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国内因日本核电站爆炸而引起了“抢盐狂潮”,各大超市、商店、小卖部以及网络卖家都成了抢购族的“下手对象”。其实,我国的食盐存储量非常可观,大可不必担心。因此,请各位不用慌张,跟我前往美丽的青海茶卡盐湖,在观光赏景的同时,还可以抛开焦虑,放松心情。
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第一镇——青海乌兰县茶卡镇,“茶卡”是藏语盐池,也是“青盐的海”的意思,茶卡镇因为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我们从德令哈大柴旦一路颠簸而来,还未靠近茶卡盐湖,风里就飘来一股股咸咸的味道。盐湖在盐业公司的场区之内,进大门后,大约两公里,方能到达湖边。
首选映入眼帘的是漫无边际的一个大湖,湖水青蓝,湖边上几座未成型的大型雕塑分外醒目,如果不是身处盐湖,还真以为是用白玉雕成的。有一些美院的学生在这里,他们堆起盐砣,正在创作盐雕,从外形上看,似乎是一座座盐制的佛塔。迎着阳光,雕刻工具与盐砣相撞,飞起了朵朵盐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寒光。
够中国人吃一辈子的盐花花
这里地处柴达木盆地之中,之所以会形成盐湖,是因为它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大约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逐渐从这里退去,从而上升为陆地。2000~1500万年前,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加剧,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柴达木也完全变成典型的内陆盆地,结果海水留在一些低洼地带而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茶卡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
茶卡盐湖开发得早,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季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据工作人员介绍,茶卡盐湖蕴藏的是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4亿吨以上。不仅如此,茶卡盐还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厚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望无际的茶卡盐湖虽然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仍然足够全国13亿人吃75年。
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为固液并存的卤水湖,它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之上。茶卡盐湖风光独具气象——远处的雪山峥嵘巍峨,四周的草地碧草莹莹,湖内碧波万千、洁白如雪,容秀丽、壮观于一身。
铺铁轨跑火车的盐巴巴
盐湖的湖面上,有些地方会结出厚达数米的盐盖,异常坚硬。采盐工人于是在盐盖上铺上铁轨,不经意也造就了这种盐湖独有的小铁路风光。在现场,我看到两条并行的窄轨铁路现在能使用的只有一条,另一条的不少路段都被一堆堆白盐所埋没,而且那些白盐已经完全固化。轨道下铺设的枕木、路基和道钉,无一例外地全都被盐腐蚀出了一种暗红。那种只有铁器才会有的暗红痕迹,仿佛是岁月的斑斑锈迹,为这个盐湖增添了一种难舍的沧桑和陈旧。
进入盐湖的小火车共有五节车厢,全是小平板车体,沿车边有用钢管做成的护栏,每节车厢都装有12张塑料靠背椅。一台很小的柴油机车牵引着几节车厢,拉着我们往湖中心驶去。轨道旁边延伸到湖中央的一排排电线杆,东歪西倒,好像排成纵列的孩子从队中探头。两边的盐湖水就漫在路基边,感觉如骑龙过海,也好像在一块巨大的玻璃上划动。
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这里开采的盐曾专门进贡皇宫。一路上,过去专供皇帝御用的大青盐随处散落,有些就堆积在另一条窄轨上,已经固化成块的盐堆在暗红色的路基上依旧不失本色,像极了冬天里的积雪。作为通往盐湖中心唯一的陆上通道,这条窄轨铁路歪歪扭扭,小火车行驶的速度 “吞吞吐吐”,让人感觉小火车的速度若是快些,似乎会有脱轨的危险。坐在颠簸的小火车上,领受着只有高原才有的夏日寒风,我感受到了盐湖上的古代盐工采盐运盐的那份艰辛。
从小火车上放眼望去,铁路极远外才可以见到顶上积着雪的群山,两边的盐湖如同草原般开阔,湖里的卤水纯清碧绿,不见一丝生物的迹象。只有那些如工艺品般的结晶,静静地点缀在湖中,有的像欲飞还立的飞禽,有的像凝固不动的走兽,千姿百态,惹人想象无限。大风毫无阻挡地在湖面上肆意行走,使蓝天白云的倒影全都隐藏在被吹皱的水纹里。只有远处祭湖的玛尼堆边的幡旗,色彩斑澜,随风而舞。
西斜的太阳,把盐湖上远端的山顶染成了淡淡的红色。风小了,盐湖静静的水面,远处的经幡,近处的窄轨,缓慢行驶的小火车,倘佯其间的游人,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金色。绝美的盐湖夕照,让我们流连忘返。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
茶卡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第一镇——青海乌兰县茶卡镇,“茶卡”是藏语盐池,也是“青盐的海”的意思,茶卡镇因为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我们从德令哈大柴旦一路颠簸而来,还未靠近茶卡盐湖,风里就飘来一股股咸咸的味道。盐湖在盐业公司的场区之内,进大门后,大约两公里,方能到达湖边。
首选映入眼帘的是漫无边际的一个大湖,湖水青蓝,湖边上几座未成型的大型雕塑分外醒目,如果不是身处盐湖,还真以为是用白玉雕成的。有一些美院的学生在这里,他们堆起盐砣,正在创作盐雕,从外形上看,似乎是一座座盐制的佛塔。迎着阳光,雕刻工具与盐砣相撞,飞起了朵朵盐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寒光。
够中国人吃一辈子的盐花花
这里地处柴达木盆地之中,之所以会形成盐湖,是因为它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大约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逐渐从这里退去,从而上升为陆地。2000~1500万年前,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加剧,青藏高原快速隆升,柴达木也完全变成典型的内陆盆地,结果海水留在一些低洼地带而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茶卡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
茶卡盐湖开发得早,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季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据工作人员介绍,茶卡盐湖蕴藏的是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4亿吨以上。不仅如此,茶卡盐还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厚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望无际的茶卡盐湖虽然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仍然足够全国13亿人吃75年。
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为固液并存的卤水湖,它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之上。茶卡盐湖风光独具气象——远处的雪山峥嵘巍峨,四周的草地碧草莹莹,湖内碧波万千、洁白如雪,容秀丽、壮观于一身。
铺铁轨跑火车的盐巴巴
盐湖的湖面上,有些地方会结出厚达数米的盐盖,异常坚硬。采盐工人于是在盐盖上铺上铁轨,不经意也造就了这种盐湖独有的小铁路风光。在现场,我看到两条并行的窄轨铁路现在能使用的只有一条,另一条的不少路段都被一堆堆白盐所埋没,而且那些白盐已经完全固化。轨道下铺设的枕木、路基和道钉,无一例外地全都被盐腐蚀出了一种暗红。那种只有铁器才会有的暗红痕迹,仿佛是岁月的斑斑锈迹,为这个盐湖增添了一种难舍的沧桑和陈旧。
进入盐湖的小火车共有五节车厢,全是小平板车体,沿车边有用钢管做成的护栏,每节车厢都装有12张塑料靠背椅。一台很小的柴油机车牵引着几节车厢,拉着我们往湖中心驶去。轨道旁边延伸到湖中央的一排排电线杆,东歪西倒,好像排成纵列的孩子从队中探头。两边的盐湖水就漫在路基边,感觉如骑龙过海,也好像在一块巨大的玻璃上划动。
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这里开采的盐曾专门进贡皇宫。一路上,过去专供皇帝御用的大青盐随处散落,有些就堆积在另一条窄轨上,已经固化成块的盐堆在暗红色的路基上依旧不失本色,像极了冬天里的积雪。作为通往盐湖中心唯一的陆上通道,这条窄轨铁路歪歪扭扭,小火车行驶的速度 “吞吞吐吐”,让人感觉小火车的速度若是快些,似乎会有脱轨的危险。坐在颠簸的小火车上,领受着只有高原才有的夏日寒风,我感受到了盐湖上的古代盐工采盐运盐的那份艰辛。
从小火车上放眼望去,铁路极远外才可以见到顶上积着雪的群山,两边的盐湖如同草原般开阔,湖里的卤水纯清碧绿,不见一丝生物的迹象。只有那些如工艺品般的结晶,静静地点缀在湖中,有的像欲飞还立的飞禽,有的像凝固不动的走兽,千姿百态,惹人想象无限。大风毫无阻挡地在湖面上肆意行走,使蓝天白云的倒影全都隐藏在被吹皱的水纹里。只有远处祭湖的玛尼堆边的幡旗,色彩斑澜,随风而舞。
西斜的太阳,把盐湖上远端的山顶染成了淡淡的红色。风小了,盐湖静静的水面,远处的经幡,近处的窄轨,缓慢行驶的小火车,倘佯其间的游人,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金色。绝美的盐湖夕照,让我们流连忘返。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