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现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经济制度前因进行分析.运用QCA(组态)方法,对于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经济制度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经济自由度、全球治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关税水平)进行考量.研究结果表明,五种不同的组态(内外循环双蓄力型、低质量高开放型、低质量高保护型、外循环稳定型、外循环自由型)均可带来高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引入经济制度组态视角研究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全球各国高价值链地位的多元路径以及作用机理,对理论发展以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现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经济制度前因进行分析.运用QCA(组态)方法,对于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经济制度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经济自由度、全球治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关税水平)进行考量.研究结果表明,五种不同的组态(内外循环双蓄力型、低质量高开放型、低质量高保护型、外循环稳定型、外循环自由型)均可带来高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引入经济制度组态视角研究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全球各国高价值链地位的多元路径以及作用机理,对理论发展以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较高的流通费用影响了国内市场流通机制的正常运行.文章试图从流通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构建,一方面,通过对斯密定理的分析,理解流通费用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流通费用降低要以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为原理支撑.流通费用降低可以加快国内经济大循环,对此,应以技术创新助推以新基建和运输系统为核心的硬件建设、从政治高度抓牢以制度建设为导向的软件建设.
全球经贸一体化与区域经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贸发展的两大潮流,是国际经贸一体化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发展形式.全球经贸一体化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础,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世界贸易组织(WTO).WTO现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在促进贸易发展、维护规则权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加入WTO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之一,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与此同时,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尤其惊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不同区域经贸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在诸多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以高标准著称的CPTPP是目前最
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机会实现对美国的非对称赶超.找到适宜的赶超路径是成功实现非对称赶超的关键,而赶超路径的选择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对赶超基本路径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匹配度的测定,发现技术创新型和市场创新型赶超路径均不适用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考虑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与美国尚有一定差距,可依据跨界创新型赶超路径的形成机理,构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跨界创新型赶超路径,以提高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对美国的非对称赶超.
工业机器人应用在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因为就业替代效应的存在而引发了人们的失业担忧和“卢德主义”敌视情绪.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2005~2017年间52个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市场结构调整和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使得更多的劳动力转向服务业部门,并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服务业就业率,最终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不同技术含量服务业就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低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和出口贸
(一)对美国通胀的判断rn低基数与强刺激推动美国通胀走高,短期供需错配加大结构性压力.市场之前认为2021年5月会是美国通胀的高点,但实际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通胀超预期地创下新高.从分子项来看,除能源外,美国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汽车(缺芯片导致供需缺口扩大)和机票(疫情解封带来服务型需求增长).在需求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美国实施数轮总规模高达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其中大量资金直接补贴居民和企业.得益于大规模财政转移支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大幅抬升,推动消费品和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从下游向上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而深入地研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观点、概念和原理分析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方法上的合理性.将对外贸易因素加入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可形成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范畴.将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划分为竞争型进口、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两大类型,可以成就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的周延性.贴近现实,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可进一步划分为出口导向型、消费品主导出口的、资本品主导出口的、小国开放经济的社会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大规模工业化时期累积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日益凸显,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及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促进消费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及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加快形成以“消费升级—扩大内需”与“创新发展—价值链攀升”为基础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借鉴Melitz&Polanec (2015)的方法,文章计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将其分解为生存企业内效应、生存企业间效应和净进入效应,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研究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主要通过提升各行业生存企业内效应和净进入效应进而提高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受进口竞争的影响有所不同.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上游进口竞争对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正向影响;资本品进口竞争对
农村金融支持乡村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日本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对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结合日本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支持乡村振兴的经验,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认为目前中国在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落后、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服务领域界限不明晰、农业保险品种单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等.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经验,从发挥农村合作金融主力作用,推进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加大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
高校财政支出重大项目资金在高校支出经费中占比较大,是高校财政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重大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以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和效益,增强高校对社会的服务意识以及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成为财政、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文章以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为例,剖析当前高校财政性资金重大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绩效评价准则选择难、不同类型高校绩效评价差异化标准尚未建立、绩效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存在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多元利益主体价值认同的绩效评价准则、引导高校多样化发展、健全绩效评价管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