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知道的泥土往事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城与村距离多远?我依然寻找着答案。
  村里有的老人一辈子没进过城,他们单纯的念想里,在城里工作置业了,就成了城里人。他们像枯槁的草芥,被岁月收割,无力再向生活挥刀,最后和牛圈中的老牛一样,棚在死前拆掉,干净得像没来过人世。听说某家的“奴仔”(小孩)在城里工作,就是出息了,越长越像、越瞅越像城里人。村里人,是他们祈盼新生一代洗脱干净的血脉中的铅华。村里的年轻人则像乡野里拔节的青草,长得疯,也长得快,拔挣出双腿涌向一座座城。
  我随着青草的大潮涌入了城。几年过去了,审视镜中自己瘦削的身影,发觉长得不像村里人,更不像城里人。就像耕错地、栽错苗、下错肥,有的地庄稼丰硕,有的地荒草萋萋。恍然,才发觉自己也不像自己了。我从村里的村子搬到了城里的村子。横七竖八挂满衣物的握手楼与侧身独行的阴暗巷道,构成一幅斑斓的世界地图,每天都有新变化,又好似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
  搬进来的第一个午后,我躺在床上打量我的新居——窗外是隔壁楼陡直的水泥灰背影,斜阳从楼隙滑入到晾晒得半干的衣物上。这是为数不多能迎进阳光的房间了,城中村的单间,大部分没有阳台,窗户飞出去几寸空间,焊上一块铝合金架,用来晾晒衣物。我只是新来的后生草根,采光好的单间早被定居已久的“老草”抢空,或许若干年后,这些好地方也有我一席之所。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衣架上红彤彤的袜子与裤衩在风中摇头晃脑,像一面面张扬的旗帜……
  这片城中村,居住着十几万外来务工者,在城里人看来,他们都是一个面孔,这就像把一棵草放在一丛草里再把一丛草放在一片草里,没人会关注一棵草的生活,记住一棵草的名字,关注一棵草生长在泥土内外发生的蜕变。而当这些草回到生长的乡野时,又与乡野的草格格不入了,城市边缘化与村庄边缘化的背后,有草根者错位的伤痕与疼痛。
  2
  同事铠算是“老草”了,来城里八九年,我没搬家前和他住对门。铠已经而立之年,没房、没车、没存款,是活跃在现代城里典型的“三无青年”,在女友也分手后,又光荣晋升成“四无青年”了。
  铠有一手好厨艺,在我们共事的半年中,下了班便做饭,再将饭菜送去女友单位,我因而沾光不少,饭桌与酒场最是培养男子义气,尽管认识不久,我和铠却交情颇深。铠的女友是卖房子的,应酬起来有日没夜,在接连几次铠欢欢喜喜送餐过去却抱着冷饭煲回家后,我嗅到危机蔓延的味道。
  随后他们分手了。那晚铠喝得烂醉,我扶他到路旁呕干净。已近凌晨的城中村喧嚣未息,几张小折叠桌,几盏浑浊的灯,残羹剩菜、塑料袋、泡沫饭盒遍地,食物的热气勾兑着南国初冬夜里才唤醒的几分萧瑟,我看到了赤裸裸的生活。铠呕完就蹲在呕吐物上哭,我第一次看到铠哭,也是第一次看到离乡背井的青年脆弱得像个孩子……
  吐完,哭完,铠清醒了不少。铠坦言,他这个岁数与条件,已不再奢谈什么择偶条件,只想找个喜欢的对象,结婚生子,互相依靠,有自己的家庭,不再像个游魂一样在城里无枝可栖!而美好的臆想幻灭了。铠这么多年混得不景气,回乡情更怯,就怕村里人记起他,问起他,说起他,活得还不如一棵草芥!
  铠长得不差,还做得一手好菜,为何经营不住爱情?或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选择,谁也没权利责怪谁。铠没有做错,他女友也没有错,整个世界都是無辜的。铠真正的需求不是性关系,而是一个伴侣,一个虽小也能安栖的家园。铠的遭遇让我异常不安,甚至恐惧,因为城中村里,太多这般勤勉的人挣扎着生与死。
  3
  我不知道铠需要多长时间驱散心中的灰霾。因母亲病故,我回了家乡,再进城时,已是凛冬。这是南国二十几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我换了工作。
  搬家的前两日,铠过来帮我收拾行李,我们没有交谈。我不知道铠有没有从失恋的痛楚中走出,铠不知道我还要多久才能化解母亲离世的沉痛,呼啸的冷风灌入窗户,喋喋不休……此时铠和我的缄默,像极了城中村里游荡的阿猫阿狗,在残酷的生存撕咬中血痕累累,然后躲在角落默默舔舐伤口。
  铠提议再做顿饭,为我送行。我们走到集市外,灰蒙的天空罩落,冷沉沉的街上飘起了雨,行人稀少,一方面是天公的嘴脸不讨喜,一方面也是年关迫近了。回来的这几天,城中村的楼道内外、巷道前后随处可见迁徙的人,这些人大包小裹,蛇皮袋、大麻袋、编织袋杂七杂八的,几乎没有统一制式的箱袋,有的连水桶草席都带走了,有的脸上喜气,有的淡漠,有的期待明年重逢,有的或许不再回来,像烧荒的时候,田野燃起火,噼里啪啦地响,焚去一代草芥,开春后会有更多前仆后继者无声萌发,或许有原来残余的面孔,可是谁又在乎呢?城的变迁记不住迁徙的草。
  雨很小,雨声却大。我抬头看着天空,伸手接住几滴雨,原来飘落的不是雨,而是小冰晶,应该叫做“霰”吧,“稷雪也,从雨散声”,霰是消融的雪,是凝固的雨,我感觉很难再找到人间的温暖。
  朋友圈都在刷屏——隔壁城下雪了。我从未尝试过北国的冷,却憧憬北国的雪。多年前,我问过母亲北国大雪纷飞的时候,是不是像教科书里描述的洒盐般柳絮飘飞般美?南国会不会也下雪?母亲说她也没见过雪,南国没有雪,也不会下雪。我的头顶似乎还残留着母亲回答时抚摸我脑袋的温度。现在南国有雪了,母亲耗尽仓促一生都没看到的雪。飘飞的霰带着窸窣的碎响,融化在我掌心,像隐约的呜咽,像泪珠子。
  4
  吃完饭,铠送我坐车。车子渐远,铠还站在巷口,我们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祝福。
  我从城里的村子搬到隔壁城的村子。看着依然陌生的芸芸面孔、拥挤的巷道与七零八落的自建房,觉得像是没离开过,只是铠不住我对门了,也再没人问我想吃什么菜,做给我吃。
  这是难得的无所事事的午后,我思索着城一样的村、村一样的城、草一样的人与人一样的草。城孕育着梦想,像田野里遍地拔节的草,又化作一座举世所倾的熔炉,时刻吞吐着青春的血汗,以及森森骸骨!迁徙的火种却从来生生不息……   新居的楼房有点像翻新的筒子楼,瘦瘦高高的,外墙挺新,房间以及楼道的墙皮却剥落得斑驳不堪,好在离车站近。一入夜,车流声比人潮躁动得更早,几声不耐烦的车笛声穿插其中,像乡村的夜晚飘过几句犬吠一样自然,村在慢慢变成城,城慢慢衍生了村,消亡与新生总是携手同行的,是城与村在轮回,是人与草的宿命!
  筒子楼里有个小社会,租客里有夜场工作的,有白班的,有兼职醉汉瞎吼的,有争吵的,楼道的灯光几未熄灭过,尽管热闹,但几个月下来也没碰面几人,对门不识,相见相忘。
  一晚下楼,看到楼道有凌乱的行李杂物,一个女孩无声息地倒在楼梯隔层,脚上只穿着一只鞋子,另一只掉在楼道上。凶案?意外?碰瓷?一刹那,我脑海里浮想很多。连忙拍几户亮灯的住户铁门,唤他们出来帮忙,同时联系房东过来。几位住户看到情况也是大吃一惊,连忙帮女孩翻过身,发现女孩已经摔得意识不清,无法回话。
  这是住三楼的小情侣。有住户认出了女孩。我才注意到女孩的容貌,确实是筒子楼里的一位小姑娘,十六七岁,和岁数相仿的小男友同居着,小两口常常骑个摩托车三更半夜才回,当然,也常吵嘴。房东也赶到了,大家七手八脚抬她回房间。也有提议叫救护车的,房东称他们都两个月没交租了,哪有钱上医院?一时间屋里的人都陷入沉默。幸好女孩渐渐恢复了意识,房东联系她男友过来,俩人因为争吵,男的摔门而出,女的收拾行李离家出走,结果不小心摔晕在那……
  翌日出门正好碰见他俩,男的递过来颗烟,感谢我施援。看着稚气未脱的两张脸,我叹了口气,叮嘱他们在外不易,有依有靠是福气,要好好珍惜。
  我又想到了筒子楼外的一对老人,住在楼梯间内,每天清晨上班就看到二老搬了小凳子坐在门口专注地做些手工活计,晚上回家他们还借着昏黄的路灯继续埋头苦干,不说城中村里活得好坏,富裕或者贫穷,其实都是过日子,都是一辈子。
  5
  铠突然找我喝酒,我才想起来两座城中村不过相距十来公里,却是数月未见铠了。
  记得刚与铠共事时,我就“三杯倒”的酒量,如今几瓶下肚,也只是微醺。我们在宵夜摊喝扎啤,扎啤量足,选择性也多些,黄色的、红色的、黑色的都有,而且叫法有趣,黄色的叫黄皮炮弹,红色就是红皮炮弹,以此类推。喝完一扎的时候,铠冲店家大吼一声,老板娘,再来一炮……老板娘大声回应,没问题,要几炮来几炮。哄堂的笑闹删减了几分冬夜的冷漠。
  铠告诉我,他已经离职一个星期了。现在做自由职业者,有事就做,没事就闲着,听起来潇洒,但语调中却透露着些许失落。铠总说羡慕我是大学生,有学历,不愁工作。其实大学毕业又如何,稀里糊涂地学着,毕业后再谋份南辕北辙的工作稀里糊涂干着,每个月刨除租金水电,剩下的工资也只能勉强果腹。不是每一棵草都能顺顺利利,落地生根,生长的水土不同造成每棵草不同的命运。
  确切地讲,铠羡慕的是拥有校园学习到社会工作的缓冲阶段。铠有个凄苦的童年,父亲不问家事,靠劳苦的母亲维持家庭,小学到高中,衣物都是父亲的旧衣物改小的,打着补丁。铠很向往小山沟外的世界,向往南国一座座林立的城。而铠意料不到的是,在他满腔憧憬的时候,一次感冒却让他差点丧命。他在校医那里包了几剂感冒药,回到课室没多久就失去了意识,按别人告知他的场景,他在椅子上突然抽搐起来,倒地不醒,因此他第一次进城,或者说被进城,进的是城里的医院。医院确诊是药物过敏导致的,病治好后,记忆力却衰退得厉害,终究没考上大学,随表哥南下打拼。
  确切地说,是打杂。铠晚上看铺子,白天帮表哥及几个朋友洗衣做菜,几年都没领过薪水,还搭进去从家里带出来的几千块钱,之后他们散了伙,也幸好练就了一手厨艺。铠说想再花一年干点自己的事业,看能否有所改变。我问他,那一年后呢?铠默默将杯里的啤酒一口闷尽,说一年后还是没起色,就回老家,到乡下盖个房子,做回村里人。
  街灯将夜色渲染成橘黄色的模样,像杯中掺水的扎啤般,在整座城的夜里浮浮沉沉,此刻的灯光下是我和铠的影子,我和铠走后会有更多的影子坐在这里谈论不一样的生活,我很想问铠一句,若只剩一个影子,怎么走回故乡?
  6
  城里的每一棵草都在努力生活,都有追逐更好生存空间的权利,铠一样,我也一样。几个月后,我又一次搬家,不同的是,这次我进了城,住进了城中村外的高层小区。有時站在落地窗前俯视着我与城最初的交集场所——铠所在的城中村,更像是一座被紧紧圈分的孤岛。八向道的国道,将城中村里的脏乱差,摩托、三轮小摊贩与一道之隔的整洁干净的城区切割开,我住城的一头,铠住村的一头。
  南国的冬天很短,最冷的几天一过,气温又攀升上来,在街上又随处可见身着四季衣物的行人。我与铠聚头的机会明显多了起来,一个电话,铠便会做好饭菜等我。
  走在斑马线前,恰好窜醒的红灯令人生厌,姗姗来迟的行人和久候的车流都在透支着为数不多的耐心。从高层小区往下看,我们这些人就像地表几只蹦跶叽喳又不起眼的麻雀。我听到身后一阵车轱辘的响动,一位赤裸上身的中年男子,拉着板车徐徐靠近。他的双臂绕过粗麻绳握紧拉手,弓着背又仰起脸,脖子上披着一条汗巾。中年男子身上黝黑又红亮亮的,像抹了一身油,拉着板车缓缓前行,上面是一捆捆纸皮山。
  绿灯亮起,众人加快步伐过路,身后“砰”地一响,一捆纸皮掉下来,打了两滚到了路中央。男子一瞪眼,止住步伐。绿灯开始闪烁,车流尖锐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中年男子咬了咬牙,把车拉过马路,靠在路边,车流中那捆纸皮被车擦了几下,滚得更远了,男子眼睛盯着纸皮捆,喉咙涌动几下,似乎想喊几声,他黝亮的背上,汗与盐渍反光,他终于把板车拉进了城中村,像一棵草,在都市的滚滚红尘中匍匐前进着……
  吃饭的时候,铠告诉我他也计划要搬家了,准备和朋友一起开间小公司,也住到城区去,铠说他这辈子不想再住回城中村。
  我才想起我始终没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城区真值得向往么?城中村真令人厌烦么?区别是显然的,拥挤的巷道与裁剪得一丝不苟的花圃,忙碌不停的小摊贩与遛猫遛狗的闲人;区别也是必然的,城中村有抱团取暖的草丛,而不是城区里一根根特立独行的草;区别更是在于,有的草甘于藩篱,有的草却始终处在逃离的路上。
  7
  铠渐渐忙起来,我则还是一样的朝九晚五,而每当夜色降临,整个喧嚣的世界却显得空寂起来,个人的孤独越长越大,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整座城都难以寻觅心灵安栖的原乡。
  尽管铠搬走了,和铠喝酒的次数反而越频繁。从饭店到KTV到酒吧,酒精麻痹了味蕾,刺耳的重金属舞曲让世界变得扑朔迷离,不必再思考生存与压抑的工作,城的夜晚变得骄纵与不羁,像地里长歪了长野了的草,为了挣得几缕间隙外的阳光与自由而放肆挥霍生命。
  铠不止一次告诉我,就我的收入,干十年可以付个房款的首付,再花二三十年用来还贷,期间房价还不能再继续飞涨,人也要维持不吃不喝的状态,像笑话,也是事实。我开始想念城中村里的草样人生,也渐渐理解为何更多的草拘于一处,甘于沉沦。
  偶尔,铠会和我回到城中村的宵夜摊,喝上几发黄皮炮弹,相互搀扶着,窜入城中村的巷道内,跌跌撞撞,找不着出去的路,然后相互取笑,越活越不像村里人!经年之后,或许我们都会遗忘现在的生活,而来时的道路已杂草丛生,路还在,脚印还未漫漶,却找不回初衷本心了。
  城中村的巷道中还隐匿了许多衣着暴露的女性,在昏黄的路灯下卖弄身姿,我和铠路过的时候,正碰到一桩讨价还价的生意。
  “100块!玩不玩?”
  “吹个萧呗……”
  “加50……”
  我和铠唏嘘一笑,继续前行,像隐没在夜幕下的草,多少青春,正走入这深不见底的浓稠夜色,但不管怎么走,只能是走下去罢了!
其他文献
一  午后的村庄一如往常,安静朴素。从车窗向外看,暗灰色的光笼罩着村子,一层雾气飘浮在屋顶。街巷,要下雪了。父亲去世快三十年了,可每次母亲带我们姐弟来看望年迈的奶奶,心头涌起的并非感伤,而是温馨和恬静。乡村之所以带给我们如此情结,皆因为它与大地、河流和山川的密切关联。当我们以亲人的身份进入村庄,重回灵魂之初,重新感受大地脉络,有种熟悉的气息会将心绪拉向更广阔的天际,让人情不自禁要拥抱它,又隐隐带着
期刊
甘镜在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杭州某单位当基层干事。  似乎从她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她的生活就已经尘埃落定:单位分配工作和住宿,给她看得过去的待遇和比上班族多几天的年假。甘镜认为,她今后的人生不会太好,但也差不到哪里去。比有钱人穷太多了,但是比普通老百姓都好……  头一个月工资到手以后,甘镜在心里嘀咕,即使单位包吃住,三四千的工资到手还是可怜了点,她瞒着家里,费尽所有人脉关系,给自己又找了一份夜
期刊
春,给人以明朗,给人以朝气,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生机;夏,给人以蓬勃,给人以热烈,给人以潇洒,给人以浪漫;秋,给人以喜悦,给人以收获,给人以繁荣,给人以硕果。而我却要描绘冬。冬,没有春的脚步轻柔,没有夏的骄阳灼热,没有秋的景色丰润,只是一味冷,冷得钻心,冷得出奇,冷得讓人毛骨悚然。  有人说,北国的冬天无疑是一味的苍凉,一味的冷漠,不见活力和激情,而我说北国的冬天依然美丽。空旷的原野有诗一般的意境,
期刊
老家三面环山,唯一的豁口就是通向山外的毛马路。毛马路就像我营养不良的童年,瘦不拉叽的,一根细绳子般蜿蜒而行,但脾气确实不小,晴太久会给行人一身灰,眼睫毛都沾满。而一旦雨上几天又会赐行人一腿泥,屁股上都密布。马路上很少有车来,那时的乡下看到车来村里细把戏都要欢天喜地地吆喝一起看,生怕错过。好不容易来一趟车一般是给村里供销社送货,或者是来村园艺场装蜜桔。  村里最洋气的建筑是供销社,一身清幽,全部是用
期刊
夜鸟  影子的荧光  穿过夜空……并在静默的  翅膀下收集盛夏  和被时间掏空的花朵  出现了幻影  ……仿佛夜幕开垦的荒原  微小的雨滴进入  但春天毕竟逝去了,花瓣落满窗前  紫红色浆果  正为它的成熟加冕  相遇  秋天的眷念  在风中握紧自己  寒流袭来  沿峭壁攀升。因此我继续  用爱取暖,或者  在这个夏夜把绿色还给土地  鸟啼声如此  动听。显然就意味着  你的花园  在一朵花的梦中
期刊
梦到了过年,是除夕节的晚上,街市上面灯火通明,天上下着小雪,一大片孔明灯带着融融的橘红色光芒在雪中缓缓升起,孩童们在灯海下欢快的拍手,呼喊。  家里的老式钨丝灯泡,连带着灰白的电线被扯出来挂在光秃秃的柿子树树杈上,散发出黄色的暖光,照亮了一年里时常在夜晚漆黑的院子和满地细碎晶莹的雪。  人群热闹而欢快的喧闹声、烟火和爆竹的噼里啪啦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父母的脸上带着祥和的笑,他们站在门口和邻居们开心地
期刊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锒铛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儿那么多废话?”乘客们一个一个都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一辆车的影子。  果不其然,车坏了。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走
期刊
我该写写我們那个生产队了,再不写,它真的就要地老天荒了。  我离开生产队那年,刚满14岁。我来到城里生活了30多年,但我们那个生产队,却成为娘胎里的故土家园。  有时一颗心在城里起起落落,总觉得落不了地,我就邀约几个城里的老乡说,走,我们回生产队里去看看。老乡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尔后扑哧一声笑了,好,我们回生产队里去。当然,而今回去看的,已经不是当年的生产队了,它成了一片空旷的巨大坝子。  我只有用
期刊
鹿鸣  天蓝的真可怕  万物是蓝  在我缺席时那么蓝  ——杨炼《面具与鳄鱼·序》  你必须是蓝色的  才能进入生命的北方  那邪恶的心脏里  白天鹅被自己困得太久  阳光照不进来  弯曲的草叶生长不开  在那些蓝色之中  必死的,是偏北的蓝色  边缘、漂移、播撒  万物各领其欢  人言空赘  成为一些过时的咒语  虚弱,像责任。被质疑  “111个词条,111条秘径”  第九种落叶  人类的落叶
期刊
1964年生。内蒙古作协会员、包头作协会员、包头钢铁城诗社社长、昆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在《鹿鸣》《草原》《延河》《安徽文学》《中国冶金报》《黄河》《六盘山》《作家导刊》《江淮诗典》等报刊、平台发表。部分作品入选《内蒙古70年诗选》《铁流》《歌者的收获》《包头文学选》(诗歌卷)等文集。  【点将台】  “瀑布对悬崖无所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题记  固阳的秋天是美丽的。她的美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