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教学中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遏制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的欲望与机会,更谈不上学生潜力的发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精深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到模拟,复杂多变的几何关系,利用计算机动态的作图功能可以得到演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教育回归生命本原,使数学课堂充满着生命的灵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操作层面的落实
1.创设情境——信息技术激发课堂“灵”点
课堂实录:正数与负数
师:(播放视频)
事件:茫茫无边的大风雪席卷了整个的草原,牧民们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们身上(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这是去年发生在我国内蒙的一次大雪降温,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零度以下10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们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了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变“苦学”为“乐学”。
2.精讲点拨——信息技术透析教材“重、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公式的推导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卓越的画图功能来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柱体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与圆柱体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了求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使得本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规律总结——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旋转》这一节,图形旋转特征的得出是难点。单凭学生自己动手旋转画有△ABC的纸片,虽然能转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但再由图形抽象出数学中的相关规律,无疑成为学生思维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的功能,课前制作了一个课件,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并且把相等的线段和角出现闪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表象,轻松地解决了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和使用其他教具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取得的效益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长期的课改实验,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方式、学习热情、学习习惯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体、展示交流为平台、能力提升为根本目的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习效益明显提高
在2010-2011年全市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我校学生的优生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受到了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学习成绩较对比班有明显的优势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多了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知识的手段,这与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没有根本的区别。这种表面化的整合,不会使教学产生根本变化。我们要展开“问题研究”策略,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的深层含义,逐渐在操作层面形成明晰的思路。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动画和多种反馈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灵动,兴趣盎然。它的作用是其它教具所无法替代的。但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充分准备,每一个数学教学参与者应不懈地努力,相互协作,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的路。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操作层面的落实
1.创设情境——信息技术激发课堂“灵”点
课堂实录:正数与负数
师:(播放视频)
事件:茫茫无边的大风雪席卷了整个的草原,牧民们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们身上(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师:这是去年发生在我国内蒙的一次大雪降温,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生:“零度以下10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们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了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变“苦学”为“乐学”。
2.精讲点拨——信息技术透析教材“重、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公式的推导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卓越的画图功能来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柱体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与圆柱体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了求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使得本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规律总结——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旋转》这一节,图形旋转特征的得出是难点。单凭学生自己动手旋转画有△ABC的纸片,虽然能转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但再由图形抽象出数学中的相关规律,无疑成为学生思维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的功能,课前制作了一个课件,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并且把相等的线段和角出现闪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表象,轻松地解决了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和使用其他教具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取得的效益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长期的课改实验,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方式、学习热情、学习习惯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体、展示交流为平台、能力提升为根本目的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习效益明显提高
在2010-2011年全市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我校学生的优生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受到了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学习成绩较对比班有明显的优势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多了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知识的手段,这与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没有根本的区别。这种表面化的整合,不会使教学产生根本变化。我们要展开“问题研究”策略,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模式的深层含义,逐渐在操作层面形成明晰的思路。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动画和多种反馈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灵动,兴趣盎然。它的作用是其它教具所无法替代的。但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充分准备,每一个数学教学参与者应不懈地努力,相互协作,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