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近些年国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均获得明显发展,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历经了平衡、失衡、新的平衡这一动态化发展进程,且近几年这些不平衡问题越发明显,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发展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解决社会转型阶段所发生的各类问题,即着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与成果。高校思政教育并非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群体间的单向传输,亦非通过单纯的大学教育便可实现的任务,而是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影响、体现出体系化与系统化的整体发展趋势的教育工作,且外界生态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及教育成效均有着深刻影响。国内早期对于思政教育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性研究存在孤立化与单向度问题,研究视角普遍局限在本系统、本部门或者本领域的生态圈中思考问题,邱柏生针对该问题提出以生态学理论及方法探索思政教育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延伸了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涉及的范围。目前,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还可更加精细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建设水平,决定着我国全面素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特别在国内外反动主义思潮、网络负面思想价值理念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思想价值观的课程教学,应依托“微文化”生态的网络信息内容传播环境,展开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教学内容、互动交流方式的改革创新,使大学生形成党政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念等的正确认知和价值认同,进而保证党建课程教育的制度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发展。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
1.1生态系统内客体需求
脱离思政教育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直接体现在大学生和思政教师间的关联上,教师按照学校既定教育大纲要求把思政教育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为国家发展培养具备较强政治素质的合格人才。然而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大学生和教师有效互动不足,究其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个体发展失衡问题较严重。多数大学生均处于青年时期,并未生成正确且稳定的“三观”,在此期间,其意志与情感均较为薄弱,极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且个体发展尚处在失衡状态下。基于心理与生理发展视角而言,大学生心理发展慢于生理发展,所以多数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且心理变化较易对于心理活动带来冲击,从而产生心理矛盾。基于认知视角而言,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有限,难以辩证与全面地剖析问题,较易受困于个体思维模式中无法自拔,难以正确认知个体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身份及追求的发展目标间存在的必然联系,问题解决方式相对偏激与单一。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个体能力亟待提高。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格素养高低与思政教育效果正相关。近些年,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生源量不断增加,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团队进行相应的扩充,但实际状况则是高校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并未满足学生及思政教育需求。入学初期的大学生在生活、心理与学习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压力,且对未知生活充满恐惧情绪。而思政教师人数有限,学校大班教育模式导致教师难以兼顾每名学生的心理诉求,便产生了师生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进而对思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带来反向影响。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全球文化多元化大环境下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与冲击。西方国家借助自身强势地位与较强的话语权,利用多元化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大肆宣传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了马列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引领作用。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把部分消极价值观念与思想理念传入中国,主要包括利己主义及拜金主義等,透过其奢靡的社会生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群体造成严重影响,并衍生出诸多消极价值观念与思想,恶化了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效。其次,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大环境对于涉世未深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说,市场经济是促进大学生个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因素,推动其生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市场经济亦会导致多数大学生生成个人利益至上与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形成极端民主化与极端自由主义的消极倾向,而这与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倡导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积极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冲突和矛盾,为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带来较大挑战。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问题应对措施
2.1利用网络平台传递教育内容,进行理论教育
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同时,自身也要紧跟步伐,那就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构建中“一元”与“多元”的协调问题,强调要加强大学生关于党章、党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师生的头脑,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用学习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以拓展,教育内容极大丰富,教育实践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成为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结语
总之,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且社会长足发展与进步也取决于人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之一便是为社会发展、进步输送高质量人才。且高等教育始终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为本的实现需基于以德为先,思政教育明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即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优化,可以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3]。
参考文献
[1]孙云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9):106-108.
作者简介:严腾,男,汉族,出生年月:1994年7月,籍贯:四川南充,学历:本科,职称: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党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建设水平,决定着我国全面素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特别在国内外反动主义思潮、网络负面思想价值理念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思想价值观的课程教学,应依托“微文化”生态的网络信息内容传播环境,展开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教学内容、互动交流方式的改革创新,使大学生形成党政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念等的正确认知和价值认同,进而保证党建课程教育的制度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发展。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
1.1生态系统内客体需求
脱离思政教育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直接体现在大学生和思政教师间的关联上,教师按照学校既定教育大纲要求把思政教育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为国家发展培养具备较强政治素质的合格人才。然而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大学生和教师有效互动不足,究其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个体发展失衡问题较严重。多数大学生均处于青年时期,并未生成正确且稳定的“三观”,在此期间,其意志与情感均较为薄弱,极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且个体发展尚处在失衡状态下。基于心理与生理发展视角而言,大学生心理发展慢于生理发展,所以多数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且心理变化较易对于心理活动带来冲击,从而产生心理矛盾。基于认知视角而言,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有限,难以辩证与全面地剖析问题,较易受困于个体思维模式中无法自拔,难以正确认知个体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身份及追求的发展目标间存在的必然联系,问题解决方式相对偏激与单一。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个体能力亟待提高。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格素养高低与思政教育效果正相关。近些年,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生源量不断增加,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团队进行相应的扩充,但实际状况则是高校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并未满足学生及思政教育需求。入学初期的大学生在生活、心理与学习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压力,且对未知生活充满恐惧情绪。而思政教师人数有限,学校大班教育模式导致教师难以兼顾每名学生的心理诉求,便产生了师生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进而对思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带来反向影响。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全球文化多元化大环境下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与冲击。西方国家借助自身强势地位与较强的话语权,利用多元化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大肆宣传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了马列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引领作用。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把部分消极价值观念与思想理念传入中国,主要包括利己主义及拜金主義等,透过其奢靡的社会生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群体造成严重影响,并衍生出诸多消极价值观念与思想,恶化了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效。其次,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大环境对于涉世未深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说,市场经济是促进大学生个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因素,推动其生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市场经济亦会导致多数大学生生成个人利益至上与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形成极端民主化与极端自由主义的消极倾向,而这与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倡导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积极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冲突和矛盾,为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带来较大挑战。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问题应对措施
2.1利用网络平台传递教育内容,进行理论教育
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同时,自身也要紧跟步伐,那就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构建中“一元”与“多元”的协调问题,强调要加强大学生关于党章、党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师生的头脑,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用学习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以拓展,教育内容极大丰富,教育实践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成为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结语
总之,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且社会长足发展与进步也取决于人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之一便是为社会发展、进步输送高质量人才。且高等教育始终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为本的实现需基于以德为先,思政教育明确提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即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优化,可以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3]。
参考文献
[1]孙云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9):106-108.
作者简介:严腾,男,汉族,出生年月:1994年7月,籍贯:四川南充,学历:本科,职称: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