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理念如何与教学无缝对接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调查概述
  1.1 调查工具采用自制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用水平》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教师应用《课标(2011年版)》水平调查,涉及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调整五个维度[1][2],每个维度设计10道题,共计50道题;第三部分为教师应用《课标(2011年版)》水平影响因素调查,涉及文本解读方式、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环境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6道题,共计18道题.第二、三部分每道题采用利克特5点记分法,5代表“完全同意”,1代表“完全不同意”.同时,对该调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96,信度为0.875,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2 调查对象与过程
  3.1 结论
  (1)义务教育数学教师应用《课标(2011年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不同性别、专业背景和学段教师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在应用水平的五个维度中,内容目标、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的应用水平基本相当,而课程性质和课程调整相对较低,尤其是课程调整的应用水平最低.
  (2)在影响数学教师应用《课标(2011年版)》水平的因素中,专家案例诊断、教师自主研修和教研组活动熏陶等容易被教师接受的学习培训方式等因素对教师影响较大,教师的专业情操和教学能力等自身素质因素对教师影响也较大.
  3.2 建议
  本调查表明,教师还未完全吸纳、理解《课标(2011年版)》理念,教学中理念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突出.那么,《课标(2011年版)》理念如何与教学无缝对接呢?
  3.2.1 理解数学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自然科学的王冠,其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有重要地位[3].在传统的数学中,许多人感到数学总是一大堆数字、符号、理论、法则,数学内容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因此,只有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质含义,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世界之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无穷,从而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4];同样,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才能得以升华,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首先理解: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理性思维的科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数学是生活.数学即生活,它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工作,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世界、反映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及有关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是美.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不象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甚至也不象其它社会美那么地直观和具体,它抽象、严谨、深沉、冷峻而含蓄,是一种理智的美.数学是工具、是故事、游戏、是问题、是语言……
  3.2.2 理解课标数学课程是什么?数学课程的功能是什么?怎么实施数学课程?实施到什么样的程度?数学教师应该要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课标(2011年版)》都给以了回答和规定.事实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和功能目标的规定,它是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的全面规定.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体现了数学学科和数学教育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对不同版本数学课程教材编纂的原则性指导和具体性要求,是对义务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和思路、观点和方法、进度和教学安排等具体教学行为的明确约束,它也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从数学教材方面来讲,数学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标准;从数学教学方面来讲,数学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数学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依据标准.日常的数学教学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情况,准确把握数学课程的内容,以便更好的完成数学教学,同时发挥数学课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5];从评价方面来讲,数学课程标准是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3.2.3 理解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数学教学是什么?数学教学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数学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数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数学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6].数学教学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要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要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要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多向交流,捕捉点化,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数学教学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其生命活动的构成部分,教学过程必须在动态中生成,必须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命主体的地位必须受到应有的尊重.以学生的动态发展为内容,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和展现学生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在动态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ZK)〗
  [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4] 李海东.“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五次课题会议成果综述[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7).
其他文献
“什么是好的教育?系统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这是问题解决教学的积极倡导者波利亚对“好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在这里他强调了好的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模式,它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通的,它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个重要操作依据和思路.  我们看到无论是“问题解决”教学理念还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两者都把着陆点放在“
期刊
2012年安徽数学理科卷第21题压轴题是:  数列{xn}满足:x1=0,xn+1=-x2n+xn+c(n∈N*).(Ⅰ)证明:数列{xn}是单调递减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x在D上恒成立.若数列{xn}满足x1∈D,xn+1=f(xn),则数列{xn}必为单调递增数列.  证明因为xn+1=f(xn)>xn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所以{xn}为单调递增数列.  6三点启示  6.1学会解题  解题是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只要在教学第一线,就可能遇到这样的窘境:当学生的课堂活动呈现一片繁荣,教学活动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井然有序、热热闹闹朝着预设的轨道前进时,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同学突然冒出一句与教学预设完全不一致,但又带着“金子般闪光”的“意外”发言——打断你,若对这“意外”发言给予重视,势必打乱整个课堂预设;若断然否定置之不理,或搪塞过关,不但会轻易错过一个“千里难寻”的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与
期刊
2012年中考数学连云港卷的压轴题是一道动态探究性试题.根据阅卷组的统计,该题作为一道总分12分的探究题,全市平均得分仅为0.88,换算成难度系数的话,约为0.07!这个结果严重超出了命题人的预料.显然,本题客观的统计的结果是不如人意的.然而,这道压轴题却又得到很多试题研究者的好评:“重视基础,突出了核心知识;数学思想的完美展示;逐次递进,助推能力;突出变与不变的辩证观念.” [1]并就这几个方面
期刊
1问题提出  何谓试卷区分位置上的好题,这是命题者、教学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有时,命题者精心设计的试题,在实践中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014年泰州中考卷的第25题(共26题)就是这样的题.从考试过程看,不少考生用去了不少时间,影响其他问题的解答;从数据统计来看,满分12分的题平均分只有286,难度系数为0238.作为命题人,笔者与相关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试题考查了主要知识与核心概
期刊
“图形与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解决图形与几何类问题往往是以正确的识图为先导的,借助图形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局限,学生在解决图形与几何类问题时,常常会犯一些被图形直观假象蒙蔽的错误,现针对此类典型错误进行分类剖析,寻找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同学
期刊
教师的核心利益是个人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继开展了“一人一课”、“推门听课”和“磨课赛课”等一系列活动,笔者在去年年底学校组织的“一人一课”活动中,运用学校倡导的“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一节课得到了听课评委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一元一
期刊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1843—1919)在1866年提出了生物发生律,即“个体发育史重蹈种族发展史”.如果将此原理类推于教育将得出:个体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人类知识的发生过程.具体到数学教育,即“个体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遵循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把历史作为教学线索,不明确地谈论历史,用历史来启示教学,这就是发生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学生具备足够的动机后、在心理发展的适
期刊
笔者于2011年12月6日至8日参加江苏省“师陶杯”颁奖活动.其中一模块是践行课堂,解释教育教学转型的合理性.当时一等奖代表汇报课的课题是《抢三十》(属活动性课题);初中研究课的课题是《由中点想到的……》(属策略选择性课题);特级教师示范课的课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属概念生成性课题).笔者有幸观看了他们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节课都有抢人眼球的风景,鲜活的情景创设、精彩的教学视角、创意的操作形式、独特
期刊
题目:有一副直角三角板,在三角板ABC中,∠BAC=90°,AB=AC=6,在三角板DEF中,∠FDE=90°,DF=4,DE=43.将这副直角三角板按如题图1所示位置摆放,点B与点F重合,直角边BA与FD在同一条直线上.现固定三角板ABC,将三角板DEF沿射线BA方向平行移动,当点F运动到点A时停止运动.  (1)如图2,当三角板DEF运动到点D与点A重合时,设EF与BC交于点M,则∠EMC=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