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28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在京举办了“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年庆典”活动,中德一北京电器模具培训中心作为中国推行德国“双元制”模式最早的学校之一备受与会领导关注,被赞誉为“中德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成功范例”。
该校杨玲华校长告诉《教育与职业》记者,秉承“求知、进步、严谨、创新”的理念,学校将中德职业教育友好合作项目坚持了26年,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使“双元制”在中国真正生根、开花,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教育定位:中级层次,高级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拥有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质量的技术工人。而经过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无疑更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求。
正是带着这样的深刻认识,中德北京培训中心建立了不断适应企业、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思想定位,提出“培养中级层次的技能人才,必须参照高技能人才的层次目标,这既可以保证中级目标的实现,又可以给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
为此,学校瞄准技术精湛、出类拔萃的能力标准,瞄准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企业需求,展开教学工作。
杨玲华校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在创新课程设计、改革教学大纲、编写校本教材等方面,在德国“双元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学校不断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计划及教学讲义,结合国情,翻译、编制并开发出“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全套的培训计划及教材,编制出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教学大纲及图册。
一位职教专家告诉记者,学校编写的专业教材,既贯彻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精髓,又充分适应了我国国情特点,最关键的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思想定位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纷至沓来,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毕业生被多家企业争相聘任。众多企业主动要求“订单”。为此,学校连续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确定为“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和“教学改革合作伙伴”,并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确定为“模具制造人才培训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超前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孕育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自1989年参加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以来,连续多次成绩位列前茅。2009年,学校三名学生夺得了“北京市工业职业技能竞赛”模具工组第二、六、十名,两名学生名列钳工组第四、十名,分别荣获“北京市工业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教学特色:强调一专多能,注重实用
在杨玲华校长看来,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主要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以实践为主,重点是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为此,学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中,采取以“工学交替”的形式来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课程的针对性和综合性”来保证学生文化知识够用。
突出技能培训 以“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专业理论教学占整个学习时间的30%,实习时间占70%;教学课时是每周两天理论课,3天实习课;教学班编制坚持小班编制(标准16人),从而确保从钳工工位、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一人一工位”的实训条件。
强调一专多能 学校在规定的学制里,采用“多工种轮换”实习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钳工、车、铣、磨等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模具基础装配、调试及维修的操作技能,培养真正具有复合能力、一专多能的高技术工人。
注重实用 学校按照“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而不是按传统的学科体系。把物理、化学、电工、机械基础以及电、气焊等知识统合为“专业知识”课,将学科教学内容变成了综合性学习项目,内容为岗位的实际需要服务,因而不必再花费大量的学时按每一个单科分别讲授。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使得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更加紧密、有机地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与传统教材比较,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更注重体现基础性、广泛性、关联性及实用性,适应了企业技术基本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仍然把教材摆放在工作台的明显位置,因为“这些课本是我们工作后随时查阅的工具书!”“这些课本不但帮助我们随时解决工作难点中的基础原理,还是我们不断提高技术的基础工具书!”
在实习教学的内容与过程上,学校更是注重与企业生产、岗位工作实际接轨。精心组织设计实习教学环节,通过从明确任务、搜集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纠偏控制到检验评价的“全环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校就能亲自经历和感受近似企业生产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要求。
记者采访时发现,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第四学期进行“模具装调”技能的学习。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丽套不同种类模具的组装及调试,其所用主要零部件即为学生前三个学期中的实习练习件。此种教学安排使学生从专业学习伊始就初步建立起了模具及模具制造的整体概念,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帮助他们树立起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有规律。
育人过程:教会做人,教会做事
在中德北京电器模具培训中心,“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在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在培训过程中养成规范、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因而,教学过程需要始终如一地贯穿德育特色,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注重社会能力的提高,形成人才的综合实力。
杨玲华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具体做法是“言传+身教+行动”。一是学校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就明确提出,进入技工学校就是要做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做一个技术工人同样光荣,同样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作为的人才。二是为配合“明确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平时固定化地开展“主题班会“新老学生交流会”“企业专题讲座”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做好走向企业、迎接社会挑战的准备。三是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有的放矢地把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具体细化地落实到每一项教学环节中,落实到每一项教学任务中,落实到每一项教学要求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行动上。
记者随后发现,学校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这样的描述,作为对任课教师的规定和要求:将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作为课程开始部分的内容之一;将学生实验实习用具的领取、送回及平时摆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贯彻执行;将每次实验实习结束时安排学生进行所用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位及工位周围环境卫生的打扫作为课程部分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使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
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任务式教学等形式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协调、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和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综上所为,就是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能逐渐了解、熟悉进而适应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及要求。实践证明,学校在“双元制”模式下加强职业道德操守教育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习惯、职业纪律和安全质量意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学校与知名大型企业——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组建了一个试点教学班,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教学管理机构,共同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制订教学安排,共同负责教学管理,共同进行教学评价,名副其实地实现校企教学双轨并行。
面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杨玲华校长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我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让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结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首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校杨玲华校长告诉《教育与职业》记者,秉承“求知、进步、严谨、创新”的理念,学校将中德职业教育友好合作项目坚持了26年,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使“双元制”在中国真正生根、开花,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教育定位:中级层次,高级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拥有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质量的技术工人。而经过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无疑更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求。
正是带着这样的深刻认识,中德北京培训中心建立了不断适应企业、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思想定位,提出“培养中级层次的技能人才,必须参照高技能人才的层次目标,这既可以保证中级目标的实现,又可以给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
为此,学校瞄准技术精湛、出类拔萃的能力标准,瞄准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企业需求,展开教学工作。
杨玲华校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在创新课程设计、改革教学大纲、编写校本教材等方面,在德国“双元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学校不断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计划及教学讲义,结合国情,翻译、编制并开发出“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全套的培训计划及教材,编制出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教学大纲及图册。
一位职教专家告诉记者,学校编写的专业教材,既贯彻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精髓,又充分适应了我国国情特点,最关键的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思想定位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纷至沓来,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毕业生被多家企业争相聘任。众多企业主动要求“订单”。为此,学校连续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确定为“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和“教学改革合作伙伴”,并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确定为“模具制造人才培训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超前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孕育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学校自1989年参加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以来,连续多次成绩位列前茅。2009年,学校三名学生夺得了“北京市工业职业技能竞赛”模具工组第二、六、十名,两名学生名列钳工组第四、十名,分别荣获“北京市工业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教学特色:强调一专多能,注重实用
在杨玲华校长看来,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主要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以实践为主,重点是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为此,学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中,采取以“工学交替”的形式来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课程的针对性和综合性”来保证学生文化知识够用。
突出技能培训 以“模具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专业理论教学占整个学习时间的30%,实习时间占70%;教学课时是每周两天理论课,3天实习课;教学班编制坚持小班编制(标准16人),从而确保从钳工工位、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一人一工位”的实训条件。
强调一专多能 学校在规定的学制里,采用“多工种轮换”实习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钳工、车、铣、磨等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模具基础装配、调试及维修的操作技能,培养真正具有复合能力、一专多能的高技术工人。
注重实用 学校按照“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而不是按传统的学科体系。把物理、化学、电工、机械基础以及电、气焊等知识统合为“专业知识”课,将学科教学内容变成了综合性学习项目,内容为岗位的实际需要服务,因而不必再花费大量的学时按每一个单科分别讲授。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使得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更加紧密、有机地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与传统教材比较,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更注重体现基础性、广泛性、关联性及实用性,适应了企业技术基本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仍然把教材摆放在工作台的明显位置,因为“这些课本是我们工作后随时查阅的工具书!”“这些课本不但帮助我们随时解决工作难点中的基础原理,还是我们不断提高技术的基础工具书!”
在实习教学的内容与过程上,学校更是注重与企业生产、岗位工作实际接轨。精心组织设计实习教学环节,通过从明确任务、搜集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纠偏控制到检验评价的“全环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校就能亲自经历和感受近似企业生产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要求。
记者采访时发现,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第四学期进行“模具装调”技能的学习。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丽套不同种类模具的组装及调试,其所用主要零部件即为学生前三个学期中的实习练习件。此种教学安排使学生从专业学习伊始就初步建立起了模具及模具制造的整体概念,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帮助他们树立起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有规律。
育人过程:教会做人,教会做事
在中德北京电器模具培训中心,“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在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在培训过程中养成规范、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因而,教学过程需要始终如一地贯穿德育特色,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注重社会能力的提高,形成人才的综合实力。
杨玲华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具体做法是“言传+身教+行动”。一是学校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就明确提出,进入技工学校就是要做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做一个技术工人同样光荣,同样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作为的人才。二是为配合“明确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平时固定化地开展“主题班会“新老学生交流会”“企业专题讲座”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做好走向企业、迎接社会挑战的准备。三是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有的放矢地把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具体细化地落实到每一项教学环节中,落实到每一项教学任务中,落实到每一项教学要求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行动上。
记者随后发现,学校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这样的描述,作为对任课教师的规定和要求:将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作为课程开始部分的内容之一;将学生实验实习用具的领取、送回及平时摆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作为教学的一项内容贯彻执行;将每次实验实习结束时安排学生进行所用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位及工位周围环境卫生的打扫作为课程部分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使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
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任务式教学等形式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协调、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和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综上所为,就是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能逐渐了解、熟悉进而适应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及要求。实践证明,学校在“双元制”模式下加强职业道德操守教育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习惯、职业纪律和安全质量意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学校与知名大型企业——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组建了一个试点教学班,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教学管理机构,共同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制订教学安排,共同负责教学管理,共同进行教学评价,名副其实地实现校企教学双轨并行。
面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杨玲华校长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我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让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结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首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