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早读,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
长期以来,语文早读大多数是学生读古诗词,要背的课文,多音字,词语的意思。久而久之,早读成为一种仪式,学生早读上腻了,学生的兴趣全无。我在小学六年的高段语文教学中,暗自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医治”早读之症,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读书乐园”,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知识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将自己的做法交流如下:
1.1让学生拥有早读;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我觉得首当其冲要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对早读之所以厌烦,是因为早读形式和内容基本上一成不变。要搞好早读,争取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内容和形式要“新”,求“好”,最好有“层次感,新颖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我针对早读向学生提出二点要求:1、早读时间从铃声一响就开始,20分钟要充分利用;2、语文课代表主持每天的早读,早读内容前一天下午放学后,课代表收集“大家的想法、意见、要求”后与老师联系,商讨决定。(注:早读一般用13分钟左右的时间按照我课堂教学的进度安排课文的预、复习朗读,背诵;复习时如有疑问,把问题记下来交课代表,由我课堂处理;剩余时间,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一些“微型”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优美、妙句品读会,朗读比赛会,个人演讲会等”。)在这种“稳中有变”的早读上,学生每天早读都趣味盎然,即使是读说明文,因为朗读的目标明确,时间紧奏,学生便能读得津津有味,书声琅琅。
1.2建立早读评价体系;早读“稳中有变”的方法实施期间,为了确保早读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我平时在课堂中表扬早读积极的学生;表扬学生在预习中的好习惯;表扬爱表现的学生在朗读、背诵上的行为、表现力;表扬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这样既检查了学生早读的效果,也防止了早读放任自流,形式而无效果的一面,同时使其他同学以表扬的同学为榜样而再接再厉的上好早读,确保早读质量优质化。
2.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民主、和谐安全的开放性课堂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尝试了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答记者问式、表演式、演讲式”等,以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这样,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情,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种教学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才是民主、和谐安全的开放性课堂教学。
3.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主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的学。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如:“我是美容师”,让学生找出身边日常见到的错字、别字,并改正;“谈一谈广告中的成语”,让学生找出广告中成语用谐音字的现象,明白成语使用的原则;“我是家乡的小护士”,据自己看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为家乡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发出倡议……
把语文实践课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家庭、社会,让学生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畅游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从而培养了能力和情感。
4.注重语文日记,和谐师生关系,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习作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语文日记对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学生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他们的收获与不足。这不但让他们评价了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一次,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今天学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我对题目还不懂,可我在学校不敢问(我害羞)。学生的困惑引起我的反思: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诗句意思,但没着重强调题目的意思呀?这是我的疏忽……第二天下午辅导课(注:日记学生第二天早交来,我阅),我上课让学生们讨论、交流了题目的意思,那位学生会心的笑了……语文日记,让我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从日记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进一步改进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日记的影响下,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给自己当天的学习一个正确的评价,并在我的批阅中得到快乐和信心,学生也更加畅所欲言了,和我进行朋友式的对话——这样,学生得到了思想、信心、人格、知识等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时间紧,任务重,效果不像其它学科立竿见影,具有长期性、缓慢性、潜伏性。于是,我还利用语文日记来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促其课外阅读能力的养成。让学生每天主动、自由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把其中的优美段落、字词、自己的读后感想,随时记录在日记本上,到校后利用语文辅导与大家交流,共同分享每一个伙伴的“课外营养品”。这样就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同时,学生通过记录优美段落、字词,写自己的感想、感悟,与同班同学交流“课外营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使学生习作时有素材,脑海中有思想“营养品”、价值观。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探索地综合运用,我的语文教学收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三位目标”要求,达到了教育要学生、家长、学校满意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0-12-10
长期以来,语文早读大多数是学生读古诗词,要背的课文,多音字,词语的意思。久而久之,早读成为一种仪式,学生早读上腻了,学生的兴趣全无。我在小学六年的高段语文教学中,暗自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医治”早读之症,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读书乐园”,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知识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将自己的做法交流如下:
1.1让学生拥有早读;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我觉得首当其冲要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对早读之所以厌烦,是因为早读形式和内容基本上一成不变。要搞好早读,争取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内容和形式要“新”,求“好”,最好有“层次感,新颖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我针对早读向学生提出二点要求:1、早读时间从铃声一响就开始,20分钟要充分利用;2、语文课代表主持每天的早读,早读内容前一天下午放学后,课代表收集“大家的想法、意见、要求”后与老师联系,商讨决定。(注:早读一般用13分钟左右的时间按照我课堂教学的进度安排课文的预、复习朗读,背诵;复习时如有疑问,把问题记下来交课代表,由我课堂处理;剩余时间,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一些“微型”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优美、妙句品读会,朗读比赛会,个人演讲会等”。)在这种“稳中有变”的早读上,学生每天早读都趣味盎然,即使是读说明文,因为朗读的目标明确,时间紧奏,学生便能读得津津有味,书声琅琅。
1.2建立早读评价体系;早读“稳中有变”的方法实施期间,为了确保早读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我平时在课堂中表扬早读积极的学生;表扬学生在预习中的好习惯;表扬爱表现的学生在朗读、背诵上的行为、表现力;表扬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这样既检查了学生早读的效果,也防止了早读放任自流,形式而无效果的一面,同时使其他同学以表扬的同学为榜样而再接再厉的上好早读,确保早读质量优质化。
2.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民主、和谐安全的开放性课堂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尝试了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答记者问式、表演式、演讲式”等,以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这样,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情,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种教学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才是民主、和谐安全的开放性课堂教学。
3.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主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的学。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如:“我是美容师”,让学生找出身边日常见到的错字、别字,并改正;“谈一谈广告中的成语”,让学生找出广告中成语用谐音字的现象,明白成语使用的原则;“我是家乡的小护士”,据自己看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为家乡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发出倡议……
把语文实践课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家庭、社会,让学生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畅游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从而培养了能力和情感。
4.注重语文日记,和谐师生关系,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习作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语文日记对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学生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他们的收获与不足。这不但让他们评价了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一次,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今天学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我对题目还不懂,可我在学校不敢问(我害羞)。学生的困惑引起我的反思: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诗句意思,但没着重强调题目的意思呀?这是我的疏忽……第二天下午辅导课(注:日记学生第二天早交来,我阅),我上课让学生们讨论、交流了题目的意思,那位学生会心的笑了……语文日记,让我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从日记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进一步改进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日记的影响下,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给自己当天的学习一个正确的评价,并在我的批阅中得到快乐和信心,学生也更加畅所欲言了,和我进行朋友式的对话——这样,学生得到了思想、信心、人格、知识等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时间紧,任务重,效果不像其它学科立竿见影,具有长期性、缓慢性、潜伏性。于是,我还利用语文日记来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促其课外阅读能力的养成。让学生每天主动、自由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把其中的优美段落、字词、自己的读后感想,随时记录在日记本上,到校后利用语文辅导与大家交流,共同分享每一个伙伴的“课外营养品”。这样就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同时,学生通过记录优美段落、字词,写自己的感想、感悟,与同班同学交流“课外营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使学生习作时有素材,脑海中有思想“营养品”、价值观。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探索地综合运用,我的语文教学收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三位目标”要求,达到了教育要学生、家长、学校满意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0-12-10