像不同的脸。世界上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也没有两个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性格。学生的性格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在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的性格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易激动的学生,我们在向他们解释的时候要小心和耐心。其次,可以根据不同的性格类型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抑郁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力为他们创造与他人相处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与他人互动。第三,教育者应该耐心和细心,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缺点应该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改正,并通过现有的优势,探索其潜在优势,逐渐使个别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点。当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我们不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整洁、统一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该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重视有形教育的运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各种有形的活动。学生在学习、文体、听汇报、参观旅游和生产劳动等活动中,必然会有相应的接触和互动,这些活动和接触,正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学生,影响着他们思想道德的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都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攀登高峰,健康成长。因此,要高度重视活动传播内容的选择,做好指导工作,依靠学生的集体力量,实现学生在每次活动中获取知识、转变观念、接受教育、提高目的意识。例如,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由于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具有实践性和教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舞台,调动了学生开展自身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俱乐部里,学生们可以接受各种锻炼和训练。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4.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地位,促进教学知识和经验的革新
从本质上说,隐性课程是随着课程的产生而产生的。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系统)中学习到的意想不到或计划外的知识、价值观、规范、态度和兴趣。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内隐课程是将非结构化的知识或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隐性课程是最重要的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性格变化、人际交往方式以及思考、组织、协调等问题解决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处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把握隐性课程的教学,注重隐性知识的传播和表达,使隐性知识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并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
5.创新德育评价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进步
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道德评价。它是对学生个体状态的测量和评价,即用数据描述结构状态,并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品德本身的评价过程是一个评价、激励和发展的过程。其评价的价值定位在发展功能上,相应的评价标准应体现学生潜能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创新德育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展思想素质,是推进德育评价科学化进程的关键。首先,实施多样化的评估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人自我评估结果。
根据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将评价内容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层面,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第二,关注学生品德的发展过程,实施动态评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价,要通过全面的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把握学生的动态情况,重视学生的潜在意识。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三是实行品德评价学分(分)制度。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形成与教学分值同步的学生品德分值,打破按学期确定的品德评价。最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分制。坚持把个人道德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德育建设体系,顺应时代变化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个人利益,自愿组织和参与活动,找到自己的舞台、地位,使得自身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锻炼,明确出清晰的个体定位,逐步发展成顺应社会变化、适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各层次德育教育架构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的总体教育水平日渐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水平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利用各种社会各界的多样化资源,形成科学现代的教育体系,德育建设体系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体系,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成长、共同繁荣的趋势。各界人士和各种不同的领域人士纷纷加入这一教育体系的构建之中,可以帮助维护这一体系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德育建设体系也应该是可变灵活的。它应当按照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产生变化,顺应不同时代的独特之处,并且随时根据学生心理状态的波动不断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调初中生德育教育是逐步加强初中综合教学层次,促使初中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优化学生总体思想品德水平的关键之处。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英,冉琼艳.基于班主任管理的德育工程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5.
[2]陆琦琪.德育工程,智慧先行:浅谈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 [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0.
[3]何蕊.创新路径,提高德育实效: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综述 [J].中国德育,2017(2):57-60.
[4]汤加付.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刊),2019,16(08):120.
(作者单位: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教育;实践教学
一、德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校是否对学生德育教育足够看重,将产生教师德育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的不同影响,并且在更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素质综合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构建。将德育教学从学校课程中逐步延展到实际学生生活中,可以增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真实感受,帮助学生寻求更加优秀健康的生活状态。实践德育教学中也应当全面激发学生的自我优化水平,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运用知识并对其加以创造,在一步步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这将有利于初中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高中与社会生活中。
在初中阶段这一特殊的学习时期,大部分学生正处于较为不听劝服的状态,他们都向往自由生活,想要摆脱学习和学校的控制。因此此时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得初中生寻找更加正确的生活方式。道德教育和实践教学是无法分割的,其关键因素就是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离不开教师来创造出合适的教育环境。在这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灵价值,旨在推动他们内心走向融合统一的境界。个体的心理与意识水平的增强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亦步亦趋的,因此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教育观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养成和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增进,让他们可以循序渐进地接近与感受自己身上的人际实践场景与内容,从而走向思想与心灵相辅相成发展的最佳状态。
二、学校德育研究方向与路径
1.加强对德育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使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德育观
在学校内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到未来国家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此时一代的学生的总体教育理念,在大的方面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小的方面也顺应学校教育的总体方向。德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不同方面加以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身体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活动,令他们在多样化的方面体会到在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期间渐渐领悟到其重要性。宏观的上层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与政治的总体现状、经济和科学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外社会转型时期,是如何维系的。学校层面的德育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在新课改以及国内与国外发展大趋势的共同作用下,探寻当代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育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内外的德育教育是国家长久运作的重要精神基础,是更快走向繁荣的助推力。在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社会转型期间,实时应对这些复杂多变的特点,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重点建立灵活新颖的教育构架,使学生也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德育观,在学校的宣传和教育的引导下。道德教育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道德教育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系统,不是孤立的、狭窄的部分。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个性和独立自主、能有效参与竞争的个体。道德教育将根据个体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层次,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德育理念是德育宣传教育的直接结果,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2.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
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学生个体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道德教育本身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德育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德育强调培养各级各类的红色人才和专业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教育出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与多方面综合技能,同时又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觉悟,再加上适应性强的健康身体素质的发展与综合性人才。第二项,即培养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觉悟的人才,就是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理念。但与此同时,其形式层面在逐步发生改变。如今,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勤奋精神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扩大努力工作的范围,运用勤俭节约等方法来开展教育。内涵是相同的,但形式是创新的。不同的心就像不同的脸。世界上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也没有两个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性格。学生的性格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在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的性格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易激动的学生,我们在向他们解释的时候要小心和耐心。其次,可以根据不同的性格类型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抑郁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力为他们创造与他人相处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与他人互动。第三,教育者应该耐心和细心,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缺点应该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改正,并通过现有的优势,探索其潜在优势,逐渐使个别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点。当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我们不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整洁、统一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该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重视有形教育的运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各种有形的活动。学生在学习、文体、听汇报、参观旅游和生产劳动等活动中,必然会有相应的接触和互动,这些活动和接触,正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学生,影响着他们思想道德的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都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攀登高峰,健康成长。因此,要高度重视活动传播内容的选择,做好指导工作,依靠学生的集体力量,实现学生在每次活动中获取知识、转变观念、接受教育、提高目的意识。例如,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由于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具有实践性和教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舞台,调动了学生开展自身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俱乐部里,学生们可以接受各种锻炼和训练。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4.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地位,促进教学知识和经验的革新
从本质上说,隐性课程是随着课程的产生而产生的。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系统)中学习到的意想不到或计划外的知识、价值观、规范、态度和兴趣。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内隐课程是将非结构化的知识或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隐性课程是最重要的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性格变化、人际交往方式以及思考、组织、协调等问题解决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处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把握隐性课程的教学,注重隐性知识的传播和表达,使隐性知识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并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
5.创新德育评价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进步
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道德评价。它是对学生个体状态的测量和评价,即用数据描述结构状态,并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品德本身的评价过程是一个评价、激励和发展的过程。其评价的价值定位在发展功能上,相应的评价标准应体现学生潜能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创新德育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展思想素质,是推进德育评价科学化进程的关键。首先,实施多样化的评估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人自我评估结果。
根据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将评价内容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层面,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第二,关注学生品德的发展过程,实施动态评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价,要通过全面的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把握学生的动态情况,重视学生的潜在意识。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三是实行品德评价学分(分)制度。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形成与教学分值同步的学生品德分值,打破按学期确定的品德评价。最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分制。坚持把个人道德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德育建设体系,顺应时代变化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个人利益,自愿组织和参与活动,找到自己的舞台、地位,使得自身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锻炼,明确出清晰的个体定位,逐步发展成顺应社会变化、适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各层次德育教育架构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的总体教育水平日渐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水平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利用各种社会各界的多样化资源,形成科学现代的教育体系,德育建设体系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体系,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成长、共同繁荣的趋势。各界人士和各种不同的领域人士纷纷加入这一教育体系的构建之中,可以帮助维护这一体系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德育建设体系也应该是可变灵活的。它应当按照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产生变化,顺应不同时代的独特之处,并且随时根据学生心理状态的波动不断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调初中生德育教育是逐步加强初中综合教学层次,促使初中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优化学生总体思想品德水平的关键之处。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英,冉琼艳.基于班主任管理的德育工程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5.
[2]陆琦琪.德育工程,智慧先行:浅谈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 [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0.
[3]何蕊.创新路径,提高德育实效: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综述 [J].中国德育,2017(2):57-60.
[4]汤加付.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刊),2019,16(08):120.
(作者单位: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