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里说的“信息”不是指信息技术,而是包含了信息技术的、适用于研究一切问题的信息论的方法和理论。所谓“学校信息管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学校对相关信息资源的主动开发,二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和管理,三是利用信息资源对学校进行管理。当我们把开发信息资源、处理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时候,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策略——“学校信息管理策略”就产生了。我们用下面的简图来表示这个策略的大致构架。
“学校信息管理策略”是诸多管理策略之一,它不追求自己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求自己成为森林中的一棵树,蓝天上的一朵云。虽然它很普通,但却独特,是“这一棵”“这一朵”,它因它的独特而成为学校管理百花园中的一道风景。“学校信息管理策略”因其客观性而应该在众多“策略”之中拥有一席之地,也会因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一、 背景——学校管理,我们丢失了什么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同时也生活在一个精神世界里;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全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物质与物质、精神与精神、物质与精神总在流动和变化中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是需要信息来完成的。信息,使世界的各个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说,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信息的世界里。”
在这个信息世界里,我们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却恰恰丢失了信息的宝藏、丢失了寻找真实信息的真诚、丢失了处理真实信息的智慧、丧失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大量的真实的、有效的信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信息面前无真诚、无智慧、无能力,可谓“三无”校长。其实这些校长也并非拒绝一切信息,对来自上级的信息那是揣之、摩之、迎之、和之的;对于文件的信息,那是要认真学习之,坚决落实之的;对于来自专家和书本的信息,那是要聆听之、照搬之的。这样看来,何止“三无”?倒是“三唯”更合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书是信。无论“三无”还是“三唯”都不仅仅是方法、理论问题,更是人生观的问题,最起码也是态度问题。我本无意对某些校长说长道短,只是实施在“学校信息管理策略”中,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们许多管理者所丢失的恰恰是那些来自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发展实际的真实信息,专拣好听的听,爱看的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并没有因与时俱进而过时吧?对来自实际的真实信息,即“实事”弃置不顾,何能 “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信息管理策略”既是对信息论方法和理论的运用,也是实事求是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或回归。
从方法和技术层面来讲,真实的信息,同人力、财力、物力、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一种重要资源。如果对它开发,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它进行管理,就会成为一门艺术;如果对它进行利用,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信息资源是我们应该拥有而且能够拥有的一笔财富。所谓的“调查研究”,就是开发信息;所谓的“知已知彼”,就是占有信息;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处理和利用信息。看一看吧,哪一位成功人士会不重视信息的吸纳呢?哪一所著名学校的管理工作会没有真实信息的参与呢?
在风景如画的田野上,我们却丢失了眼睛;在鸟语花香的早晨,我们却丢失了耳朵;在信息的世界里,我们却丢失了吸纳信息的心灵。那么,把我们丢掉的,努力捡拾回来吧!
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校管理,我们应捡拾什么
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现抄录如下。
“狼来了”还是“狼走了”?
“狼来了”的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饭桌旁、在树荫下,教师讲给学生听,学生讲给学生听;母亲讲给女儿听,女儿讲给女儿听;爷爷讲给孙子听,孙子讲给孙子听……年年代代,久而久之,孩子们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狼不会来,或者世上本没有狼;喊“狼来了”就是撒谎,就是坏孩子。
可是,狼真的来了怎么办呢?是教育孩子们握紧拳头一齐怒喊“狼来了!狼来了!”还是让他们拍着小手甜甜地唱,“小羊儿乖乖,把门开开”?前者可能使狼闻而却步,而后者只能鼓励狼的大胆。
狼来了,怀着狼子野心;狼来了,披着外婆的头巾;狼来了,带着尖牙利爪。而大人们仍然不肯说、不愿说狼来了。只是以英雄的姿态和口吻向孩子们宣布:狼走了,而且终于走了!
“狼走了”的故事也不知流传了多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说狼走了,不断的说狼走了。慢慢地也会使人悟到过去不曾,现在也仍然没有沐浴在无狼的光辉里。不断地有狼“走”了,大慨是因为不断地有狼“来”吧?
什么时候不再讲“狼走了”的故事,也许倒是狼没来或已没有狼的明证。
对这篇短文可以有多种理解,理解之一就是:教育要真诚。同样地,学校管理最需要的也是真诚,没有真诚的态度,我们无法捡拾回善于观察的眼睛,无法捡拾回善于倾听的耳朵,无法捡拾回获得真实、有效信息的能力。我们必需立于真诚的高山之巅,拣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㈠开发与管理校情信息资源
这里说的校情信息资源,是从学校整体的角度来谈的,可以分为学校发展历史的信息和发展现状的信息。
开发学校发展历史信息的意义重大,因为学校发展不能割断历史,现在是过去的延续,许多现状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依据、得到解释。我们可以回顾学校管理方式的延革,回顾学校在社会上地位的变化,回顾学校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的变化。回顾办学条件的变化,统计教学成绩的变化等,根据这些素材,编制学校发展年表。然后再对这些素材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把那些似乎各自独立的数字和情况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你就会知道醋为什么酸、盐为什么咸,你就会从学校的兴衰史中学到经验或者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古训都在谈这个道理。我们往往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荒唐的历史,可是辉煌只变成了今人的骄傲,荒唐也只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却忘了荒唐的历史有时也会荒唐地重演。开发学校的历史信息资源,科学地分析它,正确地认识它,勇敢地面对它、你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关照现在。
开发与管理学校发展现状的信息资源则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一只乌鸦想像鹰一样把小羊抓上天空,有一天它果真这样做了。结果它无法把小羊提上天空,自己的双脚却被浓密的羊毛缠住了,被牧羊人逮了个正着。牧羊人的孩子好奇地问:“这是一只什么鸟啊?”牧羊人答:“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这一则寓言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世上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人还太多。他们不顾现实,以为盖了几幢漂亮的楼房就建成了什么“名校”,本处于被沙漠吞噬的危机之中,却大谈什么“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伟志。开发学校现状信息,就是要客观的认识自己,这难道不需要一种智慧么?面对现状不大妙的真实信息,坦然面对,这难道不需要一种勇气么?有了“智慧”和“勇气”,才有可能开发真实的现状信息资源,对学校发展的家底进行盘点,诸如生源、师资、教学成绩(纵向与历史比较,横向与其他学校比较)、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评价)、领导水平、领导班子协调能力、学校凝聚力等等。这些信息开发得越深入、研究得越透彻,才越有可能赢得将来。假话、空话、大话,早已声名狼藉,那么千篇一律的套话呢?那些“正确”的废话呢?似乎还在大行其道。对活生生的校情茫然无所知,不用套话、废话来应付局面,你能让人家说些什么呢?他可能只会讲“狼走了”的故事!
㈡开发教情、学情信息资源
教情、学情本来应含在校情的范围之内,但是为了使之得到突出,我们特意单独来讨论这个问题。
所谓教情信息大多来自教师,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等。可以纵向看某一教师的历史,看他的发展轨迹,亦可横向看他在同科教师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纵向看学校教师群体演变,亦可与同类学校教师群体进行横向比较。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教情档案的方法来解决。(当然还要处理好许多技术问题才能使档案反映真实情况)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了解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信任度,了解教师对学校前途的关心度,了解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预期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情决定着校情和学情。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命令教师们干什么,怎么干,而是调动教师都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教师集体的智慧才可能促成领导的决心,而领导的决心又化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有一次和一位校长讨论学校管理问题,我说,“高级管理抓课堂,低级管理抓门房。”他反驳说,不对,“管理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分,而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我笑了,心里想:监狱式的管理也许最有效了,为什么不把它搬到学校来呢?这是一次有趣的争辩,面对缺少民主精神的校长,我只能“腹诽”了。
学情信息资源,应包括生源(历史、现状、趋势)状况、成绩状况、纪律状况、态度状况、心理状况、能力状况等都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比如学生成绩状况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个体和整体的跟踪管理;对于思想、情绪状况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反映、任课教师“会诊”来掌握;纪律状况则可以通过违纪率、犯罪率的数字统计和社会、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学情和教情是校情的晴雨表,一个学校办得如何,教师工作、能力状况如何,一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便知。
三、 信息资源的利用——捡回“自己”等于捡回成功
开发校情资源、教情资源、学情资源,就是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在忘乎所以的喧嚣中,在忘本的迷茫中找回“自己”就等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信息资源,比较准确地给学校定位。明确它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明确它到底有几斤几两,有多大的能力,明确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它的主要责任和任务之所在。其次,依靠我们所掌握的学校信息资源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想出对策、避免失策。不凭想当然办事,克服政策的随意性和多变性。第三,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有了走出一条新路的本钱,避免了盲目“跟风”,今天学这个,明天仿那个,结果忙于被动的摹仿,却迷失实实在在的“自我”。
我想,学校管理工作是否可以作出以下几条规定:
第一,学校主要领导用比较多的精力来接收和研究相关信息,每年由校长亲自撰写校情报告,并向全体职工公布,实现校情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没有校情依据的政策、规定不能出台;
第三,不附合校情的话不说,不附合校情的事不做;
第四,把“有据、有用、有序、有恒”做为学校管理的原则。
“学校信息管理策略”是诸多管理策略之一,它不追求自己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求自己成为森林中的一棵树,蓝天上的一朵云。虽然它很普通,但却独特,是“这一棵”“这一朵”,它因它的独特而成为学校管理百花园中的一道风景。“学校信息管理策略”因其客观性而应该在众多“策略”之中拥有一席之地,也会因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能够拥有一席之地。
一、 背景——学校管理,我们丢失了什么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同时也生活在一个精神世界里;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全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物质与物质、精神与精神、物质与精神总在流动和变化中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是需要信息来完成的。信息,使世界的各个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说,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信息的世界里。”
在这个信息世界里,我们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却恰恰丢失了信息的宝藏、丢失了寻找真实信息的真诚、丢失了处理真实信息的智慧、丧失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大量的真实的、有效的信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信息面前无真诚、无智慧、无能力,可谓“三无”校长。其实这些校长也并非拒绝一切信息,对来自上级的信息那是揣之、摩之、迎之、和之的;对于文件的信息,那是要认真学习之,坚决落实之的;对于来自专家和书本的信息,那是要聆听之、照搬之的。这样看来,何止“三无”?倒是“三唯”更合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书是信。无论“三无”还是“三唯”都不仅仅是方法、理论问题,更是人生观的问题,最起码也是态度问题。我本无意对某些校长说长道短,只是实施在“学校信息管理策略”中,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们许多管理者所丢失的恰恰是那些来自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发展实际的真实信息,专拣好听的听,爱看的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并没有因与时俱进而过时吧?对来自实际的真实信息,即“实事”弃置不顾,何能 “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信息管理策略”既是对信息论方法和理论的运用,也是实事求是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或回归。
从方法和技术层面来讲,真实的信息,同人力、财力、物力、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一种重要资源。如果对它开发,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它进行管理,就会成为一门艺术;如果对它进行利用,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信息资源是我们应该拥有而且能够拥有的一笔财富。所谓的“调查研究”,就是开发信息;所谓的“知已知彼”,就是占有信息;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处理和利用信息。看一看吧,哪一位成功人士会不重视信息的吸纳呢?哪一所著名学校的管理工作会没有真实信息的参与呢?
在风景如画的田野上,我们却丢失了眼睛;在鸟语花香的早晨,我们却丢失了耳朵;在信息的世界里,我们却丢失了吸纳信息的心灵。那么,把我们丢掉的,努力捡拾回来吧!
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校管理,我们应捡拾什么
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现抄录如下。
“狼来了”还是“狼走了”?
“狼来了”的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在饭桌旁、在树荫下,教师讲给学生听,学生讲给学生听;母亲讲给女儿听,女儿讲给女儿听;爷爷讲给孙子听,孙子讲给孙子听……年年代代,久而久之,孩子们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狼不会来,或者世上本没有狼;喊“狼来了”就是撒谎,就是坏孩子。
可是,狼真的来了怎么办呢?是教育孩子们握紧拳头一齐怒喊“狼来了!狼来了!”还是让他们拍着小手甜甜地唱,“小羊儿乖乖,把门开开”?前者可能使狼闻而却步,而后者只能鼓励狼的大胆。
狼来了,怀着狼子野心;狼来了,披着外婆的头巾;狼来了,带着尖牙利爪。而大人们仍然不肯说、不愿说狼来了。只是以英雄的姿态和口吻向孩子们宣布:狼走了,而且终于走了!
“狼走了”的故事也不知流传了多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说狼走了,不断的说狼走了。慢慢地也会使人悟到过去不曾,现在也仍然没有沐浴在无狼的光辉里。不断地有狼“走”了,大慨是因为不断地有狼“来”吧?
什么时候不再讲“狼走了”的故事,也许倒是狼没来或已没有狼的明证。
对这篇短文可以有多种理解,理解之一就是:教育要真诚。同样地,学校管理最需要的也是真诚,没有真诚的态度,我们无法捡拾回善于观察的眼睛,无法捡拾回善于倾听的耳朵,无法捡拾回获得真实、有效信息的能力。我们必需立于真诚的高山之巅,拣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㈠开发与管理校情信息资源
这里说的校情信息资源,是从学校整体的角度来谈的,可以分为学校发展历史的信息和发展现状的信息。
开发学校发展历史信息的意义重大,因为学校发展不能割断历史,现在是过去的延续,许多现状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依据、得到解释。我们可以回顾学校管理方式的延革,回顾学校在社会上地位的变化,回顾学校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的变化。回顾办学条件的变化,统计教学成绩的变化等,根据这些素材,编制学校发展年表。然后再对这些素材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把那些似乎各自独立的数字和情况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你就会知道醋为什么酸、盐为什么咸,你就会从学校的兴衰史中学到经验或者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古训都在谈这个道理。我们往往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荒唐的历史,可是辉煌只变成了今人的骄傲,荒唐也只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却忘了荒唐的历史有时也会荒唐地重演。开发学校的历史信息资源,科学地分析它,正确地认识它,勇敢地面对它、你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关照现在。
开发与管理学校发展现状的信息资源则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一只乌鸦想像鹰一样把小羊抓上天空,有一天它果真这样做了。结果它无法把小羊提上天空,自己的双脚却被浓密的羊毛缠住了,被牧羊人逮了个正着。牧羊人的孩子好奇地问:“这是一只什么鸟啊?”牧羊人答:“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这一则寓言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世上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人还太多。他们不顾现实,以为盖了几幢漂亮的楼房就建成了什么“名校”,本处于被沙漠吞噬的危机之中,却大谈什么“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伟志。开发学校现状信息,就是要客观的认识自己,这难道不需要一种智慧么?面对现状不大妙的真实信息,坦然面对,这难道不需要一种勇气么?有了“智慧”和“勇气”,才有可能开发真实的现状信息资源,对学校发展的家底进行盘点,诸如生源、师资、教学成绩(纵向与历史比较,横向与其他学校比较)、家长满意度、社会认可度(评价)、领导水平、领导班子协调能力、学校凝聚力等等。这些信息开发得越深入、研究得越透彻,才越有可能赢得将来。假话、空话、大话,早已声名狼藉,那么千篇一律的套话呢?那些“正确”的废话呢?似乎还在大行其道。对活生生的校情茫然无所知,不用套话、废话来应付局面,你能让人家说些什么呢?他可能只会讲“狼走了”的故事!
㈡开发教情、学情信息资源
教情、学情本来应含在校情的范围之内,但是为了使之得到突出,我们特意单独来讨论这个问题。
所谓教情信息大多来自教师,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等。可以纵向看某一教师的历史,看他的发展轨迹,亦可横向看他在同科教师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纵向看学校教师群体演变,亦可与同类学校教师群体进行横向比较。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教情档案的方法来解决。(当然还要处理好许多技术问题才能使档案反映真实情况)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了解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信任度,了解教师对学校前途的关心度,了解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预期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情决定着校情和学情。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命令教师们干什么,怎么干,而是调动教师都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教师集体的智慧才可能促成领导的决心,而领导的决心又化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有一次和一位校长讨论学校管理问题,我说,“高级管理抓课堂,低级管理抓门房。”他反驳说,不对,“管理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分,而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我笑了,心里想:监狱式的管理也许最有效了,为什么不把它搬到学校来呢?这是一次有趣的争辩,面对缺少民主精神的校长,我只能“腹诽”了。
学情信息资源,应包括生源(历史、现状、趋势)状况、成绩状况、纪律状况、态度状况、心理状况、能力状况等都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比如学生成绩状况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个体和整体的跟踪管理;对于思想、情绪状况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反映、任课教师“会诊”来掌握;纪律状况则可以通过违纪率、犯罪率的数字统计和社会、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学情和教情是校情的晴雨表,一个学校办得如何,教师工作、能力状况如何,一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便知。
三、 信息资源的利用——捡回“自己”等于捡回成功
开发校情资源、教情资源、学情资源,就是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在忘乎所以的喧嚣中,在忘本的迷茫中找回“自己”就等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信息资源,比较准确地给学校定位。明确它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明确它到底有几斤几两,有多大的能力,明确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它的主要责任和任务之所在。其次,依靠我们所掌握的学校信息资源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想出对策、避免失策。不凭想当然办事,克服政策的随意性和多变性。第三,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有了走出一条新路的本钱,避免了盲目“跟风”,今天学这个,明天仿那个,结果忙于被动的摹仿,却迷失实实在在的“自我”。
我想,学校管理工作是否可以作出以下几条规定:
第一,学校主要领导用比较多的精力来接收和研究相关信息,每年由校长亲自撰写校情报告,并向全体职工公布,实现校情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没有校情依据的政策、规定不能出台;
第三,不附合校情的话不说,不附合校情的事不做;
第四,把“有据、有用、有序、有恒”做为学校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