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园有石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葛志文,怎么也想不到他是石壶界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穿休闲装、梳大背头、开名车、住别墅,这样一个“高帅富”,绝对称得上工艺美术界的“非主流”。
  深入了解后发现,葛志文的艺术成就和生活状态息息相关。不是世家传人,没有学院背景,艺术语言是野路子,处处洋溢着野草般的生命力;懂得适可而止,善于触类旁通,艺术的世界和闲适的生活相得益彰。在“闲园”的闲散生活中做壶,“壶中自有乾坤在”,葛志文用壶表达艺术理念,同时也用壶构筑了自己的生活。
  “闲园主人”闲不住
  车辆在田间的一栋别墅前停下,葛志文按了声喇叭,蹲坐在门口的黄狗站起来,朝着主人跑过来,边叫边摇尾巴。推开一扇大铁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料在墙角堆成了小山。
  看到我对石料有兴趣,葛志文来了兴致:“广东肇庆是端砚匠人的‘麦加’,我每年至少要去朝圣一次,这些石料是今年从肇庆选回来的,选每一块石料都像皇帝选妃!”
  说完,葛志文一个人在石头堆里翻弄起来,掂量重量、比划形状、观察纹理……就如同小男孩在检阅自己的玩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玩良久之后,他选了一块石头,捧在手里,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跨过精致的石拱桥,走进狭小的开料室。
  开料室内,刺耳的声响惊飞了周围树上的鸟儿,飞溅的火星让围观者不敢睁眼,最终,弥漫的粉尘把我驱赶出来。良久,葛志文从里面出来,摘下口罩,卸下蓝大褂,带我走进那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门帘上有两个苍劲大字——闲园。
  葛志文十分受用闲园所给予的悠闲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在园内浇浇花,逗逗狗,或者接待那些天南海北乘兴而来的朋友,或者站在阳台上看那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农户耕田播种。无论是浇花的雅兴,逗狗的闲情,饮酒的豪气,还是农户劳动时的韵律,都是葛志文创作灵感的源泉。
  以石会友
  刘禹锡的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葛志文的闲园则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年轻”。葛志文的朋友们年龄往往比他大出一轮,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少年成名,多少让他有些心高气傲;成名后又蛰伏数年,这让曾经张扬的他变得收敛很多。只有在老一辈的艺术家身上,他才能找到从容和淡定的感觉。
  有朋友曾经建议葛志文扩大交际圈,不要只躲在闲园里玩石头、会老友。葛志文对此一笑了之,因为他的每一位“老友”都是“以石会友”而来。面对不能欣赏“壶里乾坤”者,无论对方出多少价格,葛志文的作品都不卖;如果是“高山流水”,即便把他的作品批得“体无完肤”,山野村夫也会被奉为闲园座上宾。
  闲园客厅中悬挂的观音像,是扬州漆器大师张宇的作品。张宇在扬州漆器难以为继时,一边靠画观音像维持生计,一边坚持漆器创作。葛志文把观音像摆在客厅里,是为了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安贫乐道的精神。
  在葛志文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一部单反相机,相机里有刚拍摄的一位老艺术家的作品图片。老艺术家技艺精湛,却不会利用新技术做推广,葛志文就去做摄影师义工,让大师们的作品跟上时代步伐。
  橱窗里的紫砂壶、印章,墙壁上悬挂的书画,闲园到处摆满了与葛志文“专业”不相干的艺术作品——虽然立志于石雕创作,认为“万象皆从石中出”,但葛志文不愿做井底之蛙,其他艺术形式都是“他山之石”。
  “艺术洁癖”成就传奇
  今年35岁的葛志文是石壶界最耀眼的新星之一,他的从艺历程却让人十分惊讶。他并非工艺世家出身,也没有艺术院校的求学经历,在从艺之前,是来自苏北农村的毛头小伙儿。
  石壶艺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无章法可寻,这给“野路子”出身的葛志文天马行空的创作提供了舞台。他一心想在石壶创作中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创作从选材、构思到雕刻都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所以,经历了短暂的工厂“泥瓦匠”生涯后,他在南京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受人束缚,能随心所欲地雕刻了。”葛志文把这个想法叫做“艺术洁癖”。
  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很快让葛志文遭遇了冰冷的现实,一无师承、二无包装的年轻人走进了死胡同。曾经有整整8年时间,葛志文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石壶无人问津。生活最困难时,有人出高价希望葛志文能复制他之前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葛志文拒绝了。“艺术品应该是唯一的,如果雕出的东西能够复制,那是商品。”
  转机出现在2001年底。“中国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上,葛志文的作品《水仙壶》被《中华茶韵》作品集编为封面作品,人们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有如此独特的艺术语言。葛志文开始广为人知,几年来创作的作品被哄抢一空。
  有了外界的认可,葛志文的艺术天地更加拓宽,砚台、核雕、绘画、紫砂、摄影等艺术都成为葛志文展露才华的舞台。他的作品饱受藏家青睐,以端砚为例,现在葛志文端砚作品的起步价已经达到30万元。
  靠作品吃饭的葛志文并未被声名所困,他潇洒地在远离闹市的地方盖起了“闲园”。在半隐的日子里,葛志文回想起儿时生活的艰辛和母爱的温馨,就制作一方名为《难忘的岁月》的砚台。一个针线笸,一枚顶针,乡村生活跃然砚上;看到“闲园”旁边的玉米地中有老鼠偷食玉米,他回想起儿时偷食邻家玉米的情形,就创作《子鼠玉米》石壶,老鼠的动作、表情都是儿时自己的缩影;关注西南地区干旱,他就创作一方名为《难以抚平的裂痕》的摆件,一只布满皱纹的手,一片龟裂的土地,让石雕如同纪录片一样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是唐寅笔下的惬意生活。唐寅不会为了换酒钱,把桃树摘成秃枝。“闲园主人”葛志文也不会为了名利放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一年就做那么十几只石壶,把其中少部分拿出去拍卖,剩下的都属于闲园,属于生活。
其他文献
创业案例  创业人:于青  创业条件:拼布技术 3万元起步资金 营销技巧 平和心态  于青不仅想做一家成功的拼布教室,还想做无数家成功的拼布教室。这是一个“士兵”的心愿。    2005年于青迷上拼布时,拼布在国内并不普及,上海只有两家拼布教室。于青手工拼制的桌旗、做工精致的挂画、甜美的拼布包常常令周围朋友羡慕不已。拿到手工普及协会的拼布讲师资格,于青的拼布教室在朋友们“纠缠”下有了雏形。  于青
品牌档案  品牌名:Venini  国家:意大利  成立时间:1921年  特色技法:艺术吹玻璃  产品系列:家居饰品、灯具、限量品、定制品  理念:保持创新与活力,有远见卓识的理念与实现梦想的热情。  威尼斯的水城风光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到来,但除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外,玻璃的光辉也为这座绚烂的水城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世代相传的威尼斯玻璃工匠和艺术家创造出了无数经久
沉浮千年的扇子,除却纳凉的功用,还有悠悠古事述说着情怀。    “清风在握,应知雅扇凭风骨。爽气满怀,还解文人重气量。”小小一柄扇子,在文人雅士手中彰显出非凡的情怀。中国堪称“扇子王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繁多,不同人手中的扇子有着不同的意义,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沉淀,集成独具韵味的扇文化。    借扇上位非女子    扇子最初的功用并非取凉驱蚊,而是一种装饰品。古时一扇随身,展男子潇洒俊美,还避
有人领我来这里,这是滇越铁路一个车站附近的建筑物,1905年留下来的,据说是一个英国石油公司代办处的旧址。  领我来的人非常博学,说到当年这里有多少职员,如何在上午九点钟喝一杯越南咖啡,甚至说出了这个公司的英文名称。虽然面对实物,我还是想象不出什么,我只是看见一所房子,窗子关闭,窗前放着木匠用来刨木的马凳。一块木板钉在上面,刨子斜放着,那木板已经漏出来花纹。有一股松脂味,马凳下面浮着一堆黄灿灿的刨
BlingBling代表一种闪耀的时尚生活。它不仅意味着闪亮的饰物,更代表着一种被贴钻改变的生活方式。    BlingBling最开始出现在黑人饶舌歌手的HIP-HOP里,泛指一切奢华的装饰品,只要亮闪闪的,都可以称为BlingBling。经过日韩潮流达人的改造,各种闪烁的水钻贴在了手机、粉盒、T恤和球鞋上,在如今的亚洲潮人眼里,BlingBling是贴钻的代名词。    亚洲潮    探寻Bl
人物简介  潘鲁生,1962年出生,现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30年来一直坚持通过田野调研的方式,对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传承、保护,并建立了“民艺学”学科、提出了“手艺学”命题。    从单纯的喜爱到民间手工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潘鲁生一路走来,执著而坚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潘鲁生即深入乡村田野,探访和研究民间美术,行程几万公里,
香客手记  去年夏季已教大家掌握了酸梅汤的制作方法(详见2012年8期副刊《妈妈的酸梅汤》),今年可口的酸梅汤又有新的解暑招数啦!木瓜牛奶冻之创新版——木瓜酸梅冻。木瓜美容养颜,结合酸梅汤的清凉解暑,酸酸甜甜,在夏日的甜品中,是个不错的选择。  木瓜的功效不止丰胸哦木瓜的维生素C含量之高,是苹果的48倍!除了大众所知的养颜丰胸作用之外,还含有蛋白酶、凝乳酶、胡萝卜素等多种氨基酸和营养元素,其中的齐
制作心得  我一直爱做饭,直到某天发现一个“配方”,色彩各异的粉末状调料能进行艺术创作,它们堆砌在一起犹如一座五彩的山丘,如此漂亮。节日时,搁上一些小装饰品,别有一番风味。    材料与工具:各式粉末状的调料和香料、玻璃瓶  1.挑选一个小玻璃瓶,这样不会浪费太多调料。  2.将玻璃瓶倾斜,取1茶匙黑胡椒粉放入瓶底。  3.再加入1/2茶匙大蒜粉填满瓶底,稍微按压。  4.把玻璃瓶搁正,加入辣椒粉
以纯净高雅的设计风格超脱于时尚潮流之外的丹麦品牌乔治杰生(Georg Jensen),凭借100年来对原创设计的坚持、以及对精湛工艺品质的追求,造就了国际知名的顶级珠宝品牌。    “银是最好的材料,拥有月光般的奇幻光泽与丹麦夏夜的清澈光彩,有时朦胧似夕阳余晖,晶莹可比清晨露滴。”    无论是大型饱满的银器或是小巧精致的饰品,根植于丹麦的乔治杰生都致力将银制品提升至艺术品的境界。伦敦《泰晤士报》
上海世博园就像一个建筑的竞技场,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疯狂”点子的大舞台。在这里,比的是各国  家、各民族的思想深度,比的是创意和科技,比的也是手工艺。    中国馆  亮点解读: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门前76级大台阶使用了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技“三斩斧”。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西班牙馆  亮点解读: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