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错带社区设计与生态景观修复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交错带属于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居住着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这里的居民同样需要良好的社区生态环境及叙事、共享空间。“社区设计”(Communlty Design)是当下热门话题,也是存在众多问题的课题。“社区设计”中硬件空间改造、软体空间营造及社区内生态景观系统的修复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在这系列设计研究过程中,寻找更适合伏龙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间隙空间再利用、社区共享空间营造及建筑生态化改造等方式,使社区室内外休憩、生态空间得到改善与优化,策划与构建社区相互联络的人际网络关系,引导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连结纽带,增强社区文化及生态的认同感。
  关键词:城乡交错带 社区设计 生态景观修复 间隙空间 建筑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TU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3-0089(201 8)05-01 38-02
  引言
  在城市设计活动中,更多关注的是公共空间,城乡交错带中的街道社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伏龙坪街道空间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居民的构成也呈多样性,在那里生活的居民更需要得到社区应提供的较高品质的生活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本文将伏龙坪街道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将街道中的“间隙空间”进行再利用、尊重及引导居民日常的非正规的生活方式和结合当地实际环境进行的生态景观修复,寻找适合在该区域进行的社区营造模式,是实现社区健康和永续发展的关键。
  一、街道社区背景调研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它的建城史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数次搬迁的兰州城址,自始自终未离开“两山夹一河”的自然地理格局,地形情况较为复杂,城市依河谷地形的走势而建。它是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自古至今都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主要集聚地区,在该地区进行社区设计与生态景观修复的研究,能够改善民族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伏龙坪街道依兰山而建,宽窄不一,地形多为山地、坡面为主,且该区域属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层,易多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街道部分社区为迁居安置区,特殊的地势和街道属性增加了伏龙坪街道设计改造研究的难度。根据实地调查研究,将设计研究的重点放在街道社区内部的道路景观系统修复、建筑生态化改造及社区共享空间营造等方面(如图1、2)。
  二、“社区设计”与生态景观修复的互馈机制
  (一)“社区设计”的属性
  “社会学家对社区定义不尽相同,但普遍认识为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社区”(community)被认定为在一个共同相处的空间内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社区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挖掘居民生活区域内所共有的场所精神,有相互保持联络的人际关系,利用它的区域优势资源,从而找到它所能持续发展的“自营模式”。
  社区的主体是居民,社区环境的改变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行为。在老旧社区中,居民生活方式呈现单一化,街道中没有有效的场所为居民提供社区活动,在社区生活中的各阶层及各年龄段居民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去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以往人们对社区设计的理解,在于对居住区进行统一设计规划,改建一些社区广场,满足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物理性空间,然而,现阶段社区设计的手段不再是对社区建筑、街道景观的升级改造等较为单一性的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追求公平的城市运动”以及“建构平等的‘公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目标要求下,我们应将设计研究内容放在社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区居民以何种方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设定适合在本社区举行的活动主题,从政府、居民、企市业单位、公益组织及社会团体等不同角色立场出发,将不同社会群体所代表的不同利益在同一社区空间进行分析,避免“闭门造车”出台的设计计划和相关政策,造成社区居民的不信任和反感,了解和关注最平凡的群体,化解社区矛盾,使社区呈现良性发展。
  (二)生态景观系统修复
  城乡交错带的生态景观带是城市与乡镇生态景观的交融地带,该地带景观融合具有随机性和生态动态变化的脆弱性。作为城市与乡镇共同发生作用的界面,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使这一区域空间变得模糊,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各类社区生态问题不断涌现,如社区道路排水问题、沿街景观缺失问题、植被破坏、集中降水时水土流失等问题。伏龙坪街道社区的特点之一是,区域空间较为狭窄,道路景观和自然景观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因充分利用道路廊道。道路建设特别是城乡结合地带道路建设如何提高道路廊道的生态作用、抑制或补偿其环境负效应是景观生态规划必须研究问题。城乡交错带存的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是因社区景观系统尚未成为有机的整体及交錯带之间缺少有效的过渡空间(或有过渡空间未利用)。三、设计方式与修复途径
  (一)“间隙空间”再利用
  “间隙”在字典中的定义是指小而狭窄的介入空间。虽然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当间隙空间最初被城市基础设施所占领时,它们所拥有的共同特质就是封闭,空旷和废弃。城乡交错带是一种混合的城市状态,会出现各类交叉空间,这些空间一部分已被占用,大多数未被合理利用。伏龙坪街道地势高低错落,空间层次感较强,空间形式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如:居民住宅周边的零散空间、人行道、道路边缘、街道岛屿、地形阶梯空间,这些空间最初的状态通常是残留或废弃的。如果能改变公共空间在建造以及使用上的关联性,便能显现出有别以往的空间整备方式。这些待利用空间由于缺少更好的设计改造和维护管理,被归为无用空间与有害空间,我们应发现它们本身具有的功能性及使用潜力,使其进一步活化(如图3、4)。
  (二)社区生态空间营造及建筑生态化改造
  街道空间改建活动往往以硬质空间为主,多数情况下忽视了居民在街道生活中所形成的隐性生活逻辑,对街道空间的永续发展和文化塑造的关注程度不够,在街道改造过程中交通空间占取了较多硬质空间,街道空间发展受到了“有道无街”这一现象的遏制(如图5)。   在街道空间中缺少有效的公共交往、叙事空间,公共交往空间可以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提升街道生活品质及留住街道居民。根据伏龙坪街道空间的实际情况,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人车共存道路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强制车辆低速行驶,提高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例如,设置明显的车辆限速标志;在考虑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路宽和平面线性来降低车速;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和隆起间隔,设置立体的减速隆起条达到减速效果。车辆通行量较少街道步行空间可转化为公共共享空间,改善公共共享空间的绿化系统,为民居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从而产生更多提供文化生活、集会演出的场所,为居民参与社区舌动提供可能性。
  社区内居民建筑以旧民居为主,部分民居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修建的土坏房,政府和街区管理者介入街道设计改造时,往往采用“立面形象规范”、“涂脂抹粉”、“建筑表皮翻新”等方式,这些耗财费力的改造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居民对日常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未从根本上去解决居民建筑的可持续化更新问题,只会让问题无序的延续(如图6)。民居本体具有可改造性,其周围的环境空间也可施加利用,马里兰州银泉市东部村落公寓的新建走廊为社会互动提供了场所,为进入各单元的通道提供了荫蔽,还培养了大量的绿色植物。
  (三)社区道路空间改造
  社区道路是指公共开放的、以服务社区为主、过境机动车较少的道路,供沿线单位上落客、临时停靠、卸货与入库等活动。伏龙坪街道社区因处于通往兰山(景区)的中间地段,节假日休息时车流量与人流量较多,道路主干道为双向通行的两车道,社区内狭窄的道路空间被居民自用车辆和单位车辆所占据,居民无有效的休憩空间。社区内的人、车、道路的空间关系需要统筹协调:
  1.梳理社区内部道路网,对道路进行有效分级,改善沿线土地利用方式,增强道路交通功能,倡导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
  2.对建筑外围已有的抬高空间进行连接整合,形成抬高式人行通道,扩大日常活动面积。
  3.优先保障社区道路中的步行需求,街道中可通过采用斜向停放、立体停放等集约式停车方式,改善目前沿街竖向停放占用大量空间的现状。
  (四)社区生态景观系统修复
  街道面对集中降水时,会出现部分路面积水严重,雨水资源无法收集及有效利用。街道中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是导致雨水聚集无法下渗的首要原因,路面杂物的无序堆积、商贩乱改私建等问题,造成街道遭遇集中降水时无法有效下渗,阻隔了自然雨水与土壤进行能量交换的通道。面对社区日常给、排水等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复杂性和实效性,从科学统筹的角度出发,使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效的联通,形成可循环系统。在雨水循环过程中,雨水可通过土壤完成渗滤净化、生物处理净化等生态循环过程,净化后的水资源可被再次利用,如满足日常社区景观用水需求等。街道空间的改造趋势是沿街景观与雨水管理的协同建设,地表雨水、沿街建筑雨水、基础景观带、休憩空间都进行统一管理,为街道居民营造更具生态和人文关怀的街道空间(图7、8、9)。
  伏龙坪街道特殊的地理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同样也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不同的地区坡度以及敏感性选择适宜的生态护坡方式。例如,坡度大于35°的区域属于敏感的防护区域。主要采用生态的护坡方法和喷浆、生态袋及石笼等工程做法相结合;坡度15°35°的区域,利用植被结合梯田或置石等景观做法进行综合性护坡;坡度5°15°的区域范围内,属于局部小面积水土流失区域,可采用生态砖、木护坡等自然材料的边坡防护措施;在坡度小于5°的区域,应该加强道路两边的边坡绿化,修建生态雨水汇水沟、边沟截水沟及急流槽等,减轻径流对边坡冲刷。此外,护坡植物的选择主要以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为主,同时要考虑深根和浅根植物的合理搭配,乔灌草的有效结合,以及功能防护和景观视觉的结合。
  结语
  社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组成部分,社区中的街道、建筑、景观又是重要的流动空间、形象展示空間、自然生态物质交换空间,因其本身具有复合功能,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发挥着生活、交通、居住、美学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城乡交错带的社区设计以及生态景观修复方面的研究分析,发现了目前研究的不足,这些不足也是在进行社区设计和生态景观修复时应重点去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一)在社区设计过程中,重视社区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了社区建设的后期系统性维护与管理。社区的整体环境容量既包括生态环境的容量,也包括居民日常活动容量,从社区设计的建设管理整体过程来看,现有社区设计建设缺少后期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日常监管和升级改造,缺少构建社区整体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尝试。
  (二)社区建筑可持续化改造与生态景观修复研究的内容,应充分针对不同城市社区类型及自然资源,提出因地适宜的生态景观修复的措施和建议。在自然资源匮乏的区域,应该重点考虑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及有效开发,减少对生态本底条件的影响;尝试探索使用新能源、新技术,使社区建筑及生态景观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四月杭州,春和景明、生机盎然,在这美好时节,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中华文明的曙光地一良渚,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以“设计·生态”为主题,汇聚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领导等千余名代表,就人文、环境、产业等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展开对话并携手合作。  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大会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期刊
“ARGO ZERO”是一款用于虛拟现实射击小游戏的枪式输入装置。通过多种跟踪定位方法的结合,适用于主流虚拟现实硬件,并能提供真实的力反馈。它紧凑、圆形的外形,保护用户和他们周围的人免于受到伤害。  设计者:Shenzhen XIVO Design Co.,Ltd.  时间:2017  ifworlddesignguide.com
期刊
摘要:框景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造景手法,运用到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园林造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形式,增加了展示空间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传统框景手法的分析,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框景手法的运用,探索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新的表现形式,让传统框景手法在当代得以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框景 展示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 文化传承与发展  
期刊
日前,NVIDIA公司参加了2018中国国际视听集成设备与技术展(InfoComm China 2018)。InfoComm china展会是亚太地区专业视听和交互体验式通信技术业内商家、厂商和各垂直行业最终用户汇集的首选及最重大的平台。NVIDIA在会上展出了旗下搭载NVIDIA RTXTM技术的最新Volta架构Quadro GV100 GPU。  NVIDIA Quadro GV100适用于
期刊
作为通过设计提高日本产业和生活文化的一项社会运动,日本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从创设到现在已经历了60多个年头。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设计通过日用品、家电产品以及空间等深入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思考,今后设计对生活者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时,总会与社会课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凭借现有方法已经很难妥善处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阔思路,
期刊
看点  工程师精神  雄狮般的形象  先驅精神  宝沃品牌虽然坐拥德国车的血统却长期以来定位模糊,近日发布会上明确的“宝沃是一款由中国资本控制的德国品牌”的定位可谓是宝沃汽车新的开始。全新推出的宝沃BX6是一款非常卓越的产品,它展现7宝沃汽车未来的设计趋势——传承进取。现在和未来的宝沃汽车,都会是这些历史车型传奇和美丽的延伸,并作出融合时代元素的全新诠释。  宝沃汽车是一个有历史传承的汽车品牌,创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内涵及设计要素分析,讨论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以太原工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校园景观中地域文化的缺失问题,提出了从地域性、生态性和具有地域特征的地方材料选用上体现景观环境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为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建构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 校园景观 景观设计 融合性  引言  大学校园的景观环境能直观地反映出校园的精神面貌,校园的文化即是景观环境
期刊
看点  INTIMATE INTERACTION——贴心互动  CIRCUMSTANCES AND SENTIMENT OF LIFE——生活况味  VISUAL FEAST——视觉飨宴  “喜的(SEEDDESIGN)”品牌源自1991年,一位青年对灯光的想像与创作的热情;透过笔尖,将来自生活的灵感,化作以简约为性格、实用与恒久性为目的之灯光美学。  早期以丹麦为主要市场的“喜的”,经由作品来阐
期刊
设计说明:该衣架形态来源于箭,将提炼的中国传统符号如意有机地融入挂衣架之中,简洁时尚、优雅大方,容易拆装、造价低、适合电商销售,产品市场定位于年轻、时尚的白领,材料采用18mm厚进口胶合板,表面采用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层积板饰面,通过乳胶热压黏合。采用CNC数控加工而成,结构上采用垂直对插,通过不锈钢螺丝固定插接结构。旨在探索新中式家具的創新设计。
期刊
看点  BAUHAUS——包豪斯  ALVARO SIZA——阿尔瓦罗·西扎  GIANT WINDOWS——巨型的窗户  2014年2月26日,中国美术学院在象山校区正式举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奠基仪式,博物馆建筑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设计。在前后历时6年时间的筹建工作后,备受国际社会及博物馆界瞩目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于2018年4月8日中国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