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六,我受邀为新教师上课。
为新教师培训,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信心还是十足的,尽管下面的听众中有不少都是经验丰富、历经风雨的“新”骨干教师。内容关乎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大学里的知识和理论也渐渐于实践中寻找到了支撑和依托。因此,对于自己而言,每次的讲座都无异于一次交流和重新的提升,短短几个小时也成了一次次愉快的“学习”之旅。于此心态之下,听课的老师们往往也会受到鄙人激情和言语的感染,课程结束的时候,亦能听到热烈的掌声。
讲了一个多小时,该休息了。讲心理健康,首先还是要保障老师们身体健康,去一下厕所,稍事放松,彼此沟通和交流,这样才有利于老师们精力集中地接受“填鸭式”的案例灌输。休息的间隙,有老师询问个别教育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也有老师讨要电子邮箱手提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便日后加强联系……
讲座继续。
突然,自己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我知道,有短信来了。本来自己专注于讲课,想置之不理。但是,我手机的最大“缺陷”就是每隔一分钟就会提醒一下,不知疲倦地震动按摩自己的大腿,让人不得不分心。震了两次,决定还是掏出手机,查阅一下,然后关机,免得再影响讲课。我边讲边掏出手机,以桌面为掩盖,偷偷地不露声色地查阅短信。
一个不认识的号码。摁下“确定”键查看具体内容,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字就是“滚”,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紧随其后。然后整行再无其它字眼,第二行亦然,大大的“滚”字,大大的叹号,看得我触目惊心。
那一刻,细心的听课老师一定发现了我的变化:洪亮声音变得越来越低且有点断断续续,清晰的思路也显得凌乱涣散,冷汗亦在额头上泛起。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整个手机屏幕只能显示六行,六个硕大的“滚”字如六座大山般压在自己的心中。
难道下面听课的老师对我有意见?难道我讲错了什么?或者无意间伤害到了某位老师的自尊?或者……
我不敢想象,因为自己之前从来没有遭遇过类似的情境。几年来,大大小小的讲座进行了不下百场,虽没有专家学者的“推崇备至”,也从来没有遇到冷场和嘲讽。因为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我一下子迷惘了,饱满的信心瞬间滑落至谷底。
我犹豫着把手机放在桌面上,试图不再理会这个意外的骚扰,尝试着继续自己准备好的讲课内容。可万般努力,仍然无法控制自己已经颓废的情绪,而且还希望能够再确认一下,到底是谁给我发了这个“恶毒”的短信。
于是,我决定暂停讲课,再次拿出手机,按“下翻”键,看看这个短信的始作俑者是哪位?翻了一页,仍然是“滚!”,再翻,赫然变成“快点滚!”,再翻,一行文字出现了:“啊,累死我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您面前了,提前祝您中秋节快乐!(坐在你面前的一位学生)”后面还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微笑的图案。看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紧锁的眉头豁然开朗,脸上不自觉地泛出灿烂的笑容。原来,这是一个“祝福”的短信,原来,这是一位对自己非常尊重的学生在迫不及待地为我鼓劲加油。
虚惊一场。事后,我还给台下的老师们读出了这条曾经折磨自己的短信,并与老师们分享着自己由痛苦不已到喜悦无限的心理历程,告诫老师,同时也告诫自己,日后一定要完整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方能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是流露自己的情绪。
固然,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我彼时彼刻的心境。倘若放在两天后的中秋节给我发送,我一定会心平气和地把短信看完,因为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手机会接到五花八门形式繁多的祝福短信,更因为那天我不会坐在演讲台上高谈阔论,不会偏狭地想到某些人对我会有意见。可惜,那个时间,那种情境,这位可爱的学生“错误”地发送了一条可爱的短信,让我这个貌似且常常自夸自己习惯于整体上考量和评价事件的“专家”,陷入了自己心理的牢笼。
“不看完,不发言”,我再一次领会到这句“格言”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不仅相信,还要具体用到发生在生活里的每一件事,否则,不必要的情绪垃圾会蒙上心胸。
是否还有推论?“不了解,不评价;不听全,不表态;不知道,不掺合……”
这些推论,相信能够促使我们成为稳重而智慧的教育者。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为新教师培训,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信心还是十足的,尽管下面的听众中有不少都是经验丰富、历经风雨的“新”骨干教师。内容关乎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大学里的知识和理论也渐渐于实践中寻找到了支撑和依托。因此,对于自己而言,每次的讲座都无异于一次交流和重新的提升,短短几个小时也成了一次次愉快的“学习”之旅。于此心态之下,听课的老师们往往也会受到鄙人激情和言语的感染,课程结束的时候,亦能听到热烈的掌声。
讲了一个多小时,该休息了。讲心理健康,首先还是要保障老师们身体健康,去一下厕所,稍事放松,彼此沟通和交流,这样才有利于老师们精力集中地接受“填鸭式”的案例灌输。休息的间隙,有老师询问个别教育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也有老师讨要电子邮箱手提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便日后加强联系……
讲座继续。
突然,自己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我知道,有短信来了。本来自己专注于讲课,想置之不理。但是,我手机的最大“缺陷”就是每隔一分钟就会提醒一下,不知疲倦地震动按摩自己的大腿,让人不得不分心。震了两次,决定还是掏出手机,查阅一下,然后关机,免得再影响讲课。我边讲边掏出手机,以桌面为掩盖,偷偷地不露声色地查阅短信。
一个不认识的号码。摁下“确定”键查看具体内容,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字就是“滚”,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紧随其后。然后整行再无其它字眼,第二行亦然,大大的“滚”字,大大的叹号,看得我触目惊心。
那一刻,细心的听课老师一定发现了我的变化:洪亮声音变得越来越低且有点断断续续,清晰的思路也显得凌乱涣散,冷汗亦在额头上泛起。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整个手机屏幕只能显示六行,六个硕大的“滚”字如六座大山般压在自己的心中。
难道下面听课的老师对我有意见?难道我讲错了什么?或者无意间伤害到了某位老师的自尊?或者……
我不敢想象,因为自己之前从来没有遭遇过类似的情境。几年来,大大小小的讲座进行了不下百场,虽没有专家学者的“推崇备至”,也从来没有遇到冷场和嘲讽。因为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我一下子迷惘了,饱满的信心瞬间滑落至谷底。
我犹豫着把手机放在桌面上,试图不再理会这个意外的骚扰,尝试着继续自己准备好的讲课内容。可万般努力,仍然无法控制自己已经颓废的情绪,而且还希望能够再确认一下,到底是谁给我发了这个“恶毒”的短信。
于是,我决定暂停讲课,再次拿出手机,按“下翻”键,看看这个短信的始作俑者是哪位?翻了一页,仍然是“滚!”,再翻,赫然变成“快点滚!”,再翻,一行文字出现了:“啊,累死我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您面前了,提前祝您中秋节快乐!(坐在你面前的一位学生)”后面还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微笑的图案。看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紧锁的眉头豁然开朗,脸上不自觉地泛出灿烂的笑容。原来,这是一个“祝福”的短信,原来,这是一位对自己非常尊重的学生在迫不及待地为我鼓劲加油。
虚惊一场。事后,我还给台下的老师们读出了这条曾经折磨自己的短信,并与老师们分享着自己由痛苦不已到喜悦无限的心理历程,告诫老师,同时也告诫自己,日后一定要完整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方能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是流露自己的情绪。
固然,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我彼时彼刻的心境。倘若放在两天后的中秋节给我发送,我一定会心平气和地把短信看完,因为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手机会接到五花八门形式繁多的祝福短信,更因为那天我不会坐在演讲台上高谈阔论,不会偏狭地想到某些人对我会有意见。可惜,那个时间,那种情境,这位可爱的学生“错误”地发送了一条可爱的短信,让我这个貌似且常常自夸自己习惯于整体上考量和评价事件的“专家”,陷入了自己心理的牢笼。
“不看完,不发言”,我再一次领会到这句“格言”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不仅相信,还要具体用到发生在生活里的每一件事,否则,不必要的情绪垃圾会蒙上心胸。
是否还有推论?“不了解,不评价;不听全,不表态;不知道,不掺合……”
这些推论,相信能够促使我们成为稳重而智慧的教育者。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