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狗”的文学意象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1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狗作为人类早期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与人的关系尤其亲近,而这种亲近关系也常常被各位作者表现在文学的创作中。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狗的形象以及其意象代表不同。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一书中安排了独立章节《狗道》来对狗进行叙写。《狗道》描写的是在莫言笔下高密那个野性世界中属于狗的生存方式以及狗与人之间的故事,是《红高粱家族》一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莫言;狗;《红高粱家族》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1 狗群的疯狂
  《狗道》的第一段就写道在作者家几百条狗的带领下,村子里的狗踏遍了屠宰场,他们的爪子踩在各种尸骨上。这里关于屠宰场中数百条狗的描写,使得读者在开篇就仿佛能闻到血腥气,尤其农村的狗更是带着野性,如此庞大的一个兽类群体活动在屠宰场这样的地方,就已经将作品的整体放置在一个会产生厮杀以及斗争的大前提下了[1]。《红高粱家族》一书的主要人物是“我的父亲”“我的爷爷”,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书中同样处于整体的领导地位,映射到狗中,他家的狗在狗群中也属于领导地位。这三只狗的叛逃行为,使它们成为狗群领导。《狗道》的章节背景发生在村子里的人和日本军队战斗后,村子里的战士死伤无数。也就是说,狗群是真正意义上的“丧家之犬”。人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美满的家,面对支离破碎的乡村瓦房,他们心情也宛如丧家之犬那般悲痛,人、狗在这一点上开始达成微妙的均衡[2]。
  狗的生活以人为中心,在这里,狗却开始食人。这里的共同点在于父亲思念奶奶,他的状态如同丧家之犬,因为奶奶曾是他的生活中心,而她的去世让父亲感到非常迷茫。在书中,先是父亲发生臆想,觉得去世的奶奶来接他了,接着是爷爷发生臆想,仿佛看到了去世的戴凤莲。但是第二次父亲却清醒过来,深知母亲已经去世,而他要活下来[3]。同样,失去了主人的狗,它们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中心,它们的需求是活着,而主人的逝去让它们难以靠着自己活着[4]。于是它们成了一个群体。但是狗的思维和人是不一样。人可以理解死亡,有人性的一面。狗不行,它们要活下来,用任何方式,包括吃人[5]。父亲和爷爷可以在混乱的思维中寻得一丝清明,那么狗在混沌的思维下必然会走向疯狂[6],他们开始吃人,狗类的忠诚在主人离世后找不到依托。它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为了存活而去食人。这样的求生方式在人类世界也有所表现,人类为了活下去愿意出卖同伴,也可以与敌对方死磕到底。[7]狗与人虽然殊途,但是却在存活问题上得以同归。
  狗群的疯狂在后面的“大战”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的叙写,也是整个章节最为精彩的部分。作者交替使用“狗道”中“道”的双重含义,以余占鳌和豆官为领导的人类群体与以红狗、黑狗、绿狗领导的狗群战斗。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双方的领导者来自一个家族,狗叛逃离家,并且与原主人为敌。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样,在这个家族中,不论是狗还是人,都异常的勇猛[8]。在这场战斗中,人类使用的是火器,也就是枪炮、手雷,而狗就是用肉体来抗争,在这里狗是原始与野性的代表。因此在人类对狗群进行扫射攻击的时候,作者赋予领头狗以人的情感,黑狗觉得人类的行为不符合“狗道”而被激怒。这里的“狗道”是指狗的生存道理,其实是从狗的角度来进行这一段的思考,而并不是纯粹的批判人类或者批判狗群。
  “狗道”就是原始的野性,当规则被破坏后,狗群开始疯狂起来,这是一种自己的底线被触碰到的疯狂[9]。人类以为自己站在了高处,可以轻视狗。但是破界就要被惩罚[10]。况且,人类的存在在狗的眼中也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在没有被人类驯养之前,狗这个物种也早早地就在这片土地上得以繁衍、生存。
  狗群的疯狂带着人类群体也陷入一种充满了暴力与野性的精神疯狂中,人们与敌人战斗,与狗战斗,甚至与自己战斗[11]。人类使用火枪而不是撕咬,但是这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野蛮。当人性陷入蛮荒之地时,文明的光芒是否依旧能够为善恶观指引方向[12]。狗群用疯狂激发了人性中的野性,他们互相伤害,却又互相成就,在战斗中表现文学张力。甚至可以说不会存在比狗群的疯狂更好的情节来唤醒余占鳌与豆官的理智,他们疯狂射击,却又幡然醒悟,再抬头,家已不成家[13]。
  2 狗与蛤蟆与蛇
  在《狗道》章节中,除了在开头就被作者用复杂的情感所赞美的狗,在故事的进程中也出现了我们不应该忽略的另外两个动物,那就是在母亲倩儿与她的弟弟躲在井底时面对的癞蛤蟆和蛇。与狗这一兼有赞美和不喜的复杂意象所不同的是,蛤蟆与蛇的意象表现出完全纯粹的厌恶。
  狗的形象是复杂的,它带着作者所幻想的能寄托在人类身上的野性和反叛。在人的思维里,狗应当是作为一个附属物件,归属于人,但是《狗道》里的狗对人却发起了攻击,这是庄户群体所不能接受的,这无疑是对狗的忠诚的一种背叛。但是作者用了复杂的情感来描写这些狗,从小说中“我”的视角来看,狗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批判,也包含了一種对狗的敬意和赞美。章节的开头就写到了狗是“可恶的可敬的可怕的可怜的”,当一切都是风平浪静时,村子里人与人和谐共生,没有战火纷飞,没有枪炮横行,没有人杀狗,人杀人,莫言笔下的狗就是普通的狗,是忠诚的代表。之前的文本中有几处关于狗的描写,当余占鳌喝多后闯进奶奶的院子,家里的五条狗为了保护奶奶狂叫。它们以主人家自居,对于入侵者凶神恶煞,他们又听从命令,在奶奶出来后仍然警惕余占鳌安但能保持安静。它们忠于人类的时候以人类的视角来看是可爱的[14]。“可恨的狗”出现在战争中,生命受到外界威胁时狗呈现出的是另一种姿态。日本人入侵高密乡将村子原本的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人与狗的生活也逐渐陷入疯狂,互相为敌。
  与狗这一复杂的形象相对的是,在倩儿和弟弟藏身井下的时候遇到的两个令人作呕的生物——蛤蟆与蛇。这两个动物给人的感官印象就不好,看到这两个生物就仿佛能看到有着冰冷潮湿黏腻皮肤的它们在阴暗处死死地盯着你。书里也没有跳开这个普遍感官感觉,甚至营造了一个更加阴暗的环境来最大限度地放大了这种不适[15]。在小说中,倩儿抱着她的弟弟为了躲避战火被迫跳进枯井。此时井外是死去的父亲母亲和枪炮声,面前是枯井中唯一的水源里以及蛤蟆和蛇。弟弟在这个时候还发起了烧,作为长姐的倩儿必须在这样的环境带着弟弟一起活下来。   人需要水,而水被蛤蟆霸占着,人没有水就会死,而蛇又企图吞食死去的人。蛤蟆和蛇对倩儿和安子虎视眈眈,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这样压抑的状态在安子死去之后达到了顶峰。作者不惜笔墨描写倩儿的恐惧,她的视角里蛤蟆那种扎人的目光,展现了蛤蟆的可恶[16]。
  狗在故事里是反叛的,它们甚至不屑人类在战斗中的耍的一些小聪明,它们在战斗中通常采取最直接的攻击。同样是面对年岁不大的人类对象,蛤蟆用自己的“阴毒”的目光盯着倩儿,并把自己浸泡在唯一的水源里,神态像极了每天算计着利益的官僚。而狗则厉害得多,它们用过人的胆识在榴弹飞来时保持冷静,用矫健的身姿再度向父亲发起精准而有力的攻击。这简直是完美的一场战斗,整个过程续写流畅,富有动物的野性的张力。即使是与人为敌,也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为之赞叹。
  3 看家护院的狗
  《红高粱家族》这本書整个故事的背景框架设定在20世纪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县。在乡村中,狗所存在的最大的意义是看家护院。戴凤莲家的五条狗在主人家还在的时候每天团结一致,是家里强大的守护力量。每当余占鳌敲门,狗群就开始此起彼伏地吠叫。当下人开门后,它们会迅速地包围住余占鳌。这时候狗因为余占鳌和戴凤莲的关系,已经将他当作自己人,只是警惕地恐吓,并不会攻击他,甚至还会保护他。当曹县长抓爷爷时,那群狗甚至会扑上去主动相救。这些狗就是农村普通的狗,它们每天看家护主、听人话、不咬人,吃锅巴度日,被人类驯化,为人类所用,是忠诚勇敢的象征。如果只对高密东北乡的人进行描写,会苍白无味,而增添对狗的描写,能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更为丰富的、自然的,真实的高密东北乡的日常生活[17]。
  当狗还在看家护院,也就证明时代没有走到最糟糕的那一刻,人与狗还在和谐共生,彼此之间能够容得下对方,因为人惬意了,才会顾及狗,狗得到了最基本的生存环境也就不会去伤害人[18]。那么,狗与人的对立是否就代表着狗完全的背叛?其实不然,尤其是农村的狗对主人的忠诚几乎是绝对的。但是狗所忠诚的主人在战火中被杀害,而杀害其主人另一批人类,狗就会陷入一种由忠诚而引起的混乱——“与人为敌”,这便是对主人的忠诚。
  狗的存在是为了看家护院,忠诚于主人。若是家破人亡,那么狗的存在也将毫无意义。所谓的“狗道”,可能是村子里那些数百条狗在失去了家与相依为命的家人之后,寻找另一条出路的方式[19]。狗选择回归原始的凶猛残暴,是因为它们有意让自由和解放处在危险中[20]。
  4 结语
  狗作为独立章节叙写的对象,其本身的文学意象注定是复杂的,它们有着对主人家的忠诚,有着丧家之后的迷茫,有着最后的疯狂。它们在书里高傲得像是高密县的主人一般,想要留住什么,却又似乎末日夕阳,什么都留不住。莫言将狗的正面和反面两种意象进行交织描写,辅以周围的人、蛇、蛤蟆等形象,将狗的生存之道与远阔的高密交融,使《红高粱家族》里狗独特的兽性与人的人性相互成就,就像莫言写的那样,这些狗都是那么的“可恶可敬可怕可怜”,它们与人类共同生活在高密,有和平、有冲突,最终成为《红高粱家族》中高密最了不起的两个生命群体。
  参考文献:
  [1] 彭楠.从电影《赛德克·巴莱》看赛德克族人的血性[J].汉字文化,2020(04):88-89.
  [2] 杨晋.从“狗咬狗”看“人待人”——基于《狗眼看人心》的影片分析[J].艺术评鉴,2019(13):158-159.
  [3] 刘弋舸.悲哀与幸福,死亡与活着——我读余华《活着》[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03):13-14.
  [4] 张驰.创伤理论下《月牙儿》中“我”悲剧命运的原因[J].汉字文化,2020(20):74-75.
  [5] 袁铭.在艰难中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J].汉字文化,2019(10):34,88.
  [6] 潘楷雯.《饥饿艺术家》的身份焦虑问题研究[J].汉字文化,2020(22):97-98.
  [7] 丁镜.黑色冷喜剧——《荒蛮故事》[J].戏剧之家,2019(23):116.
  [8] 杜雨季.《饥饿艺术家》一场关于“我是谁”的身份追问[J].海外英语,2019(22):115.
  [9] 郑钰,岑雅婷.论沈石溪小说动物意识真实性[J].大众文艺,2019(08):44-45.
  [10] 陈子诺.浅析《白鲸》的悲剧效果[J].汉字文化,2020(02):108-110.
  [11] 闫舒琪.探究沈从文《医生》的主旨——人性的善恶、寻常与荒谬的交织[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03):34-35.
  [12] 张亚瑛.荒诞始于人性[J].戏剧之家,2019(18):111.
  [13] 郭贞娴.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 ——读威廉·福克纳诺贝尔获奖辞有感[J].戏剧之家,2019(24):235.
  [14] 孙雅婷.论汪曾祺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大众文艺,2019(10):29-30.
  [15] 孙夏洁.伯格曼《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J].戏剧之家,2019(23):118.
  [16] 卜嘉敏.从人物价值研究西方悲剧的人物特征[J].汉字文化,2020(03):76-77.
  [17] 张可菲.论葛水平小说中的乡土风情美——以《地气》和《喊山》为例[J].汉字文化,2020(19):60-61.
  [18] 张驰.“影”的形象分析——测听《影的告别》中的三种声音[J].汉字文化,2020(08):46-48.
  [19] 郭贞娴.从《荒蛮故事》谈社会现实[J].戏剧之家,2019(23):246.
  [20] 赫思嘉.简析《去吧!摩西》中的生态思想[J].海外英语,2019(24):243-244.
  作者简介:李姝瑜(2001—),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指导老师:缪军荣
其他文献
摘要:由知名话剧制作人孟京辉导演的先锋戏剧代表作品《恋爱的犀牛》在1999年问世后便在广大观众中获得了热烈反响,被誉为“永远的爱情圣经”,直到现在仍然会每年在全国巡演,堪称中国累计演出场次最多、最受观众喜爱的戏剧之一。本文从《恋爱的犀牛》这一话剧作品的悲观主义语言特色、存在主义哲学根源、意象解读及舞台呈现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展示其高超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戏剧语言;
摘要:本文对办公环境下不同姿态对人体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坐立交替式的姿势更有利于办公人员的健康,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然后通过对坐立交替式办公家具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提出有关设计策略。  关键词:办公家具;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坐立交替;健康办公  中图分类号:TS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在传统的办公场景中,办公人群经常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
摘要:《聂隐娘》出自唐代裴铏所著《传奇》,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太平广记》将它归为“豪侠”一类,使其成为后世女侠小说的雏形。《聂隐娘》中的“隐”在全篇中蕴含着多层次的意义。本文从身份、性格、结局等角度分析《聂隐娘》中“隐”的特征。  关键词:唐传奇;《聂隐娘》;“隐”;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0 引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竞技体育表演项目,是力量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拉丁舞就是其中一种;攀岩被誉为“岩壁上的芭蕾,岩壁上的艺术体操”,是体力与智慧的完美结合。为提高拉丁舞运动员的旋转能力及旋转后的稳定性,本文将岩壁上的艺术形式与地板上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通过岩壁上重心、平衡的训练提高拉丁舞运动员的旋转能力。本文采用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从拉丁舞训练中加强人体运动重心的训练概述切入,最终提出将攀岩运动增
摘要:中国传统婴戏纹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婴戏纹为研究对象,探析其演变历程、艺术特征、审美内涵及其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应用路径。  关键词:婴戏纹;传统纹样;文化内涵;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婴戏纹又称儿嬉纹或童戏纹,是一种以学龄前儿童或刚刚进入少年阶段的
摘要:在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品的价值逐渐成为其价值衡量的关键标尺。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中有个永恒不变的定律,即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艺术品这种劳动产品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其价值规律和特点的表现较为复杂。为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更好发展,有必要对艺术品价值评估与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完善艺术品市场体系。  关键词:艺术品价值;价格;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雕塑领域不断革新,新材料泛起的同时旧材料也被保留下来。本文论述在软雕塑中各类材料的应用。软雕塑在创作中最大的特性就是其材料的特殊性。由于材料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存在差异,因此艺术家必须在深入了解使用材料性质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由此可见,材料在软雕塑作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材料不仅作为物质载体承担着软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还作为意识载体被赋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